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敏洁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60,共5页
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和框架的日益完善,内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主要手段已在多个领域普遍开展。本文就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各专业的应用现状加以综述,包括:颞下颌关节疾病中关节盘移位、穿孔、囊内粘连、骨关节病、脱位的关节镜治疗;唾液腺疾... 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和框架的日益完善,内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主要手段已在多个领域普遍开展。本文就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各专业的应用现状加以综述,包括:颞下颌关节疾病中关节盘移位、穿孔、囊内粘连、骨关节病、脱位的关节镜治疗;唾液腺疾病中主导管结石的涎腺镜治疗;内镜辅助下各类开放性手术,如下颌下腺、腮腺手术,三叉神经痛、半侧面肌抽搐和舌咽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眶周骨、颧骨颧弓、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LeFortI型、Ⅲ型截骨术、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和下颌支垂直切开后退术等正颌手术,骨隆突修整、面部提拉术、咬肌肥大修整、先天性斜颈矫正术,上颌窦、额窦囊肿手术,颈部囊肿摘除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上颌窦底增高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内镜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附44例报告 被引量:28
2
作者 叶为民 张志愿 +2 位作者 竺涵光 孙坚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83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病例,探讨发生组织瓣危象的原因,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8月~2003年4月,共制备游离组织瓣832块,对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原因、临床表现、演变过程、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 目的:回顾分析83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病例,探讨发生组织瓣危象的原因,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8月~2003年4月,共制备游离组织瓣832块,对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原因、临床表现、演变过程、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832例组织瓣中,44例出现危象,占5.29%,以静脉栓塞为主占绝大多数(38/44)。发生于术后72h内者38例,占86.36%;其中对32例进行手术探查,21例抢救成功,占65.63%。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高,关键在于局部处理得当。术后3d内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皮瓣危象 手术探查 口腔颌面部 移植
下载PDF
Nd:YAG连续激光治疗31例口腔颌面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国瑜 张志愿 +2 位作者 竺涵光 张陈平 孙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为探索口腔颌面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采用Nd :YAG激光翻瓣照射法治疗血管畸形 31例病人 ,着重观察激光照射剂量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口腔颌面部不同解剖部位的 31例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行翻瓣激光治疗。... 目的 为探索口腔颌面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采用Nd :YAG激光翻瓣照射法治疗血管畸形 31例病人 ,着重观察激光照射剂量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口腔颌面部不同解剖部位的 31例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行翻瓣激光治疗。激光功率密度 30~ 70W/cm2 ,能量密度 70~ 10 0J/cm2 ,治疗后随访 1.5~ 3a。结果经治疗前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比 ,显效 2 9例 ,占 93.5 5 % ;有效 2例 ,占 6 .45 % ,无 1例复发 ,无并发症。结论翻瓣Nd :YAG激光照射是治疗口腔颌面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新方法 ,具有选择性治疗、保存正常组织、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颌面深部 海绵状血管畸形 治疗
下载PDF
TGF-β_1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卿 周晓健 +2 位作者 张志愿 帕提曼 陈万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人口腔颌面部手术切除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人高转...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人口腔颌面部手术切除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及正常口腔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细胞各样本的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细胞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Tca8113、ACC-2细胞TGF-β1的表达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P<0.05);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与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的TGF-β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高转移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的TGF-β1的表达水平与ACC-2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高转移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无血清培养液中TGF-β1的分泌量亦低于任何其它细胞。结论TGF-β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ELISA 转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骨肉瘤中非胶原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江 何荣根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钙蛋白 (OC)、骨涎蛋白 (BSP)、骨桥蛋白 (OPN)在骨肉瘤细胞分化与基质矿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BSP、OPN在 5 0例各型骨肉瘤肿瘤细胞、基质中的表达。结果 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 目的 探讨骨钙蛋白 (OC)、骨涎蛋白 (BSP)、骨桥蛋白 (OPN)在骨肉瘤细胞分化与基质矿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BSP、OPN在 5 0例各型骨肉瘤肿瘤细胞、基质中的表达。