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圣陶论课外阅读的习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亚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强调 习语 阅读习惯 组成部分 语感 意义 见解 叶圣陶 学习 语文素质
下载PDF
阅读新理念与叶圣陶阅读教育思想
2
作者 吴漱玉 李亚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叶圣陶的阅读教育思想对当今实施阅读教学新理念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学习叶圣陶的阅读教学理论,创设民主开放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导”的自觉性,是我们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 阅读理念 叶圣陶 阅读教育 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 阅读环境 主体意识
下载PDF
“VA 了”述补结构带宾语情况的考察
3
作者 陈颖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3-15,共3页
现代汉语中,“VA 了”述补结构能否带宾语.与“VA 了”结构中作补语的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有关,有时也与“VA 了”结构的语义有关。
关键词 形容词 述补结构 宾语 语义指向
下载PDF
班主任工作如何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
4
作者 吴漱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本文从营造环境的角度,论述了学校教育环境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以及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班主任工作在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环境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班主任工作 创新人才 教育环境
下载PDF
谈李白《菩萨蛮》一词的章法
5
作者 张建秒 《语文知识》 2003年第10期40-40,共1页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的妙处,在于天然去雕饰,章法浑圆,无斧凿之痕。开头:写景入手,造出环境。一二两句写景。描写平林:摹其声—...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的妙处,在于天然去雕饰,章法浑圆,无斧凿之痕。开头:写景入手,造出环境。一二两句写景。描写平林:摹其声——寂静无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菩萨蛮》 章法 中学 语文 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育生态关怀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英 毛奇芳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教学情境 自主学习 对话教学 中学
原文传递
家族中寡妇的生活对朱熹守节观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汲军 《朱子学刊》 2004年第1期179-187,共9页
自'五四'以来,对朱子的理学有过各种争论,而对他的贞节观,无论是学者还是统治者还是百姓都是比较一致地反对的。朱熹的妇女观历来是批判的对象,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制止寡妇改嫁的观点特别受到抨击,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自'五四'以来,对朱子的理学有过各种争论,而对他的贞节观,无论是学者还是统治者还是百姓都是比较一致地反对的。朱熹的妇女观历来是批判的对象,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制止寡妇改嫁的观点特别受到抨击,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显得特别不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妇 先生 守节 饿死事小 经识理 统治者 生活 观点
原文传递
王维汉作品选
8
作者 王维汉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王维 长联 百福 一久 笔石 行书
原文传递
朱熹与信州文人集团交游考
9
作者 程继红 程国栋 《朱子学刊》 2004年第1期77-86,共10页
南宋浙东的著名学者叶适,在为信州玉山徐斯远文集作序时说:'初渡江时,上饶贤俊所聚,义理之宅,如汉许下,晋会稽焉。风流几泯,议论将绝。斯远与赵昌父、韩仲止扶植遗绪,以文达志,为后生法。'②叶适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当时信州文人... 南宋浙东的著名学者叶适,在为信州玉山徐斯远文集作序时说:'初渡江时,上饶贤俊所聚,义理之宅,如汉许下,晋会稽焉。风流几泯,议论将绝。斯远与赵昌父、韩仲止扶植遗绪,以文达志,为后生法。'②叶适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当时信州文人集团的代表,特别是赵昌父(号章泉)和韩仲止(号涧泉),被后人称为'上饶二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 时说 上饶 诗派 交游 信州 文人 遗绪
原文传递
“感想”该怎么问
10
作者 郑晓燕 《当代劳模》 2002年第1期52-52,共1页
请问您有什么感想?”这似乎成了许多电视主持人不约而同地向被访者抛出的一句“拿手问”。采访见义勇为的英雄时这么问,采访德高望重的学者时这么问;采访登上领奖台的劳模时这么问,采访新近走红或即将红运高照的明星们同样这么问;在采... 请问您有什么感想?”这似乎成了许多电视主持人不约而同地向被访者抛出的一句“拿手问”。采访见义勇为的英雄时这么问,采访德高望重的学者时这么问;采访登上领奖台的劳模时这么问,采访新近走红或即将红运高照的明星们同样这么问;在采访现场时这么问,在晚会的舞台上也这么问。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顾情绪,一律而问之。而一些被采访者,受宠若惊的亮相者总是小以翼翼地谈出一些事先准备好或酝酿过的“感想”。于是观众们便无可奈何地产生演练好的雷鸣般的掌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采访 电视主持人 见义勇为 被访者 被采访者 电视节目主持人 观众 英雄 劳模 红领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