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篆刻巨匠的出新(上)
- 1
-
-
作者
韩天衡
-
机构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吴昌硕纪念馆
-
出处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
文摘
篆刻,是一门奇妙的艺术。以“篆”论,它纳文字于印,印化本身是布局的艺术,在方寸之地,线与线、字与字微妙得体的处置,计白当黑,气象万千,使其自具山川异域般瑰丽寥廓的风景;同样,枣栗之地,让书写意义上的线条,经过“刻”这一环精湛刀法的锤锻、再塑、升华,令其有如电闪、锥画沙、折钗股般咀嚼不尽的丰厚意趣。篆刻堪称是芥子纳须弥的小中见大的一门艺术。
-
关键词
锥画沙
钗股
篆刻
芥子纳须弥
计白当黑
小中见大
印化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篆刻巨匠的出新(下)
- 2
-
-
作者
韩天衡
-
机构
西泠印社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上海市文联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2期87-90,共4页
-
文摘
“印从书出”及独特印化表现力新理念为印风出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一个新理念被他人、后人因袭,即为理念的重复,新理念也失去其金贵之“新”。综看流派印章创新史,后继出新的巨匠,不是不敬畏传统,轻率地摈弃前贤创新的理念,恰恰是在全面吸收、借鉴、消化的基础上,避同求异地去开拓更新理念。赵之谦的篆刻在理念上往往被评家简单地定性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这不免以偏概全,太低估了赵氏勃发的创造力。赵之谦不仅睿智地兼收并蓄了明代印坛的“印宗秦汉”,清初程邃的接踵周秦,追踪丁敬全面的“印内求印”,探索过自周秦汉魏乃至六朝唐宗印的优劣,更玩味和践行着邓氏“书从印入,印从书出”。
-
关键词
更新理念
赵之谦
以偏概全
轻率地
篆刻
创造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韩天衡书画作品选登
- 3
-
-
作者
韩天衡
-
机构
西泠印社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
吴昌硕纪念馆
中国石雕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温州大学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
出处
《世纪》
202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豆庐十论
- 4
-
-
作者
韩天衡
-
机构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西泠印社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
吴昌硕纪念馆
中国石雕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温州大学
-
出处
《艺术品》
2015年第6期55-57,54,共4页
-
文摘
1.论天赋天赋这东西,讲早了或"预支"了,往往不是激励人,倒是适得其反地麻醉人。凭生出盲目的自负和懈怠。切忌在果实结出前妄论天才。勤奋验证天才,天才出自勤奋,刻苦决定成败,天才不可仗恃。切记切记。2.论成才攻艺者不能贪生名利心。学艺早熟者是春花,中岁有成者是夏花,老而有成者是秋花,衰年大成者是冬花。攻艺一生,焚膏以继晷,四季过尽,仍不花开,也无需抱憾。一生充实,脚踏实地,悦心冶性,心花怒放也不错,亦值。3.论读书天下唯一吃不饱的乐事是读书。
-
关键词
秋花
夏花
冬花
韩天衡
殉道者
印面
论批评
商品大潮
山外有山
创新成果
-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我的学书八字诀
- 5
-
-
作者
韩天衡
-
机构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19,4-5,共16页
-
文摘
书法在今天是一个离奇的题目。听到很多人讲,今天能够拿毛笔写字就算书法家了,这是一种声音;还有另外一种声音,现在普天下会拿毛笔写字的没有一个是书法家。声音似发乎于两端。这个问题用我们上海话来讲确实是容易"捣江湖"。在一般人的眼睛里,书法是没有标准的,那么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的。
-
关键词
八字诀
韩天衡
上海话
人的眼睛
颜鲁公
屋漏痕
结体
杨凝式
草篆
邓石如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豆庐十论
- 6
-
-
作者
韩天衡
-
机构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西泠印社
-
出处
《检察风云》
2015年第17期84-85,共2页
-
文摘
我从四岁学写字,六岁学刻印,十几岁学写文童、新诗,三十五岁继学绘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椎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等师辈的教诲下,一路风风雨雨、磕磕碰碰、质疑释难、东冲西撞、义无反顾、心无旁鹜地淫浸其中。耍之,艺术是我的至爱,乃至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
-
关键词
方介堪
陆俨少
沙孟海
李可染
绘画
艺术
-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