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课堂搬进社区:以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程雪松 费陈丞(文/图) 《公共艺术》 2020年第1期82-89,共8页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生活的场景。近年来,笔者带领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深入基层社区,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参与城镇环境更新实践。本文通过相关案例介绍与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来推动设...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生活的场景。近年来,笔者带领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深入基层社区,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参与城镇环境更新实践。本文通过相关案例介绍与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来推动设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大学教育 社区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上海咖啡文化的动态信息可视化设计呈现
2
作者 宁建民 赵蕾 《艺术市场》 2023年第10期95-97,共3页
信息可视化,以通俗易懂的理念传递着各种繁琐的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可视化设计由传统的静态发展为动态,在丰富大众视觉体验的同时承载了更多信息。上海的咖啡产业与文化是衡量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成为今天上海的独特名片。... 信息可视化,以通俗易懂的理念传递着各种繁琐的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可视化设计由传统的静态发展为动态,在丰富大众视觉体验的同时承载了更多信息。上海的咖啡产业与文化是衡量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成为今天上海的独特名片。本文通过解析上海咖啡文化,并论述其和动态信息可视化相结合的优势,最后进行设计实践,探索上海咖啡文化更多元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咖啡文化 动态信息可视化 海派咖啡文化
原文传递
守文化之根 创华夏之灿
3
作者 李敏 《天工》 2023年第25期1-1,共1页
在中华5000年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围绕着生存发展和衣食住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手工艺,创造了无数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凝结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根。它们被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文化不可再生... 在中华5000年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围绕着生存发展和衣食住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手工艺,创造了无数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凝结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根。它们被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文化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基因,并形成了本民族文化的识别性特征,蕴含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和设计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 文化宝库 文化之根 手工艺 识别性 不可替代 审美思想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视角下戴维·卡森自由版式设计议
4
作者 陆丹丹 江珊 《艺术市场》 2024年第8期100-101,共2页
解构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起源于哲学领域的理论框架。本文以美国平面设计师戴维·卡森(David Carson)的设计作品为主要案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其作品的解构性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概述解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设计,然后讨论自由版... 解构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起源于哲学领域的理论框架。本文以美国平面设计师戴维·卡森(David Carson)的设计作品为主要案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其作品的解构性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概述解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设计,然后讨论自由版式设计,探寻戴维·卡森自由版式中的解构主义,最后结合其设计作品案例分析解构特征及其设计风格对设计工作者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设计 自由版式设计 戴维·卡森
原文传递
以无厚入有间:关于设计本质的追问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雪松 崔仕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5,共3页
作为一种具有预见性和策略性的智能行为,设计是人类面对多重现实因素的制约,结构化定义问题并解答的过程。“间性”具有克服主客体间的二分模式、强调共在性特征、寻觅对话交互的内涵。设计以“间性”之特质联结“理论与实践”“学科与... 作为一种具有预见性和策略性的智能行为,设计是人类面对多重现实因素的制约,结构化定义问题并解答的过程。“间性”具有克服主客体间的二分模式、强调共在性特征、寻觅对话交互的内涵。设计以“间性”之特质联结“理论与实践”“学科与专业”和“艺术与科技”等,为社会发展提供调节与疏导,为技术迭变寻找“人化”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本质 间性 理论与实践 学科与专业 艺术与科技
原文传递
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中的探索与应用
6
