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内营养对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大伟 张一楚 +5 位作者 费哲为 骆明德 蔡威 汤庆娅 夏韶民 冯一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的可能性。 方法  41例接受外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 2组。其中肠内营养组 2 1例 ,肠外营养组 2 0例。术后第 1d开始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第 3d和第 8d抽血查白蛋白、纤维...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的可能性。 方法  41例接受外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 2组。其中肠内营养组 2 1例 ,肠外营养组 2 0例。术后第 1d开始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第 3d和第 8d抽血查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r GT、SGPT、胆红素以及内毒素。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第 3d和第 8d ,两组蛋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术后 ,肠外营养组r GT水平持续升高 ,而肠内营养则抑制了r GT的升高 ,术后第 8d两组r GT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两组SGPT和胆红素在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术后第 3d ,EN组内毒素值有轻度升高 ,至术后第 8d开始下降。而PN组在术后第 3d ,内毒素值也开始升高 ,升高的幅度较EN组要大 (P <0 .0 1) ,术后第 8dEN组内毒素有轻度下降 ,PN组内毒素则继续升高 ,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和肠外营养相比 ,肠内营养能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内毒素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卫 张生来 +3 位作者 王雪峰 董平 张勇 全志伟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983年~ 2 0 0 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 6 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 目的 :探讨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983年~ 2 0 0 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 6 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 7例 ,肝棘球蚴病 4例 ,肝胆管囊腺瘤 2例 ,肝胆管囊腺癌 1例。囊肿平均大小 10 .4cm。 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 ,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 5 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 ,方法有囊肿去顶术 (2 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 ,6例术后复发 ;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 ,2例术后复发 ) ,囊肿切除术 2例 ,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 4例。 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无复发。 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 1例肝胆管囊腺癌 ,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巨大 (≥ 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 ;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 ,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囊性病变 外科治疗 预后 病因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急性小肠系膜缺血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磊 陈大伟 +1 位作者 沈定丰 赵铭宁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总结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分析自1994年8月至2004年9月间,我科共收治的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结果。结果急性剧烈的腹痛为其共同特点,其中18位病人有腹膜炎表现,13位病人有... 目的总结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分析自1994年8月至2004年9月间,我科共收治的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结果。结果急性剧烈的腹痛为其共同特点,其中18位病人有腹膜炎表现,13位病人有低血压休克表现;1例在入院3h后死亡外,19例切除坏死的小肠和相对应的肠系膜。病理检查及尸检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1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2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60%)。术后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衰1例,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24~72h内有4例因再次肠坏死再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最终,治愈1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小肠系膜缺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腹膜炎出现后,应立即行剖腹探查,并同时给予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 动脉栓塞 急性病
下载PDF
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卫 张生来 +3 位作者 王雪峰 董平 张勇 全志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S1期12-13,共2页
目的 提高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 )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对 1983~ 2 0 0 3年我院外科治疗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病人 6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 5 7例 ,肝棘球蚴病 4例 ,... 目的 提高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 )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对 1983~ 2 0 0 3年我院外科治疗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病人 6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 5 7例 ,肝棘球蚴病 4例 ,肝胆管囊腺瘤 2例 ,肝胆管囊腺癌 1例。囊肿平均直径为 10 .4cm。 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 ,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 5 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2 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 ,6例术后复发 ;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 ,2例术后复发 ;囊肿切除术 2例 ,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 4例。 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无复发。 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 1例肝胆管囊腺癌 ,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巨大 (≥ 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 ;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 ,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 ,应早期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囊性病变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肠内营养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大会发言)
5
作者 陈大伟 张一楚 +7 位作者 全志伟 沈定丰 骆明德 陈权海 蔡威 汤庆娅 夏韶民 冯一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能否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方法41位接受外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21例,肠外营养组20例。在术后第1日开始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第3日和第8日抽血查...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能否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方法41位接受外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21例,肠外营养组20例。在术后第1日开始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第3日和第8日抽血查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r-GT、SGPT、胆红素以及内毒素。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日和术后第8日,两组蛋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肠外营养组r-GT水平持续升高,而肠内营养则抑制了r-GT的升高,术后第8日两组r-GT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SGPT和胆红素在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第3日,EN组内毒素值有轻度升高,到术后第8日内毒素值开始下降。而PN组在术后第3日,内毒素值也开始升高,升高的幅度较EN组要大(P<0.01),术后第8日EN组内毒素有轻度下降,PN组内毒素则继续升高,其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和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能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外科手术 血液 内毒素
