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点思考
1
作者 姚锡棠 《上海改革》 1997年第5期17-18,共2页
按照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决策,上海将同全国一样,在“九五”发展期间,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增长方式的转变上。由于上海经济在全国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关键词 上海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转变 战略决策 中国 经济工作 中央 “九五” 特殊地位 发展期
下载PDF
推进体制创新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尹继佐 《上海改革》 2003年第10期15-18,共4页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为此,上海要加大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培育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产业主体,打造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链。面对战略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上海要以发展为重心,以创新...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为此,上海要加大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培育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产业主体,打造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链。面对战略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上海要以发展为重心,以创新为旗帜,以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为抓手,改革管理体制,壮大企业主体;改革投资机制,引进多元投资;建立开放环境,聚拢优良资源;利用城市发展,调整产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上海 体制创新 投资机制 产业布局
下载PDF
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推进就业的重要论述
3
作者 左学金 《上海改革》 2003年第12期7-11,共5页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重视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要把就业影响作为产业政策和投资评估的一个必要内容,进一步鼓励非公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文章认为,为了实现城乡平等的就业机会,要做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和社...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重视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要把就业影响作为产业政策和投资评估的一个必要内容,进一步鼓励非公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文章认为,为了实现城乡平等的就业机会,要做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再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 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小企业 城乡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中国的地缘文化战略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忠岐 黄仁伟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文将中国的地缘文化空间区分为全球层次、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层次,分别探讨了三个层次上中国地缘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而提出了中国地缘文化战略的可能选择。本文认为,中国地缘文化发展应依托三环结构的地缘格局,遵循由近及远的战略... 本文将中国的地缘文化空间区分为全球层次、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层次,分别探讨了三个层次上中国地缘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而提出了中国地缘文化战略的可能选择。本文认为,中国地缘文化发展应依托三环结构的地缘格局,遵循由近及远的战略思路:以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巩固周边地缘文化空间为基础,推动亚洲地区的地缘文化整合,进而参与全球层次的地缘文化互动,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实力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缘文化 地缘文化空间 地缘文化战略
下载PDF
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各主要力量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鸣 黄仁伟 顾永兴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5,31,共9页
国际体系正在加速转型,其主要标志是:中国和平崛起、"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一种新的超越意识形态及战略竞争的大国双边合作关系正在全球范围内成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西方盟国掌握主导权,在双边同盟和八国集团... 国际体系正在加速转型,其主要标志是:中国和平崛起、"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一种新的超越意识形态及战略竞争的大国双边合作关系正在全球范围内成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西方盟国掌握主导权,在双边同盟和八国集团与中国之间有一条或明或暗的战略分界线。中国与西方大国既有广泛的合作;又有各种分歧和战略性的竞争。东亚区内多层次、多形式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在加强,新的地区秩序正逐步显现,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依赖于构建良好的周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中国和平崛起 单边主义 国际秩序
下载PDF
金砖国家崛起与全球治理体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黄仁伟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面临三大机遇同时也是三大挑战。其一,全球治理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联合国体系难以适应新的全球问题;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开始共同设定全球治理的议程。
关键词 治理体系 国家崛起 联合国体系 危机时期 公共产品 全球问题 全球治理 新兴大国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距:新制度分析框架和政策含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京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5,共8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各国区域发展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整体进程不断推进,优化了城乡经济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但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明显滞后于东部地...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各国区域发展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整体进程不断推进,优化了城乡经济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但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其制度因素在于:改革执行进度不一,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外部发展环境缺失,欠发达地区难得实惠;政府政策倾斜有别,贫困地区缺乏支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必须打破原有制度"锁定",作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差距 制度因素 均衡发展
下载PDF
“海派文化”学术笔谈--移民人口与海派文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熊月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6,共2页
对于海派文化,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角度,都有研究。我这里只想从移民人口的角度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 “海派文化” 移民人口 上海 专题文化研究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改革发展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战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0,2,共6页
长三角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固有的发展模式,在浦东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便捷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形成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长三角建设中的探索与创新,有诸多可... 长三角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固有的发展模式,在浦东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便捷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形成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长三角建设中的探索与创新,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浦东新区 一体化发展格局 便捷交通体系
下载PDF
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学金 《上海改革》 2004年第9期3-7,共5页
