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声屏障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化军 蔡国本 夏德荣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在国内首次采用1:1实况模拟形式进行了长度为250m的声屏障试验工程,按不同距离、高度设置13个测点,在各测点上做了8次不同材质结构的声屏障效果测试。实况模拟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和结论,对降低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在国内首次采用1:1实况模拟形式进行了长度为250m的声屏障试验工程,按不同距离、高度设置13个测点,在各测点上做了8次不同材质结构的声屏障效果测试。实况模拟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和结论,对降低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噪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声屏障 模拟 上海 噪声监测 噪声控制
下载PDF
上海梦清园生态净化工艺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季兵 张明旭 +1 位作者 孙从军 陈漫漫 《中国环保产业》 2005年第9期28-31,共4页
梦清园工程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塘组合技术,构建了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净化苏州河水,效果明显,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苏州河 生态净化 梦清园
下载PDF
1999-2005年上海市纵向时间序列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程曦 蔡婧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2-427,共6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衡量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指标。文章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7年研究阶段内,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9035hm2到2005年的1.8616hm2,以200...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衡量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指标。文章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7年研究阶段内,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9035hm2到2005年的1.8616hm2,以2002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型变化。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仍远小于平均生态足迹值。反映了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并且人均生态赤字出现类似环境的库兹涅茨(EKC)曲线;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性系数指标以及生态缺陷度指标对于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反映了上海市从2002年开始出现良好转变趋势。通过对上海市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可以为上海市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生态足迹 定量研究 上海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2005年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吴玉剑 程曦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上海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61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1 0 hm2,生态赤字为1.700 6 hm2,这表明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了其生态系统承...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上海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61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1 0 hm2,生态赤字为1.700 6 hm2,这表明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了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利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区域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和人均生态承载缺陷度指标,从不同尺度衡量上海市可持续状态及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的趋势,定量分析了上海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上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上海
下载PDF
低强度曝气技术修复河道黑臭水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1 位作者 孙从军 赵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受污染河道的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曝气方式(低强度连续曝气、间歇曝气和高强度连续曝气)对水体的修复效果,分析了低强度曝气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流量较小的缓速滞流河道,长期采用低强度曝气可达到降低污染负荷、消... 以受污染河道的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曝气方式(低强度连续曝气、间歇曝气和高强度连续曝气)对水体的修复效果,分析了低强度曝气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流量较小的缓速滞流河道,长期采用低强度曝气可达到降低污染负荷、消除水体黑臭的效果;以氨氮去除率达98%为控制指标,低强度曝气能耗仅为高强度连续曝气的6.25%和间歇曝气的17.24%,大大降低了曝气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污染河道 低强度曝气 溶解氧 水体修复
下载PDF
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膜生物工艺处理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志超 顾国维 +3 位作者 何义亮 张明旭 马治亮 谢芬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高浓度有机废水ADUF工艺处理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1)厌氧池污泥SRT为 5 0d时 ,不仅COD去除率高 ,膜水通量也更稳定 ;(2 ) pH值宜采用在线控制为 7 0 ,温度则应在材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高些 (本实验中为 39℃ ) ;(3)污泥负荷在1 0— 3 5k... 高浓度有机废水ADUF工艺处理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1)厌氧池污泥SRT为 5 0d时 ,不仅COD去除率高 ,膜水通量也更稳定 ;(2 ) pH值宜采用在线控制为 7 0 ,温度则应在材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高些 (本实验中为 39℃ ) ;(3)污泥负荷在1 0— 3 5kg/ (kg·d)之间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消化 超滤
下载PDF
生物促生剂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春梅 冀世锋 +4 位作者 储鸣 王春峰 李斌 徐乐平 胡春燕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32-35,61,共5页
