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执行功能测验在上海社区老年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郭起浩 孙一忞 +2 位作者 袁晶 洪震 吕传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通过一组常用执行功能(EF)测验在上海社区老人中的应用调查,制定划界分,建立可操作的EF障碍为主的疾病的筛选标准。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 目的通过一组常用执行功能(EF)测验在上海社区老人中的应用调查,制定划界分,建立可操作的EF障碍为主的疾病的筛选标准。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24分。符合要求的被试共339名,要求完成一组执行功能测验,包括连线测验A和B、加减交替测验、迷宫测验、Stroop色词测验、语义相似性测验、谚语理解测验、California卡片分类测验中文修订版和视觉推理测验。结果1.EF测验与年龄、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主要与年龄相关的测验指标是: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C耗时数(r=0.312);主要与教育程度相关的测验指标是:加减交替测验(r=-0.251)、迷宫测验(r=-0.329)、语义相似性测验、谚语理解测验和卡片分类测验总正确数;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均有较强相关性的测验是:连线测验B错误数、视觉推理测验总分。2.制定了主要测验指标的划界分。结论EF成套量表的编制及其划界分制定将有助于执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中老年人 划界分
下载PDF
4种流畅性测验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的常模分和划界分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一忞 郭起浩 +2 位作者 袁晶 洪震 吕传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结合中国文化特征,通过在大样本正常中老年人中使用,分析4种流畅性测验的适用性和变化规律。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 目的结合中国文化特征,通过在大样本正常中老年人中使用,分析4种流畅性测验的适用性和变化规律。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24分。符合要求的共339名,男140例,女199例。年龄:55—60岁107人,61—70岁140人,71—79岁92人。教育程度:初中105人,高中114人,大学120人。被试要求完成一组流畅性测验,包括语义流畅性测验、观念流畅性测验、偏旁流畅性测验和五点测验。结果(1)流畅性测验的总分指标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均比较低,均小于0.2;(2)流畅性测验的总分指标与教育程度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2,其中偏旁流畅性测验总分与观念流畅性测验的放散回答和教育程度相关性最强;(3)在偏旁流畅性测验中,列举有偏旁提示作用的汉字要明显多于偏旁无关的汉字;(4)在五点测验中,错误数和重复数比较高并与年龄、教育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5)制定了测验指标的划界分。结论4种流畅性测验及其划界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畅性 常模 划界分
下载PDF
急性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陶庆玲 赵晖 +3 位作者 孙瑄 张榴菊 钟佩 曲海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接受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其中82例收治卒中单元病房(康复组),64例收治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相同,对康复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早期康复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接受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其中82例收治卒中单元病房(康复组),64例收治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相同,对康复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发病24h、治疗后21天各按ESS评分1次,发病3个月时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积分显著较对照组为佳(P<0.01),卒中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性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晖 陶庆玲 许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溶栓组先按0.6 mg/kg计算静脉rt PA用量,10%静脉...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溶栓组先按0.6 mg/kg计算静脉rt PA用量,10%静脉推注,余量在60 min内滴完。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闭塞者,酌情给予rt-PA 5~20 mg超选择接触性溶栓。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16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8 d。采用欧洲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量表(ESS)、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组患者在溶栓后24 h、21 d ESS评分明显升高(P<0.05)。溶栓组(58.3%)明显高于对照组(25.0%)。结论小剂量rt-PA及时静脉溶栓,延长了治疗时间窗,联合动脉溶栓又提高了血管再通率,促进了临床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动脉内 输注静脉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陶庆玲 赵晖 许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动脉溶栓组给予rtPA 10~ 2 0mg ,30分钟内恒速动...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动脉溶栓组给予rtPA 10~ 2 0mg ,30分钟内恒速动脉注入 ;静脉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 0 7~ 0 8mg/kg,最大剂量 5 0mg。 90分钟内静脉滴入 ;两组次日均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4 10 0U或法安明 5 0 0 0U) ,每 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 1次 ,连续 7天 ;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 16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8天。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Barthel指数 (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两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组之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动脉溶栓能发现颅内外血管是否存在狭窄 ,通过实施支架成形术消除狭窄 ,预防再次的血栓形成。动脉溶栓组脑实质性出血 1例 ,非症状性脑出血 1例 ;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非症状性脑出血各 1例。 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 (发病 6小时内 ) ,无论动脉还是静脉溶栓均有效 ,且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 血栓形成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瑄 陶庆玲 +1 位作者 缪中荣 张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狭窄337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291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280条、椎动脉起始段狭窄207条、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15条、大脑前动脉狭窄100条、大脑后动脉狭窄70条。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动脉颅外段是最常见的动脉狭窄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狭窄331例,颅外动脉狭窄134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15例。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仍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最近三年,多发病变、颅外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上升,值得关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 颅外动脉 狭窄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晖 陶庆玲 +1 位作者 孙瑄 张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A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 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瑄 陶庆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81-1182,共2页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白种人多表现为颅外段的动脉病变.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在...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白种人多表现为颅外段的动脉病变.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系统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很高,有报道达到39.3%,而一半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颅内动脉的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减少与狭窄处血栓形成和血栓或斑块脱落性栓塞.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迟钝、认知水平下降或头晕、耳鸣、复视、黑朦等慢性缺血性症状,以及TIA与脑梗死等急性缺血发作。所以,针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性狭窄 诊断
