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胸椎肿瘤手术治疗后的椎体重建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宗雄 徐皓 +2 位作者 贾连顺 肖建如 姚晓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69-971,共3页
目的 :探讨上胸段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椎体的重建方法。方法 :对 19例侵犯椎体的上胸椎肿瘤经不同途径前入路切除肿瘤后 ,应用髂骨植骨 1例、肋骨植骨 6例、钛网植骨 8例、人工椎体 5例进行椎体重建替代 ,并辅以前路内固定系统... 目的 :探讨上胸段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椎体的重建方法。方法 :对 19例侵犯椎体的上胸椎肿瘤经不同途径前入路切除肿瘤后 ,应用髂骨植骨 1例、肋骨植骨 6例、钛网植骨 8例、人工椎体 5例进行椎体重建替代 ,并辅以前路内固定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随访 1~ 43个月。结果 :各种方式植骨进行重建 1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患者 1个月后均可坐起进食。 17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2例无明显改善。均无明显椎体替代物下沉现象 ,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结论 :上胸椎肿瘤椎体切除术后应用髂骨、肋骨、钛网、人工椎体进行重建替代 ,均可良好恢复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人工椎体的应用能进一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肿瘤 前路 手术 椎体 重建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俊 席焱海 叶晓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指腰椎融合术后在融合节段的头端和/或尾端出现椎间盘退变、不稳、滑脱等退变表现,甚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影像学”ASD和“症状学”ASD.是腰椎融合术后常见...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指腰椎融合术后在融合节段的头端和/或尾端出现椎间盘退变、不稳、滑脱等退变表现,甚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影像学”ASD和“症状学”ASD.是腰椎融合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 术后 手术策略 椎间盘退变 远期并发症 融合节段 ASD
下载PDF
肥厚腰椎黄韧带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玉权 刘继春 +2 位作者 叶晓健 胡跃 瞿金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6期7452-7457,共6页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是临床上引起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目的:分析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腰椎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手术所...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是临床上引起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目的:分析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腰椎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手术所取黄韧带,对照组6例(椎管内占位且无腰椎不稳患者黄韧带)、突出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黄韧带)6例、腰椎管狭窄症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黄韧带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mR NA含量,分析3个细胞因子在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 NA表达均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0.05);腰椎管狭窄症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m RNA在3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突出组(均P<0.0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 NA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腰椎管狭窄症组Ⅰ型胶原蛋白mR NA表达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0.05);Ⅲ型胶原蛋白、Ⅴ型胶原蛋白mR NA表达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腰椎黄韧带肥厚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引起黄韧带肥厚的主要胶原产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黄韧带 腰椎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胶原蛋白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兴海 肖建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919-922,共4页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肿瘤 手术治疗 切除范围 应用解剖学 手术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占朝 陆骅 +2 位作者 史建刚 李陵江 贾连顺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33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52.6岁。病程6~48个月,平均14个月...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33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52.6岁。病程6~48个月,平均14个月。32例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个月,1例3个月后失访。术前患者JOA评分为(7.3±0.4)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为(15.2±0.2)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1.44%。结论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引起脊髓神经根受压时,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同时减压,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减压术
下载PDF
