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砷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嵘 赵劲秋 欧阳仁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1-724,共4页
关键词 硫化砷 临床研究进展 恶性血液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含雄黄制剂 实验 AS2O3 复方黄黛片 蛇虫咬伤
下载PDF
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药物所致胃肠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晓颖 王爱华 +3 位作者 刘元芳 陈颖 沈扬 沈志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观察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治疗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30例和对照组另 39例化疗者 ,分别注射奈西雅和呕必停 ,观察化疗后 3天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情况变化 ,以及该药引起... 目的 :观察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治疗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30例和对照组另 39例化疗者 ,分别注射奈西雅和呕必停 ,观察化疗后 3天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情况变化 ,以及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后 18~ 2 4h ,治疗组对食欲不振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 <0 .0 5 ) ;化疗后 18~ 2 4h ,治疗组对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化疗后 12~ 18h和 18~ 2 4h ,治疗对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奈西雅是新一代 5 -HT3受体抑制剂 ,是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器 淋巴肿瘤 化学疗法
下载PDF
Bcl-2与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炯 沈志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4-77,共4页
Bcl-2在骨髓造血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亡有重要影响;并且Bcl-2也参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关键词 BCL-2 癌基因 细胞凋亡 白血病 病因学
下载PDF
斑马鱼血液肿瘤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勇 陈芳源 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895,共7页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文章对此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液肿瘤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提升转化医学理念 促进系统整合血液病学研究
5
作者 陈赛娟 赵维莅 +3 位作者 张小伟 颜晓菁 张济 陈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4-1240,共7页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疾病机制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角度,而是试图整合不同层次信息,着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期多元化地理解生物系统发生功能异常的过程...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疾病机制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角度,而是试图整合不同层次信息,着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期多元化地理解生物系统发生功能异常的过程。通过系统整合生物学方法,深入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医学的方法探索白血病的靶向治疗,对于最终攻克这一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通过"211工程"的建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分化和凋亡的靶向治疗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使APL成为第一种可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也是白血病基因产物靶向治疗的成功典范,这一思路正在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类型白血病。对白血病的系统整合生物学研究也获得重大发展,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白血病基因组解剖学计划,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基因存在高频率突变及表观遗传性改变,并与白血病临床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还在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APL发病机制和PML-RARα转录抑制的靶基因等。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为全国血液领域白血病分子分型以及规范化临床路径提供指导作用,更进一步深化了"转化医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以靶向治疗的方法挽救了国际范围内成千上万的白血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系统生物学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中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重排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萌 陈赛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 ,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文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 ,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文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构及其重排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 着丝粒周染色体重排 异染色质 ISH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TEL基因与恶性血液病两者间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炯 仇倩瑶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8年第3期166-170,共5页
12P^(13)的TEL基因是ETS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在髓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都可检测到TEL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并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机制:与多种伙伴基因融合以及基因缺失等,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TEL基因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下载PDF
医学的导师,人生的楷模——王振义及其血液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闻朝君 陈赛娟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8-370,共3页
2011年1月14日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全体成员难以忘怀的一个日子。这一天,我们敬爱的王振义老师喜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看到王老师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证书的一刹那,我们难抑心中的激动。
关键词 王振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血液学教学改革的调研
9
作者 蒋雁翎 尹虹心 +1 位作者 张士彦 蒙国宇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5期174-177,共4页
了解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液学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在对收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得出,对于现有的几... 了解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液学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在对收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得出,对于现有的几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比较满意,但仍有部分学生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对分课堂持保留态度的人较多。结论: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的授课模式仍有改进和创新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学 教学改革 调查问卷
下载PDF
ZNF384融合亚型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瑛 谭阳霞 +3 位作者 尹虹心 蒋雁翎 陈立 蒙国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融合基因已成为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锌指蛋白384(zinc finger protein 384,ZNF384)融合作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非典型融合亚型,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广泛发生。ZNF384具有丰富的融合伴侣,其中E1A结... 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融合基因已成为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锌指蛋白384(zinc finger protein 384,ZNF384)融合作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非典型融合亚型,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广泛发生。ZNF384具有丰富的融合伴侣,其中E1A结合蛋白p300(E1A 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转录因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3,TCF3)、TATA-box binding 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 15(TAF15)的融合频率最高。这些融合蛋白均保留了完整的ZNF384结构,但融合伴侣则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说明不同的ZNF384融合亚型之间具有相似的致AL发生发展机制。现有研究主要认为ZNF384融合蛋白通过染色质重塑调控下游蛋白的转录表达,在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基因组修复中发挥潜在作用。ZNF384融合患者同时表达淋系和髓系特有的抗原,在疾病的进展中具有谱系转化特性,丰富的免疫表型给治疗方式带来了不确定性,并与融合亚型、发病年龄一起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该文通过对近10年已发表的案例和大型队列研究进行统计归纳分析,进一步确认了ZNF384融合及其各亚型AL在现有研究背景下的发生频率,总结了已有的机制信息,并对不同治疗方式下ZNF384融合患者的预后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后续针对这一独特亚型AL的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384融合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机制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赵慧瑾 金震 +7 位作者 张赟翔 吴敏 郑宇 吴文 沈扬 陈秋生 李军民 陈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总结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评估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ytidine,AZ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间诊断的35例不耐受强化... 