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罗恩病患者左脑岛及右后顶叶皮层厚度与功能连接异常
1
作者 郑妍玲 李芸菲 +3 位作者 胡杨 戎兰 周滟 梁宗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层面,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大脑是否存在变化,并分析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20例CD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组大脑结构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临床指标数据。基于Schaefer分区模... 目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层面,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大脑是否存在变化,并分析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20例CD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组大脑结构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临床指标数据。基于Schaefer分区模板,将全脑分为100个脑区,分析脑区皮层厚度是否存在差异。计算结构差异脑区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比较两组间FC是否存在差异。最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差异脑区皮层厚度和FC与临床指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CD活动指数、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组左脑岛(P=0.002,FDR校正)、右后顶叶(P=0.031,FDR校正)皮层厚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组左脑岛-右后顶叶间FC显著降低(P=0.025);CD患者左脑岛皮层厚度与抑郁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61,P=0.007)。结论CD患者较正常对照左脑岛和右后顶叶皮层结构和FC受损,左脑岛皮层厚度变薄与抑郁评分增加有关,这为理解CD的神经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神经机制 功能磁共振 结构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初步研究(附7例报告)
2
作者 李云海 潘自强 +1 位作者 陈佳艺 冯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例前列腺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先大野照射40~46Gy,利用适形治疗技术对前列腺和精囊加量至70Gy。与1990年至1999年期间45例常规放射治疗进行对照。结果 中位随访期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例前列腺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先大野照射40~46Gy,利用适形治疗技术对前列腺和精囊加量至70Gy。与1990年至1999年期间45例常规放射治疗进行对照。结果 中位随访期24个月,2年无PSA失败生存率为100%。有4例发生1级急性胃肠道反应,1例2级反应和1例3级反应。胃肠道后期反应为1例1级反应和1例3级反应。泌尿系统后期反应仅1例3级反应。结论 适形治疗结果较满意。在准确的分期和靶区勾划基础上,采用全程适形治疗才能有利于保护直肠,从而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三维适形 放射疗法 治疗 疗效 毒副反应 预后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性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强 李芳 +1 位作者 华广美 万凯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性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卒中组,另选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缺血组,均进行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分析定量指标及表现。结果卒中组管腔面积小于缺血组,血...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性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卒中组,另选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缺血组,均进行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分析定量指标及表现。结果卒中组管腔面积小于缺血组,血管外壁面积、病变层面管壁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大于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与缺血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与梗死病灶体积、易损斑块呈现正比关系,重构指数与易损斑块同样为正比关系,根据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将卒中组患者分为软脑膜侧支循环不良组与良好组,不良组的以上参数均与良好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进行定量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动态功能连接研究
4
作者 李芸菲 冯田钰怡 +2 位作者 林丽萍 魏春晓 赵小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858-863,共6页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默认网络动态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例aMCI患者及55例正常对照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认知功能数据。利用滑动时间窗(sliding tim...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默认网络动态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例aMCI患者及55例正常对照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认知功能数据。利用滑动时间窗(sliding time window,SW)方法分析动态功能连接变化,比较两组间默认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时间特征参数(时间占比、状态转换次数、平均居留时间、自身转移概率)差异,计算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默认网络显示强连接和弱连接两种动态功能连接模式。与正常组比较,aMCI患者强连接状态平均居留时间明显增加(P=0.005),自身转移概率增高(P=0.008)。aMCI患者强弱状态间转换次数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34,r=0.433)。结论aMCI患者较正常人默认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时间特征发生改变,且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这一发现为早期诊断aMCI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默认网络 动态功能连接 滑动时间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鉴别诊断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 被引量:37
5
