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CEX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苏奕亮 曹卫军 李惠萍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Mini-CEX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应用及价值。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上海市肺科医院22名新入职内科住院医师,通过Mini-CEX对他们进行考核,每名住院医师接受6次考核。经过MiniCEX考核,住院医师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 本文主要探讨Mini-CEX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应用及价值。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上海市肺科医院22名新入职内科住院医师,通过Mini-CEX对他们进行考核,每名住院医师接受6次考核。经过MiniCEX考核,住院医师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各项临床能力均明显提高,末次Mini-CEX各项测评项目成绩显著高于初次(P<0.01),教师和住院医师对132次Mini-CEX考核满意度均达90%以上。MiniCEX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医学教学方法,值得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培养中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呼吸内科 住院医师 临床能力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少群 徐金富 +2 位作者 郑亮 薛珉 巴东娇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864-871,共8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及莘庄镇参加60岁以上免费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筛查问卷(chronic obstructiv...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及莘庄镇参加60岁以上免费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筛查问卷(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opulation screener questionnaire,COPD-PS)对老年人群进行评分,同时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用便携式肺功能仪器检测肺功能,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闵行区老年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将COPD-PS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pred)联合诊断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共有935例60岁及以上居民参与了本项研究,其中有236例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地区老年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25.2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5.86%,女性为13.6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老年人群的知晓率为6.2%。年龄、性别、BMI、吸烟史、COPD-PS问卷分数、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经济收入、家庭烹饪频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史、呼吸系统疾病史、职业暴露史、肺炎疫苗接种史等指标与老年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史、COPD-PS筛查问卷分数,OR值分别是1.052(1.0171.089)、10.956(5.58921.476)、2.414(2.0502.844)。女性、较高的BMI和有肺炎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P<0.05),其对应的OR值分别是0.252(0.1230.518)、0.934(0.8770.995)和0.199(0.0060.066)。COPD-PS问卷评分为4分时为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839,(95%CI:0.8120.866,P<0.05)。COPD-PS问卷分数联合FEV1%pred诊断,AUC=0.894(P<0.05,95%CI:0.8720.916),对老年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预测价值。结论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效率低而患病率高。年龄、性别、BMI、吸烟、COPD-PS问卷分数、肺炎疫苗接种史等因素与闵行区老年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COPD-PS问卷联合便携式肺功能仪有助于在社区早期发现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高危风险的人群应尽早完善肺功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问卷筛查 便携式肺功能仪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红霉素对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惠萍 余慧 +4 位作者 何国钧 诸海青 张颉 赵兰 孙兵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4期206-210,共5页
目的 :用红霉素抑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 (PA)感染患者PA菌株生物被膜的合成 ,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7例 ,随机分为红霉素干预组 (红组 ,n =2 2 )和常规治疗组 (非红组 ,n =1 5 )。红组在2... 目的 :用红霉素抑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 (PA)感染患者PA菌株生物被膜的合成 ,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7例 ,随机分为红霉素干预组 (红组 ,n =2 2 )和常规治疗组 (非红组 ,n =1 5 )。红组在2种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红霉素 1 .0 g/d ,其他治疗两组基本相似。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 0d)培养细菌藻酸盐含量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红组在红霉素治疗后 ,PA藻酸盐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治疗前为 2 2 .5± 6 .72 μg/ml;治疗后为 (1 6 .8± 6 .2 1 ) μg/ml,P <0 .0 1 ],而非红组则反而升高 [治疗前为 (2 5 .4 8± 2 0 .76 ) μg/ml;治疗后为(5 1 .97± 4 3.4 1 ) μg/ml],说明红霉素在体内可以减少PA藻酸盐的合成。电镜观察表明 ,经红霉素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 ,菌体明显肿胀、胞质疏松 ,核质变淡 ;菌毛、鞭毛消失 ,菌体结板成块 ;而非红组变化则没有红组明显 ,细菌变形轻微 ,损伤不似红组明显。结论 :红霉素在人体下呼吸道PA感染的治疗中 ,作为敏感抗生素的辅助用药 ,可抑制PA藻酸盐的合成 ,减少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帮助药物渗入菌体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 藻酸盐 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肺部与重症患者真菌病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3
4
作者 范莉超 徐金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00-606,共7页
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真菌工作组发布了成人肺部和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的官方文件,对成人肺真菌病的治疗制剂及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呼吸和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的指导意义较大。2011年肺部真菌感染指南涵盖真菌治疗药... 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真菌工作组发布了成人肺部和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的官方文件,对成人肺真菌病的治疗制剂及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呼吸和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的指导意义较大。2011年肺部真菌感染指南涵盖真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肺部常见真菌和少见真菌病的治疗,内容丰富,限于篇幅,将其中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 美国胸科学会 肺真菌病 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 成人 解读 重症监护患者
下载PDF