多脏器疾病的老年人骨折愈合及骨折病的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苟三怀 杨立利 +5 位作者 葛亮 刘岩 欧阳跃平 韩庆林 王琪 席焱海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70岁以上多脏器疾病(衰退)老年人骨折愈合问题及骨折病防治的措施和方法。方法(1)老年人骨折后仔细了解骨折前疾病史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患有多脏器疾病的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由专科协同治疗,(2)早期有...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70岁以上多脏器疾病(衰退)老年人骨折愈合问题及骨折病防治的措施和方法。方法(1)老年人骨折后仔细了解骨折前疾病史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患有多脏器疾病的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由专科协同治疗,(2)早期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3)鼓励早期肢体运动,4、预防骨质疏松、关节退变、肌肉萎缩等骨折病。结果本组随访258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随访时间3.8年。死亡8例(3.10%),恢复自主生活能力199例(77.13%);部分恢复生活能力32例(12.40%);失去生活能力19例(7.36%)。骨折愈合情况;除死亡8例外,250例进行定期随访;8~10月骨折愈合225例,10个月以上骨折愈合25例;(其中包括慢性感染影响骨折愈合3例),内固定松动6例,内固定断裂4例。结论对患有多脏器衰退老年人骨折后在内科疾病的管理监护下,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减少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能有效的提高骨折愈合和老年人日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脏器疾病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人黄韧带细胞骨化发生过程中的自噬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国峰 李学斌 +4 位作者 唐一钒 赵寅 周盛源 陈雄生 贾连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4-1181,共8页
背景:黄韧带骨化发生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无有效的药物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研究发现,骨 桥蛋白与自噬在成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对骨桥蛋白和自噬在黄韧带骨化发生机制的研究... 背景:黄韧带骨化发生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无有效的药物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研究发现,骨 桥蛋白与自噬在成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对骨桥蛋白和自噬在黄韧带骨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尝试找出药物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方法:①黄韧带骨化病、胸椎骨折或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获取黄韧带,将标本分 为骨化组和非骨化组,每组各取 8 例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桥蛋白、骨钙素及自噬指标 Beclin-1、 LC3、P62 的表达;②通过组织块贴壁法进行黄韧带细胞的分离培养,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桥蛋白干预不 同时间来构建体外黄韧带细胞骨化模型;③非骨化组黄韧带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 3-甲基腺嘌呤干 预后,再用 100 μg/L 骨桥蛋白诱导,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骨化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变化;④ 用 100 μg/L 骨桥蛋白干预非骨化黄韧带细胞,并在 0,15,30,60,120 min 终止骨化诱导过程,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 MAPK 信号通路中重要分子 ERK1/2、JNK、P38 的磷酸化情况;⑤非骨化组黄韧带细胞 用 ERK1/2 特异的磷酸化阻滞剂 U0126 阻断 ERK1/2 通路磷酸化后,再用 100 μg/L 骨桥蛋白诱导,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碱性磷酸酶以及骨钙素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骨化黄韧带和非骨化黄韧带组织骨钙素、骨桥蛋白的免疫组化均呈阳性表达;骨化黄韧带组织 中 Beclin-1 呈阳性表达,而 LC3 及 P62 未见明显阳性结果;非黄韧带骨化组织中 Beclin-1、LC3、P62 均呈 阳性表达;②与非骨化组比较,骨化组黄韧带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增加;骨桥蛋白可诱导黄韧带 骨化,骨桥蛋白的作用具有浓度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③自噬强弱与骨化程度呈负相关,即自噬越明显,骨化 作用越弱;④骨桥蛋白能使 MAPK 信号通路磷酸化,并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抑制 MAPK 磷酸化过程后, 骨桥蛋白仍然能够诱导黄韧带细胞的骨化;⑤结果表明,黄韧带骨化发生过程中,信号通路上 ERK1/2、骨桥 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分子的上下游关系为:ERK1/2→骨桥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黄韧带骨化 骨桥蛋白 自噬 信号通路 黄韧带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国人全膝置换术后评分系统与患者实际满意度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丛锐军 刘伟 +5 位作者 付培亮 王波 吴宇黎 李晓华 祝云利 吴海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国内已广泛开展,评价置换效果的评分系统主要采用KSS、WOMAC和SF-36等系统。这些系统关注的焦点与中国患者关注的焦点是否一致,评分细则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本文旨在比较并评价以上系统。...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国内已广泛开展,评价置换效果的评分系统主要采用KSS、WOMAC和SF-36等系统。这些系统关注的焦点与中国患者关注的焦点是否一致,评分细则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本文旨在比较并评价以上系统。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回归的方法,评价204例患者的KSS、WOMAC、SF-36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评价上述评分对中国患者的适用度。结果 KSS评分和WOMAC评分值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相关性较差,决定系数低于0.6。SF-36评分在术后1周时与患者满意度高度相关,在术后3个月时不相关。结论国人对膝关节功能的要求更多的在于屈膝下蹲等动作,对疼痛的耐受较好,类似因素影响了KSS和WOMAC评分与患者主观满意度的一致性。上述评分应针对国人关注焦点改变权重,以便更好的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KSS WOMAC SF-36 直线相关回归
下载PDF
