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作者 肖华胜 张春秀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生物芯片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之后便涌现出大量关于生物芯片的报道.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芯片技术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技术平台日益稳定.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 生物芯片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之后便涌现出大量关于生物芯片的报道.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芯片技术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技术平台日益稳定.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已经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临床疾病检测与诊断.环境,农林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制备、试验设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应用 技术平台 生命科学 药物研发 疾病检测 试验设计 农林业
下载PDF
生物芯片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
作者 高杨 滕晓坤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1期50-56,共7页
生物芯片的广泛应用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得到有意义的结果,是生物信息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常用的数据预处理、差异基因筛选,聚类分析方法和数据的网络存储。
关键词 生物芯片 数据预处理 差异基因筛选 聚类分析 数据网络存储
下载PDF
水体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大勇 方振东 +3 位作者 谢朝新 敖漉 肖进文 张春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行水体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基因芯片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菌、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幽门螺杆菌、大...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行水体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基因芯片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菌、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孢杆菌等13种可能存在于水体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该基因芯片可同时特异性地检测13种致病菌,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可达0.2pg,以肠炎沙门菌为单一检测对象的细菌纯培养物灵敏度可达1.0×103cfu/ml;配合浓缩集菌设备,整个检测时间可缩短至8h以内;用所制备的基因芯片检测模拟和实际水样,准确率达100%。结论该基因芯片检测水体致病菌操作简单,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春秀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基因芯片技术是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的生物芯片.是技术最成熟、最早进入应用和实现商业化的生物芯片。基因芯片是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同一个基片上,经过标记的靶核苷酸序列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对细... 基因芯片技术是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的生物芯片.是技术最成熟、最早进入应用和实现商业化的生物芯片。基因芯片是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同一个基片上,经过标记的靶核苷酸序列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对细胞或组织中大量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与分析。1991年Affymetfix公司的Fodor等人应用光刻技术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张基因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应用 生物芯片 基因序列 探针杂交 通过检测 核苷酸序列 杂交信号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庆华 宋凯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4期72-75,共4页
蛋白质芯片(proteinchip),狭义上可以称为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array),是继基因芯片后发展起来的生物检测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除了酵母双杂交、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等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 蛋白质芯片(proteinchip),狭义上可以称为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array),是继基因芯片后发展起来的生物检测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除了酵母双杂交、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等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功能分析技术,具有平行、快速、自动化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芯片技术 应用 蛋白质微阵列 生物检测技术 双向电泳技术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及其发展
6
作者 郜恒骏 张小燕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5期73-77,共5页
1概述 随着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组的广泛、深入开展,研究者们发现了大量重要的基因与蛋白质,有望作为疾病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疾病(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personalized therapy)的分子靶标或药物作用靶... 1概述 随着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组的广泛、深入开展,研究者们发现了大量重要的基因与蛋白质,有望作为疾病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疾病(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personalized therapy)的分子靶标或药物作用靶点。并迫切需要一种高通量的研究工具来进一步探讨这些生物大分子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与疾病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组织 芯片技术 应用 疾病预测 生物大分子 药物作用 分子靶标 基因组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佳菁 袁箐 +2 位作者 韩峻松 王珂 徐祎春 《医学综述》 2018年第7期1266-1272,共7页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是体内极为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DNA合成和修复,维持细胞内正常甲基化和基因组稳定性。叶酸主要存在于食物中,人体无法依靠自身合成。叶酸摄入不足或代谢障碍均会引起叶酸缺乏,进而引起各种疾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是体内极为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DNA合成和修复,维持细胞内正常甲基化和基因组稳定性。叶酸主要存在于食物中,人体无法依靠自身合成。叶酸摄入不足或代谢障碍均会引起叶酸缺乏,进而引起各种疾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其中位于MTHFR上的rs1801131和rs1801133的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女性优生优育以及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不孕不育 肿瘤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宪欣 周贝贝 +2 位作者 宋张悦 韩峻松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5期70-78,共9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为第二代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其特点是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在2005年上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测序成本直线下降,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 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为第二代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其特点是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在2005年上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测序成本直线下降,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对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科学研究 生命 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 表观遗传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下载PDF
