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2013至2015年白内障摘除手术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培 陆丽娜 +1 位作者 林森林 邹海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 分析2013至2015年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从"上海市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中收集上海市2013至2015年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相关数据,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包括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 目的 分析2013至2015年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从"上海市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中收集上海市2013至2015年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相关数据,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包括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外来人口,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常住人口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量、CSR、手术方式、手术费用来源以及各地域医院手术量情况.结果 2013至2015年间,上海市每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从63915例增长到了114688例,CSR从2686增长到4729.上海市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居民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数量分别从27203、21921和8847例增长到46415、40463和18171例.户籍常住人口CSR从4081迅速增长为7363,非户籍外来人口CSR增长缓慢,仅从619增为949,户籍常住人口手术费用中社会医疗保险比例达93.08%,非户籍外来人口手术费用中自费病例占80%以上.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常住人口CSR分别从5085、3600和3205增长为8708、6588和651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占99%以上,人工晶状体植入占总体手术的比例也超过99%.2015年上海市非公立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占上海市总手术量的54.71%.2015年非公立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患者中55.44%为郊区人口.结论 2013至2015年上海市非公立医院和郊区人口中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量增长迅速,有效解决了郊区CSR低的问题;非户籍外来人口白内障摘除手术量低是制约上海市总CSR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人口 医院 费用 医疗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微骨折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被引量:8
2
作者 扈佐鸿 王玉龙 +2 位作者 蔡郑东 陈玉泉 夏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43-2249,共7页
背景:如何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促进膝关节软骨修复及缩短病程成为关节外科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微骨折加干细胞移植疗法有可能为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背景:如何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促进膝关节软骨修复及缩短病程成为关节外科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微骨折加干细胞移植疗法有可能为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左膝11例、右膝5例;年龄16-52岁,平均38.6岁;所有病例软骨缺损均获得关节镜证实。治疗前2周抽取自体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扩增,获取干细胞培养液3-5 mL(约107个细胞)。膝关节镜下清理后微骨折尖锥于软骨缺损区钻孔,造成局部微骨折,排尽关节腔内积液,行微切口置入止血纱布贴覆软骨创面,注入制备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早期CPM机锻炼。结果与结论:随访4-18个月,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1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为42分(33-67分),治疗4周后为89分(75-99分),平均提高47分,随访均未出现症状反复和加重。结果可见关节镜下微骨折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效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症状及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微骨折 膝关节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关节软骨损伤
下载PDF
基于ICF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架构与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会儒 陈文华 +3 位作者 余波 周文萍 范铜钢 虞定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有关功能和残疾理论与方法,探讨有关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意义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 健康学校 健康教育 预防
下载PDF
医疗设备验收区域性规范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少平 张力方 苏颖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78-381,共4页
阐述了制定医疗设备验收区域性规范,借助区域联合共享资源来进一步提升验收水平,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 医疗设备 验收 规范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意义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9
5
作者 柳彩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09年第2S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配置中心 静脉药物 临床护士 医生医嘱 输液反应 细胞毒性药物 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 安全用药
下载PDF
