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国璋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6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吴国璋本文从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在文化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斗争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吴国璋本文从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在文化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斗争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作者认为在苏联文学所走过的几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文化派 “拉普” 无产阶级文学 “大一统” 苏联文学 列宁 马克思主义 党的领导 卢那察尔斯基
下载PDF
“本土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
作者 王光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研究转型”这一命题的问题意识非常明确,即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从本土化的立场、视野、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开拓学术研究的空间,建立学术研究的“中国范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研究转型”这一命题的问题意识非常明确,即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从本土化的立场、视野、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开拓学术研究的空间,建立学术研究的“中国范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关系,因为在国别联系日益深入的今天,“本土文化”与世界必然发生深刻的关联。本土化作为学术研究的立场、视野和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关注的问题会有所差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我想通过两个问题对“本土化”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中国范式 学术研究 本土文化 研究转型 本土化 传统与现代
下载PDF
从“点石斋”看晚清上海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占彪 陈占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5-31,共7页
基于晚清画报点石斋与上海普通市民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规范的两相契合,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从图像所反映出的时间意识("屋子里的钟")和空间拓展("窗口的人")两方面分析在当时都市上海初露端倪的现代性迹象和上海... 基于晚清画报点石斋与上海普通市民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规范的两相契合,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从图像所反映出的时间意识("屋子里的钟")和空间拓展("窗口的人")两方面分析在当时都市上海初露端倪的现代性迹象和上海市民"仅为了看看而看"所形成的"向外看"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现代性 “向外看” 晚清时期 上海 时间意识 空间拓展
下载PDF
小说《娇女》与美国文学、文化史的“对话”──兼论托妮·莫里森对重建美国黑奴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怀久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寥寥无几。《娇女》把种族压迫的主题从背景推向了前景,为重建美国黑奴文学作出了贡献。二是与美国文化史“对话”:蓄奴制文化的滞后性和渗透性,使种族歧视和压迫至今仍是困惑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严重问题。《娇女》以开放性的艺术思维,让小说中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示“肤色的惩罚”所带来的“黑色的愤怒”,并让众多人物以各各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锋,在争辩之中共同完成对于“美国人种”的“复杂命运”的理性思索,从而对美国文化提出道义的质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美国文学史 蓄奴制 美国小说 巴赫金 文化史 种族歧视 娇女 复调小说 主人公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光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15,共4页
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来自异域的文学观念、理论、方法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是重大的。今天有学者提出"文学研究的本土化",我理解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避免对异域理论的"机械使用"和脱离中国问题的"理论演绎",加强文学研究对中国... 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来自异域的文学观念、理论、方法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是重大的。今天有学者提出"文学研究的本土化",我理解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避免对异域理论的"机械使用"和脱离中国问题的"理论演绎",加强文学研究对中国现实问题、文学问题的阐释能力,激发文学研究的活力。沿着这一思路,我想讨论两个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为什么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本土化 文学观念 理论演绎 中国问题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学史的建构及其发展(上)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伯海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4,共7页
中国文学史研究有两千年的传统渊源、一百年的学科演进和晚近二十来年的创新与突破,在这基础上建立一门中国文学史学史,对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进程加以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可能,亦很有必要。中国文学史学史是广义的文学史学科发展... 中国文学史研究有两千年的传统渊源、一百年的学科演进和晚近二十来年的创新与突破,在这基础上建立一门中国文学史学史,对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进程加以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可能,亦很有必要。中国文学史学史是广义的文学史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中介环节,从文学史到文学史学史再到文学史学原理,构成了文学史学科的层级结构。研究中国文学史学史,要致力于把握其内在联系,即由史料史、史观史和史纂史三者结合而成的有机建构,还要认真梳理其演化脉络,探索其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转化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学史 有机建构 发展脉络
下载PDF
文学史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伯海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从文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哲学思考是其内在的要求。哲学思考的范围姑且用四个"何"来概括,即:"文学史何谓",涉及文学史研究对象中"人本"与"文本"的关系;"文学史何为",牵连到... 从文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哲学思考是其内在的要求。哲学思考的范围姑且用四个"何"来概括,即:"文学史何谓",涉及文学史研究对象中"人本"与"文本"的关系;"文学史何为",牵连到其研究任务中对历史"还原"与"重构"的把握;"文学史何以",关涉到历史动因里"自律"与"他律"的交渗;而"文学史如何",则主要考察其演进过程中"逻辑"与"随机"的关联。哲学思考有助于深化文学史学的理论基础,建立文学史哲学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哲学思考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百合花开:女同性恋的文学呈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亚亚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27,共4页