作者 孟令平 万凯明 +3 位作者 俞忠辉 鹿彤 吴强 吴美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I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 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8例24个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I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 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8例24个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者4个,呈稍高信号者20个,占DN的83%(20/24); 26个HCC结节中,同相位T1WI上呈稍高信号者6个,其中3个在反相位T1WI上呈低信号;同、反相位T1WI上均呈等低信号者19 个结节,占76%(19/25)。抑脂T2WI上DN组24个结节均为低信号;而小HCC组26 个结节中,呈稍高或不均匀等高信号者24 个,占92%(24/26), 2个在T2WI上为低信号。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14 例中15 个DN呈缓升速降型14 个,占93%;14 例中24个HCC呈速升速降型19个,占79%(19/24); HCC包膜强化率占增强病灶中的70%(17/24),而13个DN见不规则纤细网状纤维隔强化,占86%(13/15),仅1个DN呈假包膜样强化。结论 综合分析高场强MR不同序列及动态增强像特点,能够区别绝大多数大DN和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退变结节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凌晴 林丽萍 +1 位作者 胡世红 许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5例,脑梗死组14例,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核区,且累及...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5例,脑梗死组14例,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核区,且累及皮质脊髓束,发病后30—60d采用1.5T核磁共振仪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得出FA比值(r 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病灶侧4个层面CST的FA值均较对侧相应脑组织降低。脑出血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而初级皮质运动区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与FM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以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DTI参数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峰 张雪娜 +3 位作者 陈茂振 钱婷 马爱英 尹化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对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01例次TACE治疗。术前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4例介入术后应用头孢呋辛(2.25 g,2次/d)3 d,B组45例介入术后不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体温、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对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01例次TACE治疗。术前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4例介入术后应用头孢呋辛(2.25 g,2次/d)3 d,B组45例介入术后不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体征1个月。对疑似感染病例行血培养检查。参照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认定有无感染。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1.8%(1/54)。B组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为2.2%(1/45)。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无感染高危因素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无需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 预防性 抗生素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大脑可塑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凌晴 林丽萍 +2 位作者 胡世红 何嫱 许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DTI检查,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FA)和FA不对称性值(FAasy);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对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UE-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UE-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值多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放射冠层面FA、rFA、FAasy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脚和内囊层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层面FA、rFA、FAasy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治疗后病灶侧皮质脊髓束纤维较前致密,形态结构改善。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和大脑可塑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康复 大脑可塑性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凌晴 林丽萍 +2 位作者 胡世红 何嫱 许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修复与运动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分别于康复前和康复3个月后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从大脑...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修复与运动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分别于康复前和康复3个月后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同时对偏瘫肢体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治疗前后FA、rFA、FAasy差值与FMA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0.01)。治疗前后病灶侧FA值均较对侧相应脑组织降低。放射冠层面病灶侧FA、rFA、FAasy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0.05);大脑脚和内囊层面各参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放射冠层面DTI各参数差值与FMA差值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及修复,以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DTI参数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康复
下载PDF
成年国人大网膜多层螺旋CT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航 闵鹏秋 +3 位作者 曾蒙苏 王克强 葛梅英 陈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大网膜的多层螺旋CT解剖,探讨相关临床意义,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成人腹部16层螺旋CT的横、冠、矢状断层及三维图像,观察大网膜的解剖分布、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管的形态特点,探讨不同断面的显示... 目的研究成人大网膜的多层螺旋CT解剖,探讨相关临床意义,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成人腹部16层螺旋CT的横、冠、矢状断层及三维图像,观察大网膜的解剖分布、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管的形态特点,探讨不同断面的显示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结果1.各种断面的优势:横断位在于观察大网膜的分布以及脂肪情况;冠状位在于观察血管情况;矢状位在于观察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的解剖毗邻关系。2.三维重建图像可满意地显示胃网膜静脉回流情况。3.胃结肠静脉(包括典型及非典型)出现率为67.2%;游离部具“游走性”:20.7%移位于上腹腔,17.2%偏右下腹腔分布;大网膜脂肪密度CT值为(-104.97±10.78)Hu,与皮下脂肪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网膜动静脉为寻找大网膜的标志,3种断面及三维图像相结合可充分显示大网膜的解剖学特征,并可为影像诊断、修复外科、胰腺及门静脉高压外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 解剖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温群 孟凡华 +3 位作者 钱亭 魏春晓 刘军 肖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评价MRI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因腰背部疼痛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并行腰椎1.5T MRI检查的患者100例。