目的:总结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点,评估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ytidine,AZ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间诊断的35例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患者,接受VEN+AZA诱导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VEN+AZA诱导的缓解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8岁,继发AML 9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评估,其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12例,高危13例。常见的基因突变为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11例)、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IDH1/2)(11例)、TET癌基因家族成员2(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9例)、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8例)、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6例)。总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65.7%(23例),NPM1、FLT3⁃ITD、IDH1/2突变患者CR率分别为87.5%、66.7%、72.7%。CR患者中总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73.9%。中位随访时间10.1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期11.3个月。缓解患者中,相比于MRD阳性患者,MRD阴性患者E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更长(P<0.05)。早期死亡率5.7%,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1.4%、3~4级血小板减少25.7%、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48.6%)及肺部感染(17.1%)。结论:VEN+AZA在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中治疗的总缓解率较高。NPM1突变可能提示更高缓解率。MRD转阴患者EFS期及OS期较MRD阳性患者延长,死亡风险下降。VEN+AZA是目前不能耐受强化疗的初治老年AML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诱导治疗 不耐受强化化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氧化砷注射液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机制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国强 陈赛娟 +1 位作者 王振义 陈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1-582,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性 氧化砷注射液 治疗
下载PDF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鸣明 邹丽芳 +3 位作者 窦红菊 庄衍 程毅敏 朱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血液肿瘤 临床实习
下载PDF
肾脏累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15
作者 王博恩 陈思远 +7 位作者 施晴 张慕晨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2-1168,共7页
目的·探究肾脏累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基本信息、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与预后相关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目的·探究肾脏累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基本信息、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与预后相关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49例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及分期等,并采用靶向测序(54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基于患者资料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在149例DLBCL肾脏累及的患者中,有87例患者(58.4%)年龄>60岁,121例患者(81.2%)AnnArbor分期为Ⅲ~Ⅳ期,27例患者(18.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2分,121例患者(81.2%)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高于正常上限,111例患者(74.5%)至少存在2个以上淋巴结外器官受累,131例患者(87.9%)国际预后指数≥2分。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和50.4%。在病理特征中,145例患者(97.3%)诊断为非特指型DLBCL。按Hans分型,39例患者(26.2%)属生发中心亚型。在可评估疗效的144例患者中,87例(60.4%)患者取得完全缓解。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LDH升高是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P=0.048)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33)的不良预后因素;75例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的靶向测序显示PIM1(n=23,31%)、MYD88(n=22,29%)、CD79B(n=21,28%)和KMT2D(n=18,24%)存在高频突变,其中CD79B突变与较差的总体生存时间相关(P=0.034)。结论·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临床特征中血清LDH升高与不良预后有关,基因突变谱中CD79B突变与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肾脏 临床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低剂量氧化砷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贾培敏 朱琦 +5 位作者 余韵 陈国强 陈赛娟 陈竺 王振义 童建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0,共4页
背景与目的:低剂量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对初发APL病人有效,而且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已耐受的复发APL病人可获得完全缓解。然而,目前其诱导APL缓解的机制尚不清... 背景与目的:低剂量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对初发APL病人有效,而且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已耐受的复发APL病人可获得完全缓解。然而,目前其诱导APL缓解的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低剂量As2O3治疗APL的可能机制。方法:以APL细胞株NB4和来源于APL患者骨髓的原代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来鉴定细胞分化;并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分析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0.25μmol/LAs2O3联合环腺苷酸(cAMP)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可诱导NB4细胞和原代细胞分化,而且该效应能被蛋白激酶PKA的抑制剂H89抑制。进一步研究还显示8-CPT-cAMP可以促进As2O3介导的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结论:cAMP可增强As2O3对APL细胞的分化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砷 环腺苷酸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及砷剂治疗期间止、凝血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维莅 王学锋 +5 位作者 璩斌 于汀 王鸿利 沈志祥 陈竺 王振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发病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 O3 )治疗期间的止、凝血改变。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 2 3例AP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发病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 O3 )治疗期间的止、凝血改变。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 2 3例AP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和D 二聚体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纤维蛋白原、蛋白C(PC)抗原、纤溶酶原、α2 抗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低于正常 ;PC活性 (PC∶A)和蛋白S抗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TM和GMP 140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有关。ATRA及As2 O3 治疗缓解后除PC∶A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ATRA组TM、PC∶A和t PA有所升高 ,在As2 O3 组未发现上述现象。结论 AP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 ,ATRA和As2 O3 治疗早期即能明显改善APL的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砷剂 止血 凝血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蔡循 陈国强 +1 位作者 陈竺 王振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药物疗法 三氧化二砷 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学锋 王鸿利 +5 位作者 余慧贞 支立民 朱立红 黄霞萍 邵慧珍 杨景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本文用24项新颖的指标,对121例正常人及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凝血因子增高,抗凝因子减低,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粘稠度增加。揭示患者体内有高凝状态存在,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 高凝状态 临床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抗血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应锡璋 王蓓蓓 +5 位作者 姚诗凯 朱建国 朱立红 邵慧珍 马挺 姚洪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15-819,共5页
聚氨酯和肝素经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直接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在聚氨酯管的内壁生成了光滑的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经全血凝固时间的检测,新鲜人血注入聚氨酯-肝素接枝管后搁置5昼夜,电镜检查其管壁未见血栓痕迹。凝血酶时间... 聚氨酯和肝素经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直接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在聚氨酯管的内壁生成了光滑的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经全血凝固时间的检测,新鲜人血注入聚氨酯-肝素接枝管后搁置5昼夜,电镜检查其管壁未见血栓痕迹。凝血酶时间等检测表明,接枝管起着抗血液凝固的功效,且肝素不脱落。经红外光谱测试,差谱中的新吸收谱带1165和1339cm ̄(-1)表明聚氨酯和肝素分子之间生成了新共价键N-SO_2或O-SO_2的SO_2官能团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 抗凝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