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治疗4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叶贞发 赖心味 +1 位作者 叶齐饶 陈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4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本院并接受相应治疗的众多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择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同时依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 目的探讨4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本院并接受相应治疗的众多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择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同时依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差异性治疗。其中,采用利多卡因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综合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期间的发病次数与接受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病次数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治疗期间的平均发病次数为(122.10±54.25)次,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治疗期间的平均发病次数为(323.45±54.23)次。结论在采用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常规性治疗方案的同时辅以胺碘酮对其进行联合治疗,有利于在优化其心功能指标的基础上减少治疗期间的发病次数,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有效降低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叶贞发 叶齐饶 赖心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预后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分为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各30例。低强度组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1....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预后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分为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各30例。低强度组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1.6~2.0,标准强度组的INR为2.1~3.0。经3、6、12、24个月治疗后,对比3组患者肾脏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血栓栓塞、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3组间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C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6、12、24个月治疗后,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患者的Ccr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阿司匹林组Ccr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低强度组患者与标准强度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低强度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但与标准强度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出血发生率,用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人 非瓣膜性房颤 安全性 预后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药物联合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叶贞发 赖心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13-15,2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采用药物联合降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盐酸贝那普利、苯磺酸左旋...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采用药物联合降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盐酸贝那普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特拉唑嗪。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 5%(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 1%(35/46)(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 9%、6.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采用药物联合降压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顽固性高血压 降压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耀庭 刘小红 李健生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7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比较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所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本院所应用的分子... 目的观察、分析、比较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所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本院所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三种,即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基因(DNA)芯片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上述三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都能够给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给予一定的便利条件。结论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合理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微生物 检验 作用
下载PDF
别嘌醇治疗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冠心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叶贞发 叶齐饶 +1 位作者 赖心味 舒小琼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2861-2863,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而高尿酸血症就是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区域对肾脏疾病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血尿酸水平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高尿酸血症不仅是CKD的并发症,它还有可能是加重CKD病情和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 慢性肾脏病(CKD)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而高尿酸血症就是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区域对肾脏疾病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血尿酸水平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高尿酸血症不仅是CKD的并发症,它还有可能是加重CKD病情和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脏病 冠心病 别嘌醇 风险 患者 治疗 血尿酸水平
下载PDF
深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耀庭 李健生 陈荣能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6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患者贫血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而确诊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铁染色等方面对120例贫血患者展...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患者贫血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而确诊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铁染色等方面对120例贫血患者展开病因学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感染性贫血为主要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26例(21.7%),巨幼细胞性贫血19例(15.8%),急性白血病占10例(8.3%),感染性贫血占15例(12.5%),120例贫血病例骨髓涂片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正常或偏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大多增生明显活跃。其他感染性贫血及作描述性诊断的病例较少,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早期,其细胞形态学未表现出特殊改变。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挖掘贫血病因起着关键作用,帮助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形态学检查 贫血 作用
下载PDF
农村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药物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经济负担及长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贞发 叶齐饶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观察农村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药物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经济负担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治疗后转入家庭长期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提前... 目的观察农村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药物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经济负担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治疗后转入家庭长期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提前需采集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对照组给予纠正基本病因、降低心衰危险因素等治疗,并根据医嘱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类、地高辛类、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药物规范化治疗。比较治疗0.5年、1年、2年时两组治疗效果、失访及病死情况,统计治疗2年时再住院情况、经济负担情况、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0.5年、1年、2年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8.84%、69.77%、81.40%高于对照组的27.91%、46.51%、60.47%(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两年内均失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0.5年时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治疗2年时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分别为4.65%、13.95%低于对照组18.60%、32.56%(P<0.05);观察组再住院2次及以上概率、再住院2次及以上概率分别为13.89%、5.56%低于对照组35.71%、25.00%(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等经济负担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估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农村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药物规范化治疗可以提高其长期治疗有效率并降低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农村 药物规范化治疗 经济负担
下载PDF
慢性间断缺氧时sCD40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赵海兰 陈斌 +1 位作者 张玉萍 吴延庆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15-18,3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缺氧(CIH)时重组可溶性人CD40L(sCD40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予以sCD40L孵育HCAEC,同时CIH刺激,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炎症因子。研究CIH时sCD40L对HCAEC的...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缺氧(CIH)时重组可溶性人CD40L(sCD40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予以sCD40L孵育HCAEC,同时CIH刺激,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炎症因子。研究CIH时sCD40L对HCAEC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结果单纯外源性sCD40L刺激HCAEC上调转录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P<0.05),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在CIH条件下,外源性sCD40L刺激HCAEC均上调HIF-1α、COX-2、NF-κB、ICAM-1蛋白的表达(P<0.05),细胞凋亡加重(P<0.05)。结论在CIH条件下,外源性sCD40L刺激HCAEC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细胞凋亡加重,从而可能加速HCAEC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可溶性人CD40L 慢性间断缺氧 内皮功能障碍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