改良低温机械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智巍 苑博 +2 位作者 陈雄生 周盛源 贾连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75-4779,共5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纳米脱钙骨基质为一种无毒、组织相容性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炎症反应轻、成骨能力强的骨移植替代物,但其制备耗时较长,需多次间断取样行粒度分析,研磨效率低。目的:采用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分析纳米脱...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纳米脱钙骨基质为一种无毒、组织相容性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炎症反应轻、成骨能力强的骨移植替代物,但其制备耗时较长,需多次间断取样行粒度分析,研磨效率低。目的:采用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分析纳米脱钙骨基质的结构特征及制备效率。方法: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通过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应用CryoMill全自动冷冻研磨仪先将脱钙骨基质初步研磨至微米级别颗粒,再通过E-Max高能水冷球磨仪进行纳米尺度研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测研磨效果及材料形貌。结果与结论:采用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的纳米脱钙骨基质底层致密,表面充满不规则纳米颗粒,颗粒直径20-50nm,纳米颗粒相互团聚,表面密布纳米级别凹槽,纳米纤维结构间相互连接,内部形成大量相互连通的微米级别孔隙,其微观结构符合纳米生物材料范畴;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仅需25min,提高了研磨效率;结果说明,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的研磨结果更确切、材料粒度分布均匀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脱钙骨基质 脱钙骨基质 纳米化 低温物理研磨 显微特征 研磨
下载PDF
快速康复关节外科的血液管理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辉 吴海山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3-15,共3页
快速康复关节外科管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的血液管理策略可在确保患者全身情况良好下,降低人工关节手术围手术期的输血率,减少输血量,从而避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血 快速康复外科 关节外科 血液管理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复合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钧 吴海山 +3 位作者 祝云利 吴宇黎 赵辉 符培亮 《骨科》 CAS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注射复合镇痛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例。分别于关节腔内、关节腔周围滑膜组织、大腿根部股神经周围注射复合镇痛药物以及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注射复合镇痛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例。分别于关节腔内、关节腔周围滑膜组织、大腿根部股神经周围注射复合镇痛药物以及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比较术后6、12、24、48 h的疼痛差异。结果三个复合镇痛药物注射组镇痛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关节腔内注射和关节腔周围注射(P<0.01),关节腔内注射与关节腔周围注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注射复合药物可产生程度不同镇痛作用,以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前交叉韧带 重建外科手术 股神经
下载PDF
髋关节镜下治疗成人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盂唇撕裂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梁 蒲昭德 吴海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治疗成人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合并盂唇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确诊为轻度DDH(Cowel分型1-2型),无明显骨关节炎,确诊合并有髋臼盂唇撕裂,经保守治疗无效,但尚未达到...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治疗成人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合并盂唇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确诊为轻度DDH(Cowel分型1-2型),无明显骨关节炎,确诊合并有髋臼盂唇撕裂,经保守治疗无效,但尚未达到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标准的患者,施行髋关节镜下髋臼盂唇修补缝合术。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analogue score,VA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1.05)年,术前HHS评分平均为(74.1±6.1)分,末次随访平均为(83.0±9.7)分。术前术后HH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术前VAS评分平均为(3.7±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2.1±1.6)分,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结论对于DDH合并盂唇撕裂,无明显骨关节炎表现的患者,通过关节镜下修补损伤的盂唇,可在术后早期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发育不良 关节镜 盂唇撕裂
下载PDF
治疗性血管化策略研究进展
13
作者 鲍小刚 许国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由于疾病、创伤等导致我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的器官功能衰竭或缺失,但可利用供体严重短缺,移植仅仅是解决小部分问题。目前本课题组从事大段骨缺损修复研究的瓶颈在于组织工程骨的活化,即成骨的同时建立一套早期、稳定的血管系统。
