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赵慧瑾 金震 +7 位作者 张赟翔 吴敏 郑宇 吴文 沈扬 陈秋生 李军民 陈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总结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评估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ytidine,AZ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间诊断的35例不耐受强化... 目的:总结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评估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ytidine,AZ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间诊断的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患者,接受VEN+AZA诱导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VEN+AZA诱导的缓解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8岁,继发AML 9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评估,其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12例,高危13例。常见的基因突变为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11例)、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IDH1/2)(11例)、TET癌基因家族成员2(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9例)、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8例)、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6例)。总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65.7%(23例),NPM1、FLT3⁃ITD、IDH1/2突变患者CR率分别为87.5%、66.7%、72.7%。CR患者中总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73.9%。中位随访时间10.1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期11.3个月。缓解患者中,相比于MRD阳性患者,MRD阴性患者E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更长(P<0.05)。早期死亡率5.7%,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1.4%、3~4级血小板减少25.7%、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48.6%)及肺部感染(17.1%)。结论:VEN+AZA在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中治疗的总缓解率较高。NPM1突变可能提示更高缓解率。MRD转阴患者EFS期及OS期较MRD阳性患者延长,死亡风险下降。VEN+AZA是目前不能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诱导治疗 不耐受强化化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费爱梅 毛朝明 +2 位作者 刘静静 诸江 糜坚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09-9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株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ATO处理细胞,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MCL细胞株(jeko-1,mino,JVM-2)增殖;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凋亡;用DiOC6(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诱导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株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ATO处理细胞,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MCL细胞株(jeko-1,mino,JVM-2)增殖;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凋亡;用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MCL-1,BCL-2,PUMA,NOXA,cCaspase-3,cCaspase-9,cPARP在ATO处理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ATO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MCL细胞凋亡,并且引起MCL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引起MCL-1,PUMA,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PARP,cCaspase-3,cCaspase-9表达水平增加,不影响BCL-2,NOXA表达。结论:ATO能有效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MCL细胞株凋亡,其中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途径
下载PDF
新型青蒿素衍生物SM1044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静静 费爱梅 +4 位作者 聂瑞敏 王瑾 李英 王振义 糜坚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07-611,共5页
本研究探讨新型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1044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b细胞株Kasumi-1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观察SM1044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Ⅴ/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PI单标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 本研究探讨新型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1044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b细胞株Kasumi-1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观察SM1044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Ⅴ/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PI单标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加药处理后Kasumi-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PARP以及融合蛋白AML1-ETO的变化。结果显示:青蒿素衍生物SM1044可抑制Kasumi-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μmol/L SM1044作用24小时,生长抑制率达到50%,48小时的IC50值为0.17±0.067μmol/L;SM1044通过Caspase依赖的途径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周期测定显示,SM1044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5μmol/LSM1044作用24小时使G0/G1期细胞由(58.33±4.46)%上升为(71.75±2.24)%;Western blot测定显示SM1044促使凋亡相关蛋白c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cPARP(cleaved PARP)表达水平增加,同时融合蛋白AML1-ETO表达降低。