后基因组时代下作物的SNP分型方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琼一 李信 +3 位作者 周德贵 何飞 周少川 罗达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生物体最普遍的一种多态差异,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全基因组水平SNP标记谱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群体结构分析、关联性分析、作物分子设...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生物体最普遍的一种多态差异,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全基因组水平SNP标记谱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群体结构分析、关联性分析、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以及对大规模SNP数据进行验证、评估等,都迫切需要发展和利用各种不同的SNP分型手段实现。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一些SNP分型方法,简要介绍了检测原理及操作流程,并对后基因组时代下作物的高通量SNP数据的分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作物 SNP分型
下载PDF
十三种致病菌多重PCR技术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大勇 方振东 +3 位作者 谢朝新 敖漉 肖进文 张春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13种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可能出现在饮用水水源水体中的致病细菌的特异性序列为靶序列,设计了14对特异性引物并分成3组进行多重PCR反应,建立并优化了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退火... 目的探讨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13种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可能出现在饮用水水源水体中的致病细菌的特异性序列为靶序列,设计了14对特异性引物并分成3组进行多重PCR反应,建立并优化了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退火温度为66-68℃;3组检测引物的添加比例分别为:第1组引物添加比例为Shi∶Sa∶O157∶Ec∶Sen=1∶1∶1∶2∶3-1∶1∶1∶3∶4,第2组引物添加比例为Lm∶Lp∶Kp∶Hp=1∶1∶4∶1,而第3组引物添加比例为MT∶VC∶BA∶YP∶16S=8∶1∶8∶4∶4;混合引物的用量为0.6~0.8μL。多重PCR的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可达到2×10-2ng/μL;配合浓缩集菌设备,使用研究中建立的多重PCR体系,肠炎沙门菌培养液的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3cfu/mL。结论该多重PCR检测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多重PCR检测
下载PDF
SMARCC1的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沈晓莹 刘晶晶 +8 位作者 陈曲波 亓垚 陈明敏 杨国翠 金杰 孟影 何红梅 袁鸽 郜恒骏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研究SMARCC1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MARCC1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实验数据和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利... 目的研究SMARCC1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MARCC1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实验数据和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利用siRNA技术下调SMARCC1基因在脑胶质瘤细胞株的表达,利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Hochest/PI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使用qPCR实验检测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GraphPad软件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MARCC1表达分别和病理分级、复发等显著正相关,染色评分高的脑胶质瘤病人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都显著更短。使用siRNA技术下调SMARCC1的表达,随后观察到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和U87MG的增殖显著降低而凋亡显著增加,同时,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ki67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也出现下调。结论SMARCC1过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复发及更差的预后显著相关。SMARCC1基因的下调能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ki67和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CC1 脑胶质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一种快速高效的全基因组甲基化CpG岛富集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贝贝 李明辉 +3 位作者 于雅晴 宋娟 陈光 肖华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2,共5页
高甲基化的CpG岛所致基因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已经成为肿瘤表观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尚未建立一种能快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甲基化CpG岛的富集方法。利用甲基化结合蛋白MBD2b具有特异性结合甲基化DNA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DNA免... 高甲基化的CpG岛所致基因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已经成为肿瘤表观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尚未建立一种能快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甲基化CpG岛的富集方法。利用甲基化结合蛋白MBD2b具有特异性结合甲基化DNA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DNA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全基因组甲基化CpG岛的富集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的GST-MBD2b蛋白,通过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制备成亲和层析柱,利用在不同的盐离子强度下甲基化DNA和非甲基化DNA的结合能力不同,对甲基化DNA进行富集。用甲基化酶SssI处理过的DNA片段与非甲基化DNA片段进行富条件的摸索,发现0.5mol/L KCl的浓度是甲基化DNA片段和非甲基化DNA片段得以分开的临界条件。样品的富集效率用Real Time PC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对全基因组甲基化DNA的有效富集且最高的富集倍数可达到100多倍。富集到的甲基化DNA可以进行后续的定量PCR,DNA测序和全基因组芯片的分析等工作,为大规模分析全基因组CpG岛甲基化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DNA CPG岛 MBD2b蛋白 亲和层析
下载PDF
目标序列捕获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建锋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4期64-69,共6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基因组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然而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和分析的复杂程度还是让科研人员倍感困难,目标序列捕获技术的出现,缓解了上述问题。目标序列获测序是针对已知的特定基因组区域设计探针捕获后进...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基因组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然而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和分析的复杂程度还是让科研人员倍感困难,目标序列捕获技术的出现,缓解了上述问题。目标序列获测序是针对已知的特定基因组区域设计探针捕获后进行测序。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则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它是专门针对基因组中全部外显子区域的研究。采用这样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重点放在人类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相同的时间和成本下,研究更多的样本。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用于基因组中目标序列和外显子组捕获的方法,并重点综述了这些技术的最新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序列捕获 应用 基因组学 全基因组测序 目标序列 人类基因组 科研人员
下载PDF
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其机制
