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反射干涉生物传感器对生物医用材料蛋白质吸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晓迎 黄蕙芬 +9 位作者 唐祖明 沈晓峰 张浩康 陈德敏 钟银屏 俞枋 王德育 黄炎 钱卫平 袁春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7,共5页
应用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吴健雄实验室研制的RIfS生物传感器 ,对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和H50 50型聚氨酯两种材料对小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人免疫球蛋白IgG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时原位动态研究 .根据RIfS表征原理和蛋... 应用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吴健雄实验室研制的RIfS生物传感器 ,对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和H50 50型聚氨酯两种材料对小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人免疫球蛋白IgG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时原位动态研究 .根据RIfS表征原理和蛋白质结构大小 ,引入了吸附层数计算公式 ,求出了 2种实验材料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层数 .得出羟基磷灰石和H50 50型聚氨酯材料对 3种蛋白质实际吸附层数分别为 :IgG 1 0 751 ,BSA 0 9684,FIB 0 7464和IgG 0 81 99,BSA 0 7964,FIB 0 61 2 0 .证实了用RIfS生物传感器进行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反射干涉生物传感器 羟基磷灰石 聚氨酯 蛋白吸附 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纳米银作为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媛媛 孙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6-38,16,共4页
简要介绍纳米银的抗菌原理和抗菌特性,对纳米银敷料、纳米银妇用抗菌剂、纳米银消毒凝胶、银系纳米材料、纳米载银抗菌粉以及粒子等含纳米银的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纳米银 抗菌材料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相关性研究——体外白细胞趋化试验与体内肌肉埋植试验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闻学雷 张彩霞 +4 位作者 刘晓亮 顾国珍 钱云芳 孟爱英 黄哲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6,287,共5页
探讨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的相关性。对七种生物材料分别以体外白细胞趋化性试验和体内肌肉埋植试验来评价材料的组织毒性。体外试验表明不同毒性材料对白细胞趋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导致机体对异物产生不同的抗炎反应;各期体内试... 探讨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的相关性。对七种生物材料分别以体外白细胞趋化性试验和体内肌肉埋植试验来评价材料的组织毒性。体外试验表明不同毒性材料对白细胞趋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导致机体对异物产生不同的抗炎反应;各期体内试验反映了材料在肌肉组织中不同的炎性反应。经Spearm an 秩相关统计处理,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较高(介于0.89286~0.98198),初步显示白细胞趋化性试验和肌肉埋植试验具较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白细胞趋化试验 肌肉埋植试验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陆华 卢建熙 +2 位作者 林开利 顾国珍 孙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3期4712-4713,共2页
目的对磷酸钙生物陶瓷在体外环境下的降解作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学安全性。方法实验选用一种可控性微结构多孔生物陶瓷的不规则形颗粒,参照ISO10993-14的方法,将5g材料浸泡在极限溶液和模拟溶液中,经120h后分别过... 目的对磷酸钙生物陶瓷在体外环境下的降解作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学安全性。方法实验选用一种可控性微结构多孔生物陶瓷的不规则形颗粒,参照ISO10993-14的方法,将5g材料浸泡在极限溶液和模拟溶液中,经120h后分别过滤并称重,运用ICP法分析其滤液。结果在极限溶液中材料浸泡后残留质量增加63.7mg,滤液中钙、磷、钠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模拟溶液中浸泡后材料残留质量减少7.6mg,滤液中钙、磷含量增加。结论β-TCP多孔生物陶瓷在体外能被降解,其降解成分主要为钙和磷,为进一步探讨该材料的体内生物降解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陶瓷制品 磷酸钙类
下载PDF
评价生物材料毒性的体内外试验相关性研究——流式细胞仪法与软组织皮下埋植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亮 张彩霞 +3 位作者 闻学雷 钱云芳 顾国珍 孟爱英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9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与体内皮下埋植试验检测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经七种生物材料浸渍液的作用后,再用流式相胞仪测定其DNA期的细胞百分比,以此衡量材料的细胞毒性。将一定规格的生物材...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与体内皮下埋植试验检测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经七种生物材料浸渍液的作用后,再用流式相胞仪测定其DNA期的细胞百分比,以此衡量材料的细胞毒性。将一定规格的生物材料植入大鼠背脊皮下组织,通过组织学观察,评价材料的毒性程度。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均测得2#材料毒性最大,1#材料毒性最小,其余材料毒性居中。统计学分析r>0.8,P<0.05,说明有相关性。结论 流式细胞仪方法与软组织皮下埋植试验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埋植试验 流式细胞仪法 相关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自凝水凝胶义齿软衬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皎 顾国珍 +2 位作者 钱云芳 孟爱英 薛淼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评价新研制的自凝水凝胶义齿软衬材料临床前的生物安全性 ;探讨材料的结构与生物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ISO 740 5 - 1997(E)最新标准 ,对该水凝胶材料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急性经口全身毒性试验、口腔粘膜刺激试验、致敏... 