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局部解剖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朱珏
王宝春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通报》
1981年第1期90-94,共5页
-
文摘
观察了185例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局部位置关系:一、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以1.6~2.0mm为多见,占45.94%。平均值为1.92±0.34mm。其行径几乎都走在气管食管沟内,但在甲状腺峡下平面,有23例斜行入沟内,其中常见于右侧。另外有一例右喉返神经由于右锁骨下动脉食管后位而引起行径异常。二、喉返神经在喉外的分支型占69.18%,为多见。其中以2支型为最多见。其分支高度,以位于甲状腺峡平面为多见,占41.07%。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神经在动脉后方的为多见,占44.87%。而在动脉前方或动脉分支间的例数相仿。左、右侧有明显差异。四、喉返神经入喉的部位,绝大多数在环甲关节后方(84.79%),环状软骨弓上缘(90.99%)入喉。其与甲状软骨下角最突出的距离,平均值为7.87±2.02mm。
-
关键词
喉返神经
锁骨下动脉
甲状腺峡
横径
左右径
环甲关节
动脉分支
躯干
颈部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大白鼠视前区的传入性联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斯舜
周敬修
-
机构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部针麻研究室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2期178-186,229,共10页
-
文摘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传递的方法研究大白鼠视前区和下丘脑前核传入联系,采取了微量注射时多种途径入路,并结合离子透入的方法。HRP注射于视前内侧区,所有例子在下丘脑室周核、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后核、蓝斑等都有标记神经细胞。终纹床核和中缝背核除个别例子外,也含有标记神经细胞。隔内侧核、外侧核和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脚间核仅少数例子中显现标记,且标记数量较少。HRP注射于视前内、外侧区之间。除上述HRP注射于视前内侧区标记核团以外,增加了丘脑旁带核、连接核、下丘脑外侧核。多数例子还增加了乳头体上核,个别例子在中央上核和皮质杏仁核以及内侧杏仁核内见到标记神经细胞。酶液扩散到伏隔核和斜角带后,增加伏隔核、嗅前核、个别例子还在中央上核,线形核尾侧,吻侧以及尾状核头的基底部见到标记。HRP注射于下丘脑前核,在隔外侧核、终纹床核、视前室周核、视前内侧核、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蓝斑等观察到标记神经细胞,其中视上核及少数例子中室旁核均为双侧性标记。
-
关键词
视前区
神经细胞
下丘脑前核
下丘脑腹内侧核
皮质杏仁核
大白鼠
家鼠属
-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甲状腺下动脉与返神经等的关系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晋宝
杨顺生
张作楷
金永安
秦月琴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安徽医学院
蚌埠医学院解剖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3期64-69,共6页
-
文摘
作者观察了360侧甲状腺下动脉与返神经的关系,以及与交感干和颈动脉结节的关系。1.两侧合计,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相互交错的居多数(50.55%),位于动脉后方者次之(28.33%),位于动脉前方的最少(14.17%)。典型甲状腺下动脉缺乏的占5.83%。右侧返神经异常出现1.11%。2.左侧返神经以行经动脉后方者较多(42.78%)。右侧返神经与动脉分支相互交错的最多(59.45%)。典型甲状腺下动脉缺乏多见于左侧,而异常返神经则仅见于右侧。3.由于左、右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在1、2、3、7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两侧呈现同一类型的很少,只出现18.89%。4.甲状腺下动脉最高点通常位于颈动脉结节的下方,二者间的距离平均1.34±0.67厘米。5.交感干越过甲状腺下动脉前方的,占67.67%,行径甲状腺下动脉后方的,占32.33%。6.本文着重对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关系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关键词
甲状腺
粒子肉
内分泌腺
动脉
神经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肱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范冷艳
王永珍
吴晋宝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19-25,113,共8页
-
文摘
测量了126对肱骨的长度、最大径、最小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肱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80.56%,双孔占17.86%。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位于中点偏下,指数平均值为55.3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前内侧,占85.58%,部分滋养孔位于后外侧面,桡神经沟附近。两侧肱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26.19%。滋养孔的口径中等的占42.62%,大的37.38%。解剖肱骨滋养动脉100例,共110支。测量了其长度、口径。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径。滋养动脉起自肱动脉的最多,占82.73%;起自肱深动脉的9.09%。其它起自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旋肱后动脉、中副动脉。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为2.16厘米。起始段外径1.26毫米。滋养动脉的起点与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起自肱动脉和尺侧上副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位于前下内侧区的滋养孔,而起自肱深动脉等的滋养动脉,则常进入后上外侧区的滋养孔。在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肱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
