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单式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姜艳 周燕燕 王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清单式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清单式健... 目的探讨清单式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清单式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联合营养支持,术后7 d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主观营养状态、客观营养水平、感染应激水平及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评分为(91.15±7.28)分,高于对照组的(80.16±1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为(2.56±0.42)分,低于对照组(3.5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红细胞(RBC)、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β-内啡肽(β-EP)及降钙素原(PCT)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下床活动、首次排便、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式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增强疾病认知水平,改善主客观营养状况,而且还能缓解感染应激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式健康教育模式 康复训练 营养支持 结直肠癌术 疾病认知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应俊 孙亚煌 +11 位作者 王安琪 卞策 陈国良 陶禹 陈俊楠 卢浩 游清 张宇 周海洋 王治国 阮灿平 张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12例行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 目的:探讨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12例行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9例,女353例;年龄为(51±11)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因素分析。(4)术后吻合口漏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R软件(3.5.1版本)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评价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平均C-index。结果:(1)手术情况。81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其中行部分经括约肌间切除术388例,行次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218例,行完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206例。812例患者均行回肠保护性造口术,吻合口行双吻合技术306例,保留左结肠动脉20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79±33)min,术中出血量为(33±13)mL。(2)随访情况。8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0.9)个月。812例患者中,术后62例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愈合时间为(33±6)d。(3)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新辅助放化疗、未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影响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5.98,4.00,16.26,95%可信区间为1.66~24.12,1.30~12.42,3.00~90.89,P<0.05)。(4)术后吻合口漏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性别、新辅助放化疗、保留左结肠动脉构建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得分分别为50、49、93分,得分总和对应吻合口漏发生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5%可信区间为0.80~0.93,P<0.05),灵敏度为0.96,特异度为0.60。经内部验证,模型的C-index为0.87。结论:男性、新辅助放化疗、未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影响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因素分析 统计学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基于SEER数据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应俊 孙亚煌 +10 位作者 王安琪 卞策 陈国良 陶禹 陈俊楠 卢浩 游清 周海洋 王治国 阮灿平 张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SEER数据库(http://seer.cancer.gov/)6192例和海军...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SEER数据库(http://seer.cancer.gov/)6192例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12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192例患者中,男3592例,女2600例;年龄<50岁1076例,50~69岁2862例,≥70岁2254例;312例患者中,男177例,女135例;年龄<50岁51例,50~59岁155例,≥70岁109例。SEER数据库患者为训练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为验证集。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构建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训练集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集用于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观察指标:(1)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2)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TNM分期为Ⅱ~Ⅳ期、T分期为3~4期、N分期为1~2期、清扫淋巴结总数目<12枚、肿瘤长径>5.1 cm、CEA阳性、发生周围神经侵犯、放疗、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未分化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C⁃index为0.91,曲线下面积为0.726,判别能力较好。验证集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的直肠癌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相符。结论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肝转移 SEER数据库 预后 列线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胸腹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复发结肠癌1例
