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87例小于6月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徐志伟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1988年1月~2003年6月,手术纠治年龄小于6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87例。主要病种包括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 目的回顾性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1988年1月~2003年6月,手术纠治年龄小于6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87例。主要病种包括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1例,肺动脉闭锁16例,主动脉缩窄33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299例,法洛四联症44例,右心室双出口2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9例等;对787例患者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纠治。结果手术死亡77例,手术死亡率9.78%(77/787)。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总死亡率从1988~1995年的25%降至2003年的4.11%。随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者中发生VSD残余漏1例,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随访中发生肺动脉和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患者中2例分别在术后4d和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1例死亡,1例再次手术解除梗阻。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发生残余漏5例,分流量小,不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随访资料不完整。结论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手术治疗的时间非常重要,危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不早期手术,将失去手术机会,增加术后危险性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患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分析 外科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1988~1995年 6月龄 2003年6月 主动脉瓣上狭窄 肺静脉回流梗阻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方法 右心室双出口 室间隔完整型
下载PDF
小儿心胸手术后膈肌麻痹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史珍英 朱丽敏 +2 位作者 陈玲 苏肇伉 丁文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6-498,共3页
为研究损伤性膈肌麻痹对小儿心胸手术恢复的影响及其诊断和治疗 ,将2000年7月~2002年6月 ,心胸术后经B超或X线透视诊断损伤性膈肌麻痹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所有病例均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5例行膈肌折叠术。结果显示 ,术后呼吸... 为研究损伤性膈肌麻痹对小儿心胸手术恢复的影响及其诊断和治疗 ,将2000年7月~2002年6月 ,心胸术后经B超或X线透视诊断损伤性膈肌麻痹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所有病例均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5例行膈肌折叠术。结果显示 ,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5~1138h ,平均(286.05±117.32)h;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 ;呼吸机依赖6例 ;ICU滞留时间5~58d ,平均 (16.55±5.76)d ;5例于手术后21~57d ,平均 (40.67±5.33)d ,接受膈肌折叠术 ;膈肌折叠组体重小于非膈肌折叠组 ,折叠组术前、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滞留时间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对于小年龄、低体重、营养不良等高危病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心胸手术 膈肌麻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体外循环中内生性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 朱德明 +3 位作者 陈虹 黄惠民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28-429,共2页
目的一氧化氮 (NO)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扩血管因子 ,测定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可反映内生性NO的变化。 方法分别于手术前、体外循环降温结束、升温开始和停体外循环时测定两者的浓度。 结果术前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分别为 5... 目的一氧化氮 (NO)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扩血管因子 ,测定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可反映内生性NO的变化。 方法分别于手术前、体外循环降温结束、升温开始和停体外循环时测定两者的浓度。 结果术前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分别为 5 0 .2± 1 0 .6 μmol/L和 34 .5± 8.9μmol/L ,降温结束时 ,两者浓度均显著降低。此后略有升高 ,升温以后都显著增加 ,分别达 6 0 .8± 2 0 .4μmol/L和45 .3± 1 3.2 μmol/L。  结论本实验显示 ,体外循环中内生性NO升高 ,特别在升温阶段升高明显。这同升温阶段炎症反应加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一氧化氮 体外循环 儿童 炎症因子
下载PDF