关键词 组织再生 血管新生 移植 治疗 细胞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构建不同比例聚己内酯-磷酸三钙支架及其体外诱导成骨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苑博 王智巍 +3 位作者 唐一钒 周盛源 陈雄生 贾连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复合材料选择及混合比例对于支架成骨诱导作用的影响巨大。目的:借助3D打印技术构建不同混合比例的聚己内酯-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探究其物理特征和成骨诱导能力。方法:将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磷酸三钙(t...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复合材料选择及混合比例对于支架成骨诱导作用的影响巨大。目的:借助3D打印技术构建不同混合比例的聚己内酯-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探究其物理特征和成骨诱导能力。方法:将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分别按照10∶0、9∶1、8∶2、7∶3的质量比混合,借助3D打印技术构建单纯聚己内酯支架和聚己内酯-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分别命名为单纯PCL支架、PCL-10%TCP支架、PCL-20%TCP支架、PCL-30%TCP支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疲劳试验机表征支架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单纯PCL支架、PCL-10%TCP支架、PCL-20%TCP支架上,接种后第1,4,7天检测细胞增殖,第1,7,14天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第7,14,21天检测支架上清液内的钙含量。结果与结论:(1)PCL-30%TCP支架无法通过该方式构建支架;(2)与单纯PCL支架相比,PCL-10%TCP支架、PCL-20%TCP支架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更强(P<0.05),孔隙率无明显改变;(3)单纯PCL支架、PCL-10%TCP支架、PCL-20%TCP支架均可观察到预先设计的孔隙结构,支架内部孔隙相互连通;(4)单纯PCL支架、PCL-10%TCP支架、PCL-20%TCP支架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PCL-20%TCP支架组接种第4,7天的细胞增殖效果优于其余两组支架(P <0.05);(5)PCL-20%TCP支架组接种第7,14天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 <0.05);(6)接种第14天,PCL-20%TCP支架组钙含量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7)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支架,PCL-20%TCP支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己内酯 磷酸三钙 复合支架 力学性能 成骨分化 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 生物相容性材料 间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脊柱原发尤文肉瘤家族肿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越超 周旺 +4 位作者 高欣 何韶辉 张浩 魏海峰 肖建如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68-71,共4页
尤文肉瘤家族肿瘤(ESFT)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瘤,其中原发于脊柱的脊柱原发ESFT虽属罕见,但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更易转移、误诊率高,亟需更多关注。目前,脊柱原发ESFT主要治疗方法为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和/或放疗... 尤文肉瘤家族肿瘤(ESFT)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瘤,其中原发于脊柱的脊柱原发ESFT虽属罕见,但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更易转移、误诊率高,亟需更多关注。目前,脊柱原发ESFT主要治疗方法为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和/或放疗。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能带来最优的无病生存期,而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有利于后续的肿瘤根治治疗。该文就脊柱原发ESFT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尤文肉瘤 脊椎肿瘤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盛源 李学斌 +2 位作者 苑博 陈雄生 贾连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椎椎板-黄韧带骨化物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29例(62个节段),男19例,女10例;年龄(54.9±10.25)岁(范围36~77岁)。其中合并...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椎椎板-黄韧带骨化物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29例(62个节段),男19例,女10例;年龄(54.9±10.25)岁(范围36~77岁)。其中合并硬膜囊骨化11例16个节段,无合并硬膜囊骨化18例46个节段。观察CT骨窗和MRI横断面T2WI的骨化物形状和骨化物与硬脊膜的关系,测量CT骨窗横断面单侧椎管占有率。取2例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术中病理标本行HE染色检查。结果 骨化物形状:合并硬膜囊骨化的16个节段中,CT有7个节段(43.8%)、MRI有2个节段(12.5%)表现为黄韧带硬膜囊侧存在骨化层;CT有1个节段(6.3%)、MRI有2个节段(12.5%)表现为典型的Tram track征。骨化物与硬脊膜的关系:CT有7个节段(43.8%)、MRI有7个节段(43.8%)表现为“C”形征;CT有7个节段(43.8%)、MRI有8个节段(50.0%)表现为“V”形征。合并硬膜囊骨化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为60.5%±13.0%,无合并硬膜囊骨化组为42.2%±1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2,P<0.001)。合并硬膜囊骨化的16个节段中,有“C”形征表现的7个节段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为68.8%±12.8%,无“C”形征出现的9个节段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为54.39%±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8)。组织学检查可见硬脊膜与骨化物的交界存在两种病理现象:硬脊膜内存在纤维软骨、软骨和成骨的移行区;未骨化硬脊膜与骨化物融合,组织学分界清晰,黄韧带骨化物腹侧硬脊膜萎缩或消失。结论 硬膜囊骨化的发生与黄韧带骨化始于硬膜囊侧和骨化物持续增厚相关,硬膜囊骨化的病理学表现是局部硬脊膜组织骨化或硬脊膜与黄韧带骨化物组织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硬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
原文传递