常规矢状位T1WI及T2WI、横断位T2WI,... 目的评价MRI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因腰背部疼痛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并行腰椎1.5T MRI检查的患者100例。常规矢状位T1WI及T2WI、横断位T2WI,并行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根据Pfirrmann标准将475个腰椎间盘分级,测量髓核(NP)及纤维环(AF)前、后缘的T2值。分别比较各级NP和AF前、后缘T2值,并分析T2值、年龄以及分级间的相关性。同时选取30例患者间隔半年行第2次MRI检查,比较前后2次椎间盘T2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各分级NP的T2值除IV级与V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NP T2值与各分级呈高度负相关(r=-0.77);30例腰痛患者间隔半年测得椎间盘AF前、后缘及NP T2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 mapping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尤其是NP的T2值能够较好地反映Ⅰ~Ⅳ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差异,因而可以为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瘤周水肿区DTI在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魏弢 尹化斌 +1 位作者 孟凡华 林丽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区DTI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转移瘤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HGG 19例和转移瘤13例患者,均行常规MR和DTI检查。以距肿瘤强化边缘4mm、10mm为界,将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周水肿区、中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区DTI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转移瘤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HGG 19例和转移瘤13例患者,均行常规MR和DTI检查。以距肿瘤强化边缘4mm、10mm为界,将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周水肿区、中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区,分别测量两组肿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FA值。结果 HGG近瘤周水肿区与中瘤周水肿区ADC值均低于转移瘤(t=2.175,P<0.05;t=2.692,P<0.05),两组肿瘤的远瘤周水肿区ADC值无统计学差异,HGG与转移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HGG近瘤周水肿区与中瘤周水肿区ADC值低于远瘤周水肿区(F=5.929,P<0.01),FA值无统计学差异;转移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能反应HGG瘤周水肿区肿瘤细胞浸润存在渐变现象,瘤周10mm内水肿区的ADC值,有助于HGG与转移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转移瘤 弥散张量成像 瘤周水肿
下载PDF
NAFLD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1H-MRS 测定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春晓 万凯明 +1 位作者 吴强 尹化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ents,NAFL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选定区域MR氢质子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NAFLD(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ents,NAFL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选定区域MR氢质子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NAFLD(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5例)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扫描及1 H-MRS检查,所有入选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MR扫描包括T1WI、T2WI及1 H-MRS。感兴趣区选择右前叶及左内叶少血管及胆管区域,扫描不应用水饱和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MRS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平或无脂质峰,脂肪肝组可见明显水峰及脂质峰。脂肪肝组脂质峰下面积普遍较正常组高,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水峰下面积较正常组低,无统计学意义。肝炎组随着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肝内脂肪含量减低(P<0.05);脂肪肝组与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A、LN、PCⅢ、CⅣ的值明显增大(P<0.05);脂肪肝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1 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是可行、无创定量评估肝内脂肪含量的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肝纤维化趋势,肝内脂肪含量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纤维化 磁共振波谱成像 肝脂肪含量
下载PDF
不同采集矩阵与函数重建对SPECT影像质量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渊恺 张光明 +2 位作者 韩芳 刘从进 刘兴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SPECT显像中不同采集矩阵与函数后重建对图像质量影响。方法:分析不同采集矩阵在空气介质中的系统分辨率。系统分析22种不同函数后重建对平面显像图像的影响。通过Jaszezak模型研究不同采集矩阵与函数重建下的图像质量,Metz、B... 目的:研究SPECT显像中不同采集矩阵与函数后重建对图像质量影响。方法:分析不同采集矩阵在空气介质中的系统分辨率。系统分析22种不同函数后重建对平面显像图像的影响。通过Jaszezak模型研究不同采集矩阵与函数重建下的图像质量,Metz、Butterworth、Generalized Hanning、有序最大期望值法(OSEM)函数重建后,再加做Chang′s AC与不加做Chang′s AC对脑断层图像的影响。结果:在平面与断层显像中,高矩阵采集图像可以通过后重建转换为与低矩阵图像相同的效果,而低矩阵图像却不能通过后重建转换与高矩阵图像相同的效果。不同矩阵采集时间差异不明显。高矩阵采集图像经过设当函数重建后所获影像结果最优。结论:使用高矩阵采集条件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影像,选用合适的重建函数,获得种类更多的图像效果,效果更佳的影像质量,有助于帮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分辨率 质量控制 滤波函数 矩阵
下载PDF
CTPI联合CTA在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弢 尹化斌 吴美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TIA患...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病机制研究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TIA患者,依次行CT平扫、CTPI及CTA检查,计算患者脑部感兴趣区健侧及患侧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分析TIA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结果:50例TIA患者患侧CBF、CBV水平低于健侧(P<0.05),而MTT、TTP水平高于健侧(P<0.05);CT平扫、CTPI及CTA检查发现与临床一致的脑灌注异常分别为28例(56.00%)、45例(90.00%)、38例(76.00%),三者TIA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系统低血流灌注是TIA患者发病的机制之一,CTPI阳性率与TIA病情有密切关系。