4
作者 于丹 王安琪 +3 位作者 卞策 王军凯 孙光远 周海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37,共1页
患者女,35岁,主诉"左上腹疼痛3个月,乙状结肠癌术后2年,脾转移癌术后1年"。患者2019年2月因"大便带血"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遂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pT3N2a)。术后行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化疗2周... 患者女,35岁,主诉"左上腹疼痛3个月,乙状结肠癌术后2年,脾转移癌术后1年"。患者2019年2月因"大便带血"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遂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pT3N2a)。术后行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化疗2周期,XELOX方案化疗6个周期。2020年8月因脾占位在外院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中分化腺癌,考虑肠癌转移。3个月前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胃镜检查提示:胃底体溃疡增殖病灶伴出血。CT和MRI检查示:左侧膈下不规则肿块,与胃腔相通,侵犯左侧膈肌、胰尾、左侧肾上腺,左肺下叶转移瘤,肝左外叶转移瘤。行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考虑患者肠癌术后二次复发,病情复杂,伴有重度贫血,先行FOLFOX方案化疗。化疗4个周期后复查CT示:左膈下肿块较前缩小。患者一般状况改善,遂行复发肠癌切除联合胃楔形切除、胰尾切除、左侧肾上腺切除、部分膈肌切除重建、左肺下叶楔形切除、肝左外叶转移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腹腔管状腺癌、中分化,侵犯胃壁全层、胰腺、肾上腺,转移性腺癌(肺、肝)。术后1个月继续FOLFOX方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左肺下叶 大便带血 肾上腺切除 转移性腺癌 重度贫血 管状腺癌 胰尾
原文传递
腹部多发伤后腹腔镜辅助回肠造口还纳1例
5
作者 王安琪 卞策 +1 位作者 刘雪峰 周海洋 《中国综合临床》 202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合并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腔粘连,传统观念将其视为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深入,临床上提出了再手术微创化,避免了多次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上海长征医院2022年6月对1例腹部多发伤后多次开... 合并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腔粘连,传统观念将其视为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深入,临床上提出了再手术微创化,避免了多次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上海长征医院2022年6月对1例腹部多发伤后多次开腹手术史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辅助回肠造口还纳术,实现了“巨创”后的微创,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多发伤 造口还纳术 再手术微创化
原文传递
单孔加一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例
6
作者 周海洋 王安琪 +1 位作者 卞策 应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1-631,共1页
患者男,65岁,主诉“便血3个月”。行肠镜检查示低位直肠癌,肿瘤位于直肠左侧壁,直径3 cm,下缘距齿状线1 cm,活检病理提示腺癌。MRI检查提示cT3N0M0。遂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2022年6月行单孔+1(SILS+1)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手术过... 患者男,65岁,主诉“便血3个月”。行肠镜检查示低位直肠癌,肿瘤位于直肠左侧壁,直径3 cm,下缘距齿状线1 cm,活检病理提示腺癌。MRI检查提示cT3N0M0。遂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2022年6月行单孔+1(SILS+1)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手术过程:取右侧平脐3 cm横切口,放置单孔多通道PORT,用于置入镜头、主刀辅助器械及助手辅助器械,右下腹穿刺置入12 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器械 新辅助化疗 操作孔 低位直肠癌 横切口 MRI检查 XELOX方案 齿状线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第5腰椎局部复发完整切除并一期后腹膜重建1例
7
作者 王虞鹭 谢奇峰 +2 位作者 王治国 杨兴海 张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0期3221-3223,共3页
报道1例56岁女性患者,因直肠癌术后第5腰椎复发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化治疗后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评估后,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前后联合入路腰椎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肿瘤获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下床活动后出... 报道1例56岁女性患者,因直肠癌术后第5腰椎复发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化治疗后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评估后,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前后联合入路腰椎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肿瘤获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下床活动后出现腰部不适,发现腰椎创面局限性血肿,立即制动卧床。症状逐渐好转,随访1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术后局部复发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整块切除 出血
原文传递
