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李白故里文化品牌——上海社科院孙琴安研究员专访
1
作者 孙琴安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6年第1期291-292,共2页
当前,四川努力培育“国际旅游特别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面临如此重要的旅游文化发展态势和契机,李白故里江油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呢?就如何进一步打造李白文化故里品牌,笔者专程采访了孙琴安。问:您来过江油几次?对李白故里文化印... 当前,四川努力培育“国际旅游特别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面临如此重要的旅游文化发展态势和契机,李白故里江油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呢?就如何进一步打造李白文化故里品牌,笔者专程采访了孙琴安。问:您来过江油几次?对李白故里文化印象如何?孙:自2002年第一次来江油,到李白故里也来过好几次。现在的江油,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承认,江油市的几任领导和江油市的老百姓为李白故里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品牌 研究员 上海 国际旅游 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 城市建设 江油市
下载PDF
“本土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
作者 王光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研究转型”这一命题的问题意识非常明确,即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从本土化的立场、视野、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开拓学术研究的空间,建立学术研究的“中国范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研究转型”这一命题的问题意识非常明确,即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从本土化的立场、视野、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开拓学术研究的空间,建立学术研究的“中国范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关系,因为在国别联系日益深入的今天,“本土文化”与世界必然发生深刻的关联。本土化作为学术研究的立场、视野和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关注的问题会有所差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我想通过两个问题对“本土化”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中国范式 学术研究 本土文化 研究转型 本土化 传统与现代
下载PDF
上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
作者 陈凌云 《江南论坛》 2023年第11期35-38,共4页
“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转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总结上海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产品供给、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转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总结上海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产品供给、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运用系统性、均衡化、多元化、精准化思维分析研究,提出上海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文化产品 高质量发展 上海
下载PDF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上海演艺新空间的现实需求与发展对策
4
作者 张昱 赵琪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3期2-9,共8页
近年来,上海演艺新空间在总量、类型、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对于演艺人才、演艺主体、中介机构、演艺市场等资源的培育与集聚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能够为上海在现有的以专业剧场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演艺”业态融合格局中... 近年来,上海演艺新空间在总量、类型、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对于演艺人才、演艺主体、中介机构、演艺市场等资源的培育与集聚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能够为上海在现有的以专业剧场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演艺”业态融合格局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也能够进一步活化上海红色资源,传承上海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目前,上海红色文化融入演艺新空间的探索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更多创作主体创编适用于演艺新空间的红色题材剧目,尤其是激发民营剧团的创作活力。提升市场运作水平,培育更专业的演艺经纪机构,加强生态链产业链打造。同时,兼顾公益性和营利性,为党员干部培训、主题教育、社会教育活动等提供更优质、丰富的内容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艺新空间 红色文化 上海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饮食民俗的都市传承研究——以上海饮食类非遗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程鹏 《阅江学刊》 2023年第4期152-158,175,共8页
二十四节气融入当代生活的关键,是要契合民众的文化心理与生活需求,主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在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日渐远离人们生活的现代都市社会,部分生活民俗事象还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而其中的饮食民俗则是与人们联系最... 二十四节气融入当代生活的关键,是要契合民众的文化心理与生活需求,主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在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日渐远离人们生活的现代都市社会,部分生活民俗事象还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而其中的饮食民俗则是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上海的饮食类非遗中有许多与节气相关的项目,推动二者联动发展,对于节气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节气与饮食的联系,保护本位性文化,创新开发与节气相关的产品,挖掘特殊节气的饮食习俗,通过文旅开发或申遗,进一步推动节气饮食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饮食类非遗 本位性文化 民俗事象 饮食文化
下载PDF
高质量背景下“文化服务圈”的建设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佳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8,共9页
“文化服务圈”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满足了中央层面的政策要求,也在地方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作为将高品质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圈”使公众就近即可享受到较高品... “文化服务圈”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满足了中央层面的政策要求,也在地方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作为将高品质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圈”使公众就近即可享受到较高品质的文化设施空间、文化资源配置、文化智慧服务。面对当前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均衡、工作推进落实困难、社会力量参与存在风险、文化服务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强政府主体责任和制度保障标准,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更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和文教结合等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和场馆空间品质,强化“圈”内各类阵地职能,推动在公共文化中融入科技,切实使文化与生活互融。参考文献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服务圈 公共文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叶中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8-25,共8页