CTPI联合CTA在TIA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TIA个性化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多b值DWI在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丽娟 周良平 +2 位作者 彭卫军 杨晓群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而Fuhrman核级系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而Fuhrman核级系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Fuhrman核级的相关性,评价各指标在鉴别Fuhrman核级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33例,后处理选择不同b值组合测量肿瘤ADC值,分析其与Fuhrman核级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性曲线评价不同b值组合所得ADC值在鉴别Fuhrman核级低级别(1、2级)及高级别(3、4级)CCRCC中的诊断效能。通过约登指数得出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33例CCRCC患者中,Fuhrman核级1级1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2例,不同b值所得肿瘤ADC值(ADC_(0-800)ADC_(0-400-800)ADC_(0-600-1200)、ADC_(0-400-800-1200)及ADC_(tatal))与肿瘤Fuhrman核级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511、-0.603、-0.645、-0.610,其中ADC_(0-400-800-1200)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高。Fuhrman高级别组CCRCC的ADC值均明显低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9、0.757、0.813、0.844、0.835,以ADC_(0-400-800-1200)最大,但是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鉴别CCRCC高、低级别的灵敏度分别为86.7%、73.3%、60.0%、86.7%和86.7%;特异度分别为66.7%、77.8、72.2%、77.8%和72.2%。结论:ADC_(0-800)、ADC_(0-400-800)、ADC_(0-600-1200)、ADC_(0-400-800-1200)、ADC_(tatal)与肿瘤Fuhrman核级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在鉴别Fuhrman核级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Fuhrman核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SCT重建技术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华广美 尹化斌 +1 位作者 万凯明 钱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小肠间质瘤(S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MPR、MIP重建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空、回肠各9个,十二指肠2个,平均直径6.7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小肠间质瘤(S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MPR、MIP重建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空、回肠各9个,十二指肠2个,平均直径6.7cm(2.2~17cm)。病理分型:高危60%(12/20),中危15%(3/20),低危25%(5/20),极低危为0。典型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多为外生型,血供较丰富,常出现囊变坏死,可见气液平及阳性对比剂。55%(11/20)MPR、MIP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27.8%(5/18)伴发其他肿瘤。肝脏、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小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及MPR、MIP重建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庄玉忠 方佩君 +3 位作者 葛箐芳 俞忠辉 林丽萍 万凯明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对胸部外伤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进行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并进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对胸部外伤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进行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并进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肋骨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6例中总肋骨骨折数为200根,CT横断图像直接显示骨折线63例198根,检出率99%。三维容积重组图像显示骨折197根,检出率98.5%。其中2根三维重组图像显示而横断面图像未能显示,3根横断面显示而三维图像未能显示。肋软骨骨折1例1根。平片诊断骨折152根,检出率76%;可疑骨折6例12根,CT确诊10根,排除2例;平片未见骨折5例,CT扫描发现10根骨折;另有4例确诊10根,可疑5根,CT确诊16根骨折,排除3根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肋骨平片,结合横断面CT图像可准确定位,发现合并症,是胸部外伤后常规肋骨平片的重要补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肋骨骨折 成像 三维 诊断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颅外颈动脉MSCTA和超声对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盛箭 尹化斌 +1 位作者 庄玉忠 蒋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和超声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定性及狭窄程度判定的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方法:对41例脑梗塞病例行MSCTA及超声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DS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采用一致性检验,观... 目的:探讨MSCTA和超声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定性及狭窄程度判定的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方法:对41例脑梗塞病例行MSCTA及超声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DS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采用一致性检验,观察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8.85%(28/41)、82.93%(34/41)的患者发现有颅外颈动脉、颈动脉斑块。MSC-TA、超声分别发现了共76处、69处颅外颈动脉斑块;两种检查方法共同判断的60处斑块的性质判定的一致性为75%(45/60),Kappa值为0.5915。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率判断一致性为78.26%。Kappa值为0.6882。对DSA证实的3处颅外颈动脉闭塞,MSCTA均做出了正确的诊断,超声正确判断1例,另两例分别误判为中、重度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塞的关系密切。MSCTA、超声在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判定上体现了良好的一致性,MSCTA可能检出更多的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血管闭塞的判断上,MSCTA较超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娟 尹化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可反映活体内水分子扩散特征的功能成像方法,能间接反映细胞的密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毛细血管灌注情况。介绍了该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主要应用,并重点介绍其在肝细胞癌、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肿瘤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可反映活体内水分子扩散特征的功能成像方法,能间接反映细胞的密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毛细血管灌注情况。介绍了该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主要应用,并重点介绍其在肝细胞癌、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肿瘤疗效监测中的应用。指出这种无需注射对比剂的技术虽仍有不足,但随着软、硬件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