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多媒体教育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周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精神科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应用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多媒体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接受MECT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 目的观察精神科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应用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多媒体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接受MECT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多媒体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MECT治疗依从性和有效率,干预前后的焦虑(SAS)和抑郁(SDS)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的MECT治疗依从性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功能领域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MECT治疗患者应用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多媒体教育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患者MECT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团体心理 多媒体教育
下载PDF
复方益肝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肝保护作用
2
作者 龚雪 余方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益肝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肝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纳入单独用药组(n=30),采用复方益肝灵胶... 目的观察复方益肝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肝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纳入单独用药组(n=30),采用复方益肝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纳入联合用药组(n=30),2组均持续用药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前及用药2个月后现状精神病症状检查量表(PSE)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单独用药组的73.33%(χ^(2)=4.320,P=0.038)。用药2个月后,2组患者一般情况、认知过程、情感障碍评分及PSE总分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患者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2组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量表评分及PANSS总分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患者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2组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患者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2组患者ADL评分及症状和副作用、动力和精力、心理社会评分高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患者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6.67%,低于单独用药组的26.67%(χ^(2)=4.320,P=0.038)。联合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与单独用药组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肝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增强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肝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复方益肝灵胶囊 抗精神病药物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方敏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6期2038-2040,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 目的:分析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表(IPROS)、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7,P<0.05);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效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0、5.056、4.919、2.99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0.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利于提高其社会功能、改善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模式 延续性护理干预 重症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申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施行G-CBT干预)40例及观察组(施行G-...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施行G-CBT干预)40例及观察组(施行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40例。评价两组抑郁程度、应对方式、自伤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14.48±3.97)分比较,观察组(11.16±3.12)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8周内,两组自伤次数均减少,且与对照组(11.48±3.47)次比较,观察组(8.16±2.53)次显著少(P<0.05);干预8周内,观察组自伤方式种类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积极健康方式评分均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25.76±3.84)、(15.58±3.38)分比较,观察组积极健康方式评分(28.04±3.67)分显著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12.39±3.35)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8周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11.78±2.24)、(12.72±2.71)、(13.72±2.18)、(12.47±1.94)分比较,观察组(13.82±2.11)、(14.32±2.52)、(15.91±2.29)、(14.43±2.01)分均显著高(P<0.05)。结论: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青少年抑郁症,可减轻患者抑郁程度,调节患者情绪,改善患者自伤行为与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曼陀罗绘画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下载PDF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汪斌 龚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54-57,共4页
目的 比较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戊酸镁组和碳酸锂... 目的 比较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戊酸镁组和碳酸锂组,各30例。丙戊酸镁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缓释片,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4、6周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皮质醇(Cor)、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不良反应。结果 丙戊酸镁组总有效率高于碳酸锂组(93.33%vs. 60.00%,χ^(2)=9.317,P=0.002)。治疗2、4、6周后,2组BRM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丙戊酸镁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碳酸锂组(P<0.05或P<0.01);2组血清TH、Cor、ACTH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TSH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丙戊酸镁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碳酸锂组(P<0.01)。丙戊酸镁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碳酸锂组(16.67%vs. 43.33%,χ^(2)=5.079,P=0.024)。结论 相较于碳酸锂,丙戊酸镁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更好,其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丙戊酸镁 碳酸锂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金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行Orem自理模式后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接收的伴精神分裂症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行Orem自理模式后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接收的伴精神分裂症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Orem自理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和社会能力、退缩和个人卫生、激惹和社会兴趣等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自尊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复发再住院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Orem自理模式干预,既能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还能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精神分裂症 OREM自理模式
下载PDF
人性化沟通联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在男性精神病患者自残/自杀行为防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彩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沟通联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在男性精神病患者自残/自杀行为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精神病的84例住院男性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 目的探讨人性化沟通联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在男性精神病患者自残/自杀行为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精神病的84例住院男性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行自我认同心理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沟通联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两组均干预30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事件(自残、自杀)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与精神健康)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自残及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自残行为及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与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人性化沟通联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可减少男性精神病患者自残/自杀等伤害性行为发生率,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沟通 自我认同心理护理 精神病 自杀 防范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庆海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采用伪重复经颅磁刺激...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采用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CGI评分低于对照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PRL值、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阴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能够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难治性阴性症状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立毛 舒菊红 戴升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体质量增加的疗效与剂量关系。方法将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伴肥胖的2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A组61例、研究B组62例、研究C组61例、对照组62例。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体质量增加的疗效与剂量关系。方法将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伴肥胖的2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A组61例、研究B组62例、研究C组61例、对照组62例。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750 mg·d-1、1000 mg·d-1、1500 mg·d-1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予干预直接随访;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1、2、3、6个月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结果各研究组体质量和BMI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研究A组在入组后1、2、3、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B组在入组后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明显下降,均P<0.05);研究C组在入组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3、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各研究组空腹血糖减分值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入组后6个月各研究组空腹血糖稳定或略降,对照组则呈升高趋势,各研究组血糖减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其剂量在1000~1500 mg·d-1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抗精神病药物 肥胖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辉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PAN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PAN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静坐不能、震颤、体质量增加、泌乳或月经改变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阿立哌唑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淑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50-52,56,共4页