14
作者 曾娴婷 张春秀 肖华胜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对近年来出现的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其机制作以综述。方法在查阅30篇文献的基础上,对神经痛的治疗靶点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目前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主要有5-羟色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阿片受体、大麻素受体、离... 目的对近年来出现的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其机制作以综述。方法在查阅30篇文献的基础上,对神经痛的治疗靶点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目前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作用靶点主要有5-羟色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阿片受体、大麻素受体、离子通道、免疫相关物质等等。以这些靶点设计的药物均已证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痛。结论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神经痛的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受体 通道 药物
下载PDF
碳酸酐酶Ⅱ基因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
15
作者 卫玲 赵莹 徐晓晶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74-78,共5页
碳酸酐酶Ⅱ(carbonic anhydraseⅡ,CAⅡ)是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和病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催化酶。通过基因重组、电转化等方式,得到能异源高表达人CAⅡ的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GS115工程菌。对工程菌进行培养及甲醇诱导后,经离子交换... 碳酸酐酶Ⅱ(carbonic anhydraseⅡ,CAⅡ)是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和病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催化酶。通过基因重组、电转化等方式,得到能异源高表达人CAⅡ的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GS115工程菌。对工程菌进行培养及甲醇诱导后,经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后得到较纯的重组CAⅡ。通过Western blotting、酶活力及圆二色谱检测发现重组和商品化CAⅡ具有相似的酶活力和构象,为CAⅡ今后进一步在临床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Ⅱ 毕赤氏酵母 异源表达 甲醇诱导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贝贝 刘立 +1 位作者 黄彦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4期66-73,共8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建立的一种新型超高通量技术,是DNA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具有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新一代测序技术出现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临床诊疗等许多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 新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建立的一种新型超高通量技术,是DNA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具有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新一代测序技术出现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临床诊疗等许多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平台的原理、特点和基本实验流程,总结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今后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测序技术 产业化前景 生物技术产业 生命科学 基础研究 技术平台 实验流程 科学研究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辉 杨振兴 +2 位作者 侯睿 魏应亮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6期63-72,共10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问世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大大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新一代测序技术因其高通量、快速、单碱基成本低等特点,自问世以来便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测序平台和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基因组知识的...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问世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大大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新一代测序技术因其高通量、快速、单碱基成本低等特点,自问世以来便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测序平台和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基因组知识的积累,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检测、临床诊断等应用研究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本文简要综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平台以及在肿瘤、遗传病、复杂性疾病等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临床检测 应用 基因组学 临床诊断 基础研究 分子检测 技术平台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数据分析进展
18
作者 朱智东 孙明明 +4 位作者 王海彬 郭长全 牛申 汤溢飞 肖华胜 《生物产业技术》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简要综述了序列读取后对基因组的定位和比对后的分析进展,结合RNA测序、miRNA测序、捕获测序探讨了基因组数据分析及其应用。
关键词 测序技术 数据分析 MIRNA 基因组
下载PDF
肿瘤治疗中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祎春 韩峻松 李跃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7期786-792,共7页
激酶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发相关的激酶抑制剂调控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已是现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趋势。至今,已有29个肿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现就肿瘤小分子激... 激酶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发相关的激酶抑制剂调控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已是现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趋势。至今,已有29个肿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现就肿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分类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系统阐述肿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剂 小分子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溶瘤病毒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倩 徐祎春 +2 位作者 欧莹 李曼婧 韩峻松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789,共12页
近年来,溶瘤病毒因其能够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造成肿瘤细胞裂解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已经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和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溶瘤病毒的定义、分类、特性和作用机制,回顾... 近年来,溶瘤病毒因其能够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造成肿瘤细胞裂解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已经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和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溶瘤病毒的定义、分类、特性和作用机制,回顾了已经批准上市和仍在临床试验阶段的溶瘤病毒的抗肿瘤临床表现,以及溶瘤病毒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对异质性肿瘤和肿瘤微环境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还讨论了这些联合治疗策略对改善恶性肿瘤耐药效果的临床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抗肿瘤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