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8
1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5 位作者 王树云 谢伟 殷娜 张悦 单慧敏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收入 ICU所有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应用 GC,将患者分为 GC与非 GC组 ,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原发...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收入 ICU所有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应用 GC,将患者分为 GC与非 GC组 ,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肺内分流 (Qs/ Qt)、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病死率与直接死亡原因 ;同时还分析了 GC组应用 GC时机、剂量、疗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77例患者中 ,GC组 6 0例 ,非 GC组 17例 ,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评分、Pa O2 / Fi O2 与 Qs/ Qt、机械通气时间、PEEP水平、缺氧改善情况等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GC组病死率 (71.7% )高于非GC组 (5 2 .9%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两组因 ARDS所致病死率均低 (7.0 %和 11.1% ) ;GC组死亡患者的年龄、APACHE 评分、基础疾病等方面与存活患者差异显著 (P<0 .0 0 1或 P<0 .0 0 5 ) ,住院时间也短(P<0 .0 5 ) ;确诊前与确诊后 2 4 h内应用 GC患者的病死率 (6 6 .7%和 6 8.2 % )低于确诊 2 4 h后应用 GC的患者 (90 .0 % )。结论 :GC是 ARDS综合救治的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2
2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5 位作者 王树云 谢伟 殷娜 张悦 单慧敏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9-674,共6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2月所有因 SCAP致 ARDS入住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2月所有因 SCAP致 ARDS入住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Fi O2 )、肺内分流 (Qs/Qt)、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ICU停留时间、肺炎吸收指数、氧合改善率、病死率及直接死亡原因等 ,评价应用 GC对缺氧与休克纠正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2 4例患者中 ,未接受 GC治疗 7例 ,痊愈 5例(71.4 % ) ,死亡 2例 (2 8.6 % ) ,直接死亡原因分别为 ARDS(拒绝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接受 GC治疗 17例 ,仅痊愈 5例 (2 9.4 % ) ,死亡 12例 (70 .6 % ) ,主要死亡原因为 MODS(6例 ,75 .0 % ) ,少数为 ARDS与休克 (各 1例 ,12 .5 % )。痊愈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等临床参数与死亡者无显著差异(P>0 .0 5 ) ,但治疗后除 Pa O2 /Fi O2 和 Qs/Qt改善、休克纠正明显外 ,肺部感染有效率高 (P<0 .0 0 1)。结论 :GC能协助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纠正 SCAP等肺内性 ARDS的顽固性缺氧和休克 ,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0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顾茵 朱赟琳 谢伟 殷娜 谢伟霖 张悦 单慧敏 陈列彬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脑复苏步骤 人工气道 通气 心脏复苏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5
4
作者 宋志芳 俞康龙 +1 位作者 单红卫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结果 :16例患者中 ,15例应用了机械通气与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 PEEP,4~ 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治疗 ,1例未用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1~ 87d,平均 (15 .4± 2 1.1) d〕与生存时间〔1~ 194 5 d,平均 (15 4 .4± 4 97.1) d〕不等 ;仅 1例痊愈 (6 .7% ) ,14例死亡 (93.3% )。死亡原因分析提示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 ,病程短(≤ 3d)的患者 (3例 ) ,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为非呼吸因素 (循环和中枢神经 ) ;未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例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缺氧。分析 1例抢救成功病例的主要经验在于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并纠正了缺氧 ,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的主要价值在于纠正缺氧 ,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困难可能是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肾移植术后 肺炎 间质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通气
下载PDF
肺内外诱发因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影响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7 位作者 王树云 谢伟 单慧敏 殷娜 张悦 陈列彬 李文华 谢伟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2-645,共4页
目的 了解肺内、肺外诱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4 4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肺内、外诱因所致ARDS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 4 ... 目的 了解肺内、肺外诱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4 4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肺内、外诱因所致ARDS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 4 4例患者中 ,肺内组 15例 ,男 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为 (5 9.0± 18.5 )岁 ;肺外组 2 9例 ,男 14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为 (5 2 .7± 2 1.9)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氧合指数 (氧分压 /氧浓度 )、肺内分流值、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呼气末正压水平、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合并感染性休克和 (或 )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S)等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外组机械通气治疗后氧合状况改善较肺内组明显 (P <0 .0 5 ) ;肺内、外组感染病原菌不明确或混合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内组的抗菌疗效低于肺外组 (P <0 .0 5 ) ;肺内组病死率 (93.3% )高于肺外组 (4 4 .8% ,P <0 .0 1)。结论 肺内因素所致ARDS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机械通气治疗 诱发因素 病死率 感染病 显著性 水平
