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杨开慧上海闸北三曾里之行辨疑
- 1
-
-
作者
戚斌
-
机构
上海市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资料征集部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2期72-72,共1页
-
文摘
坐落于上海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的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主要陈列了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址闸北三曾里办公史料。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全面介绍了1923年9月上旬至1925年5月间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向警予等在闸北三曾里中共中央局机关工作生活的一段历史,包括杨开慧和其与毛泽东的二子毛岸英、毛岸青在三曾里居住的情况。而陈列内容的唯一依据就是罗章龙撰写的回忆录《椿园载记》(以下简称《椿》),文中写到“毛泽东、杨开慧一户,向警予、蔡和森一户,我一户,……毛泽东和杨开慧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这栋房的前厢房。”历史的真实面貌果真如此吗?毛泽东作为中央局委员于1923年9月和1924年2月至5月先后两次在上海闸北三曾里办公居住,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杨开慧同毛岸英、毛岸青是否真如罗章龙在《椿》所描述的那样到过三曾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而认为:杨开慧离湘来沪,发生在1924年6月;入住于甲秀里,而非闸北三曾里。现分析求证如下。
-
关键词
上海闸北区
杨开慧
中共中央局
机关工作
中共三大
陈列内容
毛泽东
罗章龙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闸北近代民俗文化的异质性及其溯源
- 2
-
-
作者
钟晔
-
机构
上海市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征集研究部
-
出处
《世纪桥》
2016年第5期76-78,共3页
-
文摘
闸北近代民俗文化在上海所有区县中独树一帜,呈现出鲜明的异质性,其根源既来自闸北不可复制的历史,也可追溯至闸北区域交织的江南文化(上溯吴越文化)和淮河文化(上溯楚文化)。在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共生中,闸北形成了刚柔并济、坚韧不拔的区域气质。自2015年开始,闸北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闸北近代民俗文化异质性的溯源,摒除了对于闸北区域文化的误读,厘清了闸北在大长三角经济圈中的文化优势,于闸北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关键词
闸北
近代
民俗文化
异质性
溯源
-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
-
题名“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陈列室在上海推出
- 3
-
-
作者
张辉
徐佩妮
-
机构
上海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
-
出处
《中国博物馆通讯》
2003年第9期26-26,共1页
-
文摘
“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陈列室随着2003年4月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举办,迎来了它的十周年纪念庆典。该陈列室初建于1994年,座落于曾享有“远东第一茶楼”的宋园茶艺馆内,是全国第一家以“当代茶圣”为主题的陈列室。一代茶人吴觉农先生为振兴、研究、发展我国茶叶事业,
-
关键词
当代
上海
吴觉农
茶文化
陈列室
-
分类号
G2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试论毛泽东“超英赶美”思想的动因及影响
- 4
-
-
作者
戚斌
-
机构
上海市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资料征集部
-
出处
《世纪桥》
2014年第11期17-18,共2页
-
文摘
"超英赶美"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在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超英赶美"战略的动因主要表现在于:走自己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之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竞赛,依靠革命传统和群众热情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超英赶美”思想
毛泽东
动因
评价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向警予:大革命时代的模范妇女领袖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辉
-
机构
上海市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
-
出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第10期25-26,共2页
-
文摘
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回溯向警予为妇女解放不懈奋斗的历程,其在思想上经历了从自由女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转变历程。一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革命与妇女解放成为向警予毅然奋斗的主题。1939年,毛泽东称赞她为大革命时代的模范妇女领袖。
-
关键词
向警予
大革命时期
妇女解放思想
-
分类号
D239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44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