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大学语文师资等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俞纪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3期23-25,76,共4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的建设,为教师的个性化授课提供了基础平台,但资源师生共享,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设计。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很大的课程。大学语文教学至少在知识(及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的建设,为教师的个性化授课提供了基础平台,但资源师生共享,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设计。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很大的课程。大学语文教学至少在知识(及能力)、文化和思想三个层面上,与“人文素质教育”直接相关。判别什么作品适合作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训练,什么作品适宜进行文化层面的开拓,什么作品可以在思想上展开探究与讨论,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素养与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职业素养 师资建设
下载PDF
国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 被引量:2
2
作者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国学"指中国固有的的文化学术。"人文"即人类的文饰,主要指人类的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文明是人类思考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矛盾关系获得的公约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社会公... "国学"指中国固有的的文化学术。"人文"即人类的文饰,主要指人类的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文明是人类思考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矛盾关系获得的公约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社会公意,因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呈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历史性差异。同时,人类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结构大体相同,人类面对的生存、发展问题大体相同,这种大体相同的生命主体面对共同生存发展问题获得的关于人类行为法则的思维结果也就大体相近,所以人类文明又存在超越民族和历史差异的普适性。因此,国学中的人文精神在今天的普适价值体系建构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传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人文 传承
下载PDF
循名责实、纵横交织——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5,64,共8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过并非没有进一步作为的余地。新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如何开辟一块新的天地?我以为,回归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按照美学学科的本有之义,进行名副其实的中国美学研究,并且把横与纵、论与史真... 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过并非没有进一步作为的余地。新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如何开辟一块新的天地?我以为,回归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按照美学学科的本有之义,进行名副其实的中国美学研究,并且把横与纵、论与史真正结合起来,以论带史,以史证论,相互促进,想必会为我们的中国美学研究增添新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感觉学 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史论结合
下载PDF
“文学以文字为准”——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志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7,50,共7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是一个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它包括美文学和学术文章在内的一切文字著作。"文"的本义是"错画"、纹理,汉字都符合"错画"、纹理的特征,因而汉文字著作都可称"文"。正如... 中国古代的"文学",是一个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它包括美文学和学术文章在内的一切文字著作。"文"的本义是"错画"、纹理,汉字都符合"错画"、纹理的特征,因而汉文字著作都可称"文"。正如清人章炳麟所概括:"是故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趁彰为准。"即衡量"文学"的特征是"文字",而不是"趁彰"——"文采"或"美"。与此相对照,西方"文学"更多地是指以"美"为特征的文字著作,或以"艺术"为特征的语言文字作品。这种"美"的"艺术"特征,或指"形象",或指"情感",或指"形式",或指"虚构"。中国古代文论诚然不乏对文学样式的"形象"、"情感"、"形式"、"虚构"等属性的分析,但从未把它们作为一般文学作品的必备特征来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字 文学特征
下载PDF
“真幻”说: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 被引量:1
5
作者 祁志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3,共6页
本文从古代文论中的“真幻”关系说入手,结合具体实例,系统总结、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与西方文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自觉地运用想象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进行虚构创造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外延极为宽泛的杂文学,... 本文从古代文论中的“真幻”关系说入手,结合具体实例,系统总结、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与西方文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自觉地运用想象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进行虚构创造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外延极为宽泛的杂文学,其艺术真实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在书籍谱录之类的应用文、策论奏议之类的论说文以及历史著作中,基本不存在艺术虚构问题。古代文学的艺术虚构和夸张及其产生的艺术真实问题,集中体现在诗歌辞赋和小说戏剧中。本文在中国古代诗歌辞赋和小说戏剧艺术真实观的历史行程中分析其内涵和意义,对于认识中西文学艺术真实论的异同,建构当下的文学艺术真实论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诗赋小说 真幻相即 虚实相半