作者 艾湘玲 杜士英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3-95,共3页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形状、明暗、肌理等视觉艺术元素相比,色彩更具表达性、鲜明性、直接性和视觉冲击力。色彩心理是人们对客观色彩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形状、明暗、肌理等视觉艺术元素相比,色彩更具表达性、鲜明性、直接性和视觉冲击力。色彩心理是人们对客观色彩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本文从庞大的色彩学体系中抽离出低饱和度色彩作为实践和探索的对象,着重研究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中的应用。通过对低饱和度色彩的定义与插画实践的分析,研究色彩心理学中的心理机制是否能够从视觉上对人的生理与心理有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饱和度色彩 扁平化 插画 心理机制
下载PDF
第一届“未来畅想沟通桥梁——世博语境下的展览创意设计”学术论坛综述
7
作者 程雪松 董春欣 +1 位作者 汪宁 葛天卿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41,共4页
2017年11月3日,第一届"未来畅想沟通桥梁——世博语境下的展览创意设计"学术论坛主论坛在上海大学行政楼报告厅举行。近百位曾经参与世博会的国内外艺术、设计和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和知名企业家出席,共同探讨世博... 2017年11月3日,第一届"未来畅想沟通桥梁——世博语境下的展览创意设计"学术论坛主论坛在上海大学行政楼报告厅举行。近百位曾经参与世博会的国内外艺术、设计和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和知名企业家出席,共同探讨世博语境下的展览前沿问题,为发展面向未来的展览学科积累理论和实践资源,并助力上海美术学院的高水平发展建设。一、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旭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设计 展览 论坛 语境 学术 桥梁 上海大学 综述
原文传递
艺术打造多彩街区——上海四平路变电箱彩绘创作
8
作者 康舜来 《公共艺术》 2017年第3期91-93,共3页
“开放营造——四平空间创生行动”(0PEN YOURSPACE:Desiqn Interventions in Siping community)是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开展的公共空间创生营造活动,落地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作为一个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期... “开放营造——四平空间创生行动”(0PEN YOURSPACE:Desiqn Interventions in Siping community)是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开展的公共空间创生营造活动,落地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作为一个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期项目,旨在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探讨实体空间及社会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四平 创作 彩绘 街区 艺术 公共空间 城市发展现状
原文传递
国际展览会创意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许壮壮 杨璐 《公共艺术》 2019年第2期78-79,共2页
本文以"馆院协同继往开来——国际展览会创意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相关专家发言为基础整理编写而成。研讨会分为"世博会创意与世博学科建设""国际展览会与创意城市"两个议题,邀请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 本文以"馆院协同继往开来——国际展览会创意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相关专家发言为基础整理编写而成。研讨会分为"世博会创意与世博学科建设""国际展览会与创意城市"两个议题,邀请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文章认为,在中国国家办展以及海外参展正在成为常态化的条件下,展览作为一种沉浸式的媒介,整合了多学科语言,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也定义了自身,并且激活了城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世博会博物馆牵手,立足上海,将建立汇聚全球资源的展览创意平台,建设面向未来的世博展览学科,培养更多的国际展览会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院协同 国际展览会 创意与设计 世博学科 创意城市
原文传递
创意球场设计
10
作者 魏阳 《公共艺术》 2018年第4期74-81,共8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运动健身越来越成为一种风潮。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外球场的创新艺术设计案例,旨在为我国的公共运动空间设计改造提供一些思路,希望我们的社区球场改造能够在公共艺术的参与下,更好地调动人们的运动热情,激发人们的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运动健身越来越成为一种风潮。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外球场的创新艺术设计案例,旨在为我国的公共运动空间设计改造提供一些思路,希望我们的社区球场改造能够在公共艺术的参与下,更好地调动人们的运动热情,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公共艺术 球场改造
原文传递
咫尺楼台--非遗“木样”的运用与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穆杰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47,共2页
中国传统木构与匠作系统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造物文明的最高集成,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传统木构建筑在营造前为检验木结构的合理性和展示建筑外观,匠师们用小木作的工具和技术手法制作小比例的木构建筑模型,民间... 中国传统木构与匠作系统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造物文明的最高集成,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传统木构建筑在营造前为检验木结构的合理性和展示建筑外观,匠师们用小木作的工具和技术手法制作小比例的木构建筑模型,民间俗称为“扎小样”或“造小样”,制作出的模型称之为“木样”,这项技艺201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建筑 建筑外观 小木作 运用与探索 木结构
