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群众影评的热效应和冷处理
1
作者 徐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0-21,共2页
在中国电影评论雄浑的大合唱中,群众影评以其宽广的声部,显示出其鲜明个性和社会功效。举目四望,各类群众影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中,构成了一张巨大的电影欣赏反馈网络。群众影评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 在中国电影评论雄浑的大合唱中,群众影评以其宽广的声部,显示出其鲜明个性和社会功效。举目四望,各类群众影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中,构成了一张巨大的电影欣赏反馈网络。群众影评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对于普及电影文化,改善艺术土壤,推进文化演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如何保持群众影评长兴不哀,并逐步走向深入,已成各影评组织面临的共同课题。根据我们青年影视评论协会近十年来的成长历程,我感到群众影评要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必须在热效应和冷处理两个方面下功夫。热效应重在普及,冷处理贵在提高。前者意在保持活力,后者志在增强内力。两者互为表里,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构成群众影评完备的体系。群众影评作为一项亚文化的大众艺术,具有三种特性,一是群众性,二是兴趣性,三是相异性。群众性在于群众影评活动大多属于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兴趣性在于参与这项活动的绝大多数人出于兴趣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论 影视评论 电影文化 文化活动 举目四望 兴趣性 电影欣赏 文化演变 反馈网络 电影制片
下载PDF
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试比较《本命年》和《顽主》对青年心态的开掘
2
作者 张兆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4-14,共1页
《本命年》通过一个沉沦的灵魂寻找精神上的立足点而终于不明不白死去的故事,深沉地呼唤着人生价值的回归,成为影评界一大热点,如同去年《顽主》。由是,引发起我把它与《顽主》比较的兴趣。表面看来,《本命年》与《顽主》的确水火不相容... 《本命年》通过一个沉沦的灵魂寻找精神上的立足点而终于不明不白死去的故事,深沉地呼唤着人生价值的回归,成为影评界一大热点,如同去年《顽主》。由是,引发起我把它与《顽主》比较的兴趣。表面看来,《本命年》与《顽主》的确水火不相容:《本命年》注重记实性,《顽主》注重假定性;《本命年》风格朴素,《顽主》风格夸张:《本命年》是悲剧因而追求一种冷峻的崇高,《顽主》是喜剧因而追求一种热闹的滑稽;《本命年》的主角追求某种价值以实现人生,《顽主》的主角嘲弄一切价值而消费人生……正是这样巨大的反差,使评论家们扬《本》抑《顽》。他们认为,《顽主》过多地展示了生活中的消极东西因而是没有存在价值的痞子电影。确实,《顽主》对某些传统伦理规范的冲击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定性 伦理规范 生命形态 自身弱点 社会角色 露出马脚 反文化 纵深感
下载PDF
在蛇足的背后——从《最后的贵族》的结尾看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对谢晋的影响
3
作者 张兆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1-11,共1页
结尾,历来受到重视.我国传统之论中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电影艺术主要诉诸观众的视觉,结尾的一组镜头更能激发观众的情绪,加深他们对整部影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导演们都十分重视影片的结尾,使它成为完成创作意图的重要一笔,让... 结尾,历来受到重视.我国传统之论中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电影艺术主要诉诸观众的视觉,结尾的一组镜头更能激发观众的情绪,加深他们对整部影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导演们都十分重视影片的结尾,使它成为完成创作意图的重要一笔,让观众在离开影院时得到最大的审美满足.而这种满足会带来持久的记忆,比如笔者就念念不忘《早春二月》和《小街》的结尾.可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古典主义美学 电影艺术 凤头 早春二月 文艺评论家 开放式结构 《芙蓉镇》 人物命运 叙述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