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桫椤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郎月婷 马长旺 +3 位作者 于靖 郭芮 严岳鸿 杨东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9-1588,共10页
以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大叶黑桫椤(Alsophila gigant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球状体(Green Globular Bodies,GGB)途径,展开快繁体系的研究,以筛选最优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阴生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是孢子萌发最优... 以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大叶黑桫椤(Alsophila gigant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球状体(Green Globular Bodies,GGB)途径,展开快繁体系的研究,以筛选最优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阴生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是孢子萌发最优培养配方;1/2 MS+NAA0.3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是诱导配子体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KT0.1 mg/L+IAA0.1 mg/L是其诱导GGB分化的最优培养配方;孢子体幼苗在泥炭土∶菜园土∶珍珠岩=3∶3∶1的基质中成活率最高。(2)在大叶黑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为相对较好的培养基;1/2 MS+0.3 mg/L IBA是诱导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0.3 mg/L NAA对GGB分化的促进作用最显著;1/2 MS+0.1 mg/L IAA+0.3 mg/L NAA的组合可有效促进孢子体幼苗生根。(3)通过配子体诱导GGB途径,2种桫椤属植物从孢子萌发到幼苗移栽的整个培养过程为6~8个月。可见,GGB途径不仅能提高繁殖系数,也能大大缩短桫椤属植物的繁殖时间,为实现桫椤属植物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生桫椤 大叶黑桫椤 GGB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
2
作者 李惠茹 闫小玲 +2 位作者 严靖 王樟华 马金双 《杂草学报》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道了浙江省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是合被苋(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L.)Roxb.]、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Vellozo)Verdc.]和多花百日菊(Zinni... 报道了浙江省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是合被苋(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L.)Roxb.]、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Vellozo)Verdc.]和多花百日菊(Zinnia peruviana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外来归化植物 入侵种 新记录
下载PDF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的历史文化、利用、资源多样性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行娟 田代科 +3 位作者 李春 刘克明 李湘鹏 中田政司 《植物学研究》 2014年第3期117-139,共23页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Dry.)在我国文献记载和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食用和文化价值。该种是世界秋海棠科分布最北端、抗寒性最强及分布范围最广的少数种类之一,也是唯一地上茎叶腋产生珠芽的秋海棠属植物,因此科研价...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Dry.)在我国文献记载和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食用和文化价值。该种是世界秋海棠科分布最北端、抗寒性最强及分布范围最广的少数种类之一,也是唯一地上茎叶腋产生珠芽的秋海棠属植物,因此科研价值很高。然而,有关该种的分布、资源及保护现状并不非常清楚,种下分类有待商榷。为更好地了解、保护和利用这一物种资源,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馆藏标本查阅、野外实地考察、中国自然标本馆(CFH)、谷歌等网络活体植物照片考证等综合方法,对该种的历史、文化、分类、资源及分布、利用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讨论,并对其种下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秋海棠仅原产于中国,但在日本已经大量野生化。中国原产地分布海拔为75~3400m,最低点为江苏宜兴善卷洞,最高点为云南哈巴雪山。分布范围为东经97?27'34''~121?47'15'',北纬22?59'19"~40?40'05'',以辽宁省凌源县河坎子冰沟为最北界,云南屏边县为最南界,西藏察隅县察瓦龙秦那通为最西界,浙江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为最东界,较“Flora of China”记载相比,增加了重庆、广东、江苏、辽宁、天津和西藏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分布点。近年在台湾中部山区发现该种野生植物,是原生还是自然化结果有待考证。《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有关该种的种下单元处理均不合理,以现有的划分标准在鉴定实践中无法操作,我们正在对其种下多样性及科学分类开展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历史 文化 资源多样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实地考察了解越南的荷花资源、研究及产业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代科 陈煜初 Hoang Thi Nga 《长江蔬菜》 2019年第6期40-45,共6页
2016年6月19日至7月3日,笔者针对越南的荷花资源、研究及产业状况进行了为期半月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越南野生荷花资源很少,但品种多样性较高,从北到南广泛栽培,主要用于莲籽、鲜切花和藕带生产,很少生产莲藕。子莲在各地大量栽培,但... 2016年6月19日至7月3日,笔者针对越南的荷花资源、研究及产业状况进行了为期半月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越南野生荷花资源很少,但品种多样性较高,从北到南广泛栽培,主要用于莲籽、鲜切花和藕带生产,很少生产莲藕。子莲在各地大量栽培,但品种少、产量低;花莲品种稍多,鲜切花广泛见于花市销售,用于寺庙祭奠;藕带主要在胡志明市及周边地区生产。采收加工机械化程度低,除莲籽去壳主要靠机器外,其余均靠人工。越南大面积栽培荷花供旅游的场所较少,极少举办荷花展;很少有单位从事荷花研究,育种工作尚未开展;文章发表少、未见荷花相关专著和摄影集。越南的莲文化十分丰富,荷花、荷叶、莲蓬等图案相关的绘画、雕饰和工艺品随处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荷花 调查 资源多样性 产业 文化
下载PDF
