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21世纪上海老年医疗保健的思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陆惠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医疗保健 21世纪 上海 人口老龄化 老年医学
下载PDF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方宁远 陆惠华 +3 位作者 李卫菊 汪海娅 朱永松 易雅萍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和平板运动检查,评价了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运动血压的影响。36例按WHO标准确诊为老年高血压者,排除继发性病因,停用降压...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和平板运动检查,评价了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运动血压的影响。36例按WHO标准确诊为老年高血压者,排除继发性病因,停用降压药2周后给予氨氯地平5mg~7.5mg/d,治疗四月。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氨氯地平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室重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亦明显减少;治疗后运动高峰时收缩压、运动停止后3分钟收缩压亦明显降低。结论氨氯地平能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逆转心室肥厚,并明显降低患者运动时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老年人 药物疗法
下载PDF
1089例老年及老年前期男性血脂现状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永松 陆惠华 +2 位作者 方宁远 郑迪辉 胡幸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研究本市 1 0 89例老年和老年前期男性的血脂现状。方法 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TC、TG、LDL C在 60~ 64岁时达到高峰。 80... 目的 研究本市 1 0 89例老年和老年前期男性的血脂现状。方法 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TC、TG、LDL C在 60~ 64岁时达到高峰。 80岁以上高龄男性TG下降 ,HDL C增高。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TC、TG、HDL C、LDL C均值分别为 4 82和 4 98mmol/L、1 55和 1 50mmol/L、1 0 5和1 1 4mmol/L、3 0 6和 3 0 9mmol/L ,老年期TC、HDL C明显高于老年前期。二者高TC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低HDL C血症检出率分别为 1 4 2 %和 2 1 8%、1 6 7%和 1 5 4%、1 6 7%和 1 4 9%、1 4 8%和 7 8% ,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 62 3 %和 59 9%。结论 本组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脂蛋白 血脂异常 老年人 老年前期 男性 AS
下载PDF
伴随病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被引量:9
4
作者 卫炜 陆惠华 +2 位作者 金贤 陈启稚 方宁远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常规体检中随机抽查60~93岁老年人542名[平均年龄(73.6±6.8)岁],其中男性:494例;女性:48例,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同时进...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常规体检中随机抽查60~93岁老年人542名[平均年龄(73.6±6.8)岁],其中男性:494例;女性:48例,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同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试,将所得结果用SAS6.12版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高血压组321例(59.2%),非高血压组221例(40.8%).高血压组中合并冠心病125例(38.9%)、合并脑中风60例(18.7%)、合并高脂血症193例(60.1%)、合并糖尿病88例(27.4%)、联合合并高脂血症与糖尿病58例(18.1%),以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较非高血压组明显增多(P<0.01).高血压组ADL成绩(23.3±7.9)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21.6±4.7)(P<0.05),两组MMSE评分无差异.高血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分组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高血压并存高脂血症组MMSE成绩(28.4±1.6)最高,高血压并存糖尿病组MMSE成绩(25.3±2.7)(P<0.01)、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组MMSE成绩(27.0±2.5)明显降低(P<0.05),但以单纯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最显著.结论用MMSE法评估老年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发现两组认知功能状况无显著差异.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可能与高血压者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并发率高有关.老年高血压并存糖尿病认知功能明显降低,提示糖尿病是影响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存高脂血症者降脂治疗对认知功能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金贤 陆惠华 陈启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28-730,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分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和 /或脑血管病连续住院患者 53例 ,年龄 64~ 87岁 (平均 74.87± 5.99岁 )。心血管危险因素采用 SMART危险因素评分法 (SMART risk score... 目的 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分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和 /或脑血管病连续住院患者 53例 ,年龄 64~ 87岁 (平均 74.87± 5.99岁 )。心血管危险因素采用 SMART危险因素评分法 (SMART risk score) ,认知功能测试采用 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 (CISA)》及《临床记忆量表》。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危险因素评分与 MMSE总分、智力商百分位呈负相关 (r=- 0 .31 ,r= - 0 .30 ,P<0 .0 5)。 CISA分测验中血管危险因素与问题解答、词义分辨和分类概括三项分测验明显负相关 (r=- 0 .44,r=- 0 .31 ,r=- 0 .31 ;P<0 .0 1 ,P<0 .0 5,P<0 .0 5) ;A因素 (语言 -理解因素 )及言语智力商与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亦呈负相关 (r=- 0 .43,r=- 0 .32 ;P<0 .0 1 ,P<0 .0 5)。《临床记忆量表》中指向记忆、联想学习、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三项分测验与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 (r=- 0 .34,r=- 0 .32 ,r=- 0 .35;均为 P<0 .0 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认知功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血管因素更易影响患者语词方面的理解、表达和记忆功能。该结果可初步为防治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 相关性 SMART危险因素评分法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怡 方宁远 +1 位作者 陆惠华 孟超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  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 80mg ,qd ,疗程 2 4周。用药前后均作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结果  (1)经缬沙坦治疗后左室肥...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  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 80mg ,qd ,疗程 2 4周。用药前后均作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结果  (1)经缬沙坦治疗后左室肥厚患者的LVMI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降至正常范围 ;向心性重构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正常构型者IVS、PWT、LVM和LVMI均无改变 (P均 >0 0 1)。 (2 )缬沙坦能降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膜 -中层厚度(P <0 0 5 ) ,但动脉相对壁厚度和阻力指数的减少不显著。结论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重构的改善有一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EH 老年人 左室肥厚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及降压药物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超 陆惠华 +4 位作者 方宁远 陈曙霞 沈莉蕴 易雅萍 张春萍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的分布及不同基因型高血压患者对AT1受体拮抗剂 (AT1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降压治疗的反应。