结果 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肿瘤细胞中 ,除成纤维细胞型BSP、OPN的高表达率 (分别为 30 .0 %、10 .0 % )显著低于成骨细胞型 (分别为 75 .0 %、6 4.3% )外 ,其它各型中OC、BSP、OP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未矿化肿瘤骨基质中 ,三者均呈低表达。矿化骨基质中 ,BSP、OPN的高表达率 (81.4%、76 .7% )显著高于OC(4.6 % )。晚期正常成熟骨中 ,OC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在骨肉瘤肿瘤细胞中 ,OC、BSP、OPN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有关。在肿瘤骨基质的形成及钙化过程中 ,非胶原蛋白与基质矿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且BSP、OPN、OC的表达出现了一定的时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钙蛋白 骨涎蛋白 骨桥蛋白 细胞分化 基质矿化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血管畸形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3-193,199,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血管畸形 治疗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进展及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俊勇 郭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一部分,蛋白质组学成为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进展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做一概述。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口腔医学 生物信息学 功能基因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顺铂化疗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8
作者 张萍 陈万涛 +3 位作者 徐骎 陈方安 M.Abraham Kuriakose 邱蔚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2-174,19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对顺铂的应答规律,以阐明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化疗。方法收集(8例)4对临床标本,根据其是否接受过顺铂化疗,分为2组,采用AffymetrixHG-U95Av2寡核苷酸芯片对其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应用Genesprin...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对顺铂的应答规律,以阐明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化疗。方法收集(8例)4对临床标本,根据其是否接受过顺铂化疗,分为2组,采用AffymetrixHG-U95Av2寡核苷酸芯片对其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应用Genespring软件同时对标本和基因进行聚类,发现根据标本是否接受过顺铂化疗及化疗效果可正确聚类,而且利用基因聚类的结果,筛选出关系最密切的50条基因,其表达情况能够正确预测标本是否接受过顺铂化疗。结论顺铂化疗可改变一组基因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可以通过该组基因的表达谱对标本进行正确聚类,而且这种改变可能与口腔鳞癌顺铂化疗效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 基因表达 聚类分析 化疗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永霞 陈鹏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气管切开术的选择时机。方法临床分析238例口腔颌面肿瘤病例中实施气管切开术的109例,对肿瘤的性质、部位、缺损组织的皮瓣修复与选择气管切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气管切开术的选择时机。方法临床分析238例口腔颌面肿瘤病例中实施气管切开术的109例,对肿瘤的性质、部位、缺损组织的皮瓣修复与选择气管切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选择性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气管切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72.59%)远高于良性肿瘤(10.68%)。选择性气管切开术多选择在手术结束时、气管拔管前完成(82.57%)。气管切开术的选择与肿瘤的性质、部位、缺损组织的皮瓣修复等有密切关系。气管切开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少(14.68%)。结论在现代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在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国芳 唐友盛 +2 位作者 N.Samman 张念光 房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FortI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FortI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 正畸治疗
下载PDF
E-cadherin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臻 郭伟 张伟国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通过对粘附分子E-cadherin(E-cad)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癌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口腔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可能机制,评估其作为口腔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SCC)60例、疣状癌(VC)3... 目的通过对粘附分子E-cadherin(E-cad)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癌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口腔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可能机制,评估其作为口腔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SCC)60例、疣状癌(VC)30例和皮肤基底细胞癌(BCC)30例,随访;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对上述病例的外检标本进行E-cad标记,光镜观察,结果分析。结果随访资料表明,SCC、VC和BCC的复发和(或)转移病例数分别占各自随访病例数的38.2%、0.0%和0.04%,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E-cad在SCC、VC和BCC中表达下调。