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1
作者 摆贵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实关切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有必要认真总结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传播经验,从翻译传播主体、翻译传播内容、翻译传播多元范式与多重制约等维度观照世界文学版图中的中国当...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实关切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有必要认真总结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传播经验,从翻译传播主体、翻译传播内容、翻译传播多元范式与多重制约等维度观照世界文学版图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并针对面对的困境探寻提升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效果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翻译传播主体 翻译传播内容
下载PDF
自信自觉潜心华典外译,思辨思政教研外国文学——朱振武教授访谈录
2
作者 钱屏匀 朱振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6-23,157,共9页
在本篇访谈录中,朱振武教授以其一贯坚守并践行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指引,以中西文化的融通和不同学科间的跨界为核心要义,结合自身担纲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策略与问题”,... 在本篇访谈录中,朱振武教授以其一贯坚守并践行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指引,以中西文化的融通和不同学科间的跨界为核心要义,结合自身担纲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策略与问题”,对中国文学外译、非洲文学和文学史撰写、世界文学的版图构建以及中外文化教学中的思政思辨探索等前沿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深刻的阐述。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对当下外国文学及翻译界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均具有全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中国文学外译 非洲文学史 思辨思政
下载PDF
文化“走出去”,如何“走进去”--非洲八所孔子学院学生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卫民 韩斌 《外语与翻译》 2018年第4期72-78,共7页
近年来,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发展迅速,但也进入到攻坚阶段,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并"走进去",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非洲七国八所孔子学院学生进行调查问... 近年来,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发展迅速,但也进入到攻坚阶段,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并"走进去",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非洲七国八所孔子学院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和探讨了孔子学院办学实情,希冀在孔子学院办学中能做到知己知彼,为孔子学院在非洲乃至其全球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孔子学院 文化“走出去” 可持续发展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上海影视旅游提升对策探析
4
作者 任媛媛 《环球首映》 2020年第8期12-12,14,共2页
在分析上海影视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发展的不足:影视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景区宣传不到位;周边城市影视旅游的崛起分散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及影视旅游专业理论研究尚欠缺。提出了具体的上海影视旅游提升对策:穿越一日游、影视长廊... 在分析上海影视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发展的不足:影视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景区宣传不到位;周边城市影视旅游的崛起分散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及影视旅游专业理论研究尚欠缺。提出了具体的上海影视旅游提升对策:穿越一日游、影视长廊、拍摄打卡区域、配音角、风情体验区等。打造独具特色的上海影视旅游品牌,为上海影视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影视旅游 提升 对策
下载PDF
上海都市旅游形象提升对策探析
5
作者 任媛媛 《当代旅游(下旬刊)》 2019年第8期00125-00125,00127,共2页
分析了上海都市旅游形象塑造及传播现状,指出上海都市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七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上海都市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提升对策 上海
下载PDF
吉狄马加诗歌海外传播的生态路径
6
作者 摆贵勤 孙宜学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1,共4页
生态是吉狄马加诗歌的关键词和主旋律。通过选取中国特色生态话语为研究的切入点,发现吉狄马加诗歌自始至终贯穿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切思考。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海外传播 生态路径
下载PDF
中国文化融入《日语视听说》教学实践研究
7
作者 王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247,共5页
将中国文化融入《日语视听说》课程,能够在培养学生日语视、听、说综合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必要构建具有文化自信内涵的新型《日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文化,提高师生的中国文化... 将中国文化融入《日语视听说》课程,能够在培养学生日语视、听、说综合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必要构建具有文化自信内涵的新型《日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文化,提高师生的中国文化自觉意识,重视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导入,在学科竞赛中激励学生关注中国文化,借助新媒介平台,全面挖掘中国文化,这是推进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在中日文化互鉴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蓄积力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构筑防线,抵御不良文化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日语视听说 实践
下载PDF
中医药海外传播的受众研究
8
作者 冯为兰 《海外英语》 2023年第3期202-204,共3页