-
关键词
滋养孔
长度
骨内
营养孔
滋养动脉
肱骨
-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桡、尺骨滋养孔和滋养动脉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吴晋宝
范冷艳
秦月琴
朱香亭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1-12,113,共13页
-
文摘
一、测量了成对桡骨246侧,尺骨224侧,包括两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和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大小和方向。桡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92.68%。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桡骨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为35.0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桡骨体前面(占64.84%)或前缘,部分滋养孔位于骨间嵴或桡骨后面。两侧桡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出现率为35.77%。滋养孔的口径中等,方向均通向近端。尺骨滋养孔具单孔的占89.29%。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尺骨上、中1/3交界略偏下方的邻近区域内,指数平均为37.98;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尺骨体前面(占88.84%)或前缘,位于骨间嵴或后面者极少。两侧尺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40.18%。滋养孔口径中等,但较桡骨者稍大,方向均通向近端。二、解剖桡、尺骨滋养动脉各100侧,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口径、起始高度,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程。桡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最多(占71.84%),其次起自骨间总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及正中动脉。桡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1.80厘米,起始段外径0.84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8.58厘米。尺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占38%、尺动脉的占25%、尺侧返动脉的占28%,其余起自骨间总动脉和骨间背侧动脉。尺骨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2.24厘米,起始段外径0.87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6.76厘米。桡、尺骨滋养孔在横向上的位置,与滋养动脉的起点显示一定关系,发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桡、尺骨前面、骨间嵴及其附近的滋养孔,起自其它动脉者多进入桡、尺骨前面和前缘的滋养孔。在事先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桡、尺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以及骨膜的血液供应。
-
关键词
尺骨体
长度
营养孔
滋养孔
滋养动脉
-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国人椎管的矢径及横径
被引量:17
- 6
-
-
作者
柏蕙英
陈文英
戴棣华
张美娟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261-272,共12页
-
文摘
椎管容纳脊髓,如果椎管口径太小,就会影响脊髓及其神经根的功能,也即椎管狭窄症的原因之一。这是近年来在临床骨科领域中十分注意的问题。Schlesinger及Taveras^([1])首先指出椎管的狭窄。Pallis^([2])在尸体解剖及X线片上研究颈椎,发现椎管狭窄的原因是骨的增生。以后Payne及Spillane^([3])研究脊椎病,认为此病与椎管原有的大小也有关。Verbiest^([4])介绍了腰部椎管的大小及其变异,认为椎管的局部狭窄只限于不正常的发育。Friedman^([5])也发现狭窄的腰部椎管。总的看来,国外有关椎管狭窄症的文献很多,但其中椎管的测量记载较少。国内有陈又新^([6])提供了在X线片上测量椎弓根间距离的正常最高值,以及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7])报道过椎管狭窄症。至于正常椎管的大小,未见专题发表,为了提供诊断椎管狭窄症的数据资料和充实解剖学的知识,本文在干燥椎骨、尸体椎骨及椎骨的X线片上对椎管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矢径
推管
颈部
椎体
平均数
躯干
平均指标
横径
左右径
椎管
国人
-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类型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吴晋宝
秦月琴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4期293-299,共7页
-
文摘
锁骨下动脉各个分支的起点颇多变化,历来从事于此项调查者不乏其人,择其要者有Thomsonl(1),Bean(2),De Garis(3),高华龄(4),Daseler(5)等人的工作。但以往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本文的目的,旨在探求锁骨下动脉的常见类型,并试图对各家分歧略加探讨。本文资料系1960至1981年间分5批收集,共观察180具尸体(成人男性95具,女性66具;小儿男性7具,女性12具),计360侧.