红霉素治疗前后下呼吸道绿脓杆菌藻酸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慧 李惠萍 +1 位作者 张颉 唐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 比较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中藻酸盐含量的变化 ,了解红霉素对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利用藻酸盐经强酸处理后生成的糠醛或其衍生物 ,再与酚类、胺类化合物作用生成有色物质的原理 ,采用比色法测定红霉素治疗前后绿... 目的 比较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中藻酸盐含量的变化 ,了解红霉素对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利用藻酸盐经强酸处理后生成的糠醛或其衍生物 ,再与酚类、胺类化合物作用生成有色物质的原理 ,采用比色法测定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中的藻酸盐含量 ,并测定比色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 菌落中的藻酸盐含量与反应物的吸光度值 (A)呈正相关 (r =0 .98,P <0 .0 1) ;比色法的回收率为 98.18% ,变异系数小于 5 % ;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的藻酸盐含量分别为 2 3.5 4和 18.0 2 μg/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比色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治疗 下呼吸道 绿脓杆菌 藻酸盐 含量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瘦素水平与营养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江平 刘锦铭 +3 位作者 王英敏 郑卫 朱东 江建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7-1169,117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31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A组),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A1组)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A2组)。以20例无吸烟史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测定各...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31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A组),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A1组)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A2组)。以20例无吸烟史且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测定各组的营养参数(血清瘦素水平、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等)、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呼吸中枢驱动功能(口腔闭合压)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2组比较,A1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等营养参数和PaO2均降低,而PaCO2增高;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清瘦素等营养参数、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力均降低,而口腔闭合压和PaCO2明显增高。A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上臂肌围和最大吸气压呈正相关;B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营养参数和呼吸肌力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是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并与呼吸肌力相关;COPD患者肺泡低通气和CO2蓄积的原因是外周呼吸肌力降低,而非呼吸中枢驱动功能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血清瘦素 营养参数 呼吸肌力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惠萍 鲍春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1-842,共2页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肺部弥漫性疾病 ILD LUNG 细支气管 原因不明 继发性
下载PDF
306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惠萍 李霞 +1 位作者 何国钧 钮善福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12期884-887,890,共5页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吸气峰压为12~28 cmH2O,平均14.6±5.9cmH2O;呼气末压4~8cmH2O,平均4.2±0.9cmH2O.NIPPV无效者改为有创通气....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吸气峰压为12~28 cmH2O,平均14.6±5.9cmH2O;呼气末压4~8cmH2O,平均4.2±0.9cmH2O.NIPPV无效者改为有创通气.分析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改善情况,以及BiPAP通气机使用和费用情况.根据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NIPPV总有效率为79.7%.有效率因不同病种而异.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COPD>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其他>肺炎>ILD>肺癌.其中最高为COPD,达92.7%,最低为肺癌,仅为56.7%.每日通气时间:2~19小时不等,平均6.35±2.31小时.用机天数1~52天,平均7.65±3.04天.NIPPV费用占总费用的4.72%,因病种不同而异,以COPD最高,占总费用的7.94%.②NIPPV有效者,上机前动脉血气状况明显好于无效病例.多次住院患者随NIPPV前血气改变的减轻,上机天数、住院天数和总费用也相应减少.③NIPPV无效病例以肺癌和ILD所占比例为高.主要与基础病变严重、病情危重有关.④62例NIPPV无效者中,28例改为有创通气,成功率为3.6%;而总费用却比单用NIPPV者高出1倍以上(2.06/1).结论①NIPPV适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各种类型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呼吸衰竭的治疗.②早期上机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褚海青 李惠萍 +1 位作者 王丽 何国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免疫荧光法 检测 肺炎衣原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2与呼吸系统感染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彦雄 徐金富 瞿介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经常遭到包括病原微生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入侵。呼吸道上皮不仅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物理屏障,还能通过分泌抗菌多肽和蛋白来抑制并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防御素是呼吸道上皮分泌的一种重要抗菌多肽,是一个相... 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经常遭到包括病原微生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入侵。呼吸道上皮不仅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物理屏障,还能通过分泌抗菌多肽和蛋白来抑制并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防御素是呼吸道上皮分泌的一种重要抗菌多肽,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5000的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家族,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 呼吸系统感染 抗病原微生物 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 广谱抗微生物活性 呼吸道上皮 相对分子质量 抗菌多肽
下载PDF
肺部小结节的外科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云嵩 杨晨露 +3 位作者 陈建 陈田子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7-853,共7页