中医药“走出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但其在海外传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对目标受众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受众调研、加强言外语境对受众的影响、利用新媒体扩大受众群体等途径展开对目标受众的研究,可提高... 中医药“走出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但其在海外传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对目标受众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受众调研、加强言外语境对受众的影响、利用新媒体扩大受众群体等途径展开对目标受众的研究,可提高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变中医药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海外传播 受众 翻译
下载PDF
政治语篇中戏剧隐喻的英译研究——以《毛泽东选集》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卫民 张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戏剧隐喻是在政治语篇中最为常用的隐喻模式之一,其隐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不仅为政治语篇增添了语言艺术魅力,还有助于正确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以《毛泽东选集》中的戏剧隐喻为例...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戏剧隐喻是在政治语篇中最为常用的隐喻模式之一,其隐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不仅为政治语篇增添了语言艺术魅力,还有助于正确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以《毛泽东选集》中的戏剧隐喻为例,探讨戏剧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英译,通过保留、补全、转换或隐去源语隐喻意象等方式来传达隐喻意义。译者应从认知层面剖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在尽可能保留原作的形式下传递隐喻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戏剧隐喻 翻译 政治语篇
下载PDF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2-276,共5页
思政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教学改革的科学尝试。通过近期各类中日报刊的解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时政热点直接引入教学课堂或挖掘《日本报刊选读》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想政... 思政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教学改革的科学尝试。通过近期各类中日报刊的解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时政热点直接引入教学课堂或挖掘《日本报刊选读》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间接融入教学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语教学全过程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发挥教师为主导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借助网络深度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是培养"课程思政"师资力量、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增强师生双方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日本报刊选读 实践
下载PDF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的跨文化教育实践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0-263,272,共5页
以实施跨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目的与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学资源选取策略、创建教学活动实施模式,提升学生日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教育实践的目... 以实施跨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目的与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学资源选取策略、创建教学活动实施模式,提升学生日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教育实践的目的。日本报刊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全面反映日本社会的新动向和新事物。教学活动的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合理展开跨文化实践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专注度,掌握资料搜集技巧,促进学生活跃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跨文化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实践途径,能满足学生探索日本文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 跨文化教育 实践教育
下载PDF
国家翻译实践中的《毛泽东选集》英译修订举隅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为兰 潘卫民 《外语与翻译》 2022年第3期60-64,共5页
国家翻译实践在向海外介绍中国经验、推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需要构建自己的政治话语,争取国家话语权。本文从国家翻译实践出发,通过比较《毛泽东选集》英译劳伦斯版和外文社版,认为外文社版的翻译更忠实于《毛泽... 国家翻译实践在向海外介绍中国经验、推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需要构建自己的政治话语,争取国家话语权。本文从国家翻译实践出发,通过比较《毛泽东选集》英译劳伦斯版和外文社版,认为外文社版的翻译更忠实于《毛泽东选集》原文,更能精准体现我国政治话语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英译 政治话语
下载PDF
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与文化输出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钟莲 杨怡 杨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6期329-330,共2页
学习一国语言,就不得不学习其文化。作为一种全世界闻名的文化形式,日本动漫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动漫的创作,极其富有民族特色也富有感染力,借助动漫文化,日本还成了亚洲第一的文化输出国。文章通过归纳动漫文化的... 学习一国语言,就不得不学习其文化。作为一种全世界闻名的文化形式,日本动漫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动漫的创作,极其富有民族特色也富有感染力,借助动漫文化,日本还成了亚洲第一的文化输出国。文章通过归纳动漫文化的特点、探讨动漫中的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分析日本动漫的文化输出等内容来讨论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与对外输出,以便在学习语言时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漫 日本文化 文化输出 价值观
下载PDF
“失合”交流与精神瘫痪——《姐妹们》的对话分析
14