市民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表达方式。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从四马路向大马路的拓展,不仅演示了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近现代化过程,亦表明了资本主义经营的一种空间策略———即它在生... 市民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表达方式。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从四马路向大马路的拓展,不仅演示了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近现代化过程,亦表明了资本主义经营的一种空间策略———即它在生产实体性消费空间的同时,也在生产相应的文化心理空间。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在为市民提供必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外,还承载着开展社会交往、传递近现代意识、融通中西文化、结构政治性“公共领域”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空间 城市社会 空间策略
下载PDF
性别视角与上海都市文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惠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3-174,共12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与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相伴随,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等以往处于边缘位置的方法/理论日益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介入到对包括上海研究在内的历史文化的解说中去。性别视角的分析凸显了作为现实力量和象征关系的性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与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相伴随,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等以往处于边缘位置的方法/理论日益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介入到对包括上海研究在内的历史文化的解说中去。性别视角的分析凸显了作为现实力量和象征关系的性别在现代上海形成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大众文化和炫耀性消费等都市文化生产中的意义,以及与国族想象的纠葛。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变局中,不仅女性很大程度成了人们追寻现代性的途径或试金石,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也不能不牵涉影响到男性形象的革命及其他。将性别纳入到上海都市文化的研究中来,能够更多地把握到它的历史构成和相关特点,或演变的"关键",提供人们新的"看现代中国"的方法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视角 男性形象革命 摩登女性 上海都市文化生产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的新文学生产——论创造社与上海泰东图书局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叶中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6,共8页
20世纪2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代出版业,不仅在生产文学文本赖以存在的报纸、书刊,也在生产作家的生存空间和话语空间(文坛),新文学的声音,正是通过这一产业机器及其市场运作,不断地被放大、复制,并牢牢地占据了社会文化中心。著名新... 20世纪2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代出版业,不仅在生产文学文本赖以存在的报纸、书刊,也在生产作家的生存空间和话语空间(文坛),新文学的声音,正是通过这一产业机器及其市场运作,不断地被放大、复制,并牢牢地占据了社会文化中心。著名新文学社团创造社与上海泰东图书局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演示了新文学作家和出版商之间,是如何在各自目的、利益的驱动下进行斡旋,以致相互倚重、达成共谋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使我们看到:一个外在于“文学精神”的资源整合系统——近代出版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现代文学史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作家 出版市场 生存空间 话语空间
下载PDF
名学遗风与词法本位:章士钊“甲寅文体”的传统底色
10
作者 常方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传统学术思想资源,和近代西洋逻辑学存在目的悖反的倾向。在文学实践方面,章士钊倡导子学笔体的名家之文,并依托《甲寅》施行复归诸子之文的文体实验。伴随本土修辞学的兴起,章士钊奉行以词法为本位的文法修辞,展现了古典文学固有的修辞技巧。探究以章士钊“甲寅文体”为代表的应用类古文在新旧之间的变与不变,或为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章的杂文学属性提供更加本土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甲寅》 甲寅文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和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
11
作者 花建 于沛 《社会科学》 1986年第12期67-67,共1页
文艺社会学是当代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它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文艺和社会联系,把文艺作品视为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判断,又把人们的文艺活动视为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交流过程,研究文艺活动内在机制和历史沿革。 各国学者曾采用许... 文艺社会学是当代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它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文艺和社会联系,把文艺作品视为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判断,又把人们的文艺活动视为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交流过程,研究文艺活动内在机制和历史沿革。 各国学者曾采用许多方法来研究文艺社会学。早在1800年,法国斯达尔夫人就尝试用社会分析方法来研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背景 价值判断 分析方法 宏观角度 文艺社会学研究 文艺作品 文艺活动 过程 马克思主义 内在机制
下载PDF
从婺源虹关文书看晚清上海徽帮学徒的社会生活
12
作者 王振忠 朱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5,共7页
通过介绍婺源虹关文书中的一批信函原件,透视晚清时期上海徽帮学徒的社会生活,展示普通民众的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从寄居异地、孤单寂寞的学徒生活,到亲人往返、婚丧酬酢的繁琐细节,从米价波动带来的经济困扰,到鞋样首饰所体现的时尚变... 通过介绍婺源虹关文书中的一批信函原件,透视晚清时期上海徽帮学徒的社会生活,展示普通民众的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从寄居异地、孤单寂寞的学徒生活,到亲人往返、婚丧酬酢的繁琐细节,从米价波动带来的经济困扰,到鞋样首饰所体现的时尚变动,这些带有真实情感表达、反映日常生活的原始资料,特别是其中涉及的徽州学徒婚姻选择以及婚事的消费等,为其他的史料所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徽帮学徒 文书 上海 婺源
下载PDF
田代屋及其有田烧经营在近代上海的空间功能演变
13
