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钟卫妮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优加组与优加干预组,每组各48例。对非优加组患者迅速实施机械通... 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优加组与优加干预组,每组各48例。对非优加组患者迅速实施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对症治疗,优加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康复进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干预后,优加干预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非优加组(P<0.05);优加干预组血氧饱和度复常时间、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显著短于非优加组(P<0.05);优加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非优加组(P<0.05);优加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非优加组(P<0.05)。研究发现,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低血氧状态及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急救效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呼吸衰竭 急救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陈冬梅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2020年1月—2023年1月)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呼吸常护组和呼吸个护组,每组各51例。呼吸常护组常规给予机械通气、扩... 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2020年1月—2023年1月)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呼吸常护组和呼吸个护组,每组各51例。呼吸常护组常规给予机械通气、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等治疗及护理干预,呼吸个护组在呼吸常护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康复进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干预后,呼吸个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呼吸常护组(P<0.05);呼吸个护组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呼吸常护组(P<0.05);呼吸个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呼吸常护组(P<0.05)。研究发现,结合该类呼吸衰竭患者个体特征,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肺动静脉畸形破裂相关性咯血的急诊相关治疗
3
作者 丁菊蓉 王珊梅 +5 位作者 沈莉 谈炎霖 王晶晶 虞栋 马旭 姜洪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破裂导致咯血患者的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2月内出现PAVM破裂相关性咯血且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破裂导致咯血患者的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2月内出现PAVM破裂相关性咯血且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证实PAVM存在,术后均按计划通过CT检查随访复查。结果8例患者中共13处PAVM接受了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明显改善,出血症状迅速得到控制(P<0.05)。随访(14.63±10.06)个月内无PAVM复发。结论对于PAVM破裂相关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应为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畸形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咯血 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51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江平 史宏彰 +2 位作者 马俭 张黎 刘锦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提高对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伴有急性肺损伤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结果 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51例,咳痰31例,发... 目的提高对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伴有急性肺损伤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结果 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51例,咳痰31例,发热45例,气急51例,肌肉酸痛13例;入院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200~300者22例,<200者29例。影像学表现以双肺渗出性改变为主,有斑片状、毛玻璃状、网状和结节样改变,病灶迅速进展或融合。本组双侧肺病变占94.1%(48/51)。15例死亡,病死率29.4%(15/51),死亡病例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占ARDS病例数51.7%(15/29),10例有基础肺病,占死亡病例66.7%。51例患者中,41例使用甲泼尼龙静脉给药治疗,28例患者存活。明确诊断6例,为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甲型H1N1流感3例。51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抗体均阴性。痰真菌培养肺曲霉阳性6例中,G试验阳性2例,GM试验均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6例。32例进行血清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检测,巨细胞病毒IgG阳性9例。结论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难题,存在基础肺部疾病可能与重症肺炎的预后相关。激素的早期应用对急性肺损伤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因学 甲型H1N1流感
下载PDF
视频辅助培训在提高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君 曹燕华 +2 位作者 于冬梅 郭成桦 高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培训在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护士80名为研究对象。按入职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入职)和观察组(2017...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培训在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护士80名为研究对象。按入职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入职)和观察组(2017年1-12月入职),每组40名。对照组护士接受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即急诊科带教老师示范教授;而观察组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除颤、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使用、有创呼吸机使用、心肺复苏机使用、气管插管配合、气管镜吸痰配合等操作视频二维码的使用。培训期为6个月,培训结束后考核护士的急救操作成绩、医生对护士急救能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急救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对护士的急救能力满意度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辅助培训可提高急救护士的急救能力、提高医生对护士急救能力的满意度,且具有便捷、安全、经济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培训 急救能力 护士 二维码
下载PDF
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亚菊 《健康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对84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肺复张不满意的患者,给予持续低负压吸引观察与护理。发现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过程中,加强观察与护理,能促进气体的排除,提高治疗效果好,无胸腔内感染。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低负压吸引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134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史宏彰 沙庆棠 李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首次发作 自发性气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右心房压力联合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预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文婷 袁平 +1 位作者 吴常伟 刘锦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0-676,共7页