油榄仁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立志 周忠玉 +3 位作者 贾永霞 谭建文 曹庸 田代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为了解油榄仁(Terminalia bellirica Roxb.)的化学成分,从油榄仁果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酚(1)、(-)-芝麻素(2)、麻醉椒苦素(3)、二氢醉椒素(4)、异香兰素(5)、3,4... 为了解油榄仁(Terminalia bellirica Roxb.)的化学成分,从油榄仁果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酚(1)、(-)-芝麻素(2)、麻醉椒苦素(3)、二氢醉椒素(4)、异香兰素(5)、3,4-二羟基苯甲酸(6)、没食子酸(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乙酯(9)、3,4,8,9,10-五羟基二苯骈[b,d]吡喃-6-酮(10)、polystachyol (11),其中化合物1--6、10和11为首次从油榄仁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榄仁 化学成分 酚酸 木脂素
下载PDF
油用兼观赏型凤丹牡丹杂交育种研究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戚杰 何新颖 +2 位作者 宣亚楠 刘庆华 胡永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67-74,共8页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同种源及不同种源间的凤丹优株人工杂交,种源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不大;不同种源的凤丹人工杂交比自然杂交单果种子数多,但种子均重和种子大小较自然杂交略小;不同种源凤丹与7个中原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香玉杂交、邵阳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菏泽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邵阳凤丹与霓虹焕彩杂交,单株种子重均超过12 g;不同种源凤丹与3个日本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太阳杂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92.64 g)。该研究为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的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牡丹 凤丹 杂交育种 种子产量 种源
下载PDF
迷迭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路朝 侯梅芳 徐荣艳 《应用技术学报》 2020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唇形科植物迷迭香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它的植物精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使它在天然产物中脱颖而出。迷迭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对其抗炎、抗肿瘤、抗氧... 唇形科植物迷迭香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它的植物精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使它在天然产物中脱颖而出。迷迭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对其抗炎、抗肿瘤、抗氧化以及减肥、降糖等药理学功能进行总结与评价,为迷迭香潜在价值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传统用途 酚酸类化合物 抗炎 抗肿瘤
下载PDF
菠萝离体再生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婧朗 周慧晶 +2 位作者 郑珂媛 戴锡玲 朱木兰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73-80,共8页
菠萝(Ananascomosus)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但存在种子萌发率低、遗传转化困难、基因编辑体系缺乏等问题,其基础研究及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亟需高效、可靠的离体再生系统。本文对菠萝离体再生外植体选择、外植体消毒、基本培... 菠萝(Ananascomosus)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但存在种子萌发率低、遗传转化困难、基因编辑体系缺乏等问题,其基础研究及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亟需高效、可靠的离体再生系统。本文对菠萝离体再生外植体选择、外植体消毒、基本培养基筛选、直接不定芽发生、间接不定芽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不定根诱导及炼苗移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菠萝细胞工程育种、遗传资源改良及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离体再生 不定芽诱导 体胚发生
下载PDF
荷花切花品种的综合评价及良种筛选 被引量:8
9
作者 闵睫 刘凤栾 +1 位作者 田代科 向言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2-1800,共9页
【目的】筛选优良荷花切花品种,为荷花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测159个荷花品种的主要性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其切花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荷花的观赏特点确定5个准则层及18个指标层,对各层次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 【目的】筛选优良荷花切花品种,为荷花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测159个荷花品种的主要性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其切花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荷花的观赏特点确定5个准则层及18个指标层,对各层次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量化评分,筛选出适宜生产上应用的优良荷花切花品种。【结果】准则层5个指标的权重范围在0.0455~0.5036,权重值排序为花朵形态>鲜切花特性>花蕾性状>栽培特性>花柄性状;指标层18个指标的权重范围在0.0091~0.1762,其中花型、瓶插寿命、花色和花态所占总权重较大,分别为0.1762、0.1329、0.1070和0.1000。综合专家和群众评分意见制定指标层指标并赋值,确定指标层指标的评分标准,筛选出18个优良荷花切花品种,其中多数品种具有茎秆直硬、瓶插寿命较长、贮运特性好、采收较容易及开花量多或较多等特点,尤其是雨花晴、锦霞和文君佛红同时进入专家和群众评选前10名,属上等荷花切花品种。【结论】建立的荷花切花品种评价标准可供筛选和培育荷花切花优良品种参考;雨花情、锦霞、文君拂红等18个荷花品种的观赏性较佳,适宜作为荷花切花产业化生产品种优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荷花 切花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优良品种
下载PDF
自然与瓶插状态荷花(Nelumbo)花朵的生理生化比较分析
10