皮质激素在防治尸肾移植排斥反应三联药物治疗中的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孝达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本刊从 2 0 0 2年起新辟“临床名家谈”专栏 ,特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读者普遍关心的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意见 ,进行切蹉。本栏目的宗旨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强调尊重原作者的观点 ,来稿一律不作更动。笔谈不拘形式 ,有利于充分抒... 本刊从 2 0 0 2年起新辟“临床名家谈”专栏 ,特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读者普遍关心的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意见 ,进行切蹉。本栏目的宗旨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强调尊重原作者的观点 ,来稿一律不作更动。笔谈不拘形式 ,有利于充分抒发各家特长或独到的经验。敬希广大读者惠予关注 ,能从各位名家发表的经验、宝贵意见中汲取营养。本刊诚挚地期望本栏目的设立能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激素 防治 尸肾移植 排斥反应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冰 周民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并接受玻璃体...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并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手术的患者40例,对侧正常眼(4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及Cirrus HD OCT检查,测量黄斑区及其各分区域的GCIPL厚度。不同组间的GCIPL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GCIPL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平均GCIPL厚度为(69.3±17.1)μm,低于对照组的(78.7±9.6)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平均GCIPL厚度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改变呈正相关(r=-0.425,P<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GCIPL厚度变薄,且术后3个月的GCIPL厚度与视力改变存在相关关系,GCIPL厚度的变薄是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妊娠期血糖异常736例母儿并发症分析
8
作者 董玉英 江明礼 +1 位作者 谢毅 张皑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F002-F002,F003,共2页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 血糖异常 母儿并发症
下载PDF
玻璃体后脱离临床和超微结构诊断
9
作者 王志良 张皙 +2 位作者 孙晓东 许迅 王方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 通过临床、B超和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 ent,PVD)情况 ,评价各种检查手段诊断 PVD的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 6、6、4只兔 ,均以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为对照。A组实验眼... 目的 通过临床、B超和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 ent,PVD)情况 ,评价各种检查手段诊断 PVD的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 6、6、4只兔 ,均以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为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0 .1m l 1U联合透明质酸酶 2 0 U,B组注射 0 .1m l纤溶酶 1U ,C组注射透明质酸酶 2 0 U ,所有对照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0 .1m l BSS液。术后 7天内裂隙灯前置镜、直接检眼镜、B超观察 PVD,术后 7天摘除眼球扫描电镜检查 PVD。结果  A组实验眼临床诊断完全性 PVD6 6 .7% (4 / 6 ) ,B超诊断完全性 PVD87.5 % (5 / 6 ) ,扫描电镜确诊完全性 PVD10 0 % (6 / 6 )。临床和 B超诊断之间及它们分别与扫描电镜诊断PVD的非参数 Z检验无明显差异 (分别 P =0 .180 ,P =0 .317,P =0 .15 7)。 B组实验眼临床检查无 PVD(0 / 6 )。 B超仅发现一例部分性 PVD(1/ 6 ) ,扫描电镜确诊部分性 PVD87.5 % (5 / 6 ) ,一例完全性 PVD。临床和 B超诊断的非参数 Z检验无明显差异 (P =0 .317) ,它们分别与扫描电镜诊断部分性 PVD的非参数 Z检验差异显著 (分别 P =0 .0 2 0 ,P =0 .0 34 )。C组临床、B超及扫描电镜诊断均无 PVD。结论 临床结合 B超检查对于诊断伴有玻璃体液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扫描电镜 B超 临床检查 诊断
下载PDF
电控视功能检测仪的研制
10
作者 陈智维 张剑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6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电控视功能检测仪 设计要求 控制电路 仪器结构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佘新平 郑志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是否可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方法收集370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R分成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DR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将SUA十等分并计算每个十分位数中DR患病...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是否可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方法收集370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R分成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DR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将SUA十等分并计算每个十分位数中DR患病的相对危险度(OR);前瞻性研究纳入402例T2DM且无DR患者,根据SUA分为组1(UA<304.0μmol/L),组2(304.0≤UA<404.0μmol/L),随访5年后366例最终完成研究,比较两组DR患病率。结果 T2DM患者SUA≥304.0μmol/L时,发生DR的风险是低SUA组(<213.0μmol/L)的3.235(1.270~8.246,P=0.014)倍。前瞻性研究中,组2有44例(26.2%)发生DR,组1有4例(2.0%)发生DR,两组DR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26.2%vs. 2.0%,P<0.001)。结论 T2DM患者SUA 304.0μmol/L可能作为T2DM患者发生DR的一个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尿酸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TUDCA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袁莉 刘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3-1406,共4页
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是由牛磺酸连接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形成,具有抗炎、抗凋亡、降低胶原细胞激活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皆可能成为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病理过程... 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是由牛磺酸连接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形成,具有抗炎、抗凋亡、降低胶原细胞激活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皆可能成为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病理过程最关键的环节。研究证明,TUDCA对RP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就TUDCA治疗RP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视网膜色素变性 凋亡 氧化应激 胶原激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频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星伟 张皙 朱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71-57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 (LERG)的Fourier分析 ,进一步了解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49例RP患者的LERG被记录研究。