作者 骆欢 王影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姐妹们》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正式开启了乔伊斯对都柏林社会人民长期处于天主教的宗教高压之下精神瘫痪的社会问题的披露和批判。以小说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发现对话篇幅较长,几乎占据全文的一半。... 《姐妹们》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正式开启了乔伊斯对都柏林社会人民长期处于天主教的宗教高压之下精神瘫痪的社会问题的披露和批判。以小说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发现对话篇幅较长,几乎占据全文的一半。同时,对话中存在诸多违反英国哲学家Paul Grice会话合作原则的“失合”交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空白,欲语还休的避忌,还有人云亦云的盲目。乔伊斯通过人物对话中的“失合”现象,将都柏林社会思维能力衰退、道德标尺瘫痪和盲目信仰宗教的社会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这种方式深化了小说主题——精神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们》 对话 “失合” 精神瘫痪 宗教高压
下载PDF
从“译得出”到“译得好”——从2021年TEM8翻译试题引出的思考
15
作者 张珂 赵德全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2年第1期1-9,18,共10页
翻译的质量与译者对文本的分析紧密相关。把词句作为翻译单位,得到的译文往往会与原文语篇整体风格发生偏离。2021年TEM 8翻译考试结果很好地诠释了以段落为翻译单位的优势,在为数不多的优秀翻译答卷中,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高... 翻译的质量与译者对文本的分析紧密相关。把词句作为翻译单位,得到的译文往往会与原文语篇整体风格发生偏离。2021年TEM 8翻译考试结果很好地诠释了以段落为翻译单位的优势,在为数不多的优秀翻译答卷中,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高出一截。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的语篇分析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从文化语境入手到词句对等结束,是“译得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语境 语篇 词句 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阐释与脱节博弈中的古诗“名词语”英译探赜
16
作者 钱屏匀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汉语古诗词中,省略述词、连接词而完全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的诗句称为“名词语”。这种汉诗独有的句法结构简洁凝练,以逻辑的空缺召唤读者对诗意的建构和补全,为诗句带来多重解读空间。然而,由于英汉语在句法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名词... 汉语古诗词中,省略述词、连接词而完全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的诗句称为“名词语”。这种汉诗独有的句法结构简洁凝练,以逻辑的空缺召唤读者对诗意的建构和补全,为诗句带来多重解读空间。然而,由于英汉语在句法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名词语”英译无可避免地处于屈从英语句法和保留汉诗功能的两难之中。译者须深入了解“名词语”的句法和诗学功能、充分把握阐释与脱节两种常用翻译策略的得失才能做出合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语 阐释翻译 脱节翻译
下载PDF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与翻译策略
17
作者 张欲晓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3-85,共3页
在美国当代汉学界,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影响。他对唐诗进行了阐释与翻译,译诗被收录到世界权威的文学选集中,并选入到美国大学教材。宇文所安作为“文化他者”,将新批评理论运用到唐诗翻译中的... 在美国当代汉学界,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影响。他对唐诗进行了阐释与翻译,译诗被收录到世界权威的文学选集中,并选入到美国大学教材。宇文所安作为“文化他者”,将新批评理论运用到唐诗翻译中的文本表现,无疑对中国古典诗歌外译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甚至是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理论 唐诗研究 唐诗翻译 宇文所安
下载PDF
英译中国传统诗话“美学品格”之缺席——以《大中华文库·人间词话》为例
18
作者 钱屏匀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4期92-101,共10页
"诗话"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论独有的呈现方式,其充满思辨哲理色彩的诗论与字字珠玑的诗例相偕相生,共同铸就思想精妙、同时文采斐然的"学术"与"艺术"并驰的效果。然而在其英译中,诗论"学术品格"... "诗话"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论独有的呈现方式,其充满思辨哲理色彩的诗论与字字珠玑的诗例相偕相生,共同铸就思想精妙、同时文采斐然的"学术"与"艺术"并驰的效果。然而在其英译中,诗论"学术品格"受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诗例之"美学品格",后者往往在对前者屈从的过程中隐身,令作为论据的诗例由源语中的流光溢彩变为译语中的黯淡平庸,造成诗论空洞无凭。本文通过对《大中华文库·人间词话》诗词英译"美学品格"缺席的深入分析,明确该倾向易导致域外读者对古典诗词欣赏路径的曲解,掣肘诗论的吸收,阻碍中国诗学在海外的认同与接受。指出只有同时重视诗论的思想学理性和诗例的文学审美性,才能全面呈现传统诗话的本真面貌,有效促进中华文化外译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美学品格 诗词英译
下载PDF
金凯筠的异译及其意义
19
作者 钱屏匀 张怡文 《外文研究》 2021年第2期61-69,108,共10页
近年来,美国汉学家金凯筠英译的张爱玲系列小说在海外声誉日隆,其译作成功的堂奥遂引起学界关注。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的原文与译文进行细致比对和审慎研究后发现,虽然译者文化身份归属强势文学系统,但她... 近年来,美国汉学家金凯筠英译的张爱玲系列小说在海外声誉日隆,其译作成功的堂奥遂引起学界关注。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的原文与译文进行细致比对和审慎研究后发现,虽然译者文化身份归属强势文学系统,但她却没有将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强行加诸译文。相反,翻译过程中她始终秉持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这一译介姿态给中国文学“走出去”以新的启示:文学外译不必以一味迎合目的语读者为目的,不一定要削足适履,改头换面,甚至面目全非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译者应当适时引导和培养读者对源语文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逐步实现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原汁原味”的面貌走出国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凯筠 异化 中国文学“走出去” 原汁原味
下载PDF
《日本报刊选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20
作者 王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第7期21-21,共1页
《日本报刊选读》通过近期各类日本报刊的解读,增加学生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拓宽学生日本文化的解读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有... 《日本报刊选读》通过近期各类日本报刊的解读,增加学生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拓宽学生日本文化的解读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必要确定合理教学目标、制定科学设计方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本报刊选读》的常规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常规教学 实践探究 解读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报刊选读 高校人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