ROSS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肇伉 白凯 +3 位作者 徐志伟 刘锦纷 陈玲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829-832,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ROSS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1996年3月至2003年9月ROSS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例,主动脉狭窄伴关闭不全5例,1例伴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主动脉... 目的 总结分析ROSS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1996年3月至2003年9月ROSS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例,主动脉狭窄伴关闭不全5例,1例伴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主动脉瓣上狭窄。所有患儿均采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2例同期行Konno术),并用同种带瓣大血管重建右室流出道(同种肺动脉7例,主动脉1例)。结果 1例因并发术后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生存7例术后均无残余解剖梗阻,中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ROSS手术是目前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ROSS手术 瓣膜病变 先天性主动脉瓣 肺动脉 儿童 术后 根部 并发 解剖
下载PDF
小儿左上腔静脉回流异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景浩 曹鼎方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左上腔静脉(LSVC)回流异常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伴LSVC回流终点异常患者19例,年龄2.7个月~6.5岁,体重3.1~15.0kg。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例、部... 目的评价左上腔静脉(LSVC)回流异常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伴LSVC回流终点异常患者19例,年龄2.7个月~6.5岁,体重3.1~15.0kg。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伴房间隔缺损(ASD)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右心室双流出口(DORV)1例。对LSVC的处理方法采用房间隔重建、LSVC移位合并心房间隔重建、LSVC连接到右心房、腔静脉-肺动脉吻合、部分性无顶冠状窦(中间位)的修补。结果全组死亡1例,系LSVC合并DORV和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左侧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血流梗阻,严重低心排血量、低氧血症致肾功能不全死亡。术后右心房压9~18mmHg。出院时行双心室修补术者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8~1.00,行单心室修补或分期手术者术后SpO2 0.79~0.88。出院前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SVC回流和肺静脉回流均通畅。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活动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结论对LSVC回流终点异常须根据不同的合并畸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避免使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上腔静脉回流异常 婴幼儿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术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婴儿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锦纷 高伟 +2 位作者 祝忠群 陈会文 张玉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肌部 镶嵌治疗 封堵器 婴儿 AMPLATZER封堵器 肌部室间隔缺损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 术中应用 小婴儿 关闭
下载PDF
婴儿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脑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顺民 苏肇伉 +2 位作者 朱德明 徐志伟 陈惠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血气稳态管理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患儿随机分成 2组 ,α组 :应用α稳态管理 ,pH组 :应用 pH稳态管理。脑功能的监测包括 :脑氧代谢参数、生化指标、智商指数。结果 p...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血气稳态管理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患儿随机分成 2组 ,α组 :应用α稳态管理 ,pH组 :应用 pH稳态管理。脑功能的监测包括 :脑氧代谢参数、生化指标、智商指数。结果 pH组降温末脑氧代谢指标及乳酸积聚显著低于α组 ,两组术后 2个月随访 ,无智力发育差异。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快速降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低流量 心脏手术 脑保护 婴儿 pH稳态 脑缺血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手术与年龄的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燕萍 史珍英 +3 位作者 蔡及明 陈玲 徐志伟 苏肇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853-855,共3页