目的 评价新研制的自凝水凝胶义齿软衬材料临床前的生物安全性 ;探讨材料的结构与生物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ISO 740 5 - 1997(E)最新标准 ,对该水凝胶材料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急性经口全身毒性试验、口腔粘膜刺激试验、致敏试验、Ames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 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 :该材料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急性全身毒性以及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性 ;水凝胶材料本身的结构和吸水膨胀性能为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提供了基础条件。结论 自凝水凝胶义齿软衬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软衬材料 生物学性能 牙科材料
下载PDF
新型高氮无镍不锈钢骨植入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陆华 俞懿强 孙皎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6年第4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高氮无镍不锈钢(HNS)骨植入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对HNS开展了细胞毒性、溶血性、遗传毒性(Ames和MLA试验)和致癌性方面的体外实验研究;进一步选择不同的动物评价了其皮内反... 目的探讨新型高氮无镍不锈钢(HNS)骨植入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对HNS开展了细胞毒性、溶血性、遗传毒性(Ames和MLA试验)和致癌性方面的体外实验研究;进一步选择不同的动物评价了其皮内反应、致敏性和急性/亚慢性全身毒性;并以316L医用不锈钢材料为对照,研究兔胫骨内植入4w、12w和26w后HNS材料与骨组织之间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HN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无溶血;未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基因回复突变;未引起体外哺乳动物细胞L5178Y/TK+/-的TK基因突变和染色体诱变;体外细胞转化试验结果为阴性;未引起动物皮肤过敏和皮内反应、不引起小鼠的急性全身毒性反应;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中SD大鼠均未见临床全身毒性症状、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重及主要脏器体重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和临床生化主要检测指标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的心、肺、肝、脾、肾、脑等主要脏器均未见异常改变。HNS植入后各期的组织学分析表明:相比316L医用不锈钢,HNS能更明显促进骨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结论新型HNS骨植入材料对生物体全身组织器官无潜在的危害性,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无镍不锈钢 骨植入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羟磷灰石类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傅远飞 陈德敏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羟磷灰石类 生物材料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表面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光宇 潘可风 陈德敏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2年第4期204-206,共3页
表面活性是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在材料的骨结合能力和加速骨组织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植入体内后 ,在材料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改变了材料的表面特征和周围组织环境... 表面活性是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在材料的骨结合能力和加速骨组织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植入体内后 ,在材料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改变了材料的表面特征和周围组织环境。这些反应是材料表面活性发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表面活性 骨整合
下载PDF
2种镁基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华 隋佰延 +1 位作者 刘昕 孙皎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高纯镁和镁-1钙合金2种镁基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数据。方法选择高纯镁和镁-1钙合金2种镁基材料,参照ISO 10993系列标准,开展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皮内反应、致敏性、急性全身毒性和26w肌肉植入后组... 目的探讨高纯镁和镁-1钙合金2种镁基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数据。方法选择高纯镁和镁-1钙合金2种镁基材料,参照ISO 10993系列标准,开展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皮内反应、致敏性、急性全身毒性和26w肌肉植入后组织反应的研究,探讨细胞活力的影响因素,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高纯镁和镁-1钙合金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0.5±5.7)%和(54.1±3.8)%,调节pH值为7.4后,2种材料的细胞存活率均有所增加。高纯镁和镁-1钙合金均未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基因回复突变、未引起体外哺乳动物细胞L5178Y TK^+/-的TK基因突变和染色体诱变、未引起小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皮肤过敏和皮内反应;植入后26 w对局部肌肉组织均无明显的刺激作用。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纯镁的细胞存活率优于镁-1钙合金,Mg^2+的释放不是影响其细胞活力的单一因素,在一定的Mg^2+浓度范围内,细胞活力可能更依赖于其酸碱环境;2种镁基材料无遗传毒性、无急性全身毒性、无刺激性和致敏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镁 镁-1钙合金 细胞活力 肌肉植入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口腔生物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淼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9年第1期3-9,共7页
