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年浙江省上虞市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章海钢 胡楠 徐学良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上虞市学龄前儿童龋患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 4~ 6岁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结果 :上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4岁为 6 0 .35 %、5岁为 71.5 3%、6岁为 84.13%,平均为 72 .5 0 %;龋齿充填率为 8.2 3%。结...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上虞市学龄前儿童龋患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 4~ 6岁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结果 :上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4岁为 6 0 .35 %、5岁为 71.5 3%、6岁为 84.13%,平均为 72 .5 0 %;龋齿充填率为 8.2 3%。结论 :上虞市学龄前儿童 (4~ 6岁 )的患龋率较高 ,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 ,降低患龋率 ,提高乳牙龋齿的充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龋齿 流行病学 浙江 上虞市 口腔保健
下载PDF
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科局部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章海钢 蔡正秀 胡晓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81-882,共2页
目的 评价阿替卡因在口腔科治疗中局部麻醉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 在口腔科门诊 3 0例拔牙和 3 0例牙髓治疗的患者中 ,用阿替卡因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 ,采用患者和医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麻醉效果 ... 目的 评价阿替卡因在口腔科治疗中局部麻醉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 在口腔科门诊 3 0例拔牙和 3 0例牙髓治疗的患者中 ,用阿替卡因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 ,采用患者和医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麻醉效果 ,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 阿替卡因麻醉起效快 ( 2 6± 0 4 )min ,麻醉效果较佳 (轻度疼痛以下患者达 95 %,麻醉良好率为 82 %) ,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科治疗中局部麻醉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卡因 口腔科 局部麻醉 临床观察 治疗
下载PDF
婴幼儿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父母口腔卫生知识与奶瓶龋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兆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幼儿奶瓶龋与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以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的相关性,为今后婴幼儿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上虞市百官街道社区卫生院2009年4月份接受预防接种的6、9、12、18个月的婴幼儿共300名,进行奶瓶龋...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幼儿奶瓶龋与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以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的相关性,为今后婴幼儿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上虞市百官街道社区卫生院2009年4月份接受预防接种的6、9、12、18个月的婴幼儿共300名,进行奶瓶龋检查。对300名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资料、喂养方式、喂养后口腔卫生行为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等。分析300名婴幼儿奶瓶龋与其父母调查内容的相关性。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与奶瓶龋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含奶瓶或乳头睡觉习惯与奶瓶龋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婴幼儿喂食后父母实施口腔卫生行为的奶瓶龋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口腔卫生行为组,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喂食后再喂少量白开水的父母比例明显高于用手指套湿纱布清洗口腔的父母比例。56.7%的家长不知道奶瓶龋的危害。结论:婴幼儿喂养方式、口腔卫生行为及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与奶瓶龋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瓶龋 喂养方式 口腔卫生行为 父母口腔卫生知识
下载PDF
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86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国伟 丁帆 +1 位作者 夏岩峰 胡晓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86例患者,1~2周注射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随访一年以上,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86例患者治愈49例,基本治愈15例,有效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86例患者,1~2周注射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随访一年以上,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86例患者治愈49例,基本治愈15例,有效18例,总有效82例,总有效率为95.35%。结论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好、疗程短,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内注射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治疗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 病例分析
下载PDF
METAPEX糊剂预防乳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急诊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兆琪 韩俊力 何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评价METAPEX糊剂-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乳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急诊的效果。方法:选择178例238颗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乳磨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METAPEX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采用SPSS14.0软件... 目的:评价METAPEX糊剂-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乳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急诊的效果。方法:选择178例238颗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乳磨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METAPEX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METAPEX糊剂组急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ETAPEX糊剂能有效降低乳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急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PEX糊剂 乳牙根管治疗一次法 急症
下载PDF
