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创性”自何而来--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之我思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伯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1,共9页
当代中国文论构建上原创性不足之弊,反映着社会转型过程中话语转型的滞后现象。克服这一弊病,不能单靠"学习西方"或"回归传统",而应致力于外来资源与本民族生活实践及思想文化传统的结合。具体说来,便是要立足当代... 当代中国文论构建上原创性不足之弊,反映着社会转型过程中话语转型的滞后现象。克服这一弊病,不能单靠"学习西方"或"回归传统",而应致力于外来资源与本民族生活实践及思想文化传统的结合。具体说来,便是要立足当代,活用资源,让古今中外不同的话语系统走出各自的封界,面向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与生命体验开放其自身,进而引发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话语对释,以实现双向超越和综合创新,这也是一条创建民族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转型 “失语症” 立足当代 活用资源 综合创新
下载PDF
东西交汇下的晚清冒险小说与世界秩序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艳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繁荣的晚清小说成为近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在1903—1907年集中出现的一种"冒险小说",至今还湮没无闻。此类小说主要来源于欧美及日本,两种来源的小说风格迥异。前者表现出科幻、游历的特点,后者则带有鲜明的军事、殖... 繁荣的晚清小说成为近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在1903—1907年集中出现的一种"冒险小说",至今还湮没无闻。此类小说主要来源于欧美及日本,两种来源的小说风格迥异。前者表现出科幻、游历的特点,后者则带有鲜明的军事、殖民色彩。那么,这些作品如何被统归于"冒险小说"?晚清以何种基盘来接受这一类型小说?以"海洋"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东西方冒险小说,在跨越了海洋的边际相遇时,呈现出的并非文学的较量,而是文明的对抗。它反映了西方对处于上升趋势的东方的恐惧,形成了以"黄祸论"为背景的对峙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 游历 冒险 殖民 海洋
下载PDF
天下之乐,莫过于山水--明代山水审美思想管窥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咸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172,共6页
本文就明人山水美感体验与取向的主要方面,即耳目性情之愉悦、山川妙理之鉴识、心灵神思之飞扬、道德人生之体悟,阐述其中所蕴内与外、形与性、生理与心理兼顾并重的精深思想。明代山水美感论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于将山水和人生价值、生命... 本文就明人山水美感体验与取向的主要方面,即耳目性情之愉悦、山川妙理之鉴识、心灵神思之飞扬、道德人生之体悟,阐述其中所蕴内与外、形与性、生理与心理兼顾并重的精深思想。明代山水美感论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于将山水和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紧密联系起来,凸现了中华山水审美文化的精髓,即人与自然山川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山水 美感 取向
下载PDF
“肉身”也能“证道”--论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伯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在西方哲学与审美传统中,身体主体遭到忽视,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实际上,审美主体乃是身心合一的身体,这是审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身体要从事审美,必须给自身开发出一个具有自我超越性能的"形上"维度,方能使自己从... 在西方哲学与审美传统中,身体主体遭到忽视,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实际上,审美主体乃是身心合一的身体,这是审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身体要从事审美,必须给自身开发出一个具有自我超越性能的"形上"维度,方能使自己从生存与实践的主体转化为审美主体。这一自我超越的取向由身体本身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统一而产生,其最终根据即在于身体作为个体生命的"独在"及其与外在世界"共在"的双重性存在方式。身体的"形上"维度又是同其他方面的内涵相结合的,当它以自我超越的性能进入审美领域,便同时亦将其固有的生物学与社会学机能一并带了进去,这一整体机能的作用让审美体验的生成与发展有了保证,并使审美的生命感发能落实于人的行为方式,进而沟通了审美与现实人生的联系。时下"身体美学"的倡扬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身体审美功能的重视,但一味突出官能享受和欲望满足,用感官娱乐涵盖审美,则容易导致割裂身心关系,消解审美应有的超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体 身心合一 “形上”维度 整体机能
下载PDF
释“情志”——中国诗学的生命本原论
5
作者 陈伯海 《中华文史论丛》 2005年第80期1-25,共25页
传统的中国诗学是一种生命论的诗学,它把诗歌的产生归因於人的内在情志的发动,而情志的发动乃是心物交感的结果,由於人与外在世界的交流感通,形成人自身的生命体验(即各种实际的人生感受,包括感知、理解、情绪、意向等心理活动在... 传统的中国诗学是一种生命论的诗学,它把诗歌的产生归因於人的内在情志的发动,而情志的发动乃是心物交感的结果,由於人与外在世界的交流感通,形成人自身的生命体验(即各种实际的人生感受,包括感知、理解、情绪、意向等心理活动在内,而以情感体验为主),这就叫作“情志”。诗歌创作的首要任务在於传达人的这种感受,使之转化为诗,於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生命论 情志 本原论 人生感受 诗歌创作 外在世界 生命体验 心理活动