其下调程度在SCC和VC间(P<0.01)、SCC和BCC间(P<0.05)分别有显著和较显著差异,而在VC和BCC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cad参与了正常黏膜和皮肤表皮上皮细胞间的同质性粘附,在维持上皮结构完整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cad的表达程度可能和口腔黏膜SCC、VC和皮肤BCC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或)转移能力相关,有可能成为一种较好的评估口腔黏膜SCC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生物学行为 口腔癌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激光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基中 沈玲悦 周国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精确聚焦的CO2激光光刀切除治疗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方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对收治的6例确诊的基底细胞癌患者,采用局麻下CO2光刀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2a年以上,均获根治,且... 目的:介绍应用精确聚焦的CO2激光光刀切除治疗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方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对收治的6例确诊的基底细胞癌患者,采用局麻下CO2光刀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2a年以上,均获根治,且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激光光刀治疗基底细胞癌,具有彻底、安全、简便、出血少的优点,适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激光光刀 CO2激光 颌面部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冬霞 徐骎 +4 位作者 陈万涛 竺涵光 林国础 蒋灿华 邱蔚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8+杀伤/抑制性T细胞、CD4+/CD8+比值、CD19+总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8+杀伤/抑制性T细胞、CD4+/CD8+比值、CD19+总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8+杀伤/抑制性T细胞显著减少,CD4+/CD8+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19+总B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16+/CD56+NK细胞显著减少,TNF-α的表达明显减少,其余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虽然影响口腔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减轻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术后辅助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对口腔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免疫指标 流式细胞术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CD44v6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臻 郭伟 张伟国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粘附分子CD44v6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癌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口腔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可能机制,评估其作为口腔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SCC)60例、疣状癌(VC)30例和皮肤... 目的通过对粘附分子CD44v6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癌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口腔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可能机制,评估其作为口腔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SCC)60例、疣状癌(VC)30例和皮肤基底细胞癌(BCC)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对上述病例的外检标本进行CD44v6标记,光镜观察,结果分析。结果CD44v6表达下调在SCC和VC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BCC和SCC、BCC和VC之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CD44v6参与了正常黏膜和皮肤表皮上皮细胞间的同质性粘附,在SCC、VC和BCC中可能更多地参与维持鳞状分化肿瘤细胞的上皮分化特性,与上述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没有明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生物学行为 口腔癌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参阳”方辅助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国础 邱蔚六 +7 位作者 陆昌语 郭一钦 曹阳 Walter.Guralnick Chung-Cheng.Hsich Thomas Albert Williarm C.Wood Edward Everts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综合序列治疗中加用中药“参阳”方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本组病例系初发口腔鳞癌患者,共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阳方)与对照组(安慰剂)。剔除术后未服满中药3个月患者17例,术后失... 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综合序列治疗中加用中药“参阳”方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本组病例系初发口腔鳞癌患者,共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阳方)与对照组(安慰剂)。剔除术后未服满中药3个月患者17例,术后失访8例,实际研究病例数213例。其中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9例。全组病例均经过5~10a以上随访(随访率为96.44%)。数据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阳”方组的3、5、8、10a生存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8.46%、9.26%、9.04%、8.57%,经统计学处理,P=0.1936,P>0.05,实际数据有延长生存率的趋势。结论术后服中药“参阳”方,有明显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的趋向,可作为综合序列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中草药 治疗
下载PDF
HPV16 E6/E7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p53、p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帕提曼 曹俊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HPV16E6、E7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16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中野生型和突变型p53的表... 目的:为了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HPV16E6、E7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16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中野生型和突变型p53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HIOECHPV16E6、E7、p53、p21蛋白表达,并以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转染空白载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为对照。结果:HIOEC细胞表达HPV16E6、E7蛋白,野生型p53和p2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转染空白载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结论:p53的失活可能不是HPV16E6、E7诱导口腔上皮细胞永生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 P53 P21