上个世纪,现当代文学中涉及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非常有限,读者不多,评论家更少,几乎没能引起任何社会反响(百合是意指女女之间恋爱的隐语,该词源来自日本,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的编辑提出,其后因日本出版的《百合... 上个世纪,现当代文学中涉及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非常有限,读者不多,评论家更少,几乎没能引起任何社会反响(百合是意指女女之间恋爱的隐语,该词源来自日本,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的编辑提出,其后因日本出版的《百合族》系列书籍而广为流传,渐成固定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花 文学呈现 女同性恋 同性恋题材 现当代文学 男同性恋 评论家 日本
下载PDF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陈伯海研究员访谈录
9
作者 陈伯海 姚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5-7,共3页
中国文学史学史属于文学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进行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宏观研究——文学史观——文学史学,构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史研究理论探讨的三部曲。 文学史学所关注的对象不是文学史自身的历史,而... 中国文学史学史属于文学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进行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宏观研究——文学史观——文学史学,构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史研究理论探讨的三部曲。 文学史学所关注的对象不是文学史自身的历史,而是文学史学科。史学原理(史学学)和史学史构成了文学史学的基本范围。此外,还有史学批评,是就个别史家或文学史著作加以批评。 文学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文学史研究和编写提供历史与理论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陈伯海 史学史 研究员 史学批评 历史与理论 基本范围 文学史著
下载PDF
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试论30年代上海的月份牌
10
作者 陈占彪 陈占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5-91,共7页
当下生活与上世纪 30年代沪上生活的交感共振 ,使得打着“怀旧”招牌的月份牌重新受到了欢迎。为了谋求更大的商业利润 ,月份牌广告准确地把脉了当时市民的心理 ,并给人们描绘并许诺出一种富足而悠闲的“美好生活”图景 ,这种“美好生... 当下生活与上世纪 30年代沪上生活的交感共振 ,使得打着“怀旧”招牌的月份牌重新受到了欢迎。为了谋求更大的商业利润 ,月份牌广告准确地把脉了当时市民的心理 ,并给人们描绘并许诺出一种富足而悠闲的“美好生活”图景 ,这种“美好生活”又是通过“美女”主角来供人们展开想象的。这其中的美女的眼角眉梢充满了卖弄风情的挑逗的同时 ,手中不忘拿本书卷 ,及时地表明了她们是并不仅卖弄风情的 ,还有着不凡的气质和内涵 ,虽脱胎于清纯的“女学生” ,但又不甘于 ,或不被甘心于做严肃的女学生的女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学生 30年代 上海 月份牌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文学是人学”再续谈——贺钱师百岁寿诞
11
作者 陈伯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5,共3页
"以人为本"的文学本原观的确立,是具有鲜明现代性的文学本体论趋于成熟的表记。钱谷融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叶提出"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在遥接"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理念的基础之上,予以拓展与深... "以人为本"的文学本原观的确立,是具有鲜明现代性的文学本体论趋于成熟的表记。钱谷融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叶提出"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在遥接"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理念的基础之上,予以拓展与深化,建构起更为圆融而开阔的理论体系,对克服长久以来盛行的"工具论"文艺观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后,这一命题得到重新肯认,成为引领新时期文艺思想革新的一面旗帜,至今也未失去其现实的生命力。为继续发扬其理论功效,当前或可从"人"的内涵的进一步揭示、"人"与"文"的内在关系探究乃至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与相互关联等方面作更深入、细致的探讨,这将是"文学是人学"理念信奉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是人学” 历史定位 现实意义 未来建构
下载PDF
以规律为“根据”─—重读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12
作者 嵇山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6年第2期166-170,170+172-175,共10页
作者认为,由《祝词》首次明确提出的以文艺规律为“根据”来领导文艺的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祝词》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突出强调与社会主义文艺中各种关系的论述,实为文艺固有规律的具体运... 作者认为,由《祝词》首次明确提出的以文艺规律为“根据”来领导文艺的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祝词》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突出强调与社会主义文艺中各种关系的论述,实为文艺固有规律的具体运用,是社会主义文艺规律的系统表达。认真对待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在理论、实践乃至方法论上,均有深刻的关键性意义。本文即就(祝词)所论的文艺规律的外部关系、内部关系及两者的统一等问题,作了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邓小平 中国文学 新时期 文艺本体 内部关系 外部关系 广大人民群众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艺术工作
下载PDF
明代文学史学述要
13
作者 夏咸淳 《天府新论》 2001年第5期60-67,共8页
明代文学史学的发展状况与该时代文学总体发展趋势相印合。前期由于政治与文化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文学创作与文学史学因袭传统的成分很重 ,少有创新 ;中后期社会历史与思想文化变化加剧 ,创作与史学取得重大突破 。
关键词 文学史学 史观 史纂 史料
下载PDF
欧阳修双重文学观平议
14
作者 徐培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在宋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开风气的大家,他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前人多方之韩愈。然细审其文学观,则不完全相同。他认为诗文应本于人情,反映现实,兴于怨剌,穷而后工;而词则应”聊佐清欢”,娱宾遣兴。这两种文学观既相互区别,又... 在宋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开风气的大家,他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前人多方之韩愈。然细审其文学观,则不完全相同。他认为诗文应本于人情,反映现实,兴于怨剌,穷而后工;而词则应”聊佐清欢”,娱宾遣兴。这两种文学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正说明了创作主体之文本认识构成的复杂性和诗词风格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而后工 娱宾遣性 深婉与疏隽