方法 PCR RFLP法检测上海地区 186例老年高血...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的分布及不同基因型高血压患者对AT1受体拮抗剂 (AT1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降压治疗的反应。方法 PCR RFLP法检测上海地区 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T1 R基因 3’非编码区的A116 6C变异 ,测定 116 6C等位基因频率。选取 6 0例高血压患者按基因型分成AA和AC两组 ,随机进入AT1RB和ACEI治疗组 ,共 5 7例完成 2 4周随访 (AA =41;AC =16 ) ,比较治疗前后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1) 116 6C等位基因频率为 0 0 6 2 ;(2 )AT1RB组AA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总体、白天、夜间的SBP和DBP均较治疗前下降 7 36 %、7 6 3%、6 81%和 6 4 8%、6 4 5 %、7 4 3%;A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总体的SBP及白天的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 5 2 0 %和 5 6 2 %、5 5 9%。ACEI组AA和A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总体和白天SBP的下降幅度分别为 6 18%、7 13%和 4 99%、5 75 %,经配对t检验均P <0 0 5。不同药物不同基因型患者降压幅度经 2× 2方差分析均P >0 0 5。结论  (1)国内老年高血压人群 116 6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较低 ;(2 )AT1RB和ACEI对不同AT1 R基因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效应 ,其疗效与是否携带 116 6C等位基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降压药物 老年人
下载PDF
112例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虞华英 方宁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7-608,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陆惠华 方宁远 +3 位作者 朱永松 汪海娅 胡辛 鲍延熙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1997年第2期62-63,93,共3页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分析。方法通过对门诊治疗的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测血压和24小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发现48.4%的患者门诊随测血压高于正常;27.4%在临界水平,只有24.2%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4小时动态...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分析。方法通过对门诊治疗的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测血压和24小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发现48.4%的患者门诊随测血压高于正常;27.4%在临界水平,只有24.2%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表明,门诊随测血压高于正常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平均收缩压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提示加强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患者 正常 血压控制 收缩压 动态血压 状况调查 水平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AT_1-R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超 陆惠华 +2 位作者 方宁远 沈莉蕴 张怡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 60岁) I型血管紧张素 II受体( AT1 R)基因 A1166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 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 60岁) I型血管紧张素 II受体( AT1 R)基因 A1166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 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 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 72例,女 20例,平均年龄 65.32± 4.70岁。应用 PCR RFLP方法检测位于 AT1 R基因 3' UTR的 A1166C变异。结果( 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 AA、 AC、 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89、 0. 11、 0. 00, 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 0. 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 P<0.001和 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 (P=0.815)。( 2)在国内人群中 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 AT1 R基因 A1166C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 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 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 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 AT1 R基因 A1166C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老年人 AT1-R基因 正常血压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启稚 金贤 陆惠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 ,寻求脑血管硬化的预测因子。材料和方法 :对 44例经SPE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 ,作超声各项指标与平均脑血流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 ,寻求脑血管硬化的预测因子。材料和方法 :对 44例经SPE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 ,作超声各项指标与平均脑血流的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脑血流与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以及颈动脉CAS斑块积分成正相关 ,而与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颈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动脉斑块CAS积分可有效的估计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以及缺血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流灌注 颈动脉 超声指标 SPECT
下载PDF
老年病临床特点与对策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陆惠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病学 临床特点 衰老 流行病学 疾病分类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灌注与认知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启稚 陆惠华 金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技术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6 6例 ,男 6 1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74 .5 0± 6 .33)岁 ,其中冠...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技术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6 6例 ,男 6 1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74 .5 0± 6 .33)岁 ,其中冠心病组 16例 ,脑血管疾病组 5 0例。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 ,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 (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全面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对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扣带回、左丘脑、右侧顶叶灌注与部分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功能成正相关 ,而CISA和MMSE与脑灌注的关系不明显。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成明显正相关 ,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明显。