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MBR)添加生物促生剂后形成生物促生剂膜生物反应器,分析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性能以及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促生剂后,活性污泥结构紧密,颗粒增大,且微型动物的种类增多,同时COD和氨氮的处... 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MBR)添加生物促生剂后形成生物促生剂膜生物反应器,分析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性能以及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促生剂后,活性污泥结构紧密,颗粒增大,且微型动物的种类增多,同时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5%和8%左右,染料的去除率也提高了6%,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或者泥龄可有效提高色度的去除效果。说明添加生物促生剂能较好的改善污泥性能,提高系统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促生剂 活性污泥 膜生物反应器 印染废水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重金属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车越 何青 林卫青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对长江口南支采集的水样、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且2者远高于水相中重金属含量。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间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水相中重金属含量由内向外呈轻微的浓度变化;悬... 对长江口南支采集的水样、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且2者远高于水相中重金属含量。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间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水相中重金属含量由内向外呈轻微的浓度变化;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向长江口外有降低趋势,但在长江口门处出现高浓度。河口重金属的分布受到离子交换、吸附、解吸、稀释以及水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支流 分布 长江口 重金属 悬浮物 沉积物 水质分析
下载PDF
雨水就地处置方式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白月华 李怀正 傅威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2-555,共4页
雨水的就地处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处理雨水的方法,但是由于雨水径流水质的不稳定性,回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雨水回灌前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中常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微生物、阴阳离... 雨水的就地处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处理雨水的方法,但是由于雨水径流水质的不稳定性,回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雨水回灌前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中常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微生物、阴阳离子以及常规水质指标4个方面),对各种监测和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在严格控制回灌区域、保证回灌雨水水质的前提下,雨水回灌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就地处置 环境风险评价 污染物 回灌 水质
下载PDF
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应用于分散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栾永翔 李怀正 +2 位作者 郑鸿 傅威 邢绍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9-71,共3页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量小面广的特点,开发出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由生化预处理池和车载式移动污水处理设备组成。中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出水CODCr<40 mg/L,BOD5 <10 mg/L,TP<0.5 mg/L,TN<10 mg/L,NH3-N<1 m...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量小面广的特点,开发出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由生化预处理池和车载式移动污水处理设备组成。中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出水CODCr<40 mg/L,BOD5 <10 mg/L,TP<0.5 mg/L,TN<10 mg/L,NH3-N<1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69%, 94.89%,89.40%,74.35%和97.89%。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 分散
下载PDF
淀山湖水环境污染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嘉 李小平 +1 位作者 陈小华 夏莉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黄浦江上游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其水质、水量状况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淀山湖水体质量不断下降,2008年,淀山湖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特别是湖体氮磷营养物的大幅度减少,...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黄浦江上游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其水质、水量状况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淀山湖水体质量不断下降,2008年,淀山湖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特别是湖体氮磷营养物的大幅度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淀山湖富营养化的水平。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淀山湖2008年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地保护好淀山湖的水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水质 浮游植物 底栖动物 叶绿素A
下载PDF
滇池人工湿地系统进水前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高阳俊 蔡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9-310,349,共3页
[目的]为减轻人工湿地堵塞状况。[方法]采用硅藻土与助凝剂(PAM)复配对滇池湿地系统2类不同入水进行预处理,最后给出相关经济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目前海河水和福保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下,当硅藻土的投加量应达到120 mg/L,PAM投量... [目的]为减轻人工湿地堵塞状况。[方法]采用硅藻土与助凝剂(PAM)复配对滇池湿地系统2类不同入水进行预处理,最后给出相关经济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目前海河水和福保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下,当硅藻土的投加量应达到120 mg/L,PAM投量为0.3 mg/L时,出水TP达到一级B的1 mg/L要求(GB18918-2002),而当硅藻土投加量为40 mg/L时,出水SS达到一级B 20 mg/L的要求。入水经过前处理,使得最大限度减轻了是湿地系统后续潜滤池堵塞隐患,保证高负荷湿地系统连续运转。[结论]改性硅藻土前处理技术可利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达到降低后续湿地堵塞压力,且处理所得污泥可回收利用,毒性远低于铁盐铝盐产生的化学污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前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污水预处理 湿地堵塞
下载PDF
含单环芳香烃废水的超声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永生 沈虹 华彬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494-496,共3页
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水体中的单环芳香烃降解进行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辐照70min,含单环芳香烃废水的降解规律基本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超声辐照90min;初始浓度为22.95~14.57mg/L的含苯废水,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