下载PDF
新诗体式建设的历史回顾
6
作者 潘颂德 《中外诗歌研究》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新诗诞生至今将近九十年了,但新诗至今还没有成熟,这包括诗体在内。虽然近百年来,新诗已经形成了自由体、半自由体、现代格律诗体、民歌体等多种体式,但时至今日,大量的新诗就诗体来说,缺乏审美表现力,因而也就缺乏审美感染力。... 新诗诞生至今将近九十年了,但新诗至今还没有成熟,这包括诗体在内。虽然近百年来,新诗已经形成了自由体、半自由体、现代格律诗体、民歌体等多种体式,但时至今日,大量的新诗就诗体来说,缺乏审美表现力,因而也就缺乏审美感染力。近年来,学界呼吁诗体重建。吕进认为:“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大美学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体式 诗体重建 审美表现力 现代格律诗 历史 自由体 民歌体
下载PDF
孙琴安题词
7
作者 孙琴安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下载PDF
感受历史的呼吸——编辑后记
8
作者 孔海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编辑过程 呼吸 历史 感受 后记 精神财富 先进思想 孔另境
下载PDF
民国上海的“城市空间”与文人转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叶中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2,共10页
民国上海城市的新变,将中国文人引进了一个与其士大夫传统疏离的空间。崛起于20世纪初的大马路(南京路),成了民国时期城乡文化心态的最初接触、碰撞点。新空间的发展及其包孕的文化意蕴,在当时居沪文人的心理内层,潜构了一个游离出"... 民国上海城市的新变,将中国文人引进了一个与其士大夫传统疏离的空间。崛起于20世纪初的大马路(南京路),成了民国时期城乡文化心态的最初接触、碰撞点。新空间的发展及其包孕的文化意蕴,在当时居沪文人的心理内层,潜构了一个游离出"文派"、"主义"、"立场"、"新旧"界分的"城市共同体",亦冲淡了传统文人的"三楼情结"及与之相维系的士大夫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上海 城市空间 文人转型
原文传递
自我作古:唐代的诞节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红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2,共8页
本文集中探讨了唐玄宗千秋节的创设及其丰富内涵,对唐代诞节的设置和兴废加以考述,通过细致爬梳史料,详细考证了上寿酒、献承露囊、千秋镜与村社赛会等千秋节节日习俗的由来,透过这一唐代新创节日形成过程,分析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民间... 本文集中探讨了唐玄宗千秋节的创设及其丰富内涵,对唐代诞节的设置和兴废加以考述,通过细致爬梳史料,详细考证了上寿酒、献承露囊、千秋镜与村社赛会等千秋节节日习俗的由来,透过这一唐代新创节日形成过程,分析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民间习俗与宫廷制度的融合,及其背后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节 习俗 融合
原文传递
城乡关系中的“世情人心”——关于范小青的短篇世情小说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光东 《中国文学批评》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范小青的部分短篇小说呈现出了21世纪以来因城乡关系变化而带来的"世态"与"人心"的变化。她以对世态的细微体察和人情的深切体味,展现出了社会的变化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尴尬和温暖的情感。范小青的这种写作与中国文... 范小青的部分短篇小说呈现出了21世纪以来因城乡关系变化而带来的"世态"与"人心"的变化。她以对世态的细微体察和人情的深切体味,展现出了社会的变化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尴尬和温暖的情感。范小青的这种写作与中国文学中的世情小说传统相联系,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小青 短篇小说 世情 人心
原文传递
“五四”所昭示的历史规律性要素
12
作者 徐清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共2页
"五四"昭示出的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规律性要素,突出体现为:只有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先进力量,才能最终成为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力;任何时候面对落后的东西都需要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能力:真切... "五四"昭示出的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规律性要素,突出体现为:只有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先进力量,才能最终成为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力;任何时候面对落后的东西都需要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能力:真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志士仁人总会适时涌现;文化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策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主力 破旧立新 志士仁人 文化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