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 目的 通过对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 (LERG)的Fourier分析 ,进一步了解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49例RP患者的LERG被记录研究。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 ,闪烁光频率 31Hz。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ER的基波 (fundamentalharmonic ,1f)与二次谐波 (secondharmonic ,2f)在RP眼表现振幅降低。 1f的异常率在发病时间 <5年组、5~ 15年组、15~ 2 5年组与 2 5年以上组分别为 6 /11、9/14、10 /12、11/12 ,1f/2f的异常率为 2 /11、5 /14、7/12和 9/12。 1f/2f伴随发病年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并与视野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常染色体隐性与散发性RP患者的 1f与 2f下降程度较常染色体显性型RP明显 ,1f/2f比值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1)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眼 ,黄斑内层与外层视网膜的损害同时存在 ;(2 )基波与二次谐波的比值变化表明了视网膜内层与外层的相对损害程度 ,随着病情的发展 ,黄斑部内层的损害有加重的趋势 ;(3)不同遗传分型的视网膜黄斑功能受损程度与部位迥异。认为LERG的Fourier分析对RP眼黄斑功能异常的定位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黄斑 视网膜电图 频谱分析
原文传递
国人肾移植术后微乳化环孢素血药浓度C2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谭建明 唐孝达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人肾移植受者服用微乳化环孢素 (新山地明 )后 2h (C2 )的目标血药浓度。 方法 肾移植后前 3个月接受新山地明 (6~ 7mg·kg-1·d-1)、霉酚酸酯 (MMF ,1.0~ 1.5g/d)和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患者 114例 ,采用荧光偏振... 目的 探讨国人肾移植受者服用微乳化环孢素 (新山地明 )后 2h (C2 )的目标血药浓度。 方法 肾移植后前 3个月接受新山地明 (6~ 7mg·kg-1·d-1)、霉酚酸酯 (MMF ,1.0~ 1.5g/d)和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患者 114例 ,采用荧光偏振方法 (TDX)同时测定新山地明谷值 (C0 )和峰值 (C2 )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新山地明新的血药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中的有效性。 结果 移植肾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15 .8% (18/ 114) ;不良反应 (肝毒性、肾毒性 )发生率 3 0 .7% (3 5 / 114) ,其中肝毒性发生率 2 6.3 % (3 0 / 114) ,肾毒性发生率 7.0 % (8/ 114)。同步测定C0、C2各 2 3 4次 ,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6) ;C2平均值分别为(92 1.5 5± 43 1.3 1)ng/ml、(1185 .17± 3 5 8.86)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不良反应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C0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3 2 ) ;C2值分别为 (13 0 2 .5 9± 45 0 .2 1)ng/ml、(110 5 .2 3± 3 71.64 )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7)。C2值在 12 5 0~ 15 0 0ng/ml之间无急性排斥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4.3 %。 结论 C2监测可敏感地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推荐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微乳化环孢素 监测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快速HLA-DR52组分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家全 谭建明 +3 位作者 李成涛 康敏华 方燕红 余龙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用基因芯片对HLA DR5 2组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 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 ,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 ,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 ,扩增中用荧光标记 ,扩增标记后的产... 目的 用基因芯片对HLA DR5 2组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 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 ,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 ,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 ,扩增中用荧光标记 ,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 ,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 83份样本分别用基因分型芯片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SSP)对HLA DR5 2组分型。结果 PCR SSP分型DR5 2组 5 7个位点中 ,经芯片分型有 2个无DR5 2组位点 ,3个PCR SSP分型为DR5 2组纯合子 ,芯片为DR5 2组杂合子 ,1个PCR SSP分型为非DR5 2组纯合子 ,芯片分型为含有 1个DR5 2组位点的杂合子。结论 基因芯片能对HLA DR5 2组快速、准确的分型 ,比PCR SSP能更多的检出DR5 2组位点 ,特别是能将纯合子进一步分型 ,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HLA-DR52基因 基因分型 DNA扩增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脱离眼的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频谱分析
16
作者 吴星伟 张皙 +3 位作者 许迅 宫媛媛 孙勇 朱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 (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12 0例RD患者 12 8只眼的LERG被记录分析 ,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 ,闪烁光频率 31Hz。结果 与...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 (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12 0例RD患者 12 8只眼的LERG被记录分析 ,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 ,闪烁光频率 31Hz。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ERG的基波 (1f)与二次谐波 (2f)在RD眼振幅降低。 1f的异常率在发病时间 <1周组、1~周组、2~周组与 4~周与 8周以上组分别为 15 %、2 5 %、47%、76 %和 91% ,1f/ 2f的异常率为 5 %、14%、2 8%、6 4%和 87%。随着发病时间的延迟 ,2f的下降较 1f更明显 ,1f/ 2f呈升高趋势。在眼底镜下黄斑部脱离 (4 8眼 )与不脱离 (80眼 )两组中 ,1f与 2f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f在前组的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在后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黄斑部脱离组的 1f/ 2f比值升高 (P <0 0 5 )。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复位前的LERG振幅有显著相关。结论 RD眼的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的功能损害同时存在 ,RD伴黄斑脱离者的视网膜内层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增加 ,RD眼的LERG振幅与解剖复位后的视功能恢复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黄斑 视网膜电图频谱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32例分析