下载PDF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顾茵 宋志芳 +7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殷娜 张悦 李文华 谢伟 朱贇琳 单慧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比较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APACHE 评分 )、是否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其它部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2 0例中有 10 5例 ( 87.5 % )并发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分离出 486株细菌 ,其中 G-杆菌 35 0株 ( 72 .0 % )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 2 12株 ,43.6 2 % ) ;79例 ( 6 5 .8% )发生 MODS,其中 48例 ( 6 0 .8% )死亡 ;未合并感染者死亡 2例 ,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 15例 ,混合细菌感染者死亡 5 6例 ( P<0 .0 0 5 ) ,且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 3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或 P<0 .0 0 1)。结论 :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患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 MODS是这类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感染病原菌种类、数量、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下呼吸道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普通肝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志芳 朱赟琳 +8 位作者 王树云 郭晓红 谢伟 张悦 殷娜 李文华 单慧敏 陈列彬 谢伟霖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内科ICU 2 0 0 0年 1 2月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原发病、肝素治疗时机与用量、治疗前后休克与出血倾向纠正...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内科ICU 2 0 0 0年 1 2月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原发病、肝素治疗时机与用量、治疗前后休克与出血倾向纠正情况 ,实验室指标变化、预后与死亡原因等。结果  1 1例 (男∶女 =8∶3)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60 0± 1 1 6)岁 ;所有患者肝素治疗前均有顽固性休克 ,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 (1~ 5mg/h)后 ,顽固性休克缓解率 90 9% (1 0 /1 1 ) ;8例肝素治疗前就合并出血倾向患者 ,治疗后明显好转 7例 (87 5 % ) ;所有患者中痊愈 3例 (2 7 3 % ) ,死亡 8例 (72 7% ) ,仅 1例死亡原因与DIC直接有关。结论 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DIC不但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素 顽固性休克
下载PDF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0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顾茵 朱赟琳 谢伟 殷娜 谢伟霖 张悦 单慧敏 陈列彬 李文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评价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抢救步骤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行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 (4 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 70 .0± 1... 目的 评价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抢救步骤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行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 (4 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 70 .0± 11.6岁 ) ,按照CPC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ABC先后顺序不同 ,将患者分为C、CAB、AB、ABC组。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 <5min、5~ 10min、>10min组。统计各组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 (% ) ,χ2 检验统计各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性。结果 C组 (32例次 ,11例 )中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1)。CAB组 (2 4例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等 ,C -AB <5min组各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 >5min组 (P <0 .0 5~ 0 .0 1)。AB组 (3例 )与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 33.3%~ 10 0 % ,显著高于CAB组 (P <0 .0 1)。结论 CAB是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脑复苏 A(airway) B(breath) C(circulation) 人工气道 通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难治性发热病原菌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志芳 俞康龙 +1 位作者 单红卫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 :收集 2 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1~ 6个月患者发热发生率最高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 :收集 2 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1~ 6个月患者发热发生率最高 (15例 ) ,高热 (10例 )与不规则发热 (7例 )居多。肺部感染发生率 (2 4例 )最高(革兰阴性杆菌 15例 ,真菌 7例 ,结核菌 1例 ,巨细胞病毒 1例 ) ,泌尿系感染 (11例 ,其中真菌感染 8例 ,革兰阴性杆菌 3例 )次之。革兰阴性杆菌与真菌性败血症也有发生 (各 3例 ) ,其中 2例同时存在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 ,单纯绿脓杆菌败血症 1例。 1例深静脉导管培养发现阴沟杆菌 ;1例有真菌性心肌炎伴脓肿形成和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 ,尸检肺部检出巨细胞病毒合胞体 ;1例全身系统性 (肺、泌尿系统、血液 )真菌感染合并肺外结核感染。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最容易出现在术后 1~ 6个月内 ;肺部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最多见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次之 ,结核感染 (肺内或肺外 )也不能忽视 ,抗感染和抗真菌疗效不佳时应考虑到结核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肾移植 难治性发热 病原菌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气管插管后48小时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顾茵 潘祝平 张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5-536,共2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 185例插管后患者 4 8h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 将三种气管插管方式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耐药试验 ,并分析VAP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 185例患者中...