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公共艺术与建筑的学科边界问题:以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为例
1
作者 姜岑 《公共艺术》 2020年第2期40-47,共8页
本文以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为案例,通过对公共艺术与建筑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边界梳理,来探究两个学科间由来已久的边界难题,进而得出从两者的研究对象到相应的研究内容均呈现出一种"双交集",而非"子集&... 本文以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为案例,通过对公共艺术与建筑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边界梳理,来探究两个学科间由来已久的边界难题,进而得出从两者的研究对象到相应的研究内容均呈现出一种"双交集",而非"子集"的边界关系。文章亦对"交集区域"中两个学科各自的研究侧重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公共艺术 学科边界 交集区域 大栅栏
原文传递
乡村重塑中的阶层需求与艺术对策
2
作者 欧阳甦 《公共艺术》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使社会分化成不同的阶层。阶层分化对于民众的生存体验和身份认同,对于政治实践和公共生活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艺术参与乡村实践,需要寻找它的需求逻辑、意识逻辑和艺术逻辑,并通过公共...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使社会分化成不同的阶层。阶层分化对于民众的生存体验和身份认同,对于政治实践和公共生活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艺术参与乡村实践,需要寻找它的需求逻辑、意识逻辑和艺术逻辑,并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连接起不同阶层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塑 阶层分化 乡村与农村 乡村公共艺术的逻辑
原文传递
维度交互与场域激活: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更新在地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岑 《公共艺术》 2018年第3期6-17,共12页
本文从公共艺术研究方法的角度解析了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与《公共艺术》杂志联合发起的"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开营调研"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更新在地性研究"。研究发现,工作营针... 本文从公共艺术研究方法的角度解析了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与《公共艺术》杂志联合发起的"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开营调研"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更新在地性研究"。研究发现,工作营针对公共艺术经典案例构建起的跨文化、跨学科、教研一体的多维交互平台及场域激活的模式,或为公共艺术的科研与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学科共建 维度交互 公共艺术场域激活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没有文化部,美国的文化何以全球化?
4
作者 姜岑 《公共艺术》 2018年第6期103-105,共3页
虽然在公共艺术领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业界几乎约定俗成地认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艺术项目,推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登上历史舞台。有趣的是,罗斯福的这一政策也可谓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政策。... 虽然在公共艺术领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业界几乎约定俗成地认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艺术项目,推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登上历史舞台。有趣的是,罗斯福的这一政策也可谓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政策。虽然这一政策本身并没能持续太长时间,但美国的公共艺术从实践到理论依然发挥出强劲的全球影响力。当然,公共艺术只是美国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 文化部 全球化 公共艺术 “新政”时期 文化政策 美国历史 约定俗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