前言 口腔材料是由牙科材料发展而来,在生物材料中发展较早,标准化工作最有基础、具有系统性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 借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年讨论的对生物材料的定义,可以认为:口腔材料是指“以口腔医疗、修复、矫形为目的,用于... 前言 口腔材料是由牙科材料发展而来,在生物材料中发展较早,标准化工作最有基础、具有系统性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 借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年讨论的对生物材料的定义,可以认为:口腔材料是指“以口腔医疗、修复、矫形为目的,用于和口腔颌面活组织接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或生物降解性的,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材料;还包括那些在技术室制作修复、矫治器件的辅助材料。” 1 历史沿革 整个牙医——口腔医学的发展史是与牙科材料——口腔材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口腔材料学的水平则又基于整个材料学的发展。人类对材料的开发促进了社会进步。口腔材料发展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材料 生物材料 牙科材料
下载PDF
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相关性研究——DNA法与肌肉埋植试验的相关性探讨
12
作者 闻学雷 张彩霞 +1 位作者 刘晓亮 顾国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已广泛应用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研究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方法的相关性 ,以探求与体内动物试验相关性好的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体外DNA法与体内兔肌肉埋植试验对七种生物材料的组织毒性进行了评定 ,并应... 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已广泛应用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研究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方法的相关性 ,以探求与体内动物试验相关性好的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体外DNA法与体内兔肌肉埋植试验对七种生物材料的组织毒性进行了评定 ,并应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方法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有良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DNA法 肌肉埋植试验 相关性
下载PDF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文佳 孙皎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性 评价方法 血小板 相互作用 反应机制
下载PDF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炜炜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第5期230-234,共5页
本文就材料—血液间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液相容性材料、材料—血液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血液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生物材料对血小板黏着斑激酶影响的半体内研究
15
作者 魏文佳 孙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0-352,共3页
研究生物材料对血小板信号转导关键成分——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的影响。采用PVC、PU 50、PU 60、PU 70和PTFE管与比格犬股动静脉建立半体内循环,循环时间为5 m in,运用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管内壁黏附血小板的磷酸化FAK含量和... 研究生物材料对血小板信号转导关键成分——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的影响。采用PVC、PU 50、PU 60、PU 70和PTFE管与比格犬股动静脉建立半体内循环,循环时间为5 m in,运用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管内壁黏附血小板的磷酸化FAK含量和FAK含量。结果表明:PVC和PTFE的FAK含量明显高于三种聚氨酯材料,三种聚氨酯材料中以PU 70最高,PU 60次之,PU 50最低。五种材料的磷酸化FAK含量以PVC最高;PTFE次之;PU 70、PU 60和PU 50最低,三种聚氨酯材料之间无明显的差异。由此提示:生物材料与血小板接触后,可能会引起血小板信号转导系统的关键酶FAK发生磷酸化,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越差,FAK磷酸化越明显;磷酸化FAK含量可考虑作为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血液相容性优劣的有效指标;FAK含量可为材料相容性评价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
下载PDF