-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分型
主型
颈横动脉
分支
-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胫腓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吴晋宝
范冷艳
秦月琴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234-245,337,共13页
-
文摘
一、测量了成对的胫骨246侧,腓骨212侧,包括二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腓骨周径为胫骨周径的二分之一稍强。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胫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二个或三个滋养孔亦很少见(1.63%);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该骨的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值34.53);在横向上多位于胫骨的后面(95.22%)。两侧胫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较多(72.36%)。滋养孔的口径一般均较大,方向多通向远端(99.20%)。腓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显示变化较多。腓骨滋养孔缺乏的有2.36%,二孔以上的9.43%。腓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分布弥散,位于该骨中1/3的最多(90.39%);在横向上多数集中在腓骨后面(57.64%)、内侧缘及内侧面。两侧腓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对称的较少(16.98%)。滋养孔的口径一般较小,通向远端的占89.52%。二、解剖出胫、腓骨滋养动脉各100例。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口径,并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及行径。胫骨滋养动脉的起点变化较多,起自胫后动脉的有67%。胫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4.57厘米,起始段的外径平均1.53毫米;其行径颇为恒定,穿通胫骨后肌的起始部,贴胫骨上1/3部的后面下行,然后进入滋养孔。腓骨滋养动脉均起自腓动脉,但起始高度则多变。腓骨滋养动脉的口径细小,行程亦短,其平均长度为1.1厘米,起始段外径平均0.9毫米;行经(足母)长屈肌与胫骨后肌间,入滋养孔。腓动脉发出的弓形动脉,穿(足母)长屈肌的起点,沿腓骨的背面行走,对腓骨骨膜的血液供应有一定作用。
-
关键词
滋养孔
腓骨
营养孔
下肢骨
滋养动脉
胫骨后肌
-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足背和足底的动脉分布
被引量:20
- 9
-
-
作者
吴晋宝
程心恒
秦月琴
王永珍
范冷艳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1期13-22,共10页
-
文摘
作者解剖了100个足标本,观察了足背和足底动脉的分布。足背动脉的外径平均2.47mm,其中外径小于1.5mm的有8%。典型足背动脉缺乏的为4%。足背动脉起点异常的5%。此外,作者还观察了足背动脉的行程,动脉主干与(足母)长伸肌腱、以及腓深神经的位置关系。足背动脉的分支中,内、外踝前动脉均以起在踝关节水平者较多见。跗内侧动脉较细,数目及大小均多变化,通常有1~2个较显著的分支。跗外侧动脉较粗,位置亦较恒定,其外径平均1.56mm,以位于距骨头颈连接水平者为最多见。低位弓状动脉出现35%,其中发出第二至四跖背动脉的典型弓状动脉仅见17%。跖背动脉的起始变化最多,基本上可归纳为背侧、跖侧、跖背侧起始三类。第一跖背动脉起自背侧及跖侧者数字相近。第二至四跖背动脉自跖侧起始者稍多于背侧,但同时起自跖背侧者并不少见。所谓跗骨窦动脉实际上应包括来自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的二个分支,二支常同时存在。足底动脉主干的位置、行径比较恒定。胫后动脉的外径平均2.6mm,其分歧部位恒位于分裂韧带下缘附近。足底外侧动脉大于足底内侧动脉的有82%。在足底动脉弓的形成中,足底深支常居优势(71%)。跖底动脉均以起自足底动脉弓者居多数,相邻跖底动脉可共干起始,起自足底内侧动脉或足底外侧动脉者为数较少。第一至三跖底动脉的外径很少变化,但第四跖底动脉的行径则有变异。最后,作者重点讨论了有关足背动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足底浅动脉弓在人类的残遗。
-
关键词
动脉
外径
分支
附骨
长伸肌
背侧
关节水平
-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中国人下颌角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18
- 10
-
-
作者
柏蕙英
-
机构
上海第二医学院解剖教研组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79年第1期13-20,共8页
-
文摘
下颌角为下颌支的后缘与下颌体下缘所形成的角。此角的变化很多,在动物进化的不同阶段,下颌角的变化与下颌骨的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如硬骨鱼,两栖类及原始爬行类的下颌功能为张口及捕食,没有升支,自然不存在下颌角。原始似哺乳动物的爬行类其牙齿开始分化,下颌能作前后移动,有升支但与体形成钝角属水平型。哺乳动物由于咀嚼功能进一步分化,下颌关节形成,下颌能作前后、上下、左右活动,其升支及下颌角都很发达。
-
关键词
下颌角
下颌关节
下颌支
下颌体
升支
下缘
动物进化
前后移动
-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