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缘”文化研究二十年述评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永林 黄凯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45,共6页
本文主要评述五缘文化学说提出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五缘文化的理论深化和学科归属、五缘学说与华侨华人研究、五缘文化与闽台研究等角度展开分析,并就新形势下五缘文化研究的生长点、五缘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提出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五缘 研究二十年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海外学者观点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凯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2008年9月8日-9日,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近400人参与本届论坛。第三届论坛以“和衷... 2008年9月8日-9日,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近400人参与本届论坛。第三届论坛以“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为主题,共设15个分会场。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发展的意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衷共济 中国学 世界 论坛 海外学者 共存 国务院新闻办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凯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0-46,66,共8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必要结合我们面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任务、需要澄清和批判的错误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在"重在建设"的意义上坚持科学历史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重点就历史认识... 针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必要结合我们面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任务、需要澄清和批判的错误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在"重在建设"的意义上坚持科学历史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重点就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对历史的认识和价值评估是完整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可以统一。认识历史不仅为了尊重事实,也为探究过去对现在社会进程的影响。只有把对价值的评估和对过去事实的认识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研究过程。只要不停止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也就不会停止评价。为获得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需要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站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高度,站在人民主体的高度进行探索。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会有助于史学家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即使如此,客观性还是第一位的,它是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的标志。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毕竟制约和规定着历史评价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评价
下载PDF
历史认识中的评价活动及其边界
4
作者 黄凯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151,共7页
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评价活动是完整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可以统一。认识历史不仅为了尊重事实,也为探究过去对现在社会进程的影响。只有把对价值的评估和对过去事实的认识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研... 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评价活动是完整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可以统一。认识历史不仅为了尊重事实,也为探究过去对现在社会进程的影响。只有把对价值的评估和对过去事实的认识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研究过程。为获得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需要站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高度,站在人民主体的高度进行探索,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会有助于史学家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但即便如此,客观性还是第一位的,它是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的标志。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毕竟制约和规定着历史评价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评价 主体性 客观性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转换的困境及其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117-122,共6页
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针对金融危机的已有研究,偏重于形成机制及危机应对的相关措施的具体分析,并在社会领域中强调社会建设对启动内需的基础性意义,马克思主义学界专注于制度根源分析,并以反思批判的形式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全面把握&... 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针对金融危机的已有研究,偏重于形成机制及危机应对的相关措施的具体分析,并在社会领域中强调社会建设对启动内需的基础性意义,马克思主义学界专注于制度根源分析,并以反思批判的形式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全面把握"后危机时代"的实质内涵并以此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充分自觉到中国进入"后危机时代"的转换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危机时代"进行对策性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困境 展望 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