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的收入分配的平等性和长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要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必须逐步解决放开城市劳动力市场后对城市职工就业产生的影响和福利损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的收入分配的平等性和长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要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必须逐步解决放开城市劳动力市场后对城市职工就业产生的影响和福利损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使之在财务上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中国 市场经济
下载PDF
发扬重史传统 普及历史知识
11
作者 夏禹龙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0,共3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论古不及埃及,号称五千年,其实不过四千多年。但是,从重视历史来说,堪称世界之冠。有纪年可考的,已近三千年,而且历代相继,连绵不绝。悠久的历史化为现实的传统。传统之所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就在于它虽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论古不及埃及,号称五千年,其实不过四千多年。但是,从重视历史来说,堪称世界之冠。有纪年可考的,已近三千年,而且历代相继,连绵不绝。悠久的历史化为现实的传统。传统之所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就在于它虽源于“死”的历史,却仍“活”在当代人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史传统 历史知识 文明古国 历史化 封建传统 当代人 历史场景 正史 发扬 世界
下载PDF
从中美俄的战略思维的比较看三国的关系
12
作者 黄仁伟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63-64,共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冲突以及美国金融危机这两件事情的影响都不亚于9·11事件。虽然现在判断这两件事情对未来的影响,可能还早一些,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三国的战略思维的特征就可能预测三国战略关系的前景。
关键词 思维 中美 金融危机 格鲁吉亚 俄罗斯
下载PDF
思想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作者 夏禹龙 《学习与实践》 1985年第10期39-43,共5页
建国以来,对于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曾经有过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片面夸大思想工作的作用,鼓吹精神万能,一种是片面夸大物质鼓励的作用,忽视和否定思想工作。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应该联系新情况、新任务,对此作出... 建国以来,对于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曾经有过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片面夸大思想工作的作用,鼓吹精神万能,一种是片面夸大物质鼓励的作用,忽视和否定思想工作。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应该联系新情况、新任务,对此作出科学的回答,首先从思想工作的科学性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工作 现代化建设 物质鼓励 科学性 新时期
下载PDF
梳理传统,实现文化自觉
14
作者 熊月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8-18,共1页
传统有连续性,也有变异性,还有多样性。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任何彻底抛弃传统、割断传统的想法、做法,在价值判断上既无必要,在经验事实上也绝无可能。但是,传统有可塑性,不同时代有所损益。我要强调两点:第一,中国文化有... 传统有连续性,也有变异性,还有多样性。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任何彻底抛弃传统、割断传统的想法、做法,在价值判断上既无必要,在经验事实上也绝无可能。但是,传统有可塑性,不同时代有所损益。我要强调两点:第一,中国文化有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的传统,这是中国文化历久弥新、奔腾向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传统 中国文化 想法 价值判断 与时俱进 多样性 经验事实 时代 梳理
下载PDF
以爱满天下普及行知思想——在2006爱满天下杯全国书画、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15
作者 王荣华 《爱满天下》 2006年第6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爱满天下 作文大赛 上海社会科学院 书画大赛 驻会副主席 生活教育理论 录音整理 上台领奖 教育事业
下载PDF
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长莉 熊月之(点评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上海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西语西学为中心的新知识系统、西书报刊及学校为载体的西学传播网络、社会生活与商务活动的实用需求为社会基础、士商合一的新知识群体、西语西学热形成的西学时尚氛围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知识生态空间。... 上海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西语西学为中心的新知识系统、西书报刊及学校为载体的西学传播网络、社会生活与商务活动的实用需求为社会基础、士商合一的新知识群体、西语西学热形成的西学时尚氛围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知识生态空间。这一空间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使晚清时期的上海,在整个社会传统知识仍占霸权地位、朝野主流一直对西学鄙视排斥的大环境下,成为一处西学新知迅速生长、并日渐占主导强势地位的小社会环境,为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西学新知生长的温床,新文化的发展基地和传播中心。其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对于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晚清文化 知识空间 西学
原文传递
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趋势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仁伟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中共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外国政要和高层智库人士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并对中国发展趋势形成新的认识。2013年召开的21世纪理事会“读懂中国”北京... 中共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外国政要和高层智库人士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并对中国发展趋势形成新的认识。2013年召开的21世纪理事会“读懂中国”北京会议、“中国梦的世界对话”国际研讨会和“世界中国学论坛”等会议上,参会外国政要和学者的发言清晰地显示出这一趋势。尽管西方保守派还在猜疑、嘲讽中徘徊不前,但是国际舆论中对中国的客观、正面的判断正在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国际社会 中国学 外国政要 国际研讨会 三中全会 远见卓识 21世纪
原文传递
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关注若干重大关系
18
作者 权衡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2期177-178,共2页
从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差距大小以及收入分配政策为主,转向关注共同富裕重大主题,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更是一个重大发展理念的转变,这背后也孕育着我国分配问题研究和分析范式的创新和演进。... 从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差距大小以及收入分配政策为主,转向关注共同富裕重大主题,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更是一个重大发展理念的转变,这背后也孕育着我国分配问题研究和分析范式的创新和演进。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来看,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必须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政策 新发展阶段 政策转变 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 新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 重大主题
原文传递
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桑兵 熊月之(评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8-146,共9页
历史人物的生死,一般是人物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实则对于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由于各自的立场观念差异,往往形成罗生门式的演义,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野史不著作者的《张文襄公事略》,经考查,其实是张之洞死后不久,上海的《新闻报》、... 历史人物的生死,一般是人物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实则对于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由于各自的立场观念差异,往往形成罗生门式的演义,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野史不著作者的《张文襄公事略》,经考查,其实是张之洞死后不久,上海的《新闻报》、《申报》、《时报》、《神州日报》、《民吁日报》等报所刊发的报道、悼念及评论文章(包括译载《文汇报》、《字林报》、《泰晤士报》等外报)的汇编。编纂者有一定的取舍标准和编排调整,但未作删改,可见各报对于张之洞一生具体功过是非看法的千差万别。参照该书所引各报未收入的其他相关报道评论,以及该书未引各报的报道评论,不仅可以探究编纂者的态度倾向,而且可以将张之洞之死作为研究的起点,观察舆论的反应,深究各方的态度,进而考察重要人物的离去所引起的政局和社会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舆论 报馆 盖棺论定
原文传递
了却几代学人夙愿的鸿篇巨制--读《中国近代通史》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月之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共1页
中国近代史领域专门成果多,综合成果少,专著数以百计,论文数以千计,花团锦簇,而反映学术前沿、综合贯通的通史著作极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编撰这类著作难度极高,非集中多位专家通力合作不能成功。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综合成果 刘大年 近代史学 抗日战争期间 政治史 近代中国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国共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