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78例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志英 刘展 +3 位作者 赵平 唐伟松 钟守先 蔡伟顺教授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总结1981年1月至1999年10月国内文献报告的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方法及结果。方法: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1980年1月~1999年10月),以“胰腺内分泌肿瘤”及“... 目的:总结1981年1月至1999年10月国内文献报告的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方法及结果。方法: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1980年1月~1999年10月),以“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胰岛素瘤”为主题词检索,去除无关文献、重复文献及无定位诊断方法的文献等,共得到92篇胰岛素瘤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国内文献报告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方法12种,分三大类:术前非侵入性、术前侵入性及术中定位方法。对这12种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总结。结论: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检查方法的选用应根据病人情况及本单位的条件经验而定。各种侵入性方法并不推荐常规应用,仅适用于术中探查阴性病人、复发再次手术者或疑为多发性胰岛素瘤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定位检查 分析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梅志军 刘瑞 +2 位作者 唐岩 邵成伟 江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患者;B组(胰头占位组)为50例CT及病理均诊断胰头癌的患者;C组(对照组)为42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结果:自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和胰头最下层向上测量称为Ⅰ-Ⅵ个层面。对照组各层面胰腺钩突角的大小从下向上依次为30°±9°、34°±10°、37°±10°、37°±12°、37°±14°和25°±13°。计算A、B、C3组各病例各层面中最大角度之平均值分别为90°±7、96°±16°、47°±9°,与C组相比,A、B两组均明显增大(A组与C组比较,t=31.42,P<0.001;B组与C组比较,t=36.53,P<0.001)。结论:胰腺钩突角增大是诊断胰头占位的有意义指标。凡是钩突角增大(>75°)的病例均应高度怀疑胰头占位,有待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钩突角 断层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胰头占位 CT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卫峰 张建盛 +10 位作者 张大东 王曼虹 张宪 郑爱芳 龚兰生 邱维城 任健 杭金彪 唐敖荣 何国强 杨慧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共3页
作者对11例严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的治疗,结果9例成功,有良好疗效,2例未成功。文内对病例选择、操作技术和并发症处理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球囊导管 二尖瓣狭窄 球囊扩张术
全文增补中
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鸿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29-40,共12页
出血是肝脏疾病(肝病)常见的临床症状,现就肝病出血的原因作一简述。1.凝血因子合成减少:除因子Ⅳ(Ca^(2+))外,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均与肝脏有关。
关键词 血液病 全身表现
下载PDF
临床表现反常的肾上腺结核的声象图一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新环 蒋莹 +4 位作者 钱军 沈彦清 许曼音 徐新民 冯月明 《上海医学影像》 1992年第1期45-46,共2页
肾上腺结核并非常见病,因肾上腺结核而作超声检查者更为少见,通常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发现其中一部分是由肾上腺结核所引起。近来本院遇到1例以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给术前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本... 肾上腺结核并非常见病,因肾上腺结核而作超声检查者更为少见,通常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发现其中一部分是由肾上腺结核所引起。近来本院遇到1例以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给术前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旨在阐明肾上腺结核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以免为某些特殊情况所困惑而影响对声象图的正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现 肾上腺结核 声象图 病理
全文增补中
抗幽门螺旋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6
作者 华杰松 余春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9-201,I001,共4页
用幽门螺旋菌(HP)10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得到3株分泌高效价抗HP单克隆抗体(HP-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SCH7、SCH9和.SCH10。3株HP-MAbs主要与HP58000菌体蛋白条带反应。HP-MAbsSCH9免疫过氧... 用幽门螺旋菌(HP)10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得到3株分泌高效价抗HP单克隆抗体(HP-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SCH7、SCH9和.SCH10。3株HP-MAbs主要与HP58000菌体蛋白条带反应。HP-MAbsSCH9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与18株HP反应均阳性,与空肠弯曲细菌、结肠弯曲细菌及13种常见肠道标准菌株反应均阴性。用该方法检测121例胃粘膜活检成本,阳性率高于分离培养和/或涂片Gram染色法(P<0.05)。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制备的HP-MAbs敏感、特异,可应用于临床诊断HP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单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法 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 胃粘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