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十四届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大会纪要
1
作者 周晓平 孙伯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9-479,共1页
由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会(WSSFN)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大会于2005年6月13~18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关键词 功能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 大会纪要 世界 神经外科学会 意大利
下载PDF
X刀在神经外科中应用
2
作者 周晓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1995年第2期52-54,63,共4页
X—刀适合于中小型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和功能性疾病等,其特点高效、准确、安全、无需手术的非损伤疗法。本文介绍X—刀的基本原理、生物学改变、照射方法剂量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 神经外科 X刀治疗 颅内血管畸形 脑膜瘤 松果体区肿瘤 直线加速器 准直仪 临床应用 立体定向 脑转移瘤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中高渗盐注射液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Ogden AT Mayer A Connolly ES Jr. +2 位作者 满晓波 邹宇辉 周晓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6期423-427,共5页
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ICP)升高是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颅脑创伤、动脉梗塞、静脉高压/梗塞、大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和术后脑组织水肿的治疗过程中ICP的控制都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虽然利用渗透压脱水药... 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ICP)升高是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颅脑创伤、动脉梗塞、静脉高压/梗塞、大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和术后脑组织水肿的治疗过程中ICP的控制都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虽然利用渗透压脱水药物是控制ICP的最基础的工具,但却缺乏前瞻性研究以指导其运用,高渗盐被认为是甘露醇的替代物,早期的数据表明每种药的用药指征最终取决于ICP的病因.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有关高渗盐(HS)治疗颅内高压的相关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和我们有关HS的经验是如何指导目前的ICP治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高渗盐 注射液 围手术期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梗塞 脑组织水肿 前瞻性研究 ICP 静脉高压
下载PDF
神经介入器具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3期12-16,共5页
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疾病。微创的神经介入治疗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学更新极大的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本文对神经介入器具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 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疾病。微创的神经介入治疗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学更新极大的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本文对神经介入器具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 血管支架
下载PDF
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冬梅 钱火红 朱建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构建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PICC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拟定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要素质量、... 目的:构建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PICC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拟定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45项。结论: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项目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能够为各级质量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评价医院PICC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护理质量 评价 指标 德尔菲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破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附8例报告)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王文仲 周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 分析8例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均采用全身麻醉、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例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止血,1例术后CT证实术中出血,1例麻醉后造影证实出血未进一步治... 目的 分析8例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均采用全身麻醉、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例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止血,1例术后CT证实术中出血,1例麻醉后造影证实出血未进一步治疗。结果5例致密填塞,2例部分填塞,1例未填塞。4例恢复好,1例轻残,3例死亡。结论 术中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麻醉有关,继续填塞可以挽救大部分病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术中出血 防治 原因分析
下载PDF
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小吾 赵孟尧 王文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9-370,共2页