目的:研究有创右心导管检查和无创心肺运动试验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并探讨两者联合是否能提高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 目的:研究有创右心导管检查和无创心肺运动试验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并探讨两者联合是否能提高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首次诊断为CTEPH的患者,按照有无临床恶化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分为事件组(n=18)和无事件组(n=49)。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肺运动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得出临床恶化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确定各独立预测因素的AUC值和最佳截定值,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右心房压(HR=1.130,95%CI:1.038~1.229,P=0.005)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HR=1.109,95%CI:1.029~1.195,P=0.006)是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平均右心房压的最佳截定值为6 mmHg(1mmHg=0.133kPa),敏感度为77.6%,特异度为72.2%。VE/VCO2斜率的最佳截定值为55.61,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91.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平均右心房压>6 mmHg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更低,log-rank值为14.18,P值<0.001;VE/VCO2斜率>55.61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更低,log-rank值为20.85,P<0.001。根据最佳截定值将两个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构建新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当平均右心房压和VE/VCO2斜率均升高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风险为两指标均低患者的24.263倍。结论: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右心房压和心肺运动试验的VE/VCO2斜率可以很好的预测CTEPH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后,预测临床预后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 心肺运动试验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30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秋艳 俞瑛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合理的护理对老年压疮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老年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全身、局部以及局部压疮面的护理工作。结果:30例老年压疮患者中,5例Ⅰ期患者均全部治愈... 目的:观察并分析合理的护理对老年压疮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老年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全身、局部以及局部压疮面的护理工作。结果:30例老年压疮患者中,5例Ⅰ期患者均全部治愈;19例Ⅱ期患者中,15例治愈,4例病情得到好转;6例Ⅲ期患者中,4例治愈,2例好转,治愈率达到80%,好转率20%。结论:对老年患者压疮的合理护理,不但经济合理,而且利于疮面的愈合,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压疮 护理预防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毅雯 杨君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实验组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4.0%,3例无效,其中有1例病发多功能衰竭死亡;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8.0%,其中有4例抢救无效,3例病发严重的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死亡。两组的总效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实际的临床运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通气方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中,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靶向药物疗效的价值
11
作者 李文婷 吴常伟 +1 位作者 袁平 刘锦铭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75-581,共7页
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经靶向药物治疗前后右心导管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并探讨超声参数变化与肺血管阻力、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住... 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经靶向药物治疗前后右心导管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并探讨超声参数变化与肺血管阻力、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住院PH患者31例,比较患者经靶向药物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NT-pro BNP、6 min步行距离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并分析超声参数变化和肺血管阻力及NT-pro BN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PH患者在靶向药物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延长,NT-pro BNP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参数中,肺动脉平均圧、肺血管阻力、平均右心房压降低,心排血指数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中,右心室基底横径和右心室游离壁厚度缩小,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降低。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延长(P<0.05)。治疗前后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的差值和肺血管阻力的差值呈负相关(r=-0.5,P=0.007;r=-0.462,P=0.018),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的差值和肺血管阻力的差值呈正相关(r=0.430,P=0.022)。治疗前后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基底横径的差值和NT-pro BNP的差值呈正相关(r=0.548,P=0.002;r=0.684,P<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差值和NT-pro BNP的差值呈负相关(r=-0.449,P=0.013)。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可反映PH患者靶向药治疗后右心结构的逆转和右心收缩功能的增强,且其变化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力衰竭程度相关性好,是评价PH患者靶向药物疗效的可靠且无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血流动力学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动脉栓塞治疗老年人肺咯血63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余冰 江森 +2 位作者 朱时锵 史宏彰 陈昶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自1974年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后,动脉栓塞术就已成为顽固性咯血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老年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及临床特征,因此对动脉栓塞治疗老年人肺咯血提出了更高的临床要求。现对... 自1974年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后,动脉栓塞术就已成为顽固性咯血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老年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及临床特征,因此对动脉栓塞治疗老年人肺咯血提出了更高的临床要求。现对我院行动脉栓塞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治疗 临床分析 肺咯血 老年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顽固性咯血 临床疗效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焦虑认同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文琼 潘洁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焦虑认同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精神病院收治的10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焦虑认同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精神病院收治的10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焦虑认同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式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焦虑认同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及遵医用药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认同 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状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呼吸科急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吉徽 杨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呼吸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咯血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咯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收时间、...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呼吸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咯血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咯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收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程序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呼吸科的急救效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程序化管理 急诊科 抢救效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基于业务再造理论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龑 毛燕君 +2 位作者 张峥 杨君 闵思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基于业务再造理论构建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按住院顺序,选择2020年1—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入院的200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救治流程;选择2020年7—12月于... 