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域、家族与学术交流网络:朱子后学集团的形成——以介轩学派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荣明
《朱子学刊》
2009年第1期162-175,共14页
朱子后学虽都以朱子为宗,但受到地域及学术旨趣等因素影响而形成了不同学派,特定地域内的一批怀有共同学术旨趣及有着师承关系的学人往往会形成一个学术集团,介轩学派正是这样一个朱子后学集团。——虽然介轩学派并无大的学术成就,亦不...
朱子后学虽都以朱子为宗,但受到地域及学术旨趣等因素影响而形成了不同学派,特定地域内的一批怀有共同学术旨趣及有着师承关系的学人往往会形成一个学术集团,介轩学派正是这样一个朱子后学集团。——虽然介轩学派并无大的学术成就,亦不为学界所重。本文通过细致而微地考察地域、家族等因素的作用,以揭示学派内部构造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关系,及该学派与其他学派或其他地区的学术力量在思想及学术方法上相互促进的图景。研究还试图证明:不论这些学派成就如何,它们都是在一个由醒目的地域、家族力量操纵的历史环境中诞生的。这些力量是朱子后学集团形成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宋元明儒学发展的要素之一。大而言之,地域、家族及学术交流网络实为影响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后学集团
介轩学派
原文传递
论信州在朱熹理学传播中的地理意义
2
作者
程继红
傅惠敏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中国学术之流派分布与地理区域暗合,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便有较明显表现,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云:'孔墨之在北,老庄之在南,商韩之在西,管邹之在东,或重实行,或毗理想,或主峻刻,或崇虚无,其现象与地理一一相应。'但此分布,尚属...
中国学术之流派分布与地理区域暗合,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便有较明显表现,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云:'孔墨之在北,老庄之在南,商韩之在西,管邹之在东,或重实行,或毗理想,或主峻刻,或崇虚无,其现象与地理一一相应。'但此分布,尚属东西南北之宏观空间概念,只有到宋代才真正在空间发展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微观地域化的态势,《宋元学案》卷首《宋元儒学案序录》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主峻刻
卷首
流派
意义
案序
中国
传播
信州
原文传递
择婿婚及对朱熹的女性观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汲军
童腮军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朱熹作为一个伟大的理学家,他在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朱熹的女性观历来是受到批判的,尤其在女界。正因为如此,朱熹的女性观是如何形成的,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朱熹的女性观中形成的原因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是...
朱熹作为一个伟大的理学家,他在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朱熹的女性观历来是受到批判的,尤其在女界。正因为如此,朱熹的女性观是如何形成的,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朱熹的女性观中形成的原因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了二程学说和儒学传统以及中国其它学说的影响,其实这仅仅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朱熹自己的经历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是从朱熹婚姻的特殊性上来研究朱熹的心态以及对他的女性观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原因
影响
观是
中国
传统
女性
学说
原文传递
试论朱熹的重农思想
4
作者
周茶仙
王卫红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重视农业是世界古代文明民族的普遍思想,中华民族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到19世纪中叶这几千年内的思想家,无不重视农业。朱熹虽算不上是特别重农的代表人物,但他对农业的关注与重视却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方面均有...
重视农业是世界古代文明民族的普遍思想,中华民族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到19世纪中叶这几千年内的思想家,无不重视农业。朱熹虽算不上是特别重农的代表人物,但他对农业的关注与重视却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方面均有所建树,对农业有自己独特的创见与理解。且不说其重农思想对当时抑或现在有什么指导和借鉴作用,但至少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认识朱熹、推动朱熹研究的深入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方面
建树
有所
文字
重农
农业
试论
原文传递
儒家德治法律思想研究
5
作者
徐公喜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德治思想的烙印。所谓德政,就是以仁德作为施政的主要手段,以仁德爱民的精神来治理国家。德治思想最根本核心内涵经历了礼治、仁治到理...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德治思想的烙印。所谓德政,就是以仁德作为施政的主要手段,以仁德爱民的精神来治理国家。德治思想最根本核心内涵经历了礼治、仁治到理治的发展阶段。儒家创始人孔子总结夏殷周三代的治国经验,首先提出以礼为中心的德政思想。孟子则做了进一步补充,将仁治作为德治的根本,发展和丰富了德治思想内容。宋明新儒家为了拯救中华传统思想,提出以理为德全新的德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儒家
发展
法律
将仁
理治
德治
原文传递
小论白沙之生态智慧
6
作者
苏敏
王卫红
《朱子学刊》
2008年第1期252-259,共8页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善于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动人描绘,抒发自我的诸多感情。这种文学描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而言,作品中奠定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即乐于在自然中抒发情怀,达到自然...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善于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动人描绘,抒发自我的诸多感情。这种文学描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而言,作品中奠定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即乐于在自然中抒发情怀,达到自然与人和谐一体的诗化境界。就陈献章(下皆称白沙)而言,'白沙先生无著作也,著作之意寓于诗也。是故道德之精,必于诗焉发之'②。而且'诗即先生之心法也,即先生之所以为教也,今读先生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诗化
先生
中国
生态
小论
作品
著作
原文传递
二程理学体系之善治思想
7
作者
苏敏
金慧芳
《朱子学刊》
2014年第1期171-17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得以产生、发展和推广。而'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得以产生、发展和推广。而'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1而且'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2但是'在现代治理理论中,善治包含了传统的政治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善治