下载PDF
发夹状核酶阻断HPV16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研究
17
作者 曹俊 蒋欣泉 +4 位作者 潘红芽 蔡殿才 周晓健 陈万涛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发夹状核酶阻断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能力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合成HPV16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HPV16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空白载体对照;潮霉素筛... 目的:探讨发夹状核酶阻断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能力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合成HPV16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HPV16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空白载体对照;潮霉素筛选;斑点杂交检测细胞中核酶的表达;PCR、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细胞中HPV16E6的DNA、RNA和蛋白表达;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生长曲线绘制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含HPV16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ZE6;转导筛选后,获得阳性克隆HIOEC-RZE6和空白载体对照HIOEC-pcDNA;HIOEC-RZE6中核酶转录、HPV16E6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增殖减缓,出现凋亡;HIOEC-pcDNA中未见同样变化。结论:HPV16E6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可以抑制HPV16E6表达,并阻断HIOEC进一步恶变,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酶 乳头状瘤病毒 转化 上皮 口腔
下载PDF
6例口腔乳头状涎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晨 李江 张霞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乳头状涎腺瘤(Sialadenomapapilliferum,SP)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变性质、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学发生。方法:对6例SP复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随访,其中4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抗体为AE1/AE3、CK8、S-100... 目的:探讨口腔乳头状涎腺瘤(Sialadenomapapilliferum,SP)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变性质、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学发生。方法:对6例SP复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随访,其中4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抗体为AE1/AE3、CK8、S-100、SMA、Vim、GFAP。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岁,男女之比为1∶1。临床无明显症状,肿瘤部位:舌缘3例,腭2例,舌根1例,肿瘤平均直径1cm。镜下见肿瘤无明显包膜,表面为口腔黏膜乳头状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肿瘤形成大小不等的管腔、囊腔样结构,部分管腔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管腔及乳头上皮被覆双层细胞。随访4例,均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结果:表层细胞对AE1/AE3、CK8呈阳性表达,基底层细胞对S-100、AE1/AE3、SMA、Vim、GFAP呈阳性表达。结论:SP为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以大小不等的管腔样结构内形成乳头为特征,预后良好,肿瘤可能来源于类似于分泌管的导管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涎腺瘤 临床病理 组织学发生
下载PDF
实验外科技术——羊的全身麻醉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正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羊的全身麻醉方法。方法 采用氯胺酮 γ 羟丁酸钠 戊巴比妥钠静脉复合麻醉对 15只普通山羊施行麻醉 ,并按体重分组 ,进行麻醉期生理指标、麻醉药物剂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对比研究。结果 不同体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 探讨羊的全身麻醉方法。方法 采用氯胺酮 γ 羟丁酸钠 戊巴比妥钠静脉复合麻醉对 15只普通山羊施行麻醉 ,并按体重分组 ,进行麻醉期生理指标、麻醉药物剂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对比研究。结果 不同体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麻醉效果完善 ,手术维持时间长 (2 .5~ 3.5h) ,苏醒较快 (2~ 10min)。结论此方法克服了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大、呼吸和循环抑制的缺点。而羟丁酸钠可延长全麻作用时间 ,减少氯胺酮的维持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外科 全身麻醉 口腔颌面外科
下载PDF
微创正颌外科的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鸣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微创外科是指以内镜外科代替传统外科,借助专门的器械,利用微小切口和微小创伤的外科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越性,近年来逐渐被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用到一些常见疾患的诊治上,但是在正颌外科领域,微创技术的使用刚刚起... 微创外科是指以内镜外科代替传统外科,借助专门的器械,利用微小切口和微小创伤的外科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越性,近年来逐渐被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用到一些常见疾患的诊治上,但是在正颌外科领域,微创技术的使用刚刚起步。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部分动物实验和尸体模拟操作,也有少数的临床实践报道,而国内尚未见专门的报道。本文就微创正颌外科的研究近况和发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正颌外科 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