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质、创意、多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剧目风格刍议
1
作者 古川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3期25-26,共2页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话”)在1995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组建而成。目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拥有话剧大厦的艺术剧院、戏剧沙龙、D6空间三个剧场和茉莉花剧场、上海大戏院,经营管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两个剧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话”)在1995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组建而成。目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拥有话剧大厦的艺术剧院、戏剧沙龙、D6空间三个剧场和茉莉花剧场、上海大戏院,经营管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两个剧场。上话在艺术创作上,发扬着黄佐临先生和朱端钧先生的戏剧理念,始终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的有机统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青年话剧团 演出剧目 黄佐临 艺术剧院 艺术创作 茉莉花 朱端钧 深入生活
下载PDF
兼收并蓄:坚守上海话剧品格--关于新时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风格泛议
2
作者 刘永来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6,共6页
时下的中国戏剧界,演出院团不可谓不多,演出剧目不可谓不多,看戏观众不可谓不多,各种戏剧节、艺术节不可谓不热闹。可是,如果你有幸遍览各地剧院剧团演出的剧目,渐渐你就会发现,尽管剧目不少,获奖剧目繁多,媒体宣传琳琅满目,... 时下的中国戏剧界,演出院团不可谓不多,演出剧目不可谓不多,看戏观众不可谓不多,各种戏剧节、艺术节不可谓不热闹。可是,如果你有幸遍览各地剧院剧团演出的剧目,渐渐你就会发现,尽管剧目不少,获奖剧目繁多,媒体宣传琳琅满目,但它们呈现的演出样式、导演风格、舞台体现,都大同小异,有一种趋同倾向,大有一种全国演出一统化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演出风格 兼收并蓄 品格 演出剧目 中国戏剧 获奖剧目 媒体宣传
原文传递
男子汉的自我救赎 话剧《钢的琴》改编后记
3
作者 喻荣军 《剧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37,共1页
话剧《钢的琴》是根据同名影片改编,电影的口碑很好。它讲述了一位钢厂下岗工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和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的琴的故事,
关键词 钢厂 自我救赎 话剧 男子汉 编后记 下岗工人 女儿
原文传递
关于那些这个时代所丢失的…… 被引量:1
4
作者 喻荣军 《剧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0,共1页
海水是咸的/那是我们的泪/是人的/也是鱼的——题记 我来自一个小村子,村子很小,就几户人家。十来岁我就离开了村子去镇上读书,以后回村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可小时候对于家乡的记忆却在脑海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总是美好的、整... 海水是咸的/那是我们的泪/是人的/也是鱼的——题记 我来自一个小村子,村子很小,就几户人家。十来岁我就离开了村子去镇上读书,以后回村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可小时候对于家乡的记忆却在脑海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总是美好的、整洁的、自然的、干净的,甚至是绚烂的。后来,在上海工作,接受了城里的繁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文学 文学作品 剧本 《老大》
原文传递
钢的琴
5
作者 喻荣军 《剧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6,共33页
时间:当代。 地点:中国北方某工业城市。 人物:陈桂林——男,三十四岁左右,钢铁厂的下岗工人。
关键词 钢铁厂 工业城市 中国北方 下岗工人 地点
原文传递
老大
6
作者 喻荣军 《剧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69,共31页
时间:现代某天,上世纪50年代某年。地点:渔村、船上、海上、梦里。人物:冯国良——男,六十岁左右,渔民,曾经是兴祥号渔船上的老大①,现患老年痴呆症,记忆时好时坏,已搬到城里居住,特别想回到以前居住过的渔村。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 50年代 渔村 居住 地点 渔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