17
作者 董玉英 江明礼 +6 位作者 申玉红 徐先明 吴艺捷 夏瑾 刘根喜 杨永彬 严沁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应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RI)治疗前后其血糖变化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3 2 2例妊娠期血糖异常者均经饮食控制 ,其中 2 84例 ( 88 2 0 % )经饮食治疗有效 ,6例 ( 1 86% )加用运动锻炼 ,3 2例 ( 9 94 % )需加...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应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RI)治疗前后其血糖变化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3 2 2例妊娠期血糖异常者均经饮食控制 ,其中 2 84例 ( 88 2 0 % )经饮食治疗有效 ,6例 ( 1 86% )加用运动锻炼 ,3 2例 ( 9 94 % )需加用胰岛素治疗 ,其胰岛素用量按BMI正常者于妊娠中期 0 3~ 0 5U×DBW (理想体重 ) ,妊娠晚期 0 5~ 0 7U×DBW ,根据治疗后血糖情况及相关病情将此 3 2例患者分为A、B两组 ;其中A组 17例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满意 ,B组 15例因胰岛素应用较晚或治疗不规范致血糖控制不满意。结果 胰岛素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均极显著 (P <0 0 0 1)。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 ,2例发生一过性血糖偏低 ,无其他副反应发生。B组因孕期血糖控制不良 ,母儿并发症明显增高 ,尤其是巨大儿发生率高达 4 0 % (P <0 0 5 ) ,因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 ,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 ( P <0 0 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凡具有胰岛素治疗指征者 ,应及时合理的使用人胰岛素治疗 ,使血糖维持正常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人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脱离眼的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
18
作者 吴星伟 张皙 +2 位作者 宫媛媛 孙勇 朱萍 《眼科》 CAS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 ,RD)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 (localelectroretinogram ,LERG)记录分析 ,进一步了解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 ,并对L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12 0例R...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 ,RD)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 (localelectroretinogram ,LERG)记录分析 ,进一步了解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 ,并对L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12 0例RD患者 12 8只眼的LERG被记录分析 ,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 ,记录a波、b波与OPs各项成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ERG的a波、b波与OPs的异常率 :在 <1周组分别为 15 %、15 %与 10 % ;在1~ 2周组为 35 %、45 %与 5 0 % ;在 2~ 4周组为 46 86 %、5 6 2 5 %与 6 2 5 % ;在 4~ 8周组为 76 %、84%与 88% ;在 8周以上组则为 86 96 %、91 30 %与 95 5 6 %。a波与b波在脱离时间 <1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1~ 2周组a波与b波开始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随着发病时间的延迟 ,b波的下降较a波更为迅速 ,在 2~ 4周则具有高度显著意义 (P <0 0 1) ;b/a值在早期RP病变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 ,伴随病程增加有降低趋势 ,在 4~ 8周组即出现显著性降低 (P <0 0 5 )。在眼底镜下黄斑部脱离的 48只眼中 ,LERG各项成分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眼底镜下观测不到黄斑脱离的 80只眼中 ,b波、OPs与OP2子波振幅也表现异常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电流描记术 振荡电位 视觉障碍
原文传递
DNA芯片技术检测HLA-DR1,DR51组基因型
19
作者 肖家全 李成涛 +4 位作者 谭建明 康敏华 李瑶 丁言德 沈瑾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35-737,共3页
目的 采用DNA芯片技术对HLA DR1,DR5 1组基因分型。 方法 根据编码HLA DR1,DR5 1组抗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分型探针 ,制作DNA分型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相应区段DNA ,扩增中用Cy5 dCTP荧光标记 ,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 目的 采用DNA芯片技术对HLA DR1,DR5 1组基因分型。 方法 根据编码HLA DR1,DR5 1组抗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分型探针 ,制作DNA分型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相应区段DNA ,扩增中用Cy5 dCTP荧光标记 ,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探针杂交 ,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及分布格局确定样品基因亚型。分型结果用标准DNA和PCR SSO验证。 结果 130份样本共检出HLA DR1,DR5 1组位点 34个 ,包括 18个DR15 ,8个DR16 ,6个DR10 ,2个DR1,无假阳性或假阴性 ,准确率和重复率均达 10 0 %。检测总耗时约 3.5h。 结论 DNA芯片用于HLA DR1、DR5 1组基因分型具有高分辨度、高特异性和简单快速的优点 ,适于器官移植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芯片技术 检测 HLA—DR1 DR51组基因型 人白细胞抗原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信号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活化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晓 唐孝达 +5 位作者 顾沈阳 杨尚琪 周佩军 徐达 王祥慧 谭建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趋化因子信号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免疫活化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