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 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中的微创手术原则、精准治疗原则和加速康复原则,旨在为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肺肿瘤 早期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瑶 吴凤英 江平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COPD的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占 70 .6 % ,主要有...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COPD的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占 70 .6 % ,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ESBLs阳性率达 2 6 .5 % ;革兰氏阳性菌占 2 9.4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2 1.9%的患者有 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 32 .3%的患者合并真菌感染。药敏显示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氧哌嗪青霉素和阿莫西林 +棒酸等抗生素比较敏感。泰能对ESBLs阳性的细菌敏感率达 10 0 % ,而由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的敏感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耐药性较高 ,除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外 ,对其它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 ,常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且耐药现象严重 ,临床医师应重视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治疗 ,合理应用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分析
下载PDF
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勤惠 李燕芹 +3 位作者 秦惠 刘斌 徐佳波 邹静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在不同受试者中,比较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结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这2种方法。方法:应用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35名健康受试者、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DLCO,每种方法... 目的:在不同受试者中,比较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结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这2种方法。方法:应用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测定35名健康受试者、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DLCO,每种方法重复测试2次,取平均值,2次测试间隔20min。结果:①35名健康对照者皆完成了一口气法和内呼吸法的测试,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9,P<0.0001),2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弥散常数(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85,P<0.0001),2种方法测得结果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46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中23例完成了2种方法测定,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7,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7,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3例患者无法用一口气法进行测试,用内呼吸法测试则皆得到满意的结果。③在2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中21例完成了2种方法测试,2种方法测得的DL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6,P<0.0001),两者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得的Kco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3,P<0.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一口气法测试时,3组受试者成功率不同(P<0.05),以健康受试者成功率最高;应用内呼吸法测试时,3组受试者的成功率不同(P<0.05),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检测成功率为最高。结论:①不同组别间,一口气法与内呼吸法测定DLCO的结果一致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内呼吸法的适应证较一口气法更广泛;③采用一口气法测试时,健康受试者的检测成功率高,而采用内呼吸法测试,则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检测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口气法 内呼吸法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吹吹气,揪出气道炎症
14
作者 郭健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3年第8期10-11,共2页
“咳嗽反反复复,胸闷难受憋气,喷嚏鼻涕不停歇,猫猫狗狗碰不得,医生,我是怎么了?”“别着急别着急,你这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还有哮喘造成的,咱们做个简单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查看一看。”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气道炎症 医生
下载PDF
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兰 褚海青 +1 位作者 李惠萍 何国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 联合化疗 BAC 疗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BMSC尾静脉输注对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佳波 李燕芹 +3 位作者 李莉 刘斌 熊剑飞 叶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研究经尾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雄性转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FVB小鼠BMSC。将24只FVB雌性受体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治疗1组(BMSC 1组)和BMSC治疗2组(BMSC 2组)(n... 目的研究经尾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雄性转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FVB小鼠BMSC。将24只FVB雌性受体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治疗1组(BMSC 1组)和BMSC治疗2组(BMSC 2组)(n=6)。模型组、BMSC 1组和BMSC 2组小鼠分别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建模24 h后,BMSC 1组和BMSCs 2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BMSC 1×106/只和2×106/只。于建模后第21天处死所有小鼠,制备小鼠肺组织标本。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RFP(+)BMSC分布观察和RFP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表达;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结果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BMSC 1组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而BMSC 2组较模型组明显加重。BMSC 2组在肺间质纤维化活跃区域可见大量RFP(+)BMSC且其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SP-A表达,正常组>BMSC 1组>BMSC 2组和模型组(均P<0.05),而BMSC 2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p含量,正常组<BMSC 1组<模型组<BMSC 2组(P<0.01,P<0.05);TGF-β和PDGF mRNA表达,BMSC 2组>BMSC 1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适量的BMSC尾静脉输注能有效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而过量的BMSC则可能使其病变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纤维化 量效关系 红色荧光蛋白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羟脯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锦铭 高蓓兰 +2 位作者 江平 吴文 李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PTE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肺通气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下肢深静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特点。结果深静脉血栓...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PTE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肺通气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下肢深静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特点。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PTE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息、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外科手术、创伤、骨折和恶性肿瘤等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PTE仍极易被临床忽视、漏诊和误诊。应密切关注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时、准确地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影像学