一期病灶清除术治疗颈椎结核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华江 王建喜 +4 位作者 滕红林 曹鹏 肖建如 倪斌 袁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I期病灶清除术治疗不同节段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I期病灶清除术治疗54例颈椎结核患者资料,男20例,女34例;年龄26~75岁,平均45.4岁。其中累及单节段12例(C21例、C42例、C53例、C64例... 目的探讨I期病灶清除术治疗不同节段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I期病灶清除术治疗54例颈椎结核患者资料,男20例,女34例;年龄26~75岁,平均45.4岁。其中累及单节段12例(C21例、C42例、C53例、C64例、C7 2例)、相邻双节段36例(C1,23例、C2,32例、C3,45例、C4,56例、C,5,614例、C6,75例、C7T11例)、3节段5例(C4-62例、C5-72例、C3,5,61例)、4节段1例(C4-7);5例合并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包括T61例、T113例、L3,41例;1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颈部VAS评分4~9分,平均5.9分;JOA评分7~12分,平均10.5分;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平均26.7°±9.1°。术前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待红细胞沉降率〈50mm/1h后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累及节段分别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加前后联合内固定术、经颌下人路咽后壁病灶清除术加后路枕颈融合术或后路寰枢椎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52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骨性融合时间2~4个月,平均3.2个月。末次随访,颈部VAS评分平均1.1分,JOA评分平均15.6分,病变节段Cobb角平均6.8°。术后均行系统抗结核治疗18~20个月。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术中出现高位食道损伤,经留置胃管1周后愈合。术后无一例发生颈椎结核复发、植骨块移位及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结核在术前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病变累及节段及局部畸形情况,采取I期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是颈椎结核后期治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宜 吴海山 +3 位作者 吴宇黎 祝云利 符培亮 赵辉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髋关节切开滑膜清理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晚期髋关节PVNS感染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髋关节切开滑膜清理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晚期髋关节PVNS感染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例为局限型,5例为弥漫型,平均年龄33.7岁(21~65岁)。患者术前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术前检查提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的伴有股骨头变形。术中采用关节切开滑膜广泛清理人工髋关节置换。随访分析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术后随访5.6年(0.5~10.3年),未出现复发,假体稳定,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6分提高到90.8分,能进行日常活动。3例出现复发,其中1例再次行切开清理术,术后良好;1例目前暂时行放射治疗;1例因复发面积广泛压迫下肢血液循环,减容手术无效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术。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合增生滑膜切除是治疗局限型PVNS伴有骨质破坏的合适手术方式,能极大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对于弥漫型的治疗,复发率较高,仍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关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海山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膝关节置换作为一项经数十年发展的成熟技术,其手术疗效已获得医生的肯定.但作为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膝关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翻修等依然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 膝关节置换作为一项经数十年发展的成熟技术,其手术疗效已获得医生的肯定.但作为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膝关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翻修等依然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外科技术与临床处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假体材料与设计的改良来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使关节功能更接近正常状态、假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更易于翻修以及更好地控制并发症是临床关节外科医生与产业界工程技术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手术 疗效 人工膝关节置换 功能重建手术 外科医生 人工关节 术后疼痛 使用寿命
原文传递
创伤性高位颈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陶春生 倪斌 +3 位作者 宋展昭 徐朋 吴冰 曲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1期1184-1185,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高位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创伤性高位颈脊髓损伤62例。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了颅骨牵引术(54例)、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术(1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以及手术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治疗(59例)... 目的探讨创伤性高位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创伤性高位颈脊髓损伤62例。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了颅骨牵引术(54例)、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术(1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以及手术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治疗(59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结果手术治疗59例者获随访4~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成功脱机(呼吸机)6例;需要呼吸机辅助生存2例,其中1例术后4个月放弃治疗死亡。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级4例,B级1例,C级4例,D级5例,E级45例。结论充分减压及重建颈椎稳定性是治疗创伤性高位颈脊髓损伤的基本方法,而有效的术前、术后处理也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创伤 高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