下载PDF
中外文学悭吝人形象的当今解读
6
作者 董锋 丁玉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8-120,共3页
在世界文学史中,悭吝人的文学形象在批评家的视阈里,总是被彻底批判和完全否定,尤其是中国的文学批评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今再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悭吝人文学形象,却不难发现其身上的... 在世界文学史中,悭吝人的文学形象在批评家的视阈里,总是被彻底批判和完全否定,尤其是中国的文学批评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今再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悭吝人文学形象,却不难发现其身上的某些可取之处甚至是闪光点,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悭吝人形象。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中悭吝人形象进行重新解读,无论对文学批评,还是对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及未来人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学形象 悭吝人 新思维 重新解读
下载PDF
以“道”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道德精神
7
作者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54,共8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美学 道德精神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管仲 法家 墨子
下载PDF
一部后现代主义的好小说
8
作者 顾国柱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天秤星座》 叙述人称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主义作家 情绪不稳定 马克思主义 唐·德里罗 肯尼迪政府 国际政治斗争
下载PDF
“德学才识”说——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主体论
9
作者 祁志祥 《阴山学刊》 2007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文化模式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倾向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心灵素质一直受到关注。中明以后启蒙思潮的勃兴和个性意识的伸张,孕育、催生了一系列完整意义的创作主体说。综合而言,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论讨论得... 在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文化模式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倾向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心灵素质一直受到关注。中明以后启蒙思潮的勃兴和个性意识的伸张,孕育、催生了一系列完整意义的创作主体说。综合而言,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论讨论得最多的是作家的“德”、“学”、“才”、“识”及其相互关系。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本体强烈的表意特征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创作主体 德学才识
下载PDF
《周易》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宇 《今传媒》 2011年第5期139-140,共2页
《周易》的内容对受众心理产生了显著的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产生与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周易》原典与创作之初的目的着手。关于其创作目的,较为广泛的说法就是占卜之说。然而周易在作为一本占卜著作的同时又诠释... 《周易》的内容对受众心理产生了显著的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产生与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周易》原典与创作之初的目的着手。关于其创作目的,较为广泛的说法就是占卜之说。然而周易在作为一本占卜著作的同时又诠释了普适性道理,但这种普适性又显得那么神秘,用来表示万物众生的八八六十四卦的符号也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于是,在这种普适性与神秘性的推动下,无数人相信它、追逐它,而在其传播过程中,就造成了在传播心理方面的影响。本文着重解析周易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自身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对研究周易的人们的行为、心理指导方面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传播心理 巴纳姆效应 暗示效应
下载PDF
走近语言美
11
作者 高志兴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语文是具有审美特征的。语文美主要表现在汉字、音韵、气质、结构、节奏、趣味、意境、情感等方面。利用语言的审美特征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正确理解课文内涵 ,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 语文美 审美价值 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语言美 意境
下载PDF
“新子學”視域中的“老孔”“孔老”觀念及其學術意識辨析
12
作者 陳成吒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321-329,共9页
春秋以後,中華思想學術文化一直在“經”“子”變革與競争中發展。老子、孔子都參與其中,且影響深遠。老子的學術實踐打破了“經學”生態與模式,可謂諸子之宗。他在學術生産方式與思想内容上,都開創了中華思想學術文化的新格局、新境界... 春秋以後,中華思想學術文化一直在“經”“子”變革與競争中發展。老子、孔子都參與其中,且影響深遠。老子的學術實踐打破了“經學”生態與模式,可謂諸子之宗。他在學術生産方式與思想内容上,都開創了中華思想學術文化的新格局、新境界,也始終是後者進一步發展的中堅力量。老學也具有世界性與未來性,可有效參與今天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世界的築造。孔子則受“經學”意識影響較深,子學自覺與實踐皆不徹底。這些也導致後世孔學對“經學”因襲有餘,常被其異化,在一些歷史時期對中華文化的多元發展産生了負面影響。且孔學受制於自身小農經濟文化基因影響,在許多方面難以與今天的新世界形成有效對話。兩相比較,“老孔”觀念皆優於“孔老”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學 孔老 老子 孔子 道家 儒家
下载PDF
杜濬年谱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丽霞 周庆贵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87,共14页
杜濬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小说批评家、戏曲理论家,与李渔为挚友。李渔小说集、戏曲集的序及评多请杜濬执笔撰写。杜濬诗文独具特色,时称"茶村体"。在清初诗坛上,杜濬与吴梅村、龚鼎孳等并驾齐驱,而杜濬却以遗民始终的气... 杜濬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小说批评家、戏曲理论家,与李渔为挚友。李渔小说集、戏曲集的序及评多请杜濬执笔撰写。杜濬诗文独具特色,时称"茶村体"。在清初诗坛上,杜濬与吴梅村、龚鼎孳等并驾齐驱,而杜濬却以遗民始终的气节为世人所敬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遗民 杜濬 年谱