作者 闵睫 田代科 向言词 《植物学研究》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鲜切荷花的开发利用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了了解荷花切花在自然与瓶插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差异,以荷花品种“中山红台”的花朵为材料,观测其形态变化,分析花被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花朵开放,... 鲜切荷花的开发利用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了了解荷花切花在自然与瓶插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差异,以荷花品种“中山红台”的花朵为材料,观测其形态变化,分析花被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花朵开放,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则与衰老程度呈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在瓶插初期上升后期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变化幅度较大。由此推测,切花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弱及清除平衡的打破,细胞膜透性增强所导致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可能是荷花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荷花 瓶插 衰老 生化变化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的种内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雁瓷 付乃峰 +3 位作者 孙加芝 肖艳 曹建国 田代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5-788,共14页
《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关于秋海棠(Begonia grandis)的种内分类存在争议,根据两者的分类依据在实践中无法操作,显然该种的种内单元分类还存在问题。为了全面理解秋海棠的种内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对其种内单元进行合理分类,以39... 《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关于秋海棠(Begonia grandis)的种内分类存在争议,根据两者的分类依据在实践中无法操作,显然该种的种内单元分类还存在问题。为了全面理解秋海棠的种内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对其种内单元进行合理分类,以39个秋海棠居群为研究材料,对33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及数量分类分析。通过数量性状变异分析、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R形聚类分析从33个性状中筛选出主要性状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秋海棠的表型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077~0.441,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287~1.48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3个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2.28%。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叶形和花形大小指标相关外,各性状相对独立。Q型聚类结果显示:39个秋海棠居群按雄花大小、叶片大小、植株大小和叶色分为四组,同Flora of China将该种分成3个亚种处理不一致。因此,对秋海棠的种内单元的划分今后有必要综合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来讨论才更合理。有趣的是发现日本秋海棠的自然化居群的祖先极可能为浙江天目山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分类 中国
下载PDF
荷花花粉活力的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露 孔德政 +5 位作者 刘卓星 李瀚纯 刘青青 刘凤栾 张大生 田代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探究快速有效地检测荷花花粉活力的方法,选出适用于大部分荷花花粉萌发的培养基,筛选花粉活力较高的品种,以11份不同资源荷花的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培养法、I_(2)-KI染色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对荷花花粉活力进行检... 为探究快速有效地检测荷花花粉活力的方法,选出适用于大部分荷花花粉萌发的培养基,筛选花粉活力较高的品种,以11份不同资源荷花的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培养法、I_(2)-KI染色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对荷花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_(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检测得到的花粉染色率均与离体培养得到的萌发率结果不符。易建莲花粉萌发率在5-1培养基(10%PEG 4000、0.02%硼酸、0.1%蔗糖)上最高,为9.86%。野生莲中的泰国莲、越南莲的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为16.45%、16.67%,品种荷花中单洒锦的离体萌发率则高达18.46%。由研究结果得出:(1)3种花粉活力测定方法中,离体培养法适用于检测荷花的花粉活力,而I_(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并不适合;(2)适合荷花花粉萌发的培养基是含10%PEG 4000、0.02%硼酸、0.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3)野生莲中,泰国莲、越南莲的花粉活力较高,而在品种荷花中,单洒锦的花粉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花粉活力 染色 培养基 I -KI染色法 TTC染色法
下载PDF
国内外8个不同种源地莲(Nelumbo)的成熟胚离体培养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密 刘凤栾 +3 位作者 刘青青 曹建国 陈煜初 田代科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0期69-78,共10页
建立高效获取无菌莲胚外植体的消毒体系,了解不同种源地莲的离体培养生长差异,为今后构建莲的优良离体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可靠的材料和评估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植物保护混合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预培养法确定适宜的莲... 建立高效获取无菌莲胚外植体的消毒体系,了解不同种源地莲的离体培养生长差异,为今后构建莲的优良离体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可靠的材料和评估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植物保护混合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预培养法确定适宜的莲子消毒体系和无菌莲胚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获得国内外9个种源地莲的成熟胚离体培养幼苗,通过观测其在不同培养时期的形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离体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研究发现,莲子比较理想的消毒体系为75%酒精消毒30 s+2%PPM消毒2 h+0.05%PPM浸泡催芽3~5天。其中,8个参试种源地莲的离体生长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后期,表现在展开叶数、茎节长度和粗度、根数及侧芽数等指标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越南莲和泰国莲的生长势最好、繁殖率较高。使用PPM浸泡成熟莲子进行预培养以获取无菌莲胚的方式,克服了以往莲子消毒不理想的技术难题。热带、亚热带分布的越南莲和泰国莲的离体无性系生长势强,是构建莲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良好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属 野生型莲 莲胚 消毒 植物保护混合剂 离体培养 隶属函数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拟南芥ILR3基因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78-82,共5页
