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多态性以及QAP、DQA1单元型连锁分析
1
作者 马政文 陆佩华 +1 位作者 黄立东 林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QAP)多态性,以及QAP与DQA1的连锁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O检测QAP多态性。结果:在96个个体中检测到9种DQA1启动子(QA)等位基因。QAP与DQA1之间有3...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QAP)多态性,以及QAP与DQA1的连锁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O检测QAP多态性。结果:在96个个体中检测到9种DQA1启动子(QA)等位基因。QAP与DQA1之间有3种连锁格局:①QAP与DQA1存在一对一关系;②一种QAP可与不同的DQA1组成多种单元型;③一种DQA1等位基因可受到多种类型的QAP调控。与意大利、德国人群比较发现QAP和QAP-DQA1单倍型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结论:上海汉族人中未发现新的QAP等位基因,但QAP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与DQA1的连锁格局和白种人相比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HLA-DQA1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QAP DQA1
下载PDF
混合皮肤移植中IL-10在自体角朊细胞诱导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曹颖平 陈卫闽 +3 位作者 罗心绮 王梅华 郑泽铣 周光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9,194,共4页
目的探讨IL10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MELC体外模拟系统,检测在引入和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实验系统上清中IL2、IL4、IL10和IFNγ的浓度,并用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观察IL10在诱导抑制... 目的探讨IL10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MELC体外模拟系统,检测在引入和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实验系统上清中IL2、IL4、IL10和IFNγ的浓度,并用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观察IL10在诱导抑制中的作用。结果在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MELC体系中,表现的是典型的Th1相关的细胞因子动力学曲线,在加入自体角朊细胞后,则出现了细胞因子由Th1和Th2转换的动力学曲线,且IL10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以IL10基因knockout小鼠的角朊细胞去替代实验体系中的正常小鼠角朊细胞时,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率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而以IL10基因knockout小鼠的淋巴细胞替代实验体系中的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时,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被显著缓解,表明对抑制起关键调节作用的是自体淋巴细胞来源的IL10,而非自体角朊细胞分泌的IL10。结论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是通过激活Th2细胞,后者分泌大量的IL10和IL4等细胞因子来抑制Th1细胞增殖,从而抑制Th1亚群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及移植物排斥来诱导局部免疫耐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皮肤移植 TH1/TH2 IL-10
下载PDF
CD44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欧启水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8年第4期161-163,共3页
 分化抗原CD44与肿瘤发生、发展,尤其是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CD44分为标准型、上皮型及基因拼接变构体三种。本文介绍了与肿瘤关系密切的CD44v6、CD44v5等基因拼接变构体,阐明它们在肿瘤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可溶性CD44...  分化抗原CD44与肿瘤发生、发展,尤其是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CD44分为标准型、上皮型及基因拼接变构体三种。本文介绍了与肿瘤关系密切的CD44v6、CD44v5等基因拼接变构体,阐明它们在肿瘤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可溶性CD44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基因拼接变构体 肿瘤发生 肿瘤转移 诊断
下载PDF
二步免疫印迹法的建立及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刚 马宝骊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 用制得的可溶性核提取物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类风湿疾病患者血清中的RA33抗体。再以ENA为抗原,第2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33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中的RNP和Sm抗体。结果和结论 60例RA病人...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 用制得的可溶性核提取物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类风湿疾病患者血清中的RA33抗体。再以ENA为抗原,第2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33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中的RNP和Sm抗体。结果和结论 60例RA病人中22例阳性(36.6%),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中12例阳性(20%),两病的RA33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12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正常对照血清全为阴性。第2次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83%的RA33抗体阳性的SLE病人抗RNP(75%)和(或)抗Sm(33%)抗体为阳性,RA病人全阴性。这样用二步免疫印迹法检测可相对特异地诊断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印迹法 RA33抗体 诊断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HSP43诱导自身抗体产生 被引量:6
