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顾越英 叶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是最早被阐述的系统性血管炎 ,是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往往没有肾小球肾炎、肺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PAN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是最早被阐述的系统性血管炎 ,是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往往没有肾小球肾炎、肺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PAN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检查 ,找出其重要线索如 :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损害、高血压、HBsAg阳性等才能作出正确诊断。PAN的治疗主要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对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血浆置换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及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2
作者 邢文荣 邵元福 +1 位作者 张纯 江尧湖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2-34,共3页
本文介绍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注意事项,重点介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调节剂、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三类药物,评价目前使用的各种代表药物的基本作用,并提出联合应用骨代谢调节剂。
关键词 老年人 妇女 骨质疏松症 药物 治疗 绝经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和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莉 王元 沈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RA 相关性 白细胞介素-18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CD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春明 王元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4-557,共4页
关键词 CD1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进展 T细胞免疫 抗原呈递 脂类抗原 分子 途径 参与
原文传递
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汤建平 顾越英 +8 位作者 沈南 叶霜 钱捷 华晶 陈兴国 陈顺乐 鲍春德 王元 张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 6复合体E(LY6E)基因与干扰素诱导蛋白 1(IFIT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4 4例SLE患者、2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 6复合体E(LY6E)基因与干扰素诱导蛋白 1(IFIT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4 4例SLE患者、2 7例非SLE患者与 5 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 ,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 ,运用SYBRgreendye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在ABIPRISM 790 0H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LY6E和IFIT1mRNA定量表达水平 (以 -ΔΔCT值表示 )的差异 ,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 ,分析其意义。结果  ( 1)SLE患者总体的LY6EmRNA -ΔΔCT值 ( 5 5± 2 0 )显著高于非SLE患者 ( 3 4± 1 7,P =0 0 0 0 )和正常人 ( 4 5± 1 6 ,P =0 0 0 1)。 ( 2 )SLE活动组的LY6E和IFIT1的mRNA -ΔΔCT值 ( 6 2± 1 8,6 5±2 6 )均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 ( 4 4± 1 8,4 1± 2 6 ) (均P =0 0 0 0 )。 ( 3)SLE患者组的LY6E和IFIT1mRNA -ΔΔCT值与SLEDAI积分、符合SLE分类标准的条数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0 1)。结论 作为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 ,LY6EmRNA定量水平的升高对SLE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LY6EmRNA和IFIT1mRNA的实时表达水平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均有较大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基因表达 系统性红斑狼疮 SEE 淋巴细胞 抗原6复合体E 诱导蛋白1基因 活动性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基因的定量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汤建平 顾越英 +9 位作者 沈南 钱捷 陈晓翔 黄新芳 黄向阳 梁栋 郭强 杨程德 鲍春德 陈顺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IFN α、 β、 ω和 γmRNA与蛋白的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性是否相关。方法 对 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 59例正常人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IFN α、 β、 ω和 γmRNA与蛋白的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性是否相关。方法 对 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 59例正常人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在基因测序仪上检测 4种IFN的mRNA表达水平,分离血浆,用ELISA法检测 4种蛋白水平,并与病情特异性和活动性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意义。结果 (1)SLE患者组的 4种IFNmRNA定量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 01);SLE患者组的IFN αmRNA定量表达水平同时显著高于非SLE对照组 (P<0 01 )。(2)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之间的 4种IF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SLE患者组的 4种IFNmRNA表达水平与有无肾、肺、脑损害无相关性。(3)SLE患者组的IFN积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4)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组内的 4种IFN表达水平之间均呈强正相关 (各组间P<0 01 )。(5)IFN α、 β和 ω的蛋白水平在正常对照和SLE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IFN α的蛋白水平在活动期SLE患者比非活动期显著增高 (P<0 01 )。IFN γ的蛋白水平在SLE患者中有升高趋势。结论 IFN α、 β、 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定量表达 外周血 干扰素基因 SLE患者 IFN-α ELISA法检测 mRNA表达 正常对照组 蛋白水平 定量PCR法 SLE活动期 病情活动性 ΑMRNA IFN-γ 特异性 统计学 cDNA 总RNA 基因测序 分离血浆 逆转录 正常人
原文传递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及其调控因子IL-10IL-12基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黎莉 陈顺乐 +3 位作者 沈南 王晓栋 鲍春德 顾越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病人Th1/Th2分布及其调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 42例未经药物治疗初发狼疮病人 ,T细胞亚群分布 ,并以 10名正常人作对照 ;同时运用ABI 77... 目的 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病人Th1/Th2分布及其调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 42例未经药物治疗初发狼疮病人 ,T细胞亚群分布 ,并以 10名正常人作对照 ;同时运用ABI 770 0实时监测定量PCR法检测其中 38例病人和 2 8名正常人IL 10 /IL 12mRNA及其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①初发SLE病人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 (P <0 0 5 ) ;但Th1/Th2无显著性改变。②与正常组相比 ,SLE组病人IL 10mR 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但IL 10R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E组病人IL 12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均 <0 0 5 )。③红斑组病人Th1/Th2、IL 12 p35较正常组降低 (P均 <0 0 5 ) ;IL 10R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 <0 0 5 )。④RNP阳性组病人IL 10、IL 12p40较正常组升高 ,IL 12p35较正常组降低 (P均 <0 0 5 )。 结论 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 ,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活素类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活素类受体 初发性 调控因子 TH1/TH2 IL-10 IL-12
