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探索左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探索左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住院的AD患者45例,年龄6085岁,符合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224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13分;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4分;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8分。采用随机、双盲、伪刺激对照的临床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rTMS干预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天治疗1次,持续约22 min左右,每周5次,4周,共20次,最终完成实验的患者28例(真刺激组13例,伪刺激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基线期和4周干预结束后,分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干预后,真刺激组的神经精神症状量表(NPI)、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及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情绪行为量表(CMAI)的减分高于伪刺激组,分别为(28.85±8.23)vs(8.20±6.79)、(12.85±7.76)vs(7.07±4.57)、(16.31±6.68)vs(9.47±6.8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的NPI量表妄想、激越、情绪不稳和异常行为4个因子减分高于伪刺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抗精神病药物日剂量增量低于伪刺激组(9 vs 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不良反应为短暂的头皮发紧2例和轻度头痛1例,伪刺激组为短暂的头皮发紧1例和面部肌肉收缩感1例,2组患者均能耐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左前额叶高频rTMS可能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探索左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住院的AD患者45例,年龄6085岁,符合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224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13分;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4分;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8分。采用随机、双盲、伪刺激对照的临床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rTMS干预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天治疗1次,持续约22 min左右,每周5次,4周,共20次,最终完成实验的患者28例(真刺激组13例,伪刺激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基线期和4周干预结束后,分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干预后,真刺激组的神经精神症状量表(NPI)、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及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情绪行为量表(CMAI)的减分高于伪刺激组,分别为(28.85±8.23)vs(8.20±6.79)、(12.85±7.76)vs(7.07±4.57)、(16.31±6.68)vs(9.47±6.8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的NPI量表妄想、激越、情绪不稳和异常行为4个因子减分高于伪刺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抗精神病药物日剂量增量低于伪刺激组(9 vs 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不良反应为短暂的头皮发紧2例和轻度头痛1例,伪刺激组为短暂的头皮发紧1例和面部肌肉收缩感1例,2组患者均能耐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左前额叶高频rTMS可能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