下载PDF
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陆学胜 朱天夫 +4 位作者 许敏 张燕 姚胜旗 张允 朱筱琦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7期417-421,共5页
目的评估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PD)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对120例口服金刚烷胺的PD患者(金刚烷胺治疗组)、30例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患者及50例非PD对照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比较各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 目的评估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PD)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对120例口服金刚烷胺的PD患者(金刚烷胺治疗组)、30例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患者及50例非PD对照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比较各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和细胞变异系数的差异。本研究同时就累积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对金刚烷胺治疗组6个亚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非PD对照组、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组及金刚烷胺治疗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825.3±52.4)/mm2、(2820.8±46.9)/mm2和(2659.5±32.1)/mm2;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分别为(59.2±1.2)%、(61.9±0.9)%和(57.1±1.2)%;变异系数分别为(34.0±1.3)、(33.1±1.0)和(37.5±0.7),金刚烷胺治疗组各指标与未服用金刚烷胺的PD组和非PD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5)。金刚烷胺治疗组各亚组比较结果提示,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和六角形细胞出现率随金刚烷胺服用剂量的增加和服用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口服金刚烷胺可造成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可能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角膜内皮细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庆玲 赵晖 许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rtPA静脉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静脉rtPA溶栓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陶庆玲 赵晖 许敏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 :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 ,爱通立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 0 .8mg/kg ,90min内静脉滴入。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 目的 :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 ,爱通立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 0 .8mg/kg ,90min内静脉滴入。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ml加复方丹参 16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10d。统计两组发生颅内出血的例数 ,依据头颅CT所见将出血转化分为出血性梗死、脑实质性出血 2种类型。用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 (ESS)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rtPA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rtPA组发生颅内出血 4例 ,其中出血性梗死 1例 ,脑实质性出血 3例 ,死亡 2例。对照组发生颅内出血 2例 ,均为出血性梗死 ,死亡 1例。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实 ,但脑实质性出血高于对照组 ,主要见于高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脑梗死 安全性 有效性 RT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许敏 陆学胜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治疗组和倍他司汀治疗组。氟桂利嗪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进行常规治疗,倍他司汀治疗组施以倍他司汀治疗。两组均治疗...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治疗组和倍他司汀治疗组。氟桂利嗪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进行常规治疗,倍他司汀治疗组施以倍他司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眩晕及伴随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的疗效高于倍他司汀(χ2=4.4138,P<0.05),在治疗头痛、自主神经伴随症状方面,氟桂利嗪的疗效也均高于倍他司汀(均P<0.01),而在治疗耳鸣方面,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3442,P>0.05)。结论氟桂利嗪治疗BPPV及其伴随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氟桂利嗪 倍他司汀 头痛 耳鸣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学胜 许敏 +2 位作者 张燕 姚胜旗 张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2月我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246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合CCMD-3诊断标准,采用χ...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2月我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246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合CCMD-3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卒中后第2周PSCAD的临床特点.结果:PSCAD发病66例(26.8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PSCAD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PSCAD的保护因素 应付方式中积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越小,消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越大 既往焦虑史、病灶数量与PSCAD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PSCAD与既往焦虑史、病灶数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 神经功能缺损 社会支持 应付方式
下载PDF