下载PDF
上海非遗保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及其内容解读
15
作者 蔡丰明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第2期4-8,共5页
2016年5月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上海非遗保护工作中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也是上海在实现文化立法与文化保护事业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条例的实施,势必会为上海今后更好地贯彻国家《非遗法》精神,进一... 2016年5月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上海非遗保护工作中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也是上海在实现文化立法与文化保护事业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条例的实施,势必会为上海今后更好地贯彻国家《非遗法》精神,进一步推动上海非遗保护工作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上海 解读 文化保护
下载PDF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特点及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上)
16
作者 蔡丰明 《创意设计源》 2011年第1期65-67,64,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地来说就是指一种由社区民众共同创作与传承,以口头与行为方式得以表现,反映社区民众共同心理特点与文化认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化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代表作品宣言》中,把'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地来说就是指一种由社区民众共同创作与传承,以口头与行为方式得以表现,反映社区民众共同心理特点与文化认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化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代表作品宣言》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表述为'Oraland Intangoble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址 海派黄杨木雕 社区民众 无形遗产 城市文化 龙华庙会 传统文化资源 手工技艺 制作技艺
下载PDF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特点及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下)
17
作者 蔡丰明 《创意设计源》 2011年第2期51-53,50,共4页
从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来看,笔者认为上海地区大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今后将会在如下一些领域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较为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1、民间工艺品业。民间工艺品是非物质文化... 从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来看,笔者认为上海地区大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今后将会在如下一些领域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较为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1、民间工艺品业。民间工艺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民间剪纸、民间雕刻、民间彩绘、民间编织等等。它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其制作方式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具有较强的'人性化'与'个性化'特点,这与那些虽然在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规范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却较为缺乏个性艺术特点的机器生产类艺术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产业 民间剪纸 民间工艺品 民间雕刻 海派黄杨木雕 曹素功墨锭 生产类 艺术产品 生产效率
下载PDF
日本社会是如何认识“战败”的?
18
作者 陈占彪 《社会观察》 2015年第8期68-71,共4页
1945年八九月,世界上最后一个顽凶法西斯国家日本“无条件地”屈膝投降,三岛蜷伏,海晏河清。当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日本社会是如何看待他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的呢?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或许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今天中日关系所面临... 1945年八九月,世界上最后一个顽凶法西斯国家日本“无条件地”屈膝投降,三岛蜷伏,海晏河清。当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日本社会是如何看待他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的呢?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或许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今天中日关系所面临种种困境之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社会 战败 无条件投降 侵略战争 中日关系 法西斯
下载PDF
新传媒环境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嬗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3期52-55,共4页
新传媒环境下,文学批评更加泛化,表现为:在文学批评形态方面,除了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之外,产生了一种以传统媒体的受众为批评主体的受众批评;在批评对象方面,不再局限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再研究与再解读,被研究的文学文本是多样的存在,... 新传媒环境下,文学批评更加泛化,表现为:在文学批评形态方面,除了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之外,产生了一种以传统媒体的受众为批评主体的受众批评;在批评对象方面,不再局限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再研究与再解读,被研究的文学文本是多样的存在,网络文学、畅销书、报纸专栏写作纷纷进入人们的批评视野;在批评形式方面出现了视频、网络投票、电视采访等多种形式。文学批评也发生了批评主体的大众化转向和批评标准的非艺术性转向。针对这种泛化和转向,文学批评应在不丧失理性批评精神、破坏批评原则标准、消解批评价值的前提下进行改变。比如学院批评可以在坚守批评操守的同时,利用新兴媒介,与活跃的媒体批评、受众批评相辅相成,积极倡导对话批评,更好地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媒 泛化 转向 对话批评
下载PDF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海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5-131,共7页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于第三国际的领导。由第三国际倡导并成立国际性的作家团体,促使在中国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指导系统。而中国本身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以后,“左联”和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联系已经中断,交流和指导非常困难,但有文献材料证明,这时“左联”和国际的联系改为由“文总”出面。总之,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第三国际 国际革命文学运动 鲁迅 茅盾 文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