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 185例插管后患者 4 8h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 将三种气管插管方式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耐药试验 ,并分析VAP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 185例患者中有 35例发生VAP ,占 18 92 % (35 / 185 )。而对造成插管后 4 8h内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发现 ,紧急插管的原因、心肺脑复苏、Glasgow评分 <9分、镇静剂的应用、之前抗生素的应用与VAP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造成气管插管后患者并发VAP的因素很复杂 ,往往几个因素同时存在 ,并且是个动态的过程 ,建议不同的预防策略应该联合应用 ,才能有效地减少V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人工通气在非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晓红 宋志芳 +10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顾茵 谢伟霖 张悦 殷娜 朱云琳 单慧敏 李文华 谢伟 陈列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3-524,共2页
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 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停止行CPCR患者 2 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心肺复苏(CP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CAB组 (12例 / 12例次 )和ABC组 (14例 / 18例次 )。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为 <5min、5~ 10min、>10min组 ;ABC组中 ,部分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以前 ,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和接受有效通气治疗 ,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后 ,在AB措施已经存在条件下进行心脏复苏。统计与计算各组复苏成功率(% ) ,χ2 检验各组差异显著性。结果 CAB组患者接受C -AB间隔时间不等 ,Ⅰ、Ⅱ期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Ⅲ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P <0 0 5 )。ABC组Ⅲ期复苏成功率分别为 83 3% (15 / 18)、77 7% (14 / 18)、6 6 7% (12 / 18) ,与CAB组总体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CAB对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也是可取的CPCR抢救步骤 ,但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尤其当 5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呼吸骤停 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 人工气道 有效通气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ⅩⅢ抗原及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宝华 王鸿利 +3 位作者 王学锋 胡翊群 谢爽 王振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建立血浆F抗原及活性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对 4 6例正常人及两个遗传性F缺陷症家系部分成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抗原 ,生物素化戊胺测定F活性 ,以F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3例患者FA :Ag均为 0 % ,FB :Ag... 目的 建立血浆F抗原及活性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对 4 6例正常人及两个遗传性F缺陷症家系部分成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抗原 ,生物素化戊胺测定F活性 ,以F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3例患者FA :Ag均为 0 % ,FB :Ag分别为正常人的 78.4 6 %、6 6 .4 3%、5 7.2 9%。 4 6例正常人血浆F活性F∶C平均值为 86 .34%± 17.98% ,范围在5 6 .5 %~ 16 5 .17%之间 ,3例患者为 0 % ,家系中杂合子范围为 2 9.6 0 %~ 10 4 .86 %。结论 双抗体夹心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均为简捷、灵敏而且特异的F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Ⅷ 抗原活性 遗传性FⅧ缺陷症 双抗体夹心法 生物素标记法
下载PDF
褥疮预防护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萍 蒋雪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褥疮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 16 6例褥疮监控评分≥ 1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改良组采用透气薄膜保护皮肤 ,不以按摩的方式护理因受压而发红的皮肤 ;不使用消毒剂于清洁或感染的褥疮伤口 ;不暴露伤口于...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褥疮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 16 6例褥疮监控评分≥ 1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改良组采用透气薄膜保护皮肤 ,不以按摩的方式护理因受压而发红的皮肤 ;不使用消毒剂于清洁或感染的褥疮伤口 ;不暴露伤口于空气中使其干燥 ,保持伤口的适当湿润 ;不使用气垫圈和烤灯。传统组护理方法与之相反。结果 改良组褥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 (P <0 .0 5 )。结论 改良褥疮护理方法能增进护理人员对褥疮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护理 预防 消毒剂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创伤与手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 位作者 单红卫 俞康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创伤与手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03—2000—02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治的因创伤与手术诱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GC组与非G...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创伤与手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03—2000—02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治的因创伤与手术诱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GC组与非GC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4例患者,男25例,女9例,年龄(44.9±18.6)岁,APACHEⅡ评分(23.7±8.7)分,原发病为多发伤与手术后各17例(50%),总病死率41.2%(14/34),主要死亡原因为MODS(10/14)。GC组27例(79.4%),非GC组7例(20.6%),两组患者年龄与APACHEU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C组病死率9/27,非GC组·病死率5/7,虽然非G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G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Gc组应用Gc后Pa02/Fi02改善明显(P<0.005—0.05);非GC组Pa02/Fi02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能协同常规治疗纠正创伤和手术致ARDS患者的顽固性缺氧和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手术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ARDS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志芳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2期16-20,共5页