结论 :SM1044可有效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该过程与cCaspase 3、cPARP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SM1044还能阻滞细胞周期,将Kasumi-1细胞阻滞在G0/G1期;同时SM1044能明显引起融合蛋白AML1-ETO的表达降低,可作为SM1044作用的胞内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衍生物 SM1044 KASUMI-1细胞 AML1-ETO融合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协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T细胞淋巴瘤凋亡及其与蛋白聚集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晓星 张群岭 +3 位作者 陈新宇 邬维礼 沈志祥 赵维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15-1219,共5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唑米(bortezomi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Hut78的协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两药联合对蛋白聚集体形成的影响。硼替唑米(1...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唑米(bortezomi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Hut78的协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两药联合对蛋白聚集体形成的影响。硼替唑米(10nmol/L)单药或硼替唑米(10nmol/L)联合SAHA(2μmol/L)处理Jurkat和Hut78细胞,应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聚集体形成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单用硼替唑米组比较,两药合用能够显著抑制Jurkat和Hut78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流式结果显示,两药合用组的Jurkat和Hub78细胞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41.8±4.7)%和(72.7±11.7)%,显著高于对照组[(3.6±1.3)%和(7.0±1.9)%]和单用硼替唑米组[(6.3±2.3)%和(18.7±9.2)%](p均<0.01)。超微结构显示,单用硼替唑米组细胞内多为典型的聚集体结构,两药合用组细胞内聚集体密度降低,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有效诱导T淋巴瘤细胞凋亡,两药具有协同作用。硼替唑米促进聚集体形成,SAHA能破坏聚集体结构,是增强硼替唑米促凋亡效应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硼替唑米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T细胞淋巴瘤 细胞凋亡 蛋白聚集体
下载PDF
利用显性阴性模型对整合素αIIbβ3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媛婧 苏晓瑜 +1 位作者 阮铮 奚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26-1031,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整合素β3亚单位胞浆段序列在整合素αIIbβ3介导的信号转导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在无αIIb亚单位存在的条件下其对信号转导及特异性的影响程度。运用由IL-2R胞外段和跨膜段(Tac)与整合素β3胞浆段组成的融合蛋白(... 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整合素β3亚单位胞浆段序列在整合素αIIbβ3介导的信号转导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在无αIIb亚单位存在的条件下其对信号转导及特异性的影响程度。运用由IL-2R胞外段和跨膜段(Tac)与整合素β3胞浆段组成的融合蛋白(Tac/β3),使其在表达GPIbIX、整合素αIIbβ3的CHO细胞株(IbIX/IIbIIIa-CHO细胞株)中稳定表达(即得到IbIX/IIbIIIa-CHO/Tac-762细胞),并进行多项试验,包括在固相纤维蛋白原的伸展、稳定黏附试验、细胞纤维蛋白凝块回缩功能试验以及游离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分别代表了外向内及内向外信号转导事件)。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有Tac/β3的IbIX/IIbIIIa-CHO/Tac-762细胞中αIIbβ3介导的双向信号转导严重受到抑制。结论:Tac/β3可以在IbIX/IIbIIIa-CHO/Tac-762细胞中发挥显著有效的显性阴性作用,并且证实整合素β3亚单位胞浆段的单独存在即可影响由αIIbβ3介导的双向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阴性 整合素 αⅡbβ3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三个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表型诊断和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秦欢欢 王学锋 +6 位作者 丁秋兰 许冠群 张利伟 戴菁 陆晔玲 奚晓东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对3个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冈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托霉素... 目的对3个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冈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RCo)、vWF抗原(vWF:锥)、vWF活性(vWF:A)测定,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vWF与FⅧ结合试验(vWF:FⅧ:B)和多聚体分析对3例vWD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提取3例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vWF基因的52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vWF基因变异。结果3例先证者Am均延长,BT除先证苦3外均正常,血浆R1PA、vWF:RCo、vWF:Ag、vWF:A和vWF:CB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多聚体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3中、高分子质量多聚体缺失,而先证者1、2基本正常。对3例先证者进千亍基冈测序,共发现3个杂合突变,分别为vWF基因的C144067A(112287Q)、GI10374A(R1374H)、CI10770T(S1506I,)以及28号外显子G110667A(D1472H)杂合多态性。结论R2287Q、R1374H和S15061.这3种杂合错义突变及D1472H杂合多态性足分别导致3例先证者发生遗传性vWD的分子发病机制。其中R2287Q是国际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整合蛋白β3近膜端α螺旋中的E726Q突变影响细胞膜与肌动蛋白皮质层相互作用继而诱导细胞膜形成突起小泡 被引量:2
7
作者 孔永奎 张玥 +1 位作者 林明辉 奚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50-1455,共6页
整合蛋白β亚基胞浆段近膜端α螺旋在与诸多蛋白如踝蛋白(talin)、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或者骨架蛋白(skelemin)等的结合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α螺旋上5个保守的带电荷氨基酸(R724,K725,E726,E731和E733)的研... 整合蛋白β亚基胞浆段近膜端α螺旋在与诸多蛋白如踝蛋白(talin)、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或者骨架蛋白(skelemin)等的结合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α螺旋上5个保守的带电荷氨基酸(R724,K725,E726,E731和E733)的研究,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从而明确其在介导β3与骨架蛋白结合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表达有突变型整合蛋白αⅡbβ3E726Q的CHO细胞株在固相化的纤维蛋白原上伸展不良,表型最显著。除此之外,E726Q突变可以诱导CHOαⅡbβ3E726Q细胞株在固相化的纤维蛋白原上的细胞膜起泡现象,且这种突起小泡(blebs)可以被肌凝蛋白轻链ATPase抑制剂blebbistatin所抑制。结论:整合蛋白β3亚基近膜端α螺旋在将细胞膜锚定到膜下肌动蛋白皮质层(submembraneous actin cortex)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蛋白β3 踝蛋白 E726Q突变 α-辅肌动蛋白 突起小泡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家系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冠群 梁茜 +4 位作者 张利伟 沈韵 丁秋兰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4-848,共5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用尿素溶解法以及REA-chrom FⅧ试剂盒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Ⅷ活性(FⅧ∶C),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Ⅷ抗原(FⅧ∶Ag),采...