复合基底膜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绍杰 谢奇峰 +7 位作者 李绍春 杨子昂 黄永刚 陈吉彩 杜舟 王平 张剑 唐健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比较一款复合基底膜生物补片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杭州市第... 目的比较一款复合基底膜生物补片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个中心招募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并自愿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将符合入组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腹股沟疝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复合基底膜生物补片、对照组使用SIS补片,按照Lichtenstein术式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患者术后180d的无疝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完成术后4年的长期随访。结果在1年研究期间,5个中心共招募140名患者,有2例试验组患者脱落,最终13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患者68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的体重较对照组更轻(P=0.028),体重指数更低(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其他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35),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中,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6.165,P_(组间)=0.014),同时在不同时间点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68.4,P时间<0.0001),2组的时间与运动VAS评分交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2.921,P_(交互)=0.034)。试验组血清肿发生率(4.62%)显著低于对照组(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180 d试验组无疝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2组无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2组患者疝复发率之差为-1.39%[95%CI(-6.23%~3.45%)],可信区间上限<10%。后续4年随访中,试验组58例患者无疝复发,对照组54例患者有4例疝复发,其中2例已再次治疗,2组无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新型复合基底膜补片在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表现非劣于SIS补片,特别在血清肿发生率方面,新型复合基底膜补片较SIS补片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片 基底膜 猪小肠黏膜下层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35例闭孔疝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9
作者 焦盛宇 雷庆军 +4 位作者 周圣赢 王兵 孔智渊 张剑 徐小慧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对闭孔疝的临床特点、诊疗进行临床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闭孔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层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及身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 目的对闭孔疝的临床特点、诊疗进行临床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闭孔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层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及身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35例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合并慢性病史者17例(48.6%),分层分析发现有慢性病史的患者比例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慢性病史者的比例在逐渐增大,60~79岁患者中合并慢性病史者比例为36.4%,80~89岁患者中合并慢性病史者比例为47.6%,90岁以上患者中合并慢性病史者比例为100%;在不同体重指数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体重指数在15.01~17.00 kg/m^(2)之间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比例最高,达72.7%。手术治疗32例,有9例因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1例行补片修补。其中12例(34.3%)因病情危重经ICU抢救治疗。经ICU治疗的患者比例在不同年龄组(P=0.09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80~89岁年龄区间经ICU治疗者达47.6%,另外随着身高的增加经ICU治疗患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其余3名患者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20 d,中位9 d。结论闭孔疝患者多为消瘦的老年女性且多合并慢性疾病,临床上危重症者较多。闭孔疝的延误诊治易导致肠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重视,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疝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同 文红梅 +3 位作者 周皓岚 黄涛 王胜猛 应俊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两家医院102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n=21例)...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两家医院102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n=21例)和阴性组(n=81例)。临床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或Fisher精确检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34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占比为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类型、T分期及浸润肠壁程度与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发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浸润型、T3-4期及浸润肠壁浆膜外肿瘤是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浸润型癌、肿瘤分期T3-4及浸润肠壁浆膜外可作为判断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侧方淋巴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模拟临床的猪腹壁切口疝模型建立研究
11