原文传递
Bcl-2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慧 沈南 +5 位作者 顾越英 周惇 钱捷 王元 鲍春德 陈顺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1)两组对象Bcl 2等位基因和主要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1和 0 0 0 3) ;(2 )Bcl 2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Bcl 2 195bp等位基因从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代 (传递∶不传递 =12 2∶82 ,P =0 0 0 5 1) ;(3)同时携带Bcl 2 195bp和IL 10G138bp易感等位基因的个体较单独携带Bcl 2 195bp或IL 10G138bp的个体 ,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OR值分别为 3 0 0 ,1 77和 1 0 7)。结论 Bcl 2基因多态与SLE发病相关 ,其可能直接参与SLE发病或与附近某个易感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在决定SLE易感中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CL-2基因 白细胞介素10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寡腺苷酸合成酶家族基因的定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建平 顾越英 +8 位作者 沈南 钱捷 陈晓翔 华晶 陈兴国 叶霜 陈顺乐 鲍春德 郭强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OAS2和OASLmRNA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5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OAS2和OASLmRNA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5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sybrgreendye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ABIPRISM7900H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OAS1、OAS2的OASL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意义。结果①SLE患者的总体OAS1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SLE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郾016,P=0郾000);OAS2mRNAP定量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郾015);而OASLmRNA定量表达水平与非SLE对照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郾698,P=0郾396)。②SLE活动组的OAS1和OASLmRNA定量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郾011,P=0郾001)。但SLE活动组的OAS2表达水平与SLE非活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郾109)。③SLE患者组的OAS2和OASLmRNA定量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性(P=0郾001,P=0郾006)。④SLE患者的肾、肺、脑、血液等器官的有无受累与OAS1、OAS2和OASL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⑤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组内的OA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患者 表达水平 mRNA定量 量表 对照组 正常 OAS 分组 PRISM
原文传递
染色体1q23.2区域存在与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基因位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慧 沈南 +5 位作者 顾越英 钱捷 冯学兵 王元 鲍春德 陈顺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1)两组对象Bcl 2等位基因和主要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1和 0 0 0 3) ;(2 )Bcl 2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Bcl 2 195bp等位基因从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代 (传递 :不传递 =12 2 :82 ,P =0 0 0 5 1) ;(3)同时携带Bcl 2 195bp和IL 10G138bp易感等位基因的个体较单独携带Bcl 2 195bp或IL 10G138bp的个体 ,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OR值分别为 3 0 0 ,1 77和 1 0 7)。结论 Bcl 2基因多态与SLE发病相关 ,其可能直接参与SLE发病或与附近某个易感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Bcl 2与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CL-2基因 白细胞介素10 等位基因 SLE 染色体1q23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神经精神狼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晓晔 王元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57-559,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系统病变 精神障碍
原文传递
干扰素诱导蛋白3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建平 黄向阳 +7 位作者 陈晓翔 李挺 陆瑜 钱捷 吕良敬 李春明 沈南 顾越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干扰素诱导蛋白3(IFIT3)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同时构建IFIT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IFIT3以备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方法收集144例S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干扰素诱导蛋白3(IFIT3)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同时构建IFIT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IFIT3以备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方法收集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5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gree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IFIT3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意义。用gateway基因克隆技术,将含有IFIT3开放阅读框(ORF)序列的穿梭质粒与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FP-DEST53连接为重组子,构建IFIT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IFIT3,并进行酶切电泳和测序鉴定。结果①SLE患者组的IFIT3mRNA-ΔΔCT值显著高于非SLE对照组(P=0.012)和正常对照组(P=0.000)。②SLE活动组的IFIT3mRNA-ΔΔCT值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P=0.036),SLE患者组的IFIT3mRNA-ΔΔCT值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5)。③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pGFP-DEST53质粒经酶切电泳和测序鉴定,分子大小与序列均正确。结论作为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IFIT3mRNA定量表达水平的升高对SLE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和病情严重度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成功构建了IFIT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IFIT3,为以后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干扰素诱导蛋白3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原文传递
人类1号染色体上狼疮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慧 顾越英 沈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易感基因 基因位点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黎莉 陈顺乐 沈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12 IL-12 研究 SLE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倩 胡大伟 鲍春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系统性红斑狼疮 TH1细胞因子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