目的 回顾评价主动脉缩窄(CoA)纠治术后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年龄。方法 1999年至2002年行CoA纠治术63例,婴儿组(Ⅰ)43例,儿童组(Ⅱ)20例。结果 术前Ⅱ组伴心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3例,心律紊乱1例。术后即刻出现高血压Ⅰ组25例、Ⅱ组12例,... 目的 回顾评价主动脉缩窄(CoA)纠治术后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年龄。方法 1999年至2002年行CoA纠治术63例,婴儿组(Ⅰ)43例,儿童组(Ⅱ)20例。结果 术前Ⅱ组伴心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3例,心律紊乱1例。术后即刻出现高血压Ⅰ组25例、Ⅱ组12例,发生率、静脉应用硝普钠48 h总量和最高剂量两组比较P>0.05。晚期高血压口服巯甲丙脯酸,Ⅱ组剂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且停药后出现头痛、血压偏高2例。术后再缩窄Ⅰ组3例、Ⅱ组2例(P>0.05)。结论 婴儿期是CoA纠治术的最佳手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高血压 术后 手术年龄 纠治 心律紊乱 高剂量 结论 目的 方法
下载PDF
右室双出口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顺民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190,共4页
目的对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方法 12 0例右室双出口 (DORV)患者接受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 ,采用纵行切开右室流出道 ,用一补片作右心室内隧道 ,连接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 ,引导左心室血在补片下进入主动脉 ,根据... 目的对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方法 12 0例右室双出口 (DORV)患者接受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 ,采用纵行切开右室流出道 ,用一补片作右心室内隧道 ,连接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 ,引导左心室血在补片下进入主动脉 ,根据解剖情况扩大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另有 2例内隧道通过右房切口建立 ;对限制性室间隔缺损 ,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直径。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 37例 ,总住院死亡为 2 0例 (16 .7% ) ,近 5年死亡 3例 (6 .0 % ) ,其中室间隔缺损远离大动脉开口的DORV病例行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室间隔缺损在主动脉下。结论心室内隧道修补术选择受室间隔缺损解剖位置的影响 ,但术前心内探查三尖瓣与肺动脉瓣间距离至关重要 ;通过右房切口建立心内隧道并采用连续缝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修补术 室间隔缺损 右室双出口 主动脉 右室流出道 修补手术 结论 引导 优化
下载PDF
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不同血气管理对婴幼儿脑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顺民 苏肇伉 +2 位作者 朱德明 徐志伟 陈惠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稳态血气管理对婴幼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随机分为 p H稳态和 alpha稳态两组 ,并根据不同时间点、低流量和血气管理方案随机平均分层行析因分析。脑功...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稳态血气管理对婴幼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随机分为 p H稳态和 alpha稳态两组 ,并根据不同时间点、低流量和血气管理方案随机平均分层行析因分析。脑功能监测为 :生化指标、脑温、脑电图、智商等。 结果 应用 p H稳态的脑部温差较应用 al-pha稳态低 ;复温末 alpha稳态组中低流量 2 5 ml/ kg· min- 1 乳酸含量最高 ;术后 2 4小时 alpha稳态组中低流量 2 5 ml/kg· min-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最高 ;术后 4天脑电图和术后 2个月智商两种稳态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快速降温期应用 p H稳态进行血气管理可起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低流量 心脏手术 血气管理 脑保护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小儿腔肺吻合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燕萍 蔡及明 +3 位作者 刘锦纷 史珍英 陈玲 徐志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0-283,共4页
为总结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的两组病例行双向腔肺吻合 (M.Glenn)术后的转归 ,以客观评价小儿施行非体外循环腔肺吻合术的可行性 ,将2000年5月~2002年11月行单纯M.Glenn术的32例患儿 (年龄0.33~11岁 ,体重6~32kg)分为两组 ,A组(n=16... 为总结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的两组病例行双向腔肺吻合 (M.Glenn)术后的转归 ,以客观评价小儿施行非体外循环腔肺吻合术的可行性 ,将2000年5月~2002年11月行单纯M.Glenn术的32例患儿 (年龄0.33~11岁 ,体重6~32kg)分为两组 ,A组(n=16)为体外循环组 ,B组(n=16)为非体外循环组。所有病例监测术后1、6、12、24、48h氧合指数 (OI) ;测定入ICU即刻 (T1)、呼吸机撤离前、后 (T2和T3)3个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 (CVP)、跨肺压 (TPG)、跨脑压 (TCP) ;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时间 (OT)、术后并发症、术后12h用血球量、呼吸机使用时间(VT)、ICU滞留时间 (IT)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显示 ,B组术后OI均高于A组 ,尤其在术后1h和6h ,OI分别为A组的1.4倍和1.3倍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尽管撤机前B组CVP为A组的1.3倍(P<0.05) ,TCP明显低于A组 ,但撤机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VT、IT差异虽无显著性(P>0.05) ,但B组术后12h用血球量、并发症明显降低 ,住院开支亦较A组节省了约3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小儿 腔肺吻合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早期低心排趋势的防治 被引量:9
12