原文传递
艺术介入社区:美国社区艺术案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唯 《公共艺术》 2018年第4期38-45,共8页
美国社区艺术作为社区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和重要课题,其潜在的功能和效益引起了当下广泛的研究关注。社区艺术手段是文化实践的一种形式,由社区内居民的共同参与构成社区变革的生产与改造力量,同时也是着眼于城市发展长远规划的明智之... 美国社区艺术作为社区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和重要课题,其潜在的功能和效益引起了当下广泛的研究关注。社区艺术手段是文化实践的一种形式,由社区内居民的共同参与构成社区变革的生产与改造力量,同时也是着眼于城市发展长远规划的明智之举。本文梳理了美国社区艺术历史和发展脉络,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艺术案例以及艺术介入社区背后的意义,社区艺术不仅是创作出与城市氛围相符的艺术形式,而是进一步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将文化精神注入社区,成为联系社会成员、建立新关系、增强社区内涵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艺术 公共艺术 美国社区艺术
原文传递
从社区空间到艺术殿堂:基于“最后一公里”公共艺术活动场所转换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雪松 赵璐琦 《公共艺术》 2019年第2期58-65,共8页
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何家宅小区公共艺术活动从社区到艺术馆的场所转换为例,追踪转换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和展示性特征,并探讨公共艺术进入艺术殿堂后,其展览形式和社会价值所发生的变化,这也促进了传统艺术殿堂空间的更新... 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何家宅小区公共艺术活动从社区到艺术馆的场所转换为例,追踪转换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和展示性特征,并探讨公共艺术进入艺术殿堂后,其展览形式和社会价值所发生的变化,这也促进了传统艺术殿堂空间的更新和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空间 艺术殿堂 “最后一公里”公共艺术 场所转换 在地性 展示性
原文传递
展览化城市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雪松 翟磊 《公共艺术》 2018年第1期63-64,共2页
展览活动是激活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展会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依托,展览空间是进行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展览文化是塑造城市魅力的重要媒介。本文主要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城市正在从生活化变得展览化。展览丰富了城市功能,... 展览活动是激活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展会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依托,展览空间是进行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展览文化是塑造城市魅力的重要媒介。本文主要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城市正在从生活化变得展览化。展览丰富了城市功能,改变了城市结构,重塑了城市面貌,也成为我们理解城市、研究城市、改造城市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化城市 展览空间 展览文化
原文传递
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可阅读”:以“摩登田野——2022新海派乡村美育展”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雪松 崔仕锦 《公共艺术》 2022年第1期72-83,共12页
乡村场域是映射人类社会文化价值的载体和容器,既是具象的物理场域,也是乡民情怀的“发生器”。本文结合“摩登田野”2022新海派乡村美育展及论坛等系列活动,探究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可阅读”,并从“归田”“归家”“归艺”和“归心... 乡村场域是映射人类社会文化价值的载体和容器,既是具象的物理场域,也是乡民情怀的“发生器”。本文结合“摩登田野”2022新海派乡村美育展及论坛等系列活动,探究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可阅读”,并从“归田”“归家”“归艺”和“归心”四个分主题切入,擎新海派大旗介入乡村营造、修复乡愁记忆、协同美育矩阵、促进产业孵化,重塑村民共建的核心主体,通过艺术介入农旅生产、环境营造、文化传承和乡村治理四个面向,回应新海派乡村美育及振兴的重构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可阅读 艺术介入 新海派乡村 摩登田野 乡村美育
原文传递
再论私密性:大栅栏城市更新公共艺术思考
16
作者 程雪松 顾婷 《公共艺术》 2018年第3期60-64,共5页
文章围绕对私密性的再次分析阅读,通过三个大栅栏更新计划的公共艺术案例,分析和梳理公共与私密的关系,展开一系列公共艺术之辩,并通过在地的公厕更新改造作为反思性实践案例进一步对公共性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私密性 大栅栏更新计划 公共艺术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从阿斯塔纳世博会看主题演绎与公众参与
17
作者 董春欣 花东旭 《公共艺术》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主题演绎的具体案例,探讨了世博会主题演绎同公众参与之间的关联性。文章指出由公众参与带来的众多展示体验方式为主题内容的解析与传播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途径,也为主题理念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同提供...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主题演绎的具体案例,探讨了世博会主题演绎同公众参与之间的关联性。文章指出由公众参与带来的众多展示体验方式为主题内容的解析与传播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途径,也为主题理念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同提供了沟通的桥梁。通过参与"人机"以及"人际"间的展项活动,参与者可以获得更为直接的反馈,调动起更高的参观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会 主题演绎 展示体验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