关键词 单环芳香烃 超声波化学 降解 去除率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志平 夏四清 杨殿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0-314,299,共6页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絮凝剂、加药量、加药点、温度、污泥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城市污水 污泥回流 强化一级处理 合流污水 絮凝剂 处理效果 影响因素 比对 研究
下载PDF
猪场废水抗生素类新型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振旗 杨林燕 +3 位作者 曹国民 刘勇弟 钱晓雍 沈根祥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11期49-54,共6页
针对畜禽废水还田利用潜在的抗生素残留风险,以高有机负荷低浓度抗生素含量的废水中抗生素高效选择性去除为目标,以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水中营养物质为导向,研发了猪场废水抗生素类新型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在废水常规处... 针对畜禽废水还田利用潜在的抗生素残留风险,以高有机负荷低浓度抗生素含量的废水中抗生素高效选择性去除为目标,以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水中营养物质为导向,研发了猪场废水抗生素类新型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在废水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好氧生物处理单元,并投加硝化抑制剂或控制好氧污泥的泥龄抑制氨氮硝化,可去除90%以上抗生素类新型污染物,并能够有效抑制氨氮的硝化作用。为应对冬季低温环境下好氧生物处理对抗生素降解效果差,以及生猪疫病暴发期间兽药用量大而导致残留抗生素浓度偏高的问题,开发了O3氧化、柠檬酸助类Fenton氧化和UV/H2O2高级氧化等二级生化出水深度处理技术,保障了猪场废水抗生素类新型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抗生素 氨氮 硝化抑制剂 污泥龄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条件下膜的清洗方法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威 王志伟 +3 位作者 尹星 王盼 王巧英 王旭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77-183,共7页
对实际工程中运行2年以上的MBR的膜使用能谱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对膜表面的污染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膜清洗过程中不同清洗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膜污染过程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酸性清洗剂对膜的清洗... 对实际工程中运行2年以上的MBR的膜使用能谱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对膜表面的污染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膜清洗过程中不同清洗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膜污染过程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酸性清洗剂对膜的清洗效果较好,膜表面无机污染基本被去除,但不能完全有效去除膜表面有机酸、蛋白质、多糖和多糖类物质等有机污染物;NaOH和NaClO对污染后的膜的清洗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由于MBR进水为混凝沉淀池出水,长期运行条件下膜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有机污染可能起到了螯合的作用,使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络合,增加了碱和氧化剂去除有机污染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长期运行 膜污染 清洗方法
下载PDF
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兵 张明旭 +3 位作者 陈漫漫 李小平 孙从军 李丹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64-168,184,共6页
综述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及部分主要技术的原理、设计参数;分析了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和基质的去污机理;阐述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形式;提出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今后在我国的应用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态净化 净化机理 应用
下载PDF
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怀正 栾永翔 +2 位作者 郑鸿 喻文熙 傅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零星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开发了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工艺。它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性间歇曝气的改良型SBR工艺,也是一种时间程序和空间程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4m^3/a,曝气周... 针对零星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开发了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工艺。它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性间歇曝气的改良型SBR工艺,也是一种时间程序和空间程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4m^3/a,曝气周期为每2h曝气15min、静置105min的条件下,出水COD为48.8~53.5mg/L,去除率达79.4%~80.5%;出水TN为2.81~3.98mg/L,去除率达82.4%~89,4%;出水NH3-N为0.36~0.78mg/L,去除率高达96.4%~98.4%;出水TP为0.63~1.18mg/L,去除率为67.2%~78.9%,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 脱氮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生物铁法-膜生物反应器中膜过滤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冀世锋 奚旦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氢氧化铁絮体,进而形成生物铁污泥,来实现膜污染的防治.从操作压力变化、污泥阻力分布、膜污染电镜照片、污泥显微镜照片、污泥粒径分布等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 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氢氧化铁絮体,进而形成生物铁污泥,来实现膜污染的防治.从操作压力变化、污泥阻力分布、膜污染电镜照片、污泥显微镜照片、污泥粒径分布等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生物铁法MBR污泥总阻力仅为普通MBR污泥总阻力的1/3,这说明投加氢氧化铁絮体后增加了膜水通量,明显减小了膜过滤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铁法 膜污染 膜过滤特性 污泥粒径
下载PDF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氮磷释放形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毕东苏 郭小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9-142,共4页
通过静态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pH与温度对氮磷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0时,消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程度均高于pH=5.0,在同等的pH情况下温度是氮磷释放的有利影响因素。温度对消化液中氮磷的存在形态影响较小,而p... 通过静态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pH与温度对氮磷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0时,消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程度均高于pH=5.0,在同等的pH情况下温度是氮磷释放的有利影响因素。温度对消化液中氮磷的存在形态影响较小,而pH则是影响氮磷形态的关键因素。pH=5.0时,NH4+-N是消化液中最主要的氮存在形态。当pH=10.0时,由于NH3的挥发作用,相当一部分氮从消化系统中损失,造成其NH4+-N低于pH=5.0。尽管在pH=10.0时比pH=5.0时有更多的磷释放,但pH=5.0时,消化系统中PO43--P的浓度却高于pH=10.0,其主要原因在于碱性条件下释放出的磷主要以聚合磷或其它结合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富磷剩余污泥 氮磷 PH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