作者 史珍英 朱丽敏 +3 位作者 陈玲 徐卓明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法乐四联症(TOF)患者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探讨术后低心排趋势的监测方法与防治措施。方法 TOF患者20例,平均年龄(3.35±0.43)岁,均接受一期根治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多巴胺和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 目的 研究法乐四联症(TOF)患者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探讨术后低心排趋势的监测方法与防治措施。方法 TOF患者20例,平均年龄(3.35±0.43)岁,均接受一期根治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多巴胺和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米力农)改善心功能。通过热稀释法监测血流动力学,于术后3、9、24、48h测定心排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体、肺血管阻力,以术后3h数据为基础值。结果 术后9h多巴胺组心指数下降12.4%(P<0.01),米力农组心指数下降7.0%(P<0.05)。术后24h二组心指数接近基础值(P>0.05)。术后米力农组心排量改善优于多巴胺组(P<0.05),其体循环、肺循环阻力指数低于多巴胺组(P<0.01,P<O.05)。结论 TOF患者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低心排趋势,PDE-Ⅲ抑制剂米力农的使用将有利于防治术后低心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术后 早期 低心排趋势 防治
下载PDF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志伟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与汇总静脉吻合方法;近年来16例采用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汇总静脉和左房顶部直接吻合方法。结果 手术纠治TAPVC 141例,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7.8%。其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远期死亡2例。结论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TAPVC纠治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对心内型,必须将剪去组织的心内膜对齐缝合,防止术后与关闭房缺的心包粘连。心上型手术,改为从左房顶部与汇总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手术效果满意。TAPVC一经诊断必须立即手术,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人同种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彦隽 张海波 +3 位作者 苏肇伉 刘锦纷 徐志伟 曹鼎方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比较人同种心包补片和Gore-tex补片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分期手术中扩大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效果.方法 28例已行一期手术再行分期手术的TOF患者,按不同的二期或三期手术时间分... 目的比较人同种心包补片和Gore-tex补片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分期手术中扩大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效果.方法 28例已行一期手术再行分期手术的TOF患者,按不同的二期或三期手术时间分为两组,Gore-tex组:13例,以Gore-tex补片扩大RVOT;人同种心包补片组:15例,以深低温冷冻保存的人同种心包补片扩大RVOT.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 Gore-tex补片组术中死亡1例(7.7%),人同种心包补片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6.7%).人同种心包补片组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心包腔引流量均少于Gore-tex补片组(P<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8~4.5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Gore-tex补片组患者术后RVOT水平残余梗阻的比率高于人同种心包补片组(P<0.01),胸部X线片未发现钙化影.结论人同种心包组织致密,缝合后不易渗血,止血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顺应性,有助于降低术后RVOT水平的残余梗阻发生,可作为补片材料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人同种心包 心脏外科
下载PDF
72例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2-43,4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的关系 ,评价诊治手段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74~ 1998年间 72例纵隔肿瘤住院病儿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例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 结果 6 1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11例未能手术切除 ,...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的关系 ,评价诊治手段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74~ 1998年间 72例纵隔肿瘤住院病儿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例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 结果 6 1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11例未能手术切除 ,仅做活检。 结论小儿纵隔肿瘤种类繁多 ,症状不典型 ,胸部X线摄片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 ,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活检 诊断 治疗 综合疗法 儿童
下载PDF