原文传递
柳宗元园记创作刍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志祥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园记是柳宗元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事实上,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柳州期间,以超然物外的心境徜徉于园林景观之中,以散句单行的自由文体创作了大量的亭记、堂记,揭橥、总结了文人园林的景观美真谛和营造法则,为园记这种散文体裁的定型和... 园记是柳宗元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事实上,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柳州期间,以超然物外的心境徜徉于园林景观之中,以散句单行的自由文体创作了大量的亭记、堂记,揭橥、总结了文人园林的景观美真谛和营造法则,为园记这种散文体裁的定型和流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记 堂记 园记 文学价值 审美意义
原文传递
文章·情性·文采——《文心雕龙》的文学概念及情感美、形式美思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祁志祥 《东方丛刊》 2006年第1期185-202,共18页
六朝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在保持着传统的泛文学概念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文学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两个重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美学以“情”为美和以“文”为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刘勰的《文心雕龙》恰恰是六朝... 六朝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在保持着传统的泛文学概念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文学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两个重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美学以“情”为美和以“文”为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刘勰的《文心雕龙》恰恰是六朝时期中国文论的这三大特色的鲜活例证。在“文”的“交文”、“错画”的训诂学意义的指导下,刘勰的文学观念从广义走向狭义、从泛文学走向审美的文学,并对文学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作出了高度评价、丰富的探讨和细致深入的分析,达到了六朝文论以“情”为美和以“文”为美思想的最高峰。置于今天的世界文艺美学格局中来看,刘勰文论以“情”为美和以“文”为美的思想是最具现代意义的宝贵理论资源,值得我们好好挖掘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情感美 形式美 中国 文学理论 六朝时期
原文传递
走向人学的文艺美学研究--祁志祥教授访谈
16
作者 祁志祥 姜云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5-160,共6页
关键词 美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文艺 人学 独立作战 中国美学 学术研究 学术道路
原文传递
五四的局限
17
作者 吴炫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3,124,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致力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文化应予以充分肯定,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局限更为明显:一是在对中国文化理解上,由于没有将不可改变的八卦原始文化符号与儒、道对其的解释区别开来,所以导致"反传... 五四新文化运动致力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文化应予以充分肯定,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局限更为明显:一是在对中国文化理解上,由于没有将不可改变的八卦原始文化符号与儒、道对其的解释区别开来,所以导致"反传统"的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看法;二是以西方现代文化思想为新的"经"去"宗",所以就改变不了所要反对的儒家思想和人格的依附性文化,培养不了对中西方思想均审视批判的现代理性精神;三是五四在很多具体提法上是肤浅的。这突出表现在"自主的"呼唤远大于"自主何以可能"的理性追问,也表现在认识不到"奴隶人格"根本上在于做"既定思想的奴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观念 实践 局限
原文传递
“文,心学也”——中国古代的文学表现论
18
作者 祁志祥 《中外文论》 2008年第1期511-519,共9页
中国古代虽以文字著作为'文',但在文字著作中,是更注重心灵表现的作品的。作家作文,总是情不自禁地以表现自己的心灵意蕴为重;文论家论文,总是告诫人们'文以意为主'。这就构成了表现主义的文学观念,恰与西方再现主义的... 中国古代虽以文字著作为'文',但在文字著作中,是更注重心灵表现的作品的。作家作文,总是情不自禁地以表现自己的心灵意蕴为重;文论家论文,总是告诫人们'文以意为主'。这就构成了表现主义的文学观念,恰与西方再现主义的文学观念形成鲜明对照。如果说西方再现主义的文学观念是追求向外拓展的西方商业文化的产物,那么表现主义文学观念则是注重向内开掘的中国古代宗法文化的产物。作家为什么总是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心灵意蕴?批评家为什么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文以意为主'?大概不外乎两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意蕴 作家 文学 产物 心灵
原文传递
陸游晚年復出修史評議
19
作者 朱迎平 《新宋学》 2023年第1期353-364,共12页
南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六月,七十八歲高齡的陸游應召復出,赴京修史。此時,他返鄉退居已十二年,正式致仕也已三年。這在陸游平靜的晚年生活中掀起了一陣波瀾,也成爲影響他終身命運的一件大事。本文擬梳理陸游復出修史始末,探析其中緣由... 南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六月,七十八歲高齡的陸游應召復出,赴京修史。此時,他返鄉退居已十二年,正式致仕也已三年。這在陸游平靜的晚年生活中掀起了一陣波瀾,也成爲影響他終身命運的一件大事。本文擬梳理陸游復出修史始末,探析其中緣由,並評議其對陸游人生的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仕 晚年生活 陸游 修史 影響
原文传递
《渭南文集》編纂體例發微
20
作者 朱迎平 《新宋学》 2019年第1期397-406,共10页
陸游《渭南文集》嘉定十三年溧陽郡齋刊本之首,列有刊刻者陸游幼子陸子遹撰寫並手書的短文一篇:先太史之文,於古則《詩》《書》《左氏》《莊》《騷》《史》《漢》,於唐則韓昌黎,於本朝則曾南豐,是所取法。然禀賦宏大,造詣深遠,故落筆成... 陸游《渭南文集》嘉定十三年溧陽郡齋刊本之首,列有刊刻者陸游幼子陸子遹撰寫並手書的短文一篇:先太史之文,於古則《詩》《書》《左氏》《莊》《騷》《史》《漢》,於唐則韓昌黎,於本朝則曾南豐,是所取法。然禀賦宏大,造詣深遠,故落筆成文,則卓然自爲一家,人莫測其涯涘。蓋今學者,皆熟誦《劍南》之詩。《續稿》雖家藏,世亦多傳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文集》 居士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