下载PDF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55
6
作者 陈大伟 赵铭宁 +4 位作者 李济宇 费哲为 全志伟 骆明德 张一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目的  探索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后死亡的原因。 方法  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压、心脏病等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在 916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中 ,有高血压 12 ... 目的  探索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后死亡的原因。 方法  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压、心脏病等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在 916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中 ,有高血压 12 7例 (13 .86% ) ,心脏病 42 4例 (4 6.2 9% ) ,糖尿病173例 (18.89% ) ,贫血 2 64例 (2 8.82 % ) ,低蛋白血症 2 5 5例 (2 7.84% ) ,慢性阻塞性肺病 3 2 8例(3 5 .81% ) ,肾功能异常 170例 (18.5 6% ) ,围手术期死亡 2 3例 ,结果显示 :术前低蛋白血症 (P =0 .0 0 3 3 ,r =-0 .2 2 3 0 )、心脏病 (P =0 .0 3 3 3 ,r =0 .13 77)与围手术期死亡率有关。结论  手术前存在的低蛋白血症、心脏病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后死亡率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外科学 死亡率 低蛋白血症 心脏病
下载PDF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方法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费哲为 翁子毅 +3 位作者 沈军 董谦 欧敬民 张一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术前辅助检查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作用。方法 对 136 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和 97例甲状腺癌的结节之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统计分析甲状腺核素扫描和甲状腺B超结果。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者之年龄、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术前辅助检查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作用。方法 对 136 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和 97例甲状腺癌的结节之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统计分析甲状腺核素扫描和甲状腺B超结果。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者之年龄、性别与甲状腺癌无明显关系 (P =0 .370 2 ) ;甲状腺结节数目与甲状腺癌亦无明显关系 (P =0 .2 138) ;甲状腺结节直径则与甲状腺癌有密切关系 ,结节大者恶性可能性大 (P =0 .0 135 6 ) ;甲状腺结节质地也与甲状腺癌有关 ,结节质地坚硬者恶性可能大 ;甲状腺核素扫描发现之“冷结节”与甲状腺癌无明显关系 (P =0 .1813) ;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对提高甲状腺癌检出率无帮助。结论 除应积极提高细针穿刺 (FNA)的细胞诊断学和穿刺术水平外 ,仍应重视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年龄较轻 ,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 1cm且质地较硬的患者 ,不论其结节数目多少均宜尽早手术 ;对于直径小于 1cm的患者 ,提倡B超检查随访 ,必要时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排除甲状腺微小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诊断 FNA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外科大手术病人血液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大伟 全志伟 +7 位作者 沈定丰 骆明德 王建军 龚圣济 蔡威 汤庆娅 夏韶民 冯一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61-663,共3页
目的 和肠外营养相比 ,观察肠内营养能否降低外科手术病人血液内毒素水平。方法  41例接受外科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 2 1例 ,肠外营养组 2 0例。在术后第 1日开始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第 3d和第 8d抽血查白... 目的 和肠外营养相比 ,观察肠内营养能否降低外科手术病人血液内毒素水平。方法  41例接受外科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 2 1例 ,肠外营养组 2 0例。在术后第 1日开始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第 3d和第 8d抽血查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γ -GT、ALT、胆红素以及内毒素。结果 术后第 3d和术后第 8d ,两组蛋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术后 ,肠外营养组γ -GT水平持续升高 ,而肠内营养γ -GT升高则不明显 ,术后第 8d两组γ -GT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两组的ALT和胆红素在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术后第 3d ,EN组内毒素值有轻度升高 ,到术后第 8d内毒素值开始下降。而PN组在术后第 3d ,内毒素值也开始升高 ,升高的幅度较EN组要大 (P <0 0 1) ,术后第 8dEN组内毒素有轻度下降 ,PN组内毒素则继续升高 ,其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和肠外营养相比 ,肠内营养能降低外科手术病人血液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血液内毒素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bcl-2,bax,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佶 张一楚 +3 位作者 孙久运 张忠德 张文竹 钱惠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bcl 2 ,bax,Ki 6 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 2 ,bax ,Ki 6 7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bcl 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 2 1 43%(15 / 70 )。与非肿瘤胃粘膜相比 ,bax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 (P <0 ... 目的 探讨bcl 2 ,bax,Ki 6 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 2 ,bax ,Ki 6 7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bcl 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 2 1 43%(15 / 70 )。与非肿瘤胃粘膜相比 ,bax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1)。Ki 6 7指数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Ki 6 7指数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 bcl 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bax表达的显著下降可能与胃癌对化疗的反应差异有关。Ki 6 7的表达对胃癌的进展程度及其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产物 BCL-2 胃肿瘤 KI-67 BAX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高龄病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雪峰 张文杰 +1 位作者 全志伟 李济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高龄 (≥ 70岁 )病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手术耐受差的老年病人 (≥ 70岁 )急诊行内镜治疗 ,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 CP)、鼻胆管引流 (endo... 目的 :探讨高龄 (≥ 70岁 )病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手术耐受差的老年病人 (≥ 70岁 )急诊行内镜治疗 ,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 CP)、鼻胆管引流 (endoscopicnosobiliarydrainage ,ENBD) ,和或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及取石术。结果 :经过急诊内镜治疗的 32例病人 ,引流治疗有效 32例 ,成功率 10 0 % ,取石成功为 2 8例 (87.5 % ) ,4例引流后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有关的并发症 1例 (3.1% ) ,经保守治疗痊愈 ,死亡率为 0 %。结论 :高龄老年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尤其合并各种脏器疾患或原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人 ,急诊手术、麻醉风险极大 ,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死亡率较高 ,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引流 括约肌切开术 治疗