目的基于业务再造理论构建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按住院顺序,选择2020年1—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入院的200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原救治流程;选择2020年7—12月于该医院急诊入院的200例患者为试验组,应用再造后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2组均使用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时间记录表记录各子流程所耗时间,通过电子病例收集患者临床结局。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院内救治流程各环节耗时、救治效率、患者结局。结果最终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纳入192例。试验组入院至静脉使用止血药时间和入院至经血管内治疗血管穿刺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1.50(20.00,22.50)、82.50(79.50,84.50)min,低于对照组的40.87(37.06,44.43)、135.50(123.50,147.00)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84、16.63,均P<0.01)。试验组急性大咯血所致窒息发生率为4.2%(8/192),低于对照组的13.0%(25/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P<0.01)。结论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有效缩短了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多环节无缝衔接,提高了急性大咯血患者院内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介入治疗 流程再造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危机干预理论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措施
16
作者 陆毅雯 杨君 张婷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24期4520-452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危机干预理论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肺科医院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基于危机干预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 目的探讨基于危机干预理论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肺科医院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基于危机干预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临床结局指标和护理质量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理指标、临床结局指标和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危机干预理论的急救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理指标、临床结局指标和护理质量指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干预理论 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 个性化护理
原文传递
长期吸烟者隐原性大咯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江森 史宏彰 +4 位作者 孙希文 江平 张黎 揭冰 虞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长期吸烟者隐原性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有长期吸烟史的隐原性大咯血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BA)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进行评估,并对发现的病理...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长期吸烟者隐原性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有长期吸烟史的隐原性大咯血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BA)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进行评估,并对发现的病理性体动脉进行血管造影和栓塞术.分析血管造影表现,随访观察TAE的临床效果和术后胸部CT表现.结果 21例患者的病理性体动脉均为BA,共35支,均有末梢不同程度的增生,累及右肺24支,累及上叶25支.BA主干增粗24支,正常11支.所有BA均成功完成血管内栓塞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即刻止血,在随访时间内除1例有偶发痰中带血外其余均未再复发咯血.随访的胸部CT示除原有肺气肿表现外,肺内均未见其他异常.结论 长期吸烟可致大咯血,责任血管为BA,血管内栓塞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栓塞 治疗性 吸烟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原文传递
肺结核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森 支文祥 +7 位作者 孙兮文 朱晓华 史宏彰 陈昶 虞栋 彭刚 尤正千 马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8-83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致咯血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血管造影表现,评价其在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中,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胸部手术后25例。在栓塞治疗过程中完成降主动脉各出血分...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致咯血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血管造影表现,评价其在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中,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胸部手术后25例。在栓塞治疗过程中完成降主动脉各出血分支栓塞术后,根据病变的部位进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影像评判标准:正常为(-);(+):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诸多小分支紊乱、增生,未见其分支明显增粗;(++):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分支明显增粗、扭曲、瘤样扩张,伴肺循环分流等;出血阳性包括(+)、(++),其中(++)为强阳性。对造影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基础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造影发现为强阳性的部分患者行动脉栓塞术,符合长期疗效分析的15例患者术后作临床疗效评估。结果造影影像学结果显示,出血阳性与造影人次比为32/39,出血强阳性与造影人次比为17/39;出血阳性与造影的锁骨下动脉支数比为39/58,其中(++)为24/58,(+)为15/58。强阳性出血动脉以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肩胛下动脉的出现概率最高。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胸部手术后的患者有明显高的出血阳性率以及强阳性率。15例动脉栓塞术后,治愈6例,显效和有效7例,无效2例。15例中有8例行降主动脉出血分支栓塞后无效,再行动脉栓塞术时,对锁骨下动脉造影发现的出血血管栓塞疗效显著。结论采用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应在完成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降主动脉分支栓塞后,如仍有咯血可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对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胸部手术后及栓塞术后疗效不佳者,可根据病情同时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并对其出血血管进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锁骨下动脉 栓塞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50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璟 杨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而对照...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咯血的护理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再次咯血率、窒息率、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咯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再次咯血率和窒息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肺结核咯血患者的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肺结核 咯血 抢救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对改善气胸患者感染及疼痛情况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敏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8期2072-207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改善气胸患者感染及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220例,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入科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胸...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改善气胸患者感染及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220例,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入科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及术后6、24以及48 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4.55%)低于对照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6、24及48 h疼痛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案虽然不能明显减少气胸患者感染情况,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综合护理 感染 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