对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进行预防性治疗且观察其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向明 陆学胜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对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8例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施以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且在治疗... 目的:对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8例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施以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且在治疗前后对明确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结果: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27.1888,P<0.01),且患者的眩晕程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P<0.001),而对治疗前视觉诱发电位有异常的明确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在治疗后均得到了缓解。结论:对于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性眩晕 氟桂利嗪 预防性治疗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儿的智力结构评估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瑄 张燕 +2 位作者 陶庆玲 程卫华 艾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并且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2者白质纤维的差异。方法:CFS患儿27例为CFS组,27例与CFS组基本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首先进行韦氏智力测验(C-WISC)...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并且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2者白质纤维的差异。方法:CFS患儿27例为CFS组,27例与CFS组基本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首先进行韦氏智力测验(C-WISC),计算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记忆/不分心(M/C)因子等,其后行DTI扫描,采用基于像素的分析方法比较2组的部分各项异性(FA)值。结果:CFS组FIQ、VIQ和PIQ都在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FS组M/C因子低于对照组(P<0.0083)。CFS组右侧胼周额部深部白质(PCF)及左侧视放射(OR)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FS患儿存在短时记忆以及注意缺陷,PCF及OR功能缺陷可能与其智力结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儿童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项异性值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的易患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瑄 陶庆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6-1457,共2页
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国外研究发现大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而不同种族的人群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白种人好发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亚洲人以颅内血管病变似乎更多见。本研究通过对... 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国外研究发现大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而不同种族的人群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白种人好发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亚洲人以颅内血管病变似乎更多见。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和易患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易患因素 颅内血管病变 脑血管狭窄 脑梗死患者 脑血管病患者 好发部位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评价血液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学胜 许敏 +3 位作者 张燕 姚胜旗 张允 董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5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作为帕金森病(PD)早期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比较外周血ST13和BCL11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各阶段PD患者中的变化,并计算与健康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PD患者外周血ST13... 目的:研究外周血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作为帕金森病(PD)早期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比较外周血ST13和BCL11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各阶段PD患者中的变化,并计算与健康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PD患者外周血ST13和BCL11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11B的表达在包括Hoehn-YahrⅠ级患者在内的所有PD患者中均显著下降,而ST13的表达只有在Hoehn-YahrⅡ级以上患者中才出现明显变化。结论:ST13和BCL11B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作为潜在PD分子诊断标志物的可能,但就筛查早期PD患者而言,BCL11B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分子诊断 生物标记 BCL11B ST13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庆玲 龚承友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检查 ,其中 2 0例在CTA检查 1周内接受减数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1)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检查 ,其中 2 0例在CTA检查 1周内接受减数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1)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 (r =0 .837P <0 .0 0 1) ,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 ,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和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DSA。 (2 ) 80例 16 0条椎动脉中 ,正常 88条 (5 5 .0 % ) ,粥样硬化性狭窄 2 9条 (18.1% ) ,发育不良性狭窄 2 0条 (12 .5 % ) ,非自然扭曲 18条 (11.3% ) ,扭曲伴狭窄 5条 (3.1% )。另见起始端钙化 7条。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椎基动脉系统 ,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CT血管造影 减数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敏 陶庆玲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对于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大脑后循环血管重建较前循环要困难得多。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的血管内治疗可增加后循环血流量、降低急性闭塞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临床治疗方法。文... 对于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大脑后循环血管重建较前循环要困难得多。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的血管内治疗可增加后循环血流量、降低急性闭塞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临床治疗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发展现状、适应证、方法、并发症和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陶庆玲 陈芷若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2期94-95,共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狭窄有密切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了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准确性 ,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椎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