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胺质子转移MRI技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赵傲 武新英 +6 位作者 付彤 王培炎 蒋腾 林海 于慧华 袁健闵 刘林栋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46-50,54,共6页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预测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化学交...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预测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MRI检查,根据预后1个月随访的调制等级分数(mRS)分为两组,将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良好组(44例);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不良组(27例)。分析数据获得不对称磁化转移比(MTRasym)图像的APT,并计算出缺血区和对侧正常组织APT成像信号的差值(△APTw)。对比分析两组△APTw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PTw与NIHSS及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患者图像的△APTw与NIHSS以及mR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59、0.522,P<0.001),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之间的△APTw、NIHSS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36、13.92,P<0.05)。APT预测脑卒中预后的AUC为0.8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5.5%,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APT成像技术在预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情况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交换饱和度转移(CEST) 酰胺质子转移(APT) 磁共振成像(MRI) 脑卒中 曲线下面积(AUC)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IDH基因型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志勇 张婧 +4 位作者 曹云太 张国晋 孙建清 李昇霖 周俊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 目的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MRI T1增强影像,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170例中,WHO分级Ⅱ级例60例,Ⅲ级110例。从MRI T1增强影像的感兴趣区中共提取了1595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分析后筛选5个影像组学标签,并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和训练集分析显示模型预测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准确度分别为79%、80%,敏感度分别为81%、88%,特异度分别为75%、66%。结论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WHO分级Ⅱ~Ⅲ级胶质瘤的IDH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 间变型胶质瘤 异柠檬酸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影像组学 预测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景梦园 朱浩 +5 位作者 孙建清 席华泽 邓靓娜 韩涛 张斌 周俊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ACS、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及无冠心病(CHD)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测试队...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ACS、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及无冠心病(CHD)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并全自动提取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PCAT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特征,基于最终筛选结果分别构建ACS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所有模型在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的诊断性能都较高(曲线下面积均>0.85)。结论基于PCAT影像组学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临床上具有ACS风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影像组学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
下载PDF
DWI、DCE联合APT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赵傲 武新英 +5 位作者 付彤 王培炎 李可 申璐璐 林海 刘林栋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6期124-130,155,共8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成像以及3者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5例乳腺疾... 目的对比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成像以及3者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5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进行APT、DWI以及DCE扫描,测量非对称磁化转移(Magnetization Transfer Asymmetry,MTRasym)率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记录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类。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各参数之间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各诊断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恶性病变中不同病理因素组间的差异以及各病理因素与AP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中MTRasym和ADC值均小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APT、DCE以及APT+DCE、APT+DWI、DCE+DWI、DWI+APT+DCE联合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4、0.723、0.741以及0.782、0.895、0.897、0.970;DWI+APT+DCE联合诊断模型的AUC显著大于DWI、APT、DCE以及任意两者联合诊断模型(均P<0.05)。Ki-67高表达组的MTRasym值较低表达组高[(3.934%±0.883%)v s.(3.192%±0.949%)],乳腺癌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Ⅲ级组的M T R a s y m值较Ⅱ级组高[(4.225%±0.932%)vs.(3.451%±0.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APT与两者均呈中度正相关(r=0.627、0.537,均P<0.05)。结论APT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常规DWI、DCE成像无显著差异,并且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在不同斑块类型中的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景梦园 孙建清 +6 位作者 周青 孙嘉晨 林晓强 韩涛 张斌 邓靓娜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斑块类型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共279个钙化斑块,其中153个非钙化斑块,56个混合斑块。分析一般... 目的探究不同斑块类型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共279个钙化斑块,其中153个非钙化斑块,56个混合斑块。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斑块位置及PCAT定量参数如体积、脂肪衰减指数(FAI)在不同斑块类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AI对不同斑块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斑块类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危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斑块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钙化斑块的PCAT体积小于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H=65.649,P<0.001);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FAI大于钙化斑块[分别为−73.0(−80.0,−67.0)Hu、−76.5(−83.8,−70.0)Hu、−85.0(−92.0,−80.0)Hu;H=134.005,P<0.001)。使用FAI区分钙化和非钙化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 0.778~0.864),使用FAI区分钙化和混合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 0.675~0.818)。结论PCAT在不同斑块类型间存在差异,且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FAI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组织 斑块 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