下载PDF
手术和内窥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雪峰 李济宇 +3 位作者 张文杰 陈卫 张勇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7-58,66,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手术组(33.6%,P<0.01)。 结论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与手术相仿,但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老年人 胆道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取石引流术 治疗
下载PDF
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施伟斌 王雪峰 +1 位作者 张文杰 董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2-694,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 ̄3d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经内镜治疗...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 ̄3d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经内镜治疗后72例(90%)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MABP)患者2~5d体温恢复正常;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BP)患者3~8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内基本恢复,平均住院18.7d。8例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转外科手术,平均住院65.9d,3例死亡。内镜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出血,经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外,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鼻胆管引流
下载PDF
乳腺癌特异基因1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克瑾 翁子毅 +4 位作者 林古法 殷敏智 钱惠琴 张一楚 丁小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检测乳腺癌特异基因 1(BCS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评价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 )检测 2 8例乳腺癌、7例乳腺增生症及 5例乳腺纤维瘤中BCSG1的表达。结果  2 8例乳腺癌中有... 目的 检测乳腺癌特异基因 1(BCS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评价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 )检测 2 8例乳腺癌、7例乳腺增生症及 5例乳腺纤维瘤中BCSG1的表达。结果  2 8例乳腺癌中有BCSG1表达 12例 (4 2 .9% ) ,其中Ⅲ /Ⅳ期乳腺癌的表达率为 6 9.2 %(9/ 13例 ) ,乳腺良性病变中BCSG1无一例表达。BCSG1的表达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2 ) ,与患者年龄、月经、肿瘤部位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核增殖抗原、C erbB2 的表达等无相关性。结论 BCSG1可能是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的肿瘤标记物 ,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中晚期事件 ,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特异基因1 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董平 陈卫 费哲为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 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 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手术治疗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雪峰 顾钧 +2 位作者 沈定丰 董平 陈大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32-533,共2页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24例恶性肿瘤(胃癌19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术后1例)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内镜将金属内支架置入胃或十二指肠狭窄部位. 结...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24例恶性肿瘤(胃癌19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术后1例)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内镜将金属内支架置入胃或十二指肠狭窄部位. 结果 24例金属支架均置入预定的部位.术后第1天进流质,第3天开始进半流质.无置入支架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21例在1~24个月的随访期间,仅2例出现梗阻.无金属支架移位. 结论在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部位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梗阻 支架
下载PDF
胃癌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平 沈定丰 +1 位作者 杨勇 张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比较胃癌患者 (胃癌组 )与非肿瘤患者 (对照组 )的手术前、后 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D -二聚体 (D ...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比较胃癌患者 (胃癌组 )与非肿瘤患者 (对照组 )的手术前、后 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D -二聚体 (D dime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 :a)等指标。结果 胃癌组PAGT较对照组增强 (P <0 .0 5 ) ,PT和APTT明显缩短 (P <0 .0 5 ) ,TFPI降低(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 :a显著升高 (均P <0 .0 1) ,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显著 (P <0 .0 5或P <0 .0 1)。手术切除肿瘤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胃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 血液凝固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翁子毅 费哲为 +3 位作者 吴克瑾 吴增斌 李方明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C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C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013)。而隐灶癌明显低于其他PTC,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2.低危组5年无瘤生存率同高危组比较,明显高于高危组(P=0.048);3.低危组隐灶癌行单侧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均无复发;4.颈淋巴结清扫与颈淋巴结切除比较,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02)。结论1.对低危组PTC患者宜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对于隐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低危组可不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3.高危组应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方式 PTC 颈淋巴结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大伟 费哲为 +4 位作者 骆明德 张文杰 全志伟 龚圣济 张一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液漏入腹腔等并发症。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微创外科 胃镜 肠内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宝仁 姜保成 +2 位作者 杨明 张纪伟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 ~ 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 ~ 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肠癌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同时多源原发大肠癌和大肠癌合并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镜 多源原发性大肠癌 大肠息肉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定丰 董平 +1 位作者 杨勇 张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 (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a显著升高 (P <0 .0 1) ,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 (P <0 .0 5或P <0 .0 1) ,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 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 ;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凝状态 纤溶亢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