5
作者 臧星星 马宝骊 +3 位作者 柏峻 王利 奚正德 曹鹤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小鼠每周注射1次空弯菌HSP43共10w。HSP43抗体第4周起显著升高─直持续到16w,抗ds-DNA、ss-DNA自身抗体在6w和16w出现两个高峰,抗DNA自身抗体在4~16w逐渐升高,抗组蛋白抗体在8w最高然... 小鼠每周注射1次空弯菌HSP43共10w。HSP43抗体第4周起显著升高─直持续到16w,抗ds-DNA、ss-DNA自身抗体在6w和16w出现两个高峰,抗DNA自身抗体在4~16w逐渐升高,抗组蛋白抗体在8w最高然后下降,单个小鼠自身抗体反应格局呈现4种类型。各类自身抗体的出现和升高与注射HSP43剂量有依赖关系。该结果为自身免疫病的热休克蛋白发病假设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空肠弯曲菌 自身抗体
下载PDF
人精浆酸性磷酸酶对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程丽萍 李伟毅 +1 位作者 陈广洁 朱云凤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从正常人精浆中分离纯化的酸性磷酸酶(ACP)对BALB/c小鼠脾脏细胞来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影响。本文采用MTT生物学测定法测IL-2活性。实验证明:人糖浆ACP对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IL-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抑... 本文研究了从正常人精浆中分离纯化的酸性磷酸酶(ACP)对BALB/c小鼠脾脏细胞来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IL-2的影响。本文采用MTT生物学测定法测IL-2活性。实验证明:人糖浆ACP对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IL-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抑制作用随ACP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这说明了精浆中大量ACP是构成精浆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组成成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精浆 酸性磷酸酶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一种新的肿瘤相关蛋白-OVA12和抗体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尤强 程琳玲 +4 位作者 王颖 王树军 张惠珍 沈天伟 葛海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制备原核表达的OVA12纯化蛋白 ,研究正常人与肿瘤患者血清中抗OVA12抗体水平的差异。方法 克隆OVA12的cDNA至pGEMT载体中 ,经测序确证后 ,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 ,并转化至E .coli表达菌BL2 1(DE3)中 ,诱导 6... 目的 制备原核表达的OVA12纯化蛋白 ,研究正常人与肿瘤患者血清中抗OVA12抗体水平的差异。方法 克隆OVA12的cDNA至pGEMT载体中 ,经测序确证后 ,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 ,并转化至E .coli表达菌BL2 1(DE3)中 ,诱导 6×His融合蛋白表达 ,经Ni2 + 亲和层析及胶回收技术纯化蛋白 ,并将蛋白免疫动物制备兔抗OVA12蛋白抗体 ;采用ELISA、Dotblot、Westernblot法比较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获得纯化OVA12蛋白及高滴度的兔抗血清 ;ELISA法测定显示 ,正常人组OD均值为 0 17± 0 0 7,肿瘤患者组OD均值为0 32± 0 15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并选择其中样本经Westernblot、Dotblot加以进一步证实。结论 成功克隆OVA12基因 ,并获得纯OVA12蛋白和高滴度的兔抗血清 ;ELISA等方法测定肿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OVA12抗体水平有明显差异 ,为临床检测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蛋白-OVA12 抗体制备 多克隆抗体 ELISA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5/6肾切除大鼠中分布及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同 吴开胤 +5 位作者 孙桂芝 张玉梅 张冬青 胡庆沈 陈玉英 陈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67-570,F005,共5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 5 / 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 4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 (切除 5 / 6肾 ,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分别于建模第1、4和 12周 ,采用免疫双标记染...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 5 / 6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 4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 (切除 5 / 6肾 ,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分别于建模第1、4和 12周 ,采用免疫双标记染色及荧光图像分析法 ,观察CD1a +CD80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分析 ,观察黏附分子P 选择素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 GF)、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Ⅲ型胶原 (ColⅢ )、纤维连接蛋白 (FN)在上述肾组织中的表达改变 ;此外采用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TIF)程度。