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临床分析胡小吾,赵孟尧,王文仲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对就诊时清醒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是否需要放射学检查或入院治疗仍存在争议[1~3]。此类病人的处理关键在于判断是否有颅内血肿或病情... 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临床分析胡小吾,赵孟尧,王文仲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对就诊时清醒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是否需要放射学检查或入院治疗仍存在争议[1~3]。此类病人的处理关键在于判断是否有颅内血肿或病情是否会变化,发展成颅内血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出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海涛 黄清海 +3 位作者 杨鹏飞 刘建民 陈家亮 王盛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前、后,计算机数值模拟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结合DSA影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单纯使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未破裂动脉瘤的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前及支架置入后9个月,行血...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前、后,计算机数值模拟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结合DSA影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单纯使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未破裂动脉瘤的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前及支架置入后9个月,行血管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血液流线、血管壁面压力和剪应力等)。从三维旋转造影图像数据中获得模型,将生理脉动流作为进入流,采用软件生成网格并计算非定常层流的连续动力方程。结果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后,①血管形态学发生了明显改变,大脑中动脉的M1段和M2段下干血管夹角变大(67.7°变为124.1°),瘤体消失。②血流对瘤颈口冲击明显降低,改变动脉瘤内的压力,术前瘤顶平均壁面压力为977.06Pa,瘤颈处平均壁面压力为950.46Pa。支架置入后消除了瘤颈处的高壁面压力区域,9个月时复查该处平均壁面压力为831.31Pa。③改善动脉瘤表面的壁面切应力(WSS)分布,术前瘤顶区域的平均WSS为2.09Pa,瘤颈区域的平均WSS为7.51Pa,9个月复查时变得渐趋一致。结论血管内单纯支架置入通过对血管形态学的改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是使动脉瘤愈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与显微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栾立明 刘建民 +2 位作者 曲元明 韩韬 董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与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中、术后处理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36例与应用显微手术治疗 132例的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 36例 4 1枚动脉瘤中 34枚动脉瘤行GDC栓塞、1枚行单纯支架... 目的 :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与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中、术后处理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36例与应用显微手术治疗 132例的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 36例 4 1枚动脉瘤中 34枚动脉瘤行GDC栓塞、1枚行单纯支架置入、6枚行支架置入 +GDC栓塞 ;术后恢复良好者 2 7例 ,轻残 5例 ,重残 3例 ,死亡 1例。显微手术组132例中 ,术后恢复良好 86例 ,轻残 2 5例 ,重残 14例 ,死亡 7例。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 ,介入治疗较显微手术治疗简单易行 ,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显微手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东亮 周晓平 +3 位作者 刘建民 许奕 赵文元 张鑫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6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 ,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 ,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 8例 ;胃镜下治疗 3例 ;胃次全切...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6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 ,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 ,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 8例 ;胃镜下治疗 3例 ;胃次全切除术 2例。结果 :本组病例中 ,治愈 172例 ,缓解 15例 ,无效 3例 ,死亡 6例 ,其中阿托品治愈 6例 ;胃镜下治愈2例 ;胃次全切除术治愈 1例。结论 :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 ,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 ,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 ,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清海 沈洁 刘建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46-650,共5页
目的对已发表的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评估支架成形术在预防卒中复发、死亡、其他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脑血管病杂志和相关文献后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 目的对已发表的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评估支架成形术在预防卒中复发、死亡、其他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脑血管病杂志和相关文献后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结果确定相关的文献21篇并结合本单位治疗病例,共包含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432例,未见有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平均手术成功率达96.61%;30d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53%,30d后1年内累积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97%。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0%~32.4%。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支架置入成功者具有较好的预后,但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 介入 支架 循证医学
下载PDF
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分析(附73例报道)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方亦斌 周晓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中各种因素的构成比,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Lo...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中各种因素的构成比,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生存30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轻中残9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3例,死亡率为58.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原发性昏迷时间等指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老年人 预后
下载PDF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急性硬膜外血肿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清海 周晓平 +3 位作者 刘建民 胡小吾 孙志杨 洪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57-257,共1页
颅内肿瘤手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的急性颅内血肿在颅脑手术中并非少见,对该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充分认识和及时处理.我科自1999年6月至12月间连续发生5例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肿瘤 术后并发症 急性硬膜外血肿