作者 李艳丽 张政君 《江汉学术》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海派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域外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作为东西方的“中介”发挥了重要作用。1868年长崎老铺田代屋在上海开设分号,这是上海最早期的日商,经营作为日本传统艺术代表的有田烧瓷器及杂货。日本最初的陶瓷是从中国引进的,至... 海派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域外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作为东西方的“中介”发挥了重要作用。1868年长崎老铺田代屋在上海开设分号,这是上海最早期的日商,经营作为日本传统艺术代表的有田烧瓷器及杂货。日本最初的陶瓷是从中国引进的,至近代,有田烧带着日本的文化韵味来到了上海,这一“文化回流”不仅提供了工艺、艺术交融的途径示例,它在近代新兴上海都市空间的后续发展,更值得关注。通过田代屋的“窗口”,可探求田代屋及其有田烧经营在近代上海的空间功能演变,梳理明治日本对于上海、中国陶瓷业的考察及其为此做出的工艺技术、出口政策上的调整——因东洋货引发的中国抵制洋货、振兴工艺美术、掀起“国货潮”,其间田代屋起到了某些中日交流的作用。立足跨学科视域,研究以田代屋为代表的空间文化构成及其与文化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可对海派文化、海派工艺的域外影响研究提出新的视角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中日交流 文化回流 田代屋 有田烧 东洋货 国货
下载PDF
中国文化巨人的足迹——记上海“郭沫若研究讨论会”
14
作者 花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78-53,共2页
今年11月16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上海社科院邀集上海有关郭沫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郭沫若的地位和成就,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重要贡献 社科院 讨论会 战士 毛泽东 领袖人物 上海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巨人
下载PDF
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格塑造
15
作者 黄江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3-56,共4页
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格塑造黄江平“文化”即“人化”①这个命题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创造了文化,而一定的文化生成机制和文化环境又制约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的个性发展和生存状态。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生存状况亦... 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格塑造黄江平“文化”即“人化”①这个命题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创造了文化,而一定的文化生成机制和文化环境又制约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的个性发展和生存状态。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生存状况亦如此,做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社会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者 人格塑造 独立人格 创造性思维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现实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体意识 学术观点
下载PDF
上海港口城市文化遗产的历史地理内涵研究
16
作者 毕旭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32-36,共5页
港口城市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港口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被只关注近代而忽视其古代历史内涵,在我国港口城市历史及其文化遗产研究中很有典型意义。早在隋唐时期,以吴淞江为出海主航道,以苏州地区为经济腹地,上海地区... 港口城市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港口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被只关注近代而忽视其古代历史内涵,在我国港口城市历史及其文化遗产研究中很有典型意义。早在隋唐时期,以吴淞江为出海主航道,以苏州地区为经济腹地,上海地区就先后形成了华亭港、青龙港等贸易港,并完成了由内河港口到河口海港的转移。上海地区贸易港的发展在宋代达到高潮,青龙港被誉为"江南第一贸易港"。南宋末年,港区移至吴淞江入海口的支流上海浦,形成上海浦港。在上海地区港口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港口的位移与发展,都影响了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形态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吴淞江 社会形态
下载PDF
东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17
作者 戴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比较研究 科学方法论
下载PDF
做实文化惠民品牌,助力“最佳实践地”建设
18
作者 冯佳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做实文化惠民文章有助于使各类文化艺术资源真正“活”起来,打响文化民生品牌有助于让艺术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仅滋养了城市精气神,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更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弘扬了城市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 做实文化惠民文章有助于使各类文化艺术资源真正“活”起来,打响文化民生品牌有助于让艺术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仅滋养了城市精气神,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更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弘扬了城市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格 文化惠民工程 城市软实力 文化产业 百姓日常生活 精气神 最佳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下载PDF
沉浸式餐饮新风尚:文化融合与感官体验
19
作者 陈凌云 《文化产业》 2024年第30期112-114,共3页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沉浸式餐饮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融合了文化、艺术、科技与餐饮元素,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越传统的感官享受和文化体验。首先,阐述了沉浸式餐饮产业的定义,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其次,深入探讨了沉浸式餐饮...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沉浸式餐饮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融合了文化、艺术、科技与餐饮元素,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越传统的感官享受和文化体验。首先,阐述了沉浸式餐饮产业的定义,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其次,深入探讨了沉浸式餐饮的理论基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沉浸式餐饮产业的多样化实践。最后,指出了沉浸式餐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文化融合 感官体验 文化产业 文化体验 感官享受 市场潜力 新兴业态
下载PDF
1991年上海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20
作者 刘崇义 吴文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7-78,24,共3页
纵览1991年上海文学刊物,一些理论工作者对原来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阐说,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关于文学和生活的关系问题 有文章认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行的各种文学理论教科书,对文学与社会生活关... 纵览1991年上海文学刊物,一些理论工作者对原来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阐说,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关于文学和生活的关系问题 有文章认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行的各种文学理论教科书,对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上海文学 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 研究综述 自然主义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主义 古典主义 艺术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