结果 ①模型组CD1a +CD80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 ,以肾间质最为明显 ;其分布数量于建模后第 12周较第 1、4周明显增多 (P <0 .0 1) ,且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明显相关 (r值分别为 0 .2 5 4、0 .2 6 3、- 0 .36 7,P值<0 .0 5~ 0 .0 0 1) ;② 12周时 ,P 选择素、TGF β1、CTGF、α SMA、ColⅢ、FN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以及TIF程度均明显增加 ,并与CD1a +CD80 +DC分布数量成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5 6 6、0 .4 77、0 .4 2 5、0 .2 88、0 .4 0 8、0 .4 95、0 .82 3,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肾切除 大鼠 分布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分布与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桂芝 周同 +4 位作者 张玉梅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6-729,共4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 ,以及抗 P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 DC的影响。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 0 )和非治疗组 (n=2 0 ) ,按不同再灌...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 ,以及抗 P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 DC的影响。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 0 )和非治疗组 (n=2 0 ) ,按不同再灌注时间 (1、3、6和 2 4 h)再各分为 4组 ;另设假手术组 (n=5 )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 CD1 a+ CD80 +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组化 )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L SAB)法检测 P 选择素在上述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CD1 a+ CD80 + DC在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甚少 ;而在非治疗组显著增多 (P<0 .0 0 1 ) ,且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 ,以肾小管间质最为明显 ,其分布和数量自再灌注 1 h起出现增多 ,于 2 4 h时为最高 (P<0 .0 1 ) ,并与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呈正相关 (P均 <0 .0 5 )。2缺血再灌注 1 h后 ,P 选择素在肾组织中广泛表达 ,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 3经抗 P选择素单抗治疗后 ,大鼠肾组织 P选择素的表达下调 ,随之 CD1 a+ CD80 + DC分布及数量减少 (P<0 .0 5和 P<0 .0 1 ) ,继而肾组织病理损伤和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 :DC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炎症免疫病理过程 ,并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树突状细胞 黏附迁移 P-选择素
下载PDF
溶脲脲原体感染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葵 李伟毅 +3 位作者 席晔斌 王保国 陈广洁 朱云凤 《生殖与避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0-284,共5页
溶脲脲原体(Ureaplasm a Urealyticum ,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U.U.上行性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大鼠睾丸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本文主要探讨U.U.感染(或作用)对小鼠T、B淋巴细胞... 溶脲脲原体(Ureaplasm a Urealyticum ,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U.U.上行性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大鼠睾丸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本文主要探讨U.U.感染(或作用)对小鼠T、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体外实验,以对数生长期的U.U.、热灭活U.U.和U.U.上清(不含U.U.)感染(或作用)小鼠T淋巴细胞(脾细胞来源),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体内实验,以上述U.U.感染(或作用)正常BALB/c小鼠,于d5用SRBC免疫各小鼠,免疫后d5测定各小鼠血清抗SRBC抗体凝集效价。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U.U.及热灭活U.U.和U.U.上清均能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1或0.05。提示,U.U.感染可直接影响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T细胞 细胞增殖 Β细胞 抗体效价
下载PDF