每一个人都渴望健康!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然地呼吸!而这些都建立在每一叶健康的肺,每一个健康的细胞上。在这个早春到来之际,让我们都来关心那一叶叶健康的肺,一个个自由的细胞。且看我们的临床医生、专家们怎样各显身手,把急性呼吸窘迫综... 每一个人都渴望健康!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然地呼吸!而这些都建立在每一叶健康的肺,每一个健康的细胞上。在这个早春到来之际,让我们都来关心那一叶叶健康的肺,一个个自由的细胞。且看我们的临床医生、专家们怎样各显身手,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一一戬除。让我们自然地呼吸,细细地呼吸,均匀地呼吸,纯净的呼吸——深深地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ARDS GC 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作用及系统炎性反应治疗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顾茵 宋志芳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大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衰竭 胃肠系统炎性反应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心肺脑复苏出院存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迪丽拜尔 宋志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出院存活率因素。方法收集2004—05~2005—05固CPCR收入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基础疾病等分组,比较各组出院存活率。结果器...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出院存活率因素。方法收集2004—05~2005—05固CPCR收入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基础疾病等分组,比较各组出院存活率。结果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呼吸系统和其他疾病患者(P〈0.05),虽然其他因素(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住院天数)对存活率有影响,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诸多影响CPCR存活率因素中,基础疾病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APACHEⅡ评分 出院 存活率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文华 宋志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35-437,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糖皮质激素 syndrome 严重低氧血症 肺部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介导 机械通气治疗 lung 致病因素 呼吸衰竭 特殊类型 主要特征 严重疾病 主要环节 发病机制 药物应用 病死率 原发病 多种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在肺外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 位作者 单红卫 俞康龙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肺外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年3月至2000年2月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入因肺外感染诱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GC与非GC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肺外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年3月至2000年2月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入因肺外感染诱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GC与非GC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2例患者中男/女为21/11例,年龄(51.2±19.1)岁,APACHEⅡ评分(28.2±9.7),接受机械通气治疗25例(78.1%),病死率65.6%(21/32);GC与非GC组年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C组PaO2/FiO2改善明显,(P<0.05,Qs/Qt差异无显著性(P>0.05),MODS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较非GC组低(P<0.05)。结论GC能协同常规治疗纠正缺氧和休克,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肺外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抢救措施
原文传递
缺血性与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肌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与心功能参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志芳 Mario C.Deng Gabriele Plen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8-472,共5页
目的 在检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mRNA表达的基础上 ,探讨IL 6mRNA与心功能参数间的关系 ,为揭示IL 6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Northern blot法检测 2 7例接受心脏移植患者 (缺血性心肌病 12... 目的 在检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mRNA表达的基础上 ,探讨IL 6mRNA与心功能参数间的关系 ,为揭示IL 6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Northern blot法检测 2 7例接受心脏移植患者 (缺血性心肌病 12例 ,扩张性心肌病 15例 )不同部位心肌组织中IL 6mRNA表达水平 ,并以线性回归比较IL 6mRNA与移植前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心肌组织中均有IL 6mRNA表达 ,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IL 6mRNA表达水平高于缺血性心肌病 (P =0 .0 0 6 )。IL 6mRNA在左心室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 (r =- 0 .6 2 ,P <0 .0 5 ) ,在左、右心房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 (r=0 .70 ,P <0 .0 5 ;r=0 .93,P <0 .0 0 1) ,在右心室的表达水平与心排指数负相关 (r=- 0 .49,P <0 .0 5 ) ,在右心房的表达水平不但与肺血管阻力正相关 (r =0 .6 3 ,P <0 .0 5 ) ,也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 (r =0 .82 ,P <0 .0 0 1)。结论 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有IL 6mRNA表达 ,IL 6mRNA水平与部分心功能参数相关 ,提示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肌病 白细胞介素6 血液动力学 心功能 m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