下载PDF
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海涛 黄清海 +2 位作者 刘建民 陈家亮 王盛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4-89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对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支架对血流动力学因素特别是壁面切应力(WSS)的影响。方法:结合临床影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ANSYS流体力学软件,对单支架治疗1例MCA分叉处动...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对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支架对血流动力学因素特别是壁面切应力(WSS)的影响。方法:结合临床影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ANSYS流体力学软件,对单支架治疗1例MCA分叉处动脉瘤行术前、随访时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比较血液流线和WSS在2种情况下的变化。结果:支架植入后血管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动脉瘤消失,MCA血管分叉夹角由196.4°变小为92.5°。WSS在动脉瘤壁的分布变得更均匀,瘤颈处的高壁面压力区域消失。结论:支架植入明显改变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局部血流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能直观反映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过程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Jasper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9 位作者 黄清海 支兴龙 张鹏 穆世卿 李佑祥 赵文元 陈涛 刘建民 吴中学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46-450,共5页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临床试验 弹簧圈
下载PDF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煜辉 李亚楠 +4 位作者 闵伟杰 刘佳 水锨崎 王来兴 岳志键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6期87-88,共2页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较为系统、成熟和规范。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本文纵观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培训质...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较为系统、成熟和规范。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本文纵观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医师培训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东亮 周晓平 +2 位作者 刘建民 许奕 赵文元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77-378,共2页
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期间共收治颅脑损伤789例,其中19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占24.8%.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炯 许涛 +2 位作者 吴雪 岳志健 周晓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4,共2页
本文报道经蝶入路垂体腺瘤 4 94例显微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经验。术前应用地塞米松 10~ 2 0mg ,以咪达唑仑 0 1mg·kg-1、芬太尼 2 μg·kg-1、丙泊酚 2mg·kg-1、氯琥珀胆碱 2mg·kg-1或罗库溴铵 0 6mg·kg-... 本文报道经蝶入路垂体腺瘤 4 94例显微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经验。术前应用地塞米松 10~ 2 0mg ,以咪达唑仑 0 1mg·kg-1、芬太尼 2 μg·kg-1、丙泊酚 2mg·kg-1、氯琥珀胆碱 2mg·kg-1或罗库溴铵 0 6mg·kg-1快速诱导全麻 ,术中以异氟烷、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术后在丙泊酚镇静下拔管。术中 19例困难气管插管 (其中 32例严重困难 ) ,4例发生严重高血压 ,均成功处理 ,其余麻醉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麻醉 显微切除手术 地塞米松
下载PDF
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4 位作者 王文仲 肖作平 钱国正 伏少华 刘永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 :总结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 :X刀治疗脑转移瘤 5 8例 ,共 78个病灶 ,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 19 73Gy ,一般以 70 %~ 10 0 %等剂量线覆盖肿瘤周边 ,2 8例患者配合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 3~ 2 6个月 ,CT和MRI随访 47例 ,证实... 目的 :总结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 :X刀治疗脑转移瘤 5 8例 ,共 78个病灶 ,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 19 73Gy ,一般以 70 %~ 10 0 %等剂量线覆盖肿瘤周边 ,2 8例患者配合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 3~ 2 6个月 ,CT和MRI随访 47例 ,证实肿瘤治疗后完全消失 (CR) 2 0例( 42 6% ) ,大部分消失 (PR) 8例 ( 17 0 % ) ,部分消失 (MR) 8例 ( 17 0 % ) ,无变化 (NC) 6例 ( 12 8% ) ,增大 (PG) 5例 ( 10 6% ) ;脑水肿反应严重 3例。临床随访 5 0例 ,死亡 36例 ,平均存活期 12 0个月 ;生存 14例 ,已平均存活 9 5个月。X刀术后颅外病变稳定者生存期比颅外病变活跃者长。对部分患者应配合全脑放疗。结论 :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近期效果较为满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脑转移瘤 X刀 治疗
下载PDF
DynaCT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东宁 周文科 +2 位作者 袁亚敏 杨志刚 洪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Dyna CT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过程中应用Dyna CT判断并发症、测量血管直径和斑块... 目的:探讨Dyna CT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过程中应用Dyna CT判断并发症、测量血管直径和斑块细节、观察支架形态的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07枚支架,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Dyna CT图像重建率100%,Dyna CT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发症敏感率达到100%,特异性95%;106例患者重建类CTA样图像测量血管管腔大小结果与DSA基本一致,测量误差为≤0.5 mm;106例患者支架重建率100%,其中26例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现支架形态不满意再次成形。结论:1Dyna CT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发症敏感率和特异性均较高;2Dyna CT用以测量血管管腔大小并了解狭窄局部细节结果可靠;3Dyna CT可用以支架形态不满意后进行后扩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CT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