作者 仲洁 逯景辉 +4 位作者 林振华 程文悦 代京 张剑 刘成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模拟临床的猪腹壁切口疝模型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入组36只实验猪,采用开放手术切除腹白线并保留腹膜的方式建立猪腹壁切口疝模型,术后每周观察猪腹部隆起和猪的生长情况,确认腹壁切口疝形成时间。于造模术后3个月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建立模拟临床的猪腹壁切口疝模型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入组36只实验猪,采用开放手术切除腹白线并保留腹膜的方式建立猪腹壁切口疝模型,术后每周观察猪腹部隆起和猪的生长情况,确认腹壁切口疝形成时间。于造模术后3个月行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测量腹壁腱膜缺损大小(缺损长径、短径、面积)、确诊切口疝形成的则行疝环单纯缝合修复。修复术后每周观察腹壁切口疝复发情况,验证腹壁切口疝模型能否模拟临床切口疝的病理生理。结果造模后,36只猪均活动良好,无死亡。所有猪造模后生长情况良好。36只猪在造模术后1个月左右均出现腹部隆起,触诊形成腹壁切口疝。均于造模术后3个月时行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下疝环单纯缝合修复术,所有猪在修复术后1个月左右(平均25 d)出现疝复发,腹壁疝造模均成功。其成模时的疝环长径、疝环短径、疝环面积大于造模时的腹壁缺损长径、缺损短径及缺损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本文的造模方法可以建立有效而稳定、无自愈倾向能模拟临床切口疝病理生理的猪腹壁切口疝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 模型 动物 模拟临床
原文传递
体外和比格犬体内评价腹内压致生物补片分层及疝复发风险的研究
12
作者 王虞鹭 代京 +2 位作者 程文悦 徐隽雅 张剑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评估模拟腹内压力对生物疝修补补片分层性能的影响及全层腹壁肌缺损比格犬体内植入修补术后的疝复发风险。方法选择两种市售生物疝修补补片作为样本[基底膜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细胞外基质补片(BM/SIS复合补片)和小肠黏膜下层补片(SI... 目的评估模拟腹内压力对生物疝修补补片分层性能的影响及全层腹壁肌缺损比格犬体内植入修补术后的疝复发风险。方法选择两种市售生物疝修补补片作为样本[基底膜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细胞外基质补片(BM/SIS复合补片)和小肠黏膜下层补片(SIS补片)],模拟腹腔内生物补片持续受力的环境,在生理盐水中分别对补片进行20000次循环机械拉伸(拉伸率设置为:±10%和±20%),以研究力学加载对补片分层性能的影响。选择4只比格犬,切除整个腹壁组织进行全层腹壁肌缺损造模,并采用不同(BM/SIS、SIS)生物补片进行修补,术后比格犬均饲养2周后处死,取出补片以及周围组织,观察补片植入动物体内后的分层和疝复发现象。结果经过20000次循环机械拉伸后,BM/SIS复合补片未见明显分层和厚度变化;全层腹壁肌缺损比格犬体内植入后组织修复效果较好,未见疝复发。SIS补片在±10%循环机械拉伸下层间距增加,厚度显著增加(P=0.007);在±20%的循环机械拉伸下分层明显,补片厚度显著增加(P=0.001);动物体内植入2周后,可见补片明显分层,与组织融合较差。结论BM/SIS生物补片层间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分层,补片强度稳定,可以有效防止补片分层造成的疝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疝修补补片 腹内压力 力学加载 补片分层 疝复发
原文传递
基底膜生物补片用于腹腔内修补大鼠腹壁缺损手术引导组织再生的研究
13
作者 仲卫冬 仲洁 +2 位作者 代京 程文悦 张剑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观察研究基底膜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内修补(IPOM)大鼠腹壁部分层次缺损手术引导腹壁组织再生的过程。方法选取21只健康大鼠,建立腹壁部分层次缺损模型。3只作为对照组观察造模效果;18只在造模后,分别用4层和12层基底膜补片进行修补,... 目的观察研究基底膜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内修补(IPOM)大鼠腹壁部分层次缺损手术引导腹壁组织再生的过程。方法选取21只健康大鼠,建立腹壁部分层次缺损模型。3只作为对照组观察造模效果;18只在造模后,分别用4层和12层基底膜补片进行修补,每组各9只,于术后2、3、4周各取3只大鼠处死取其修复区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观察,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染色、新生血管标记和间皮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观察研究生物补片在修复早期引导腹膜和组织再生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结果补片植入术后2周的大体观察和新生血管标记结果表明基底膜生物补片显著促进组织的血管化,新生血管从补片网孔处向周围蔓延发散形成血供网络;HE和马松染色表明补片腹壁侧和腹腔侧有明显组织再生,新生组织从补片网孔处向周围蔓延,覆盖、包裹补片;间皮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表明,在腹腔侧新生组织表面形成扁平的连续间皮细胞层,即腹膜再生。结论IPOM腹壁修复中,基底膜生物补片在早期可以引导组织和腹膜再生,新生组织和血管通过网孔从腹壁侧向腹腔侧蔓延,并在补片表面形成组织层和连续的间皮细胞层,可以有效防止补片与内脏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生物补片 腹腔内补片修补术 腹膜再生 间皮细胞
原文传递
后盆脏器联合骶尾骨切除术治疗骶前复发直肠癌1例
14
作者 王安琪 卞策 +4 位作者 钱明 朱鴷 高京海 张剑 周海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1-942,共2页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诊断为复发直肠癌侵犯骶前及子宫,转化治疗后行后盆脏器联合骶尾骨切除术,切缘阴性。术后2个月行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愈合良好。
关键词 切缘阴性 骶尾骨 转化治疗 修复术 臀大肌肌皮瓣 尾骨切除术 直肠癌 中年女性
原文传递
新型生物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临床价值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佩 李绍杰 +5 位作者 乐飞 程文悦 冯波 李健文 张剑 唐健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2-540,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修补术中使用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设为试验组;修补术中使用轻质大网孔部分可吸收合成补片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研究终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疝复发率作为有效性评价依据,按照意向性治疗分析,使用可信区间法(Newcombe Wilson法)对两组的疝复发率进行非劣效统计分析,如果两组疝复发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上限<10%,则认为试验组非劣于对照组。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为(60±15)岁。5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1例患者未进行术后2个月的随访,其余均完成所有预期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脱落、剔除。(2)研究终点。①主要研究终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疝复发率分别为0和4%(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疝复发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为-19.54%~9.72%,可信区间上限9.72%<10%。