122例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国伟 陆薇 +2 位作者 程志鹏 王小凤 何福明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并讨论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建议的治疗方法。方法 122例上后牙缺失并且骨量不足的患者于2010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15日接受了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已完成上部修复。测量记录术前剩余牙槽骨高... 目的研究并讨论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建议的治疗方法。方法 122例上后牙缺失并且骨量不足的患者于2010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15日接受了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已完成上部修复。测量记录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记录所有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比如过量出血、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感染、创口裂开、急性上颌窦炎、移植骨吸收,以及统计种植体存留率。结果术中8例发生窦底黏膜穿孔,术后3例当晚少量鼻出血,术后1-2周3例伤口裂开,术后2周1例急性上颌窦炎伴化脓性感染;术后6个月内,有6例患者的移植骨出现部分吸收,6颗种植体发生松动或自行脱落。结论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有黏膜穿孔、感染、创口裂开、移植骨吸收以及种植体松动、脱落,可通过术前周密检查、术中控制手术操作、修补穿孔黏膜、术后适当加大抗生素剂量、缝合裂开创口并配合使用漱口水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等方法预防及治疗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侧壁开窗 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底 窦底黏膜
下载PDF
42例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蔡正秀 陈关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2-192,共1页
42例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的探讨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312300)蔡正秀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陈关福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将我院1984~1994年收治的42例舌下腺囊肿的资料... 42例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的探讨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312300)蔡正秀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陈关福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将我院1984~1994年收治的42例舌下腺囊肿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4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舌下腺肿瘤 外科手术 碘酊 注射法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第一磨牙桩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江山 李雪燕 章燕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观测下颌第一磨牙牙根的解剖学形态,计算出桩道制备的合理空间,指导临床桩道的制备。方法对71例患者的121颗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根采用锥形束CT进行扫描,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重建三维数据图像,按照桩道制备的要求进... 目的采用锥形束CT观测下颌第一磨牙牙根的解剖学形态,计算出桩道制备的合理空间,指导临床桩道的制备。方法对71例患者的121颗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根采用锥形束CT进行扫描,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重建三维数据图像,按照桩道制备的要求进行分析设计。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可以设计3个桩道:远中根桩道空间较大,有效可用长度为(7.19±0.91)mm,根尖上方4 mm处桩道直径为(0.80±0.12)mm;近中根有效可用长度为(6.92±1.02)mm,颊侧桩道在根尖上方4 mm处直径为(0.71±0.08)mm,舌侧桩道在根尖上方4 mm处直径为(0.71±0.07)mm。桩道应制备成一定的锥度。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桩道制备空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变化较大;桩道制备应遵循个性化设计原则以达到最佳效果。锥形束CT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磨牙 桩道
下载PDF
氮化钛涂层对MANI金刚砂钻针垂直切割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喻四化 曾利伟 +1 位作者 沈正权 林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研究氮化钛涂层对金刚砂钻针垂直切割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批次直径为1.0mm的MANISF-13金刚砂钻针24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只。A组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金刚砂钻针表面镀氮化钛涂层,B组作为对照,未镀氮化钛涂层。... 目的:研究氮化钛涂层对金刚砂钻针垂直切割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批次直径为1.0mm的MANISF-13金刚砂钻针24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只。A组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金刚砂钻针表面镀氮化钛涂层,B组作为对照,未镀氮化钛涂层。分别测定A、B两组金刚砂钻针的垂直切割效率。结果:当切割次数为1次和2次时,A组金刚砂钻针的切割效率稍低于B组,但两者之间的切割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当第3次切割时,A组金刚砂钻针切割效率却高于B组,两者之间的切割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当切割次数在4、5和6次时,A组金刚砂钻针切割效率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金刚砂钻针切割第6次后已经丧失切割能力,而A组金刚砂钻针的切割效率却仍保持在0.475mm/min。结论:氮化钛涂层在保证一定切割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明显延长金刚砂钻针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 金刚砂钻针 切割效率
下载PDF
年轻恒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岩峰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恒牙 直接盖髓术 疗效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重型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兆琪 蔡正秀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重型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型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每日8点顿服泼尼松(10 mg/d)同时睡前口服沙利度胺(50 mg/d),对照组患者每日8点顿服泼尼松(10mg/d)。两组治疗期为1个...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重型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型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每日8点顿服泼尼松(10 mg/d)同时睡前口服沙利度胺(50 mg/d),对照组患者每日8点顿服泼尼松(10mg/d)。两组治疗期为1个月,观察期为接受治疗之日起的6个月内。结果实验组患者观察期内溃疡平均大小和溃疡平均发作周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泼尼松相比,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重型阿弗他溃疡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泼尼松 重型阿弗他溃疡
下载PDF