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用尿素溶解法以及REA-chrom FⅧ试剂盒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Ⅷ活性(FⅧ∶C),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Ⅷ抗原(FⅧ∶Ag),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对先证者凝血功能进行评估。PCR扩增F13A1基因的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家系成员F13A1基因相应的突变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FⅧ尿素溶解试验阳性,FⅧ∶Ag<1%,FⅧ∶C低于检测下限(<3%)。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F13A1基因14号外显子存在双杂合突变(p.Arg662*和p.Trp665*),先证者母亲及父亲均存在相应位点的单杂合突变,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双杂合突变。结论加强对FⅧ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开展相关实验室诊断和基因诊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集障碍 遗传性 因子Ⅷ 基因检测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MGMT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帆 施静艺 +4 位作者 徐岚 任丽娟 张巧花 赵维莅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MGMT及XPA、XPD、XPG基因重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量阵列技术(Mass—ARRAY)检测73例淋巴瘤患者及500名正常对照中MGMT L84F、MGMT K178R、XPA TSS+62、XPD K751Q及XPG TSS+37... 目的探讨MGMT及XPA、XPD、XPG基因重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量阵列技术(Mass—ARRAY)检测73例淋巴瘤患者及500名正常对照中MGMT L84F、MGMT K178R、XPA TSS+62、XPD K751Q及XPG TSS+372五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MGMT L84F(T)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与野生型(CC)相比,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显著升高[OR=2.085,95%可信区间(CI)=1.069~4.068,P=0.029];其中,前者罹患B细胞淋巴瘤的风险是后者的2.403倍(OR=2.403,95% CI=1.103~5.235,P=0.024)。检测MGMT K178R、XPA TSS+62、XPD K751Q及XPG TSS+372未发现与淋巴瘤发病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GMT L84F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GMT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CD3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逸伦 赵维莅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30-435,共6页
CD38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蛋白, 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 以及激活细胞迁移和信号级联反应。CD38在恶性淋巴细胞肿瘤中广泛表达, 使其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热门候选靶点之一。然而, 目前靶向CD38免疫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 CD38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蛋白, 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 以及激活细胞迁移和信号级联反应。CD38在恶性淋巴细胞肿瘤中广泛表达, 使其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热门候选靶点之一。然而, 目前靶向CD38免疫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有限, 这可能与CD38异常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对CD38单克隆抗体产生耐药有关。笔者拟就CD38的特征及功能, 在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CD38单克隆抗体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应用前景等, 对CD38在NHL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CD38单克隆抗体应用于NHL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38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抗体 单克隆
原文传递
Trp1707Ser突变对重组凝血因子Ⅷ轻链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结合作用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迟昆 邵妍妍 +4 位作者 陆晔玲 戴菁 丁秋兰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5-999,共5页
目的 探索Trp1707Ser突变对重组凝血因子Ⅷ轻链(rFⅧLC)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以长链PCR法构建野生型和Trp1707Ser突变型rFⅧLC原核表达质粒,应用BL21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蛋白表达,梯度复性法对表达蛋白进... 目的 探索Trp1707Ser突变对重组凝血因子Ⅷ轻链(rFⅧLC)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以长链PCR法构建野生型和Trp1707Ser突变型rFⅧLC原核表达质粒,应用BL21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蛋白表达,梯度复性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结构复性,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所得蛋白进行鉴定.复性后蛋白使用GST柱纯化并收集,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检测B区缺失重组FⅧ(BDD-rFⅧ)、野生型和突变型rFⅧLC与VWF的结合活性,结果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110×10^3)与目的蛋白相符,蛋白纯化峰图显示野生型蛋白表达量高于突变型,SPR检测结果显示BDD-rFⅧ、野生型rFⅧLC、突变型rFVⅧLC蛋白与VWF的结合活性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强,BDD-rFⅧ与VWF结合KD值(12.2)明显低于野生型rFⅧLC(48.9)和突变型rFⅧLC(46.3),结论 Trp1707Ser突变对原核表达rFⅧLC与VWF的结合作用无明显影响,重链对FⅧ与VWF结合作用的影响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因子Ⅷ 突变 von WILLEBRAND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异质性的滤泡性淋巴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楠 赵维莅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37-342,共6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22%~25%。尽管临床表现为惰性的病程,对化疗或免疫化疗方案敏感,但即使在利妥昔单抗时代,FL仍难获得治愈。在肿瘤向慢病治疗的理念下,如何选...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22%~25%。尽管临床表现为惰性的病程,对化疗或免疫化疗方案敏感,但即使在利妥昔单抗时代,FL仍难获得治愈。在肿瘤向慢病治疗的理念下,如何选择个体化的最优治疗策略,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生物学标志 遗传学 分子异质性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