目的分析癫痫(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按照依... 目的分析癫痫(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按照依从性分为A组(依从性好,n=38)、B组(依从性差,n=22)。统计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支持、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家庭收入、住院次数等)与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结果两组患者的居住环境、家庭月收入、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β=1.021,OR=2.776,95%CI=1.262~6.104)、居住环境(β=0.964,OR=2.622,95%CI=1.172~5.868)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在B组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调查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选择率占50%以上的主要有:因各种原因忘记服用与认为服药会遭受歧视。结论EP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忘记服药与认为服药会遭受歧视,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和居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精神障碍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珍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8期111-113,121,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社会支持现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病情再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社会支持现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病情再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2.76±9.16)分,ITAQ、SAS与SDS总分分别为(5.37±3.29)、(50.63±8.96)、(51.76±9.77)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ITAQ评分呈正相关(r=0.989、0.969,P<0.0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支持利用度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228,P<0.0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SSRS所有指标与SA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抑郁情绪会对精神分裂症再复发患者的社会支持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使患者尽快恢复,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复发 社会支持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169-171,189,共4页
目的观察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MECT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MECT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接受MECT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状况[现状精神病症状检查(PS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周内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PSE、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能有效预防MECT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反应,并改善其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障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不同文化程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柯强 章文峰 +1 位作者 翁华 徐琼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9期160-16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方法 2016年9~12月,选取我市在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中有随访服务信息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高中/技校/中专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分为高中组、... 目的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方法 2016年9~12月,选取我市在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中有随访服务信息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高中/技校/中专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三组,每组调查人数300名,共计900名。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初中组患者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小学组;高中组患者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初中组及小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50.0%)明显高于小学组(36.7%);高中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初中组(50.0%)及小学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患者的行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学组,高中组患者的行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初中组及小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文化程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各不相同,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好,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较差,针对文化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健康宣教,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文化程度 严重精神障碍 病情控制
下载PDF
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PANSS-EC、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7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7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NSS-EC、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EC、BAR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EC、B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其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利培酮合并塞来昔布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春鹏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6期129-131,共3页
目的对利培酮合并塞来昔布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5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均满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应用利培酮治疗,研... 目的对利培酮合并塞来昔布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5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均满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应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应用利培酮合并塞来昔布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4、6、8、10、12周PANSS评分分别为(73.2±18.2)、(61.3±17.5)、(55.1±16.5)、(48.5±12.9)、(43.0±10.4)、(40.1±10.3);对照组分别为(74.7±19.5)、(62.5±18.6)、(56.9±18.5)、(52.2±15.3)、(50.4±14.3)、(50.6±14.9);治疗后12周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6、8、10、12周GCS评分分别为(5.7±0.7)、(4.9±1.1)、(4.1±1.2)、(3.3±1.1)、(3.0±1.3)、(2.2±1.3);对照组分别为(5.6±0.9)、(5.1±1.3)、(4.5±1.4)、(3.9±1.5)、(3.5±1.6)、(2.8±1.7);治疗4周、6周、8周、10周以及12周,研究组GC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应用利培酮合并塞来昔布,可显著增强疗效,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次发病 利培酮 塞来昔布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彩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的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B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BAR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B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自杀行为发生,减少行为冲动症状,改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自杀行为 行为冲动症状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水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究癫痫(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所有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进行评估... 目的探究癫痫(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所有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是否有存在攻击行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总分<4分为无攻击行为,总分≥4分为存在攻击行为),统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P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EP伴精神障碍患者中,共45例(37.50%)患者发生攻击行为,75例(62.50%)患者未发生攻击行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P伴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发生攻击行为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攻击行为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β=1.097,OR=2.995,95%CI=1.550~5.787)、受教育程度(β=1.159,OR=3.187,95%CI=1.424~7.132)、攻击行为史(β=0.963,OR=3.620,95%CI=1.276~5.378)、婚姻状况(β=1.067,OR=2.907,95%CI=1.123~7.520)是EP伴精神分裂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P伴发精神分裂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攻击行为史、婚姻状况,社会应密切关注影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并降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精神障碍 攻击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为复发者分为再复发(60例)和未复发(60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为复发者分为再复发(60例)和未复发(60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复发的影响因素。再复发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再入院率及满意度。结果再复发人群中女性、婚姻状况为其他(未婚、丧偶或离异)、服药不依从、有不良嗜好患者比例及年龄高于未复发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未婚丧偶或离异、服药不依从、有不良嗜好、年龄高是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观察组6、9个月内复发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个月内复发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复发可能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服药依从性、不良嗜好等影响,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再复发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复发 针对性护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应对方式、社会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淑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BD)缓解期患者应对方式、社会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BD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BD)缓解期患者应对方式、社会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BD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诊疗护理基础上另行情境式交往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病情严重程度[双相情感障碍自评量表(BSQ)]、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认知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BSQ评分、TCSQ消极应对得分及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2.556、2.429,P<0.05);两组患者GSES评分、CD-RISC评分、TCSQ积极应对评分以及MMSE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5、2.757、2.403、2.402,P<0.05)。结论:将情境式交往训练用于BD缓解期患者康复过程中可有效缓解其病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弹性,促进患者积极应对,改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有利于其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式交往 双相式情感障碍 应对方式 社会功能 认知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