政治
社会
公民
状态
管理
产生
原文传递
题名
地域、家族与学术交流网络:朱子后学集团的形成——以介轩学派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荣明
机构
上饶师院朱子所
出处
《朱子学刊》
2009年第1期162-175,共14页
文摘
朱子后学虽都以朱子为宗,但受到地域及学术旨趣等因素影响而形成了不同学派,特定地域内的一批怀有共同学术旨趣及有着师承关系的学人往往会形成一个学术集团,介轩学派正是这样一个朱子后学集团。——虽然介轩学派并无大的学术成就,亦不为学界所重。本文通过细致而微地考察地域、家族等因素的作用,以揭示学派内部构造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关系,及该学派与其他学派或其他地区的学术力量在思想及学术方法上相互促进的图景。研究还试图证明:不论这些学派成就如何,它们都是在一个由醒目的地域、家族力量操纵的历史环境中诞生的。这些力量是朱子后学集团形成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宋元明儒学发展的要素之一。大而言之,地域、家族及学术交流网络实为影响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朱子
后学集团
介轩学派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信州在朱熹理学传播中的地理意义
2
作者
程继红
傅惠敏
机构
上饶师院朱子所
出处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2003年人文科学资助项目
文摘
中国学术之流派分布与地理区域暗合,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便有较明显表现,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云:'孔墨之在北,老庄之在南,商韩之在西,管邹之在东,或重实行,或毗理想,或主峻刻,或崇虚无,其现象与地理一一相应。'但此分布,尚属东西南北之宏观空间概念,只有到宋代才真正在空间发展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微观地域化的态势,《宋元学案》卷首《宋元儒学案序录》云:
关键词
地理
主峻刻
卷首
流派
意义
案序
中国
传播
信州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择婿婚及对朱熹的女性观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汲军
童腮军
机构
上饶师院朱子所
出处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文摘
朱熹作为一个伟大的理学家,他在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朱熹的女性观历来是受到批判的,尤其在女界。正因为如此,朱熹的女性观是如何形成的,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朱熹的女性观中形成的原因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了二程学说和儒学传统以及中国其它学说的影响,其实这仅仅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朱熹自己的经历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是从朱熹婚姻的特殊性上来研究朱熹的心态以及对他的女性观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研究
原因
影响
观是
中国
传统
女性
学说
分类号
C913.68 [经济管理]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朱熹的重农思想
4
作者
周茶仙
王卫红
机构
上饶师院朱子所
出处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141-147,共7页
文摘
重视农业是世界古代文明民族的普遍思想,中华民族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到19世纪中叶这几千年内的思想家,无不重视农业。朱熹虽算不上是特别重农的代表人物,但他对农业的关注与重视却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方面均有所建树,对农业有自己独特的创见与理解。且不说其重农思想对当时抑或现在有什么指导和借鉴作用,但至少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认识朱熹、推动朱熹研究的深入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思想
方面
建树
有所
文字
重农
农业
试论
分类号
F09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德治法律思想研究
5
作者
徐公喜
机构
上饶师院朱子所
出处
《朱子学刊》
2003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2003年人文社科资助项目
文摘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德治思想的烙印。所谓德政,就是以仁德作为施政的主要手段,以仁德爱民的精神来治理国家。德治思想最根本核心内涵经历了礼治、仁治到理治的发展阶段。儒家创始人孔子总结夏殷周三代的治国经验,首先提出以礼为中心的德政思想。孟子则做了进一步补充,将仁治作为德治的根本,发展和丰富了德治思想内容。宋明新儒家为了拯救中华传统思想,提出以理为德全新的德治思想。
关键词
思想
儒家
发展
法律
将仁
理治
德治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小论白沙之生态智慧
6
作者
苏敏
王卫红
机构
上饶
师
院
朱子
学研究所
上饶师院朱子所
出处
《朱子学刊》
2008年第1期252-259,共8页
文摘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善于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动人描绘,抒发自我的诸多感情。这种文学描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而言,作品中奠定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即乐于在自然中抒发情怀,达到自然与人和谐一体的诗化境界。就陈献章(下皆称白沙)而言,'白沙先生无著作也,著作之意寓于诗也。是故道德之精,必于诗焉发之'②。而且'诗即先生之心法也,即先生之所以为教也,今读先生之诗。
关键词
文学
诗化
先生
中国
生态
小论
作品
著作
分类号
B248.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二程理学体系之善治思想
7
作者
苏敏
金慧芳
机构
上饶师院朱子所
上饶
师
院
政法学
院
上饶
师
院
经管学
院
出处
《朱子学刊》
2014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善治生态的结构与构建》(编号:12gl39)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得以产生、发展和推广。而'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1而且'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2但是'在现代治理理论中,善治包含了传统的政治理想状态.
关键词
二程
善治
政治
社会
公民
状态
管理
产生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域、家族与学术交流网络:朱子后学集团的形成——以介轩学派为中心的考察
胡荣明
《朱子学刊》
2009
5
原文传递
2
论信州在朱熹理学传播中的地理意义
程继红
傅惠敏
《朱子学刊》
2003
0
原文传递
3
择婿婚及对朱熹的女性观形成的影响
汲军
童腮军
《朱子学刊》
2003
0
原文传递
4
试论朱熹的重农思想
周茶仙
王卫红
《朱子学刊》
2003
0
原文传递
5
儒家德治法律思想研究
徐公喜
《朱子学刊》
2003
0
原文传递
6
小论白沙之生态智慧
苏敏
王卫红
《朱子学刊》
2008
0
原文传递
7
二程理学体系之善治思想
苏敏
金慧芳
《朱子学刊》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