②次要研究终点: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14 d发生血清肿,两组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血清肿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2个月主诉存在腹股沟区不适或异物感,两组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腹股沟区不适或异物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无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有1例术后皮肤感染(与补片无关)。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均无发热、过敏反应、补片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术后2 d至术后18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后静息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和术后运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分别由(0.44±1.00)分变化为0分和(1.28±1.46)分变化为0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由(0.40±0.76)分变化为(0.24±1.20)分和(1.28±1.14)分变化为(0.44±1.29)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中仅术后运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的时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19,P<0.05)。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植入前厚度为0.5~0.7 mm;术后2个月10例试验组患者腹股沟B超检查结果显示补片植入区存在厚度约2 mm的强回声区。结论: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生物补片 合成补片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单孔加一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附视频)
16
作者 周海洋 王安琪 卞策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437-440,共4页
回顾分析上海长征医院肛肠外科于2022年1月5日成功实施的1例单孔加一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标本系膜完整。手术时间200min,术中出血量约50mL。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pT4aNOMO,TNM分期IB期。术后康复效果满意,无并发... 回顾分析上海长征医院肛肠外科于2022年1月5日成功实施的1例单孔加一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标本系膜完整。手术时间200min,术中出血量约50mL。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pT4aNOMO,TNM分期IB期。术后康复效果满意,无并发症,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术后1天下床活动,术后2天流质饮食,术后6天拔除引流管出院。因此,单孔加一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单孔加一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腔内吻合
原文传递
盆腔脏器合并骨盆壁切除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17
作者 陶禹 张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4,共8页
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或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的治疗一直是直肠癌领域的难点和挑战,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作为可能实现根治性治疗LARC和LRRC的重要方式,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PE手术的实施要求术前通过多学科会诊,对... 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或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的治疗一直是直肠癌领域的难点和挑战,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作为可能实现根治性治疗LARC和LRRC的重要方式,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PE手术的实施要求术前通过多学科会诊,对LARC或LRRC的侵犯范围进行精准评估,并做充分的术前准备。侧盆涉及众多组织、血管和神经,切除难度最大,建议采用输尿管和Marcille三角入路;而仰卧位经腹入路联合术中更改俯卧折刀位有利于充分显露手术视野,能够对肿瘤侵犯的骨性骨盆及盆底肌群进行精准地整体切除。空盆腔综合征一直是开展PE术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应用细胞外基质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缺损、隔离腹盆腔,有望减少术后盆底相关并发症。PE术后泌尿系统和重要血管的重建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而更多新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手术技巧 空盆腔综合征 盆底重建 泌尿系统重建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8
作者 陶禹 张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21-1426,共6页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已成为根治性治疗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的提高,患者长期预后显著改善。然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恢复进程,目前仍是外...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已成为根治性治疗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的提高,患者长期预后显著改善。然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恢复进程,目前仍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难题。精准的手术层面和合适的术中体位有助于充分显露术野,准确辨认主要血管,降低术中出血的发生风险。生物补片、肌皮瓣和带蒂大网膜是常见的盆底重建方式,联合其中两种方式修复盆腔缺损可能进一步降低空盆腔综合征的发生率。髂血管重建能有效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和室间隔综合征。微创技术的应用和预康复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笔者对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手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