拟南芥转录因子ILR3(IAA-Leucine Resistant 3)在铁稳态的调节、葡萄糖异硫氰酸盐(glucosinolate,简称GLS)的生物合成和病原体响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更深入探索该转录因子在植物体内的更多功能,利用YAO基因启动子驱动Cas9在拟南芥中... 拟南芥转录因子ILR3(IAA-Leucine Resistant 3)在铁稳态的调节、葡萄糖异硫氰酸盐(glucosinolate,简称GLS)的生物合成和病原体响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更深入探索该转录因子在植物体内的更多功能,利用YAO基因启动子驱动Cas9在拟南芥中表达,成功获得ILR3基因编辑突变体。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ILR3编辑拟南芥中,该基因编码区发生了碱基缺失或插入,导致蛋白ILR3保守结构域丢失。并且,这些基因编辑突变体T2代幼苗与T-DNA插入突变体ilr3-2在缺铁环境下表现出相同的性状,进一步验证ILR3转录因子在植物对铁的吸收及体内平衡的作用,也为深入研究其更多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ILR3 YAO启动子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弗吉尼亚栎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以刚 邓敏 王妍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5-1300,共6页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原产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平原,是该地区硬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具有很强的耐盐性,是我国华东地区沿海防护林和园林绿化引种树种。本文研究了其种子的吸水和失水特性,盐分、温度以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原产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平原,是该地区硬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具有很强的耐盐性,是我国华东地区沿海防护林和园林绿化引种树种。本文研究了其种子的吸水和失水特性,盐分、温度以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的吸水和失水速率较快,果实含水量降至15%左右时种子已经失活;(2)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3)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弗吉尼亚栎种子的萌发;(4)0~10 cm的播种深度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其萌发指数显著降低。表明,弗吉尼亚栎适合种子育苗,其萌发特性完全适应沿海地区的盐碱和沙埋等环境,有利于种群在沿海地区的更新和扩张,适于在我国亚热带海岸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深度 种群更新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海南岛海菖蒲种群克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凯 高辉 陈小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7-402,共6页
海草是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单子叶植物,由海草植物组成的海草床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干扰、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海草床衰退严重.海菖蒲是分布于热带、体型最大的雌雄异株海草,我国位于该... 海草是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单子叶植物,由海草植物组成的海草床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干扰、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海草床衰退严重.海菖蒲是分布于热带、体型最大的雌雄异株海草,我国位于该物种的分布北缘,本文对其克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海草的保护提供参考.采用4对多态微卫星标记对采自海南岛4个地点的现存海菖蒲种群的样品进行基因型分型.结果表明:海菖蒲种群克隆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与所研究种群处于分布区北缘有关;种群间遗传分化值范围较大(0.073~0.309),这可能是由于分布于不同港湾的种群间距离范围较大以及局域绝灭/再拓殖的遗传漂变效应所致;各种群未发现近期经历种群瓶颈的信号,很可能是由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已经很低,种群减小未能导致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根据种群遗传特征,提出了重点保护种群的建议,鉴于目前我国海菖蒲等海草快速衰退的局面,应强化海草保护并实施海草床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菖蒲 微卫星 克隆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基于几何形态分析的栎属白栎组叶片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蔚 宋以刚 +1 位作者 祁敏 杜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09-2315,共7页
以壳斗科栎属白栎组的5个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片几何形态学分析(GMMs)。选取了20个天然种群,共采集182个个体,887张叶片,对每张叶片采用几何形态学的标点法,数字化叶形态特征,使5个种的叶形态差异可视化。结果表明:广义普氏分析可以有... 以壳斗科栎属白栎组的5个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片几何形态学分析(GMMs)。选取了20个天然种群,共采集182个个体,887张叶片,对每张叶片采用几何形态学的标点法,数字化叶形态特征,使5个种的叶形态差异可视化。结果表明:广义普氏分析可以有效地排除叶片位置和大小对叶片形状的影响。基于个体水平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槲树分别与槲栎和枹栎2个种的叶片形态差异明显,基于个体水平的典型变量分析表明,叶片的对称组分可以将槲栎与其他4个种准确区分。叶片非对称组分的多变量分析表明,5个种彼此间区别不明显。基于叶片水平的分析表明:区分度较高的两组是槲栎vs.槲树(99.5%vs.100%)和槲树vs.枹栎(99.0%vs.100%),可以通过叶形准确区分;区分度略低的两组是白栎vs.枹栎(90.5%vs.86.8%)和槲树vs.蒙古栎(85.1%vs.82.9%)。本研究为存在频繁杂交渐渗的物种间叶型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学分析 壳斗科 白栎组 叶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