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表达分布及抗黏附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同 孙桂芝 +6 位作者 张玉梅 吴开胤 李晓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 (D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以及抗P -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调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 ,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 (n=18)和抗P -选择素单抗治疗组 (n=18) ,按不...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 (D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以及抗P -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调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 ,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 (n=18)和抗P -选择素单抗治疗组 (n=18) ,按不同梗阻时间 (1、3、7d)再分为3组 ,另设假手术组 (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 ,观察P -选择素、ICAM -1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大鼠UUO第1d起即见P -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调 ,伴随CD1a+ CD80+ 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P -选择素明显表达 ,ICAM -1以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 ,且CD1a+ CD80+ DC显著增多。至第7dP -选择素表达遂下调 ,ICAM -1表达明显增强 ,而CD1a+ CD80+ 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经抗P -选择素单抗处理后 ,大鼠肾组织P -选择素、ICAM -1表达受到抑制 ,CD1a+ CD80+ DC分布聚集减少 ,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P-选择素等黏附分子介导树突状细胞迁移聚集 ,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 ,抗P -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黏附调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ICAM-1 树突状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抗黏附治疗
下载PDF
HLA—A*0201的cDNA克隆及在COS—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
12
作者 尤强 葛海良 +2 位作者 张笑人 王颖 周光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5-227,共3页
目的 :克隆HLA A 0 2 0 1编码区的cDNA ,并建立在COS 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逆转录 PCR技术从HLA A 0 2 0 1阳性的淋巴细胞中获得HLA A的cDNA ,将其定向克隆至载体pBluescriptIISK(+ / - )中 ,经测序确证后 ,将该基因插入... 目的 :克隆HLA A 0 2 0 1编码区的cDNA ,并建立在COS 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逆转录 PCR技术从HLA A 0 2 0 1阳性的淋巴细胞中获得HLA A的cDNA ,将其定向克隆至载体pBluescriptIISK(+ / - )中 ,经测序确证后 ,将该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OS 7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HLA A 0 2 0 1分子的瞬时表达。结果 :获得的HLA A 0 2 0 1基因的cDNA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FACS检测结果显示 ,COS 7细胞上HLA A 0 2 0 1的表达率为 5 3%。结论 :成功克隆HLA A 0 2 0 1基因 ,并实现了在COS 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 ,为研究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01 基因克隆 COS-7细胞 瞬时表达 CDNA 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溶脲脲原体感染对大鼠Sertoli细胞分泌IL-6和TGF-β_1的影响
13
作者 王保国 席晔斌 +2 位作者 陈广洁 包士三 李伟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的睾丸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二步消化、过滤、离心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Sertoli细胞。体外培养的Sertoli细胞经溶脲脲原体 (UU)、UU上清和热灭活UU感染或作用 ,用EL... 目的 :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的睾丸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二步消化、过滤、离心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Sertoli细胞。体外培养的Sertoli细胞经溶脲脲原体 (UU)、UU上清和热灭活UU感染或作用 ,用ELISA法分析、观察UU感染时Sertoli细胞分泌IL 6和TGF β1 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的活UU和UU上清能明显上调Ser toli细胞分泌IL 6的功能 (P <0 0 1) ,而高剂量时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低、高剂量的活UU、UU上清和热灭活UU均能明显抑制Sertoli细胞分泌TGF β1 的功能 (P <0 0 1)。结论 :大鼠Sertoli细胞在睾丸局部感染时通过其分泌的IL 6和TGF β1 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感染 大鼠 SERTOLI细胞 IL-6 TGF-β1 泌尿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43kD优势抗原诱导抗DNA自身抗体类型分析
14
作者 臧星星 王利 +3 位作者 柏峻 高建新 黄冬生 马宝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共4页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义。结果表明1.被诱导的抗ds-DNA、ss-DNA抗体主要是1gG,其次才是lgM型,偶见1gA型。2.被诱导的抗DNA、组蛋白自身抗体主要是IgM型和IgG型。3.IgM类抗DNA自身抗体和IgG类同时出现,这和前者产生细胞可能是后者产生细胞的前体这样一种推论矛盾。4.IgG、IgM抗ds-DNA抗体高峰和阳性率导以抗98-DNA抗体,提示正常B细胞库中对ss-DNA的免疫耐受更完全,识别ds-DNA的B细胞克隆数量多和/或轻易被选择活化。5.