硬组织修复材料碳纤维增强聚烯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侯春林 薛锋 +3 位作者 陈庆泉 张伟 杨桂生 孙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毒理学试验 ,鉴定其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标准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分别进行 7个方面检测 :1溶血试验 ;2热源试验 ;3致敏试验 ;4细胞毒... 目的 通过对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毒理学试验 ,鉴定其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标准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分别进行 7个方面检测 :1溶血试验 ;2热源试验 ;3致敏试验 ;4细胞毒性试验 ;5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6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7骨髓微核试验。 结果 所有实验样品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显示其材料无溶血性、无热源性、无致敏性、无细胞毒性 ,以及不导致染色体畸变。 结论 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满足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生物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组织 修复材料 临床应用 生物安全性 致敏性 骨髓微核试验 毒理学试验 回复突变 哺乳动物 实验材料
下载PDF
锶磷灰石生物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廖大鹏 周正炎 +1 位作者 顾云峰 陈德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锶磷灰石是一种新型的磷灰石类陶瓷 ,本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初步探讨其在生物体内的一些特性 ,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 6mm× 12mm× 4mm的缺损 ,用不同浓度 (1... 目的 :锶磷灰石是一种新型的磷灰石类陶瓷 ,本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初步探讨其在生物体内的一些特性 ,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 6mm× 12mm× 4mm的缺损 ,用不同浓度 (10 % ,5 % ,0 )的锶磷灰石修复 ,术后 1月 ,3月 ,6月时随机处死 1组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病理、核素扫描 (发射计算机断层术分析 ) ,评价其生物学性能。结果 :锶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所致感染和排斥反应均较轻 ,组织切片上反映随材料的降解 ,新生骨大量长入现象比羟磷灰石更为明显 ,且周边软组织内有部分成骨现象 ,X线片上显示随时间的延长 ,材料和骨之间的密合度逐渐增加 ,6月时已几乎融为一体 ,同时锶磷灰石修复侧较羟磷灰石修复侧核素浓聚现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 ,能提高新骨生成量 ,具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磷灰石 生物降解 骨引导 新骨生成量
下载PDF
PGLA降解产物对材料降解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皎 郭尚春 何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65,共4页
为了探讨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对材料本体降解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体外两种浸泡体系——磷酸缓冲液(PBS)和人工血浆,分别在替换和不替换浸泡介质两组不同条件下,分析材料的质量损耗情况,并将不替换组的各时间段降解液进行pH值... 为了探讨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对材料本体降解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体外两种浸泡体系——磷酸缓冲液(PBS)和人工血浆,分别在替换和不替换浸泡介质两组不同条件下,分析材料的质量损耗情况,并将不替换组的各时间段降解液进行pH值的测定,以判断环境的酸碱度对材料本体降解的作用。实验降解周期分别为2、3、4、6、8、10周。结果显示:在浸泡初期,人工血浆和PBS降解液中的质量损耗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约从2周到6周,不替液组中材料在两种介质内的降解速度显著快于相对应的同期换液组(P〈0.01);不替换液组材料在PBS液中的降解快于在人工血浆中的降解,而且在整个降解周期内PBS降解液的pH值基本保持稳定(pH≈7.0~7.4),而人工血浆降解液中的pH值随着降解过程的不断进行,其pH值由7.5逐渐降到5.7左右,两种降解液pH值变化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提示:在不替换浸泡介质的条件下,降解液中持续存在的降解产物显然影响材料本体的降解速度,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具有加速材料质量损耗的作用;环境的酸碱度对材料的降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pH值越低,材料的降解速度越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丙交酯 降解产物 酸碱度 体外降解
下载PDF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免疫学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皎 丁婷婷 章平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3-315,320,共4页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领域补充免疫学评价内容是当前亟待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免疫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则是生物材料免疫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评价 医疗器械 免疫反应 分子水平
下载PDF
复合亲水性输卵管栓堵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淼 薛培 +5 位作者 宁丽 法蕴玉 李亦 黄哲玮 马跃旭 刘俊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6-294,共9页
本文报道应用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类以及非亲水性的丙烯酸酯类材料制备出两个系列复合亲水性材料,即化学合成制备(HC-1、HC-2、HC-3)和辐照加工制备(HC-4)两类。材料分析和生物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材料用... 本文报道应用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类以及非亲水性的丙烯酸酯类材料制备出两个系列复合亲水性材料,即化学合成制备(HC-1、HC-2、HC-3)和辐照加工制备(HC-4)两类。材料分析和生物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材料用于输卵管栓堵除有亲水膨胀的特性外,较一般水凝胶类材料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能和成型性能及生物安全性。本研究研制成的复合亲水性材料,有可能通过栓堵器件的合理设计,能作为输卵管间质部栓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亲水性材料 输卵管内器件 栓堵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