下载PDF
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附51例报道)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惠萍 张苑 +6 位作者 周瑛 范峰 李霞 余慧 赵兰 易祥华 何国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4-859,F0002,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5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年7月1日—2007年4月31日期间确诊为DPB的患者51例,并随访至2008年1月28日。采取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 目的分析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5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年7月1日—2007年4月31日期间确诊为DPB的患者51例,并随访至2008年1月28日。采取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其他措施的综合治疗,包括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针对感染致病菌的抗生素、氧疗及对症、支持疗法等。观察本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痰菌检查等。结果51例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43∶1。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为(51.8±15.6)岁。从起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0 d~40年,中位确诊时间为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制定的DPB临床确诊标准,其中5例经肺活组织检查证实。96.1%(49/51)有副鼻窦炎,51.0%(26/51)继发支气管扩张,9.8%(5/51)伴肺源性心脏病,7.8%(4/51)合并支气管哮喘(7.8%),9.8%(5/51)伴发高血压,2.0%(1/51)伴类风湿关节炎,2.0%(1/51)伴胸腺增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为25.0%(3/12),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7.6%(9/51)。本组DPB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最高(17/51,33.3%),但阴转率仅为17.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5/51,9.8%),第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3/51,5.9%)。14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1例患者因依从性不佳,不规则短期用药而未愈;2例患者初期治疗后好转,1例出院后1年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5年生存率达95.6%。结论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内炎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惠萍 李霞 +3 位作者 何国钧 易祥华 蔡映云 Charlie Strange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 )能否通过诱导肺内炎性细胞凋亡而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性纤维化。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博莱霉素组 (BLM组 )和地塞米松组 (DXM组 )。于实验的第 1、3、7、14和 2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 )能否通过诱导肺内炎性细胞凋亡而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性纤维化。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博莱霉素组 (BLM组 )和地塞米松组 (DXM组 )。于实验的第 1、3、7、14和 2 8天处死动物 ,获取肺泡灌洗液 (BALF) ,行细胞计数、分类、流式细胞仪测定DNA亚二倍体含量 ;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及凋亡细胞形态 ;DNA片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进行肺组织凋亡细胞半定量。结果  ( 1)BALF细胞计数 :不同时间DXM组均低于BLM组 ,P均 <0 .0 5 ;( 2 )BALF细胞分类 :DXM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除第 1天组外 ,其余各相应时间组均比BLM组明显降低 ,P <0 .0 1;( 3)BALF细胞中凋亡细胞所占比例 :DXM第 14、2 8天组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的BLM组 ,P <0 .0 5 ;( 4 )DXM组肺泡炎高峰较BLM组后移 ;纤维化程度也明显低于BLM组 ;( 5 )形态学观察 :DXM各时间组与BLM组比较 :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BLM 2 8d组肺泡间质胶原明显多于DXM组 ,纤维母细胞增多 ;( 6 )肺组织炎性细胞凋亡指数 :DXM组除第 14天组外 ,其余各时间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大于BLM组 ,P <0 .0 5~ 0 .0 1;( 7)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在DXM组明显低于BLM组。结论 DXM通过诱导肺内炎症细胞凋亡增加 ,减轻BLM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博莱霉素 肺间质纤维化 大鼠 肺内炎性细胞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宝 李惠萍 +4 位作者 范峰 姜寒水 王克俭 张容轩 郑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864,共7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腹腔内分别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组)、地塞米松(激素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再按造模后开始干预的...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腹腔内分别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组)、地塞米松(激素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再按造模后开始干预的时间不同分为14d和28d开始干预2个亚组,每个亚组再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14d、28d和56d3个观察组。观察大鼠中位生存时间、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HE染色)、肺组织胶原定量分析(Masson染色)等指标来评价药物干预效果,并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凋亡指数。同时对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生存时间观察:造模后14d开始干预的模型组、治疗组和激素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d、57d和19d(P<0.01);而造模后28d开始干预的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d、58d和34d(P<0.05)。(2)肺纤维化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下降趋势。各治疗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胶原面积均小于模型组。(3)肺组织凋亡指数的比较:与模型组相比,14d开始干预并观察14d、28d组和28d开始干预并观察14d组的治疗组大鼠凋亡指数明显升高。(4)14d开始干预的各组的细胞因子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均低于相应模型组。治疗组中观察28d和56d小组的肺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与模型组区别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