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景浩 刘锦纷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 评价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 ,术中采用带心包瓣的自体心包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 ,直径大小按体重和年龄而定 ,用一块“ ”形的心包片作为右心室流出... 目的 评价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 ,术中采用带心包瓣的自体心包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 ,直径大小按体重和年龄而定 ,用一块“ ”形的心包片作为右心室流出道的瓣膜 ,其长短为肺动脉瓣口至右心室切口的最低点。术后随访 15例 ,随访时间 3~ 2 4个月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瓣膜的远端、近端和瓣膜水平的流出道直径和压差的大小。 结果 术后无死亡患者 ,出院前复查 ,5例有轻度肺动脉瓣反流 ;经 2 4个月复查 ,9例患者重建的肺动脉 (瓣膜水平 )直径增加 1.0~2 .5 mm,4例无变化 ,2例减小 1.0~ 1.5 m m,3例失随访 ;随访中无需再次手术患者。 结论 采用自体带瓣心包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不需长期抗凝 ,操作容易、简便 ,随着时间推移组织能生长 ,再次手术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带瓣心包片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先天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钢板支架纠治小儿漏斗胸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钢板支架纠治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4~ 12岁漏斗胸患儿 89例。胸骨下端凹陷范围 6~ 12cm× 6~ 12cm ,凹陷深度 1~ 3cm。所有患儿均在气静麻醉下行双乳下弧形切口 ,采用自行设计的带翼钢板悬吊固定胸骨和肋骨... 目的研究钢板支架纠治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4~ 12岁漏斗胸患儿 89例。胸骨下端凹陷范围 6~ 12cm× 6~ 12cm ,凹陷深度 1~ 3cm。所有患儿均在气静麻醉下行双乳下弧形切口 ,采用自行设计的带翼钢板悬吊固定胸骨和肋骨。伴肺囊肿患儿同时行肺叶切除 ;伴先心患儿同时行先心根治术。 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病例。 1例术后并发肺炎 ,1例法洛氏四联症患儿术后并发低心排 ,1例并发乳糜胸 ,1例伤口中部干性坏疽 ,2例皮下积液、伤口渗出 ,经处理后痊愈。术后住院 8.3± 3.1d。所有患儿均经 6月~ 5年随访 ,77例患儿术后 6月~ 1年已行钢板拆除。 结论以钢板支架纠治小儿漏斗胸具有改善胸壁外观和心肺功能及减少心灵创伤的多重好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钢板支架 治疗 手术纠治 儿童
下载PDF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婴儿心脏直视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及明 史珍英 +5 位作者 周燕萍 陈玲 徐志伟 刘锦纷 苏肇伉 杨艳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PS)治疗婴儿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择 7例术后反复撤机失败 ,依赖机械通气 ,胸部 X线片显示大片肺不张和 /或肺间质透亮度降低的婴儿 (年龄 0 .4 9± 0 .82岁 ,体重 4 .87± 2... 目的 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PS)治疗婴儿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择 7例术后反复撤机失败 ,依赖机械通气 ,胸部 X线片显示大片肺不张和 /或肺间质透亮度降低的婴儿 (年龄 0 .4 9± 0 .82岁 ,体重 4 .87± 2 .18kg) ,在至少 1次撤机失败后经气管内插管应用 PS,初始量按 10 0 mg/kg给药 ,12小时后重复 1次。分别在初始量后 4、6、12、2 4、4 8和 72小时测定氧合指数 ( OI)、动脉血氧饱和度 ( Sa 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 CO2 ) ,记录自主呼吸潮气量、胸部 X线片变化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 结果  PS使用 4小时后 OI、Sa O2 显著升高 ,2 4小时后增幅最大 ,分别为给药前的 34.7%和 6 .6 % ;Pa CO2 在给药 4小时后显著降低 ,6小时后最大降幅为 2 2 .8% ( P<0 .0 5 ,0 .0 1)。用药后患者最大自主呼吸潮气量、胸部 X线片明显改善 ,拔管成功率 85 .7%。 结论 外源性 PS替代治疗能显著改善婴儿心脏直视术后肺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婴儿 体外循环 肺损伤 心脏直视术 PS 临床资料
下载PDF
50例儿童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鼎方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低温保存对山羊大动脉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锦纷 周国燕 +1 位作者 孙彦隽 华泽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观察低温保存过程对山羊动脉细胞形态的影响。 方法 将 12段山羊动脉按不同的降温速率分成4组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冻存前后的动脉细胞形态。 结果 与正常血管组织相比 ,0 .5 K/min组和 0 .1K/ min组... 目的 观察低温保存过程对山羊动脉细胞形态的影响。 方法 将 12段山羊动脉按不同的降温速率分成4组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冻存前后的动脉细胞形态。 结果 与正常血管组织相比 ,0 .5 K/min组和 0 .1K/ min组虽细胞间连接紧密 ,但内皮细胞附着松散 ,出现大的空泡 ,有的平滑肌细胞肿胀 ,细胞质苍白多水 ,线粒体收缩 ;还有的虽平滑肌细胞轻微肿胀 ,但细胞器肿胀严重破坏。 5 K/ min组和 2 K/ min组内皮细胞与基膜大量脱离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破坏严重 ,出现核溶解及线粒体一些不能恢复的变化。 结论 经低温保存后的山羊主动脉与新鲜组织的区别明显 ,细胞组织形态被破坏 ,低温保存的降温速率越快 ,破坏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山羊 大动脉 细胞形态 影响 降温速率 血管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