内窥镜牙槽窝路径在上颌窦取根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江山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436-437,共2页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经牙槽窝路径取出进入上颌窦内牙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口外门诊诊治的11例牙根进入上颌窦患者,采用内窥镜下钳夹结合冲洗吸引的方法取根。结果所有11例患者进入上颌窦的牙根均被顺...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经牙槽窝路径取出进入上颌窦内牙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口外门诊诊治的11例牙根进入上颌窦患者,采用内窥镜下钳夹结合冲洗吸引的方法取根。结果所有11例患者进入上颌窦的牙根均被顺利取出,术后未发生口腔上颌窦瘘以及继发性上颌窦感染。结论采用内窥镜牙槽窝路径取根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取根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上颌窦 牙根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的研究
13
作者 章海钢 胡楠 徐学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3期38-39,共2页
目的 :了解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的状况 ,以期为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实际测量80 0例健康成年人的牙周附着水平。结果 :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平均值前牙区为 5 .0 3mm、双尖牙区为 2 .93mm、磨牙区为 3.45mm。结... 目的 :了解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的状况 ,以期为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实际测量80 0例健康成年人的牙周附着水平。结果 :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平均值前牙区为 5 .0 3mm、双尖牙区为 2 .93mm、磨牙区为 3.45mm。结论 :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以前牙区最宽 ,磨牙区次之 ,双尖牙区最窄 ;牙周退缩的速度每十年约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年人 牙周附着水平
下载PDF
短桩嵌体冠在短冠后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江山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201-202,共2页
临床上对于大面积龋损、严重磨耗的髓病牙及尖周病后牙,常规是根管治疗后先行桩核预备,然后行全冠修复。对于有足够颌龈距的后牙这一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于颌龈距离短、咬合紧、磨耗严重的后牙按此方法进行全冠修复后会出现全冠... 临床上对于大面积龋损、严重磨耗的髓病牙及尖周病后牙,常规是根管治疗后先行桩核预备,然后行全冠修复。对于有足够颌龈距的后牙这一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于颌龈距离短、咬合紧、磨耗严重的后牙按此方法进行全冠修复后会出现全冠松动、残余牙体组织及充填物的折断破坏及继发龋等而导致治疗失败。短冠后牙的临床修复一直比较棘手。作者采用短桩嵌体冠的方法进行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修复 临床应用 嵌体冠 短冠 全冠修复 残余牙体组织 根管治疗后 治疗失败
下载PDF
牙源性皮肤窦道13例诊治分析
15
作者 张江山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67-468,共2页
目前,临床上口腔颌面部牙源性皮肤窦道已较少见,其病情易迁延反复发作,常有误诊、误治现象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笔者现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3例颌面部牙源性皮肤窦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皮肤窦道 牙源性 口腔颌面部 诊治 临床资料 反复发作 患者
下载PDF
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治疗
16
作者 丁帆 黄国伟 夏岩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38-138,151,共2页
目的总结颜面部中1/3多发性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面中1/3多发性骨折采用不同切口的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来恢复咬!关系及面部外形。结果53例患者术后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面中部无明显不对称。结论微型钛... 目的总结颜面部中1/3多发性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面中1/3多发性骨折采用不同切口的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来恢复咬!关系及面部外形。结果53例患者术后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面中部无明显不对称。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辅助颌间固定是治疗面中1/3多发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 多发性骨折 咬(牙合)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的研究
17
作者 章海钢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167-167,共1页
目的 了解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的状况 ,以期为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实际测量800例健康成年人的牙周附着水平。结果 健康成年人前牙牙周附着水平的平均值为5.03mm、双尖牙区为2.93mm、磨牙区为3.45mm。结论 健康成... 目的 了解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的状况 ,以期为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实际测量800例健康成年人的牙周附着水平。结果 健康成年人前牙牙周附着水平的平均值为5.03mm、双尖牙区为2.93mm、磨牙区为3.45mm。结论 健康成年人牙周附着水平以前牙区最宽 ,磨牙区次之 ,双尖牙区最窄 ;牙周退缩的速度每10年约0.1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年人 牙周附着水平 龋病 研究
下载PDF
单端固定桥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效果观察
18
作者 张兆谦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1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单端固定桥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游离端缺失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种植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牙周检查多为Ⅰ级与Ⅱ级,两... 目的探讨单端固定桥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游离端缺失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种植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牙周检查多为Ⅰ级与Ⅱ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端固定桥修复治疗较常规治疗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固定桥 修复 后牙游离端缺失 并发症
下载PDF
湿敷在唇部撕裂伤中的应用体会
19
作者 张江山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唇部撕裂伤 湿敷 疗效
下载PDF
天文潮汐与拔牙后出血的相关性初探
20
作者 张江山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6期330-331,共2页
目的探讨天文潮汐与拔牙后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治的2869例拔牙患者,其中拔牙后出血者125例,分别统计朔望期、上下弦期及其他时期拔牙后出血的例数。结果朔望期的拔牙术后出血率高于其他时期(χ2=104.3,P<0.05),亦高于上... 目的探讨天文潮汐与拔牙后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治的2869例拔牙患者,其中拔牙后出血者125例,分别统计朔望期、上下弦期及其他时期拔牙后出血的例数。结果朔望期的拔牙术后出血率高于其他时期(χ2=104.3,P<0.05),亦高于上下弦期(χ2=12.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弦期的拔牙术后出血率高于其他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P<0.05)。结论建议口腔科医师了解天文潮汐的变化规律,在强天文潮汐期间适当避免拔牙或拔牙后增加适当预防出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出血 天文潮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