结论 脑血流灌注的降低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脑灌注 相关性研究 老年人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诊疗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宁远 朱鼎良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2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诊疗进展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病 患病人数 1991年 60岁以上 患病率 上升趋势 常见疾病 老年人群 发病率 18岁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惠华 金贤 +3 位作者 陈启稚 黄纲 施一平 仇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01-1803,共3页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y,SPECT)方法,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合并发生的比率,分析心脑血流灌注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犤男3例,女5...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y,SPECT)方法,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合并发生的比率,分析心脑血流灌注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犤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73.95±6.31)岁犦进行了心、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老年心脑血流灌注降低同时发生的比例较高,冠心病组84%,脑血管疾病组58%。相对定量分析发现心脑血流灌注水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左室射血分数与脑血流灌注最低值正相关(r=0.335,P<0.01),而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组的患者中相关系数则更高(r=0.482,P<0.05)。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与部分脑感兴趣区如扣带回、左丘脑、右顶叶灌注呈正相关关系(r=0.396~0.789,P<0.05)。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呈明显正相关(r=0.400~0.807,P<0.05),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为明显(r=0.402~0.589,P<0.05)。心肌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并无明显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能力呈正相关(r=0.411~0.759,P<0.05),冠心病组较脑血管疾病更为密切。结论:老年心、脑缺血性疾病同时存在比率大。心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心病 心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593例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血脂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永松 陆惠华 +2 位作者 方宁远 虞华英 郑迪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分析本市 5 93例 45岁以上健康男性的血脂现状。  方法  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结果  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TC、TG、HDL C、... 目的 分析本市 5 93例 45岁以上健康男性的血脂现状。  方法  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结果  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TC、TG、HDL C、LDL C均值分别为 4 84和 5 0 3、1 5 1和 1 46、1 0 5和 1 18、3 0 8和 3 11(mmol·L-1)。TC、TG和LDL C在 70~ 74岁组达到高峰。老年期TC、HDL C明显高于老年前期。两者高TC血症、高TG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及低HDL C血症检出率分别为 14 5 %和 2 3 3 %、10 3 %和 12 6%、18 8%和 15 1%、15 4%和 6 9% ,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 5 9 0 %和 5 8 0 %。  结论 本组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 ,提示该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脂蛋白 血脂异常 老年人 男性
下载PDF
老年期高血压治疗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玉华 方宁远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5年第9期528-532,共5页
老年期高血压具有自身特殊性,经过治疗后血压应控制在140mmHg/90mmHg 以下,但舒张压控制不宜过低,应注意平稳降压。国内现有的六大类降压药物除α受体阻断剂外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药物,应重视长期治... 老年期高血压具有自身特殊性,经过治疗后血压应控制在140mmHg/90mmHg 以下,但舒张压控制不宜过低,应注意平稳降压。国内现有的六大类降压药物除α受体阻断剂外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药物,应重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并采用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老年白大衣高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正常血压人群基本情况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雅萍 方宁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基本代谢情况的比较,探讨三组人群代谢特点及差异,同时探讨三者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三组... 目的通过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基本代谢情况的比较,探讨三组人群代谢特点及差异,同时探讨三者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三组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1.三组病例基本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白大衣高血压组超重和高脂血症现象普遍存在,与正常血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中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3.脑卒中发生率白大衣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相近,而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发生率是白大衣高血压的3.5倍。结论根据有限的观察病例数,较正常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老年白大衣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超重和高脂血症率均高,但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性高血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高血压 高血压 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天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外周血管阻力 老年高血压 心脏收缩力 心排血量 主要分支 主动脉壁 脉压增大 舒张压 收缩压 下降 老年人 顺应性
下载PDF
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惠华 孟超 +1 位作者 方宁远 易雅萍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选用氯沙坦钾50mg或盐酸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共24周。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的改变。结果:共62例完成随访。氯沙坦钾组(n=35)治... 目的:比较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选用氯沙坦钾50mg或盐酸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共24周。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的改变。结果:共62例完成随访。氯沙坦钾组(n=35)治疗后总体SE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9.05mmHg和4.89mmHg;盐酸苯那普利组(n=27)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7.19mmHg和2.00mmHg,有效率分别为51.43%和51.85%,两组无显著性差别。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氯沙坦钾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86%,低于盐酸苯那普利组的25.93%。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和盐酸苯那普利均有效,安全性好且耐受性优于盐酸苯那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钾 盐酸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药 老年人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