本文表明43KD优势抗原是空弯菌感染诱导自身免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的关键性致病分子之一,为感染因子HSP诱导自身免疫病的理论假设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43kD优势抗原 DNA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新的肿瘤相关抗原(OVA66)的研制和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振熙 李美星 +3 位作者 尤强 陈影 张惠珍 葛海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制备OVA6 6蛋白和其抗体,探讨其检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原核表达技术和Ni2 + 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OVA6 6蛋白,经SDS- PAGE电泳鉴定,将纯化蛋白加佐剂免疫家兔,获得抗OVA6 6蛋白抗血清,并应用WesternBlot测定其滴度和特... 目的 制备OVA6 6蛋白和其抗体,探讨其检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原核表达技术和Ni2 + 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OVA6 6蛋白,经SDS- PAGE电泳鉴定,将纯化蛋白加佐剂免疫家兔,获得抗OVA6 6蛋白抗血清,并应用WesternBlot测定其滴度和特异性。利用OVA6 6蛋白和其抗体分别建立ELISA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血清OVA6 6抗体水平和肿瘤组织标本中OVA6 6蛋白表达量。结果 获得的高纯度OVA6 6蛋白和高滴度、特异性抗OVA6 6抗血清。ELISA检测显示,正常人和肿瘤患者血清抗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0 1)。正常人组OD均值为0 . 2 0±0 0 5 ,肿瘤患者组OD均值为0 . 36±0. 12 ,肿瘤患者中阳性率为4 0 % (46 / 116 )。免疫组化法结果表明,肿瘤组织标本阳性率达81% (34/ 4 2 ) ,而正常组织均为阴性。结论 应用OVA6 6蛋白和其抗血清建立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肿瘤辅助诊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66蛋白 肿瘤相关抗原 ELISA
下载PDF
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肝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抗黏附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同 孙桂芝 +5 位作者 张玉梅 陈金联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5-318,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P 选择素、ICAM 1及树突状细胞 (DC)在大鼠肝和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作用 ,以及抗P 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抑制及其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建立肝和肾缺血 再灌流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P 选择素单抗治疗组 (n =2 0 )和非...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P 选择素、ICAM 1及树突状细胞 (DC)在大鼠肝和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作用 ,以及抗P 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抑制及其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建立肝和肾缺血 再灌流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P 选择素单抗治疗组 (n =2 0 )和非治疗组 (n =2 0 ) ,按不同再灌注时间 (1,3,6和 2 4h)再分为 4组 ,每组 5只 ,另设两组另设假手术组 (n =5 )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 ,分别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肝、肾组织P 选择素、ICAM 1表达及DC分布变化。结果  (1)缺血 再灌注 1h起 ,P 选择素即以肝窦内皮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于肝和肾内广泛高表达 ,至 2 4h仍维持一定水平 ;ICAM 1于缺血 再灌注 6h起持续以肝窦和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和明显增强。 (2 )CD1a+CD80 + DC自再灌注 1h起以肝窦和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数量逐渐增多 ,至 2 4h达峰 ,并与大鼠肝、肾功能密切相关。 (3)经抗P 选择素单抗处理后 ,大鼠肝、肾组织P 选择素和ICAM 1表达受到抑制 ,CD1a+CD80 + DC分布及数量减少 ,组织病理损伤及肝、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 DC可能通过黏附分子尤其P 选择素早期介导的肝、肾组织内迁移聚集 ,参与启动了肝、肾缺血 再灌注时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而抗P 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树突状细胞 大鼠 肝缺血 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黏附治疗
原文传递
溶脲脲原体感染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伟毅 席晔斌 +1 位作者 程丽萍 朱云凤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溶脲脲原体(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UU、热灭活UU和UU上清液与小鼠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均能明显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活性,提示UU感染大鼠睾丸的病理损伤可能与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网络... 溶脲脲原体(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UU、热灭活UU和UU上清液与小鼠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均能明显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活性,提示UU感染大鼠睾丸的病理损伤可能与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网络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睾丸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