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作者 于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年第8期44-48,共5页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拓了道路,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万分珍视、大力弘扬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贡献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印度伦理的历史性变迁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丽萍 张淑兰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4年第4期92-99,6,共8页
印度的伦理观经历了"两变"、"一不变"的历史发展。它将古代的宗教化、近现代的圣雄化和当代的法制化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现代性发展特征;将古代偏重人与社会、近现代偏重政治与人和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人... 印度的伦理观经历了"两变"、"一不变"的历史发展。它将古代的宗教化、近现代的圣雄化和当代的法制化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现代性发展特征;将古代偏重人与社会、近现代偏重政治与人和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日益完善的系统综合性特征;将古代的多元共存、近现代的东西方交融和当代的多元统一聚合在一起,呈现出根深蒂固的多元性特征。经过历史的洗礼,印度关于人、社会、政治、经济和世界的伦理观,既保留了其民族独特性的特殊性原则,又为全球伦理观的构建提供了多元共存和非暴力的普适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伦理 宗教 甘地 法律 尼赫鲁
下载PDF
西方“科学历史学”何以可能——以兰克、马克·布洛赫和劳伦斯·斯通的史学思想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作成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在19世纪形成于德国的兰克史学使历史学取得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并且使史料批判成为历史学家写作中公认的学术规范。兰克史学发源于德国,但其影响却是世界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克史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了新史学家和历史... 在19世纪形成于德国的兰克史学使历史学取得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并且使史料批判成为历史学家写作中公认的学术规范。兰克史学发源于德国,但其影响却是世界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克史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了新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的批判,其范围也超出了德国的范围。以法国的年鉴派为代表的新史学派在批判以兰克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努力使历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又忽视了保持历史学自身特色,存在过分"科学化"的倾向。"叙事史的复兴"则是对这一倾向的纠偏。这个发展过程体现了不同时代条件下历史学家们所追求的"科学历史学"及其之间的传承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克 年鉴学派 劳伦斯·斯通 叙事史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剖析知识分子抛弃苏联的一个历史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春生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29-35,76,共8页
随着苏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阶层。但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这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立场,使他们与苏联党和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与矛盾。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公开性与... 随着苏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阶层。但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这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立场,使他们与苏联党和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与矛盾。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公开性与民主化的影响下,这种隔阂与矛盾突然间爆发出来,使知识分子成为苏联剧变的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政治立场 苏联剧变
下载PDF
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
5
作者 侯云灏 《河北学刊》 2001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通过对新旧史学的对比分析 ,文章认为 ,2 0世纪初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新史学思潮 ,有其特定的综合价值和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系统的史学主张 ,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 新史学思潮 史界革命 历史地位 20世纪初 史学 梁启超 中国
下载PDF
1905-1917年俄国国家杜马制度实践的历史意义
6
作者 侯艾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1905年到1917年国家杜马的设立和实践,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改革步骤,杜马的设立虽然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政治进步意义,对于俄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1905-1917年俄国国家杜马的... 1905年到1917年国家杜马的设立和实践,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改革步骤,杜马的设立虽然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政治进步意义,对于俄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1905-1917年俄国国家杜马的政治实践是介于两种制度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的政治体制,它不仅冲破了沙皇绝对君主专制的统治,同时,也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建立国家杜马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5—1917年 俄国 国家杜马制度 历史意义 政治民主 政治现代化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对21世纪上半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前景的展望
7
作者 张海涛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共7页
对21世纪上半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前景的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张海涛展望未来只能从现有客观事实出发。目前世界局势正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客观矛盾尚有待于进一步暴露。展望整个21世纪事态的发展,现在根据不足。因此,本文... 对21世纪上半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前景的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张海涛展望未来只能从现有客观事实出发。目前世界局势正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客观矛盾尚有待于进一步暴露。展望整个21世纪事态的发展,现在根据不足。因此,本文将限于21世纪上半期。即使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帝国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垄断资产阶级 21世纪 无产阶级贫困化 国家政权 马克思主义 西方世界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云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80,共11页
中国 2 0世纪共经历了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 ,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 ,80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90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四次实证... 中国 2 0世纪共经历了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 ,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 ,80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90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四次实证史学思潮各有其特点和现实针对性 ,而学科化建设和科学化道路则是贯穿2 0世纪中国史学始终的两大主题。但是 ,考据毕竟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史学 考证(考据) 求真 20世纪中国史学
下载PDF
论西方环境史的政治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1,共7页
国内外环境史学者基本认为,环境史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因此他们对环境史中人与人的关系普遍重视不够。但通过对环境史发展过程及环境史理论的分析,尤其对环保运动与反环保势力的政治特点的概述,人们会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不同... 国内外环境史学者基本认为,环境史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因此他们对环境史中人与人的关系普遍重视不够。但通过对环境史发展过程及环境史理论的分析,尤其对环保运动与反环保势力的政治特点的概述,人们会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不同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危机、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因此,在肯定环境史独特的生态视角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与一般史学分支尤其是政治史内容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生态观 环境政治 环保运动 反环保势力
下载PDF
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沛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37-48,共12页
本文分四个阶段回顾和分析了西方史学的传入及其回响。认为近代以来 ,关于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 ,应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认识。而这种“中西文化交汇” ,又是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 本文分四个阶段回顾和分析了西方史学的传入及其回响。认为近代以来 ,关于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 ,应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认识。而这种“中西文化交汇” ,又是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 ,近代以来外国史学的传入 ,既有中国历史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同时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 中国 文化交流 社会转型 现实意义 传教士 中国史学
下载PDF
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章辉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1-67,共7页
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王章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等欧美先进国家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开辟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自然资源的广阔前景,这就使完成工业革... 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王章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等欧美先进国家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开辟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自然资源的广阔前景,这就使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原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进程 欧美大国 殖民地半殖民地 英国 亚非拉国家 欧美国家 资产阶级 经济开发 工业国家
原文传递
印度左翼政党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与国大党政府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淑兰 宋丽萍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09年第3期42-47,53,共7页
印度第十五次全国大选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力量败北,国大党大获全胜。这一结果与这次大选的金融危机背景有很大关联。对这次金融危机,左翼政党与国大党的最大分歧是对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在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方面,双方分歧主要是在... 印度第十五次全国大选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力量败北,国大党大获全胜。这一结果与这次大选的金融危机背景有很大关联。对这次金融危机,左翼政党与国大党的最大分歧是对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在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方面,双方分歧主要是在统计数据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在对付危机的政策措施方面,双方在国内政策措施层面有一定差异,但在对外政策方面则截然不同。印度左翼政党和国大党的分歧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可以说,国大党政府对待危机的政策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更符合印度的客观现实及选民的需要,且国大党政府极有可能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机会在全球成功地打响"印度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左翼政党 国大党 金融危机
下载PDF
纳粹时期的德国史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景德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6-29,共4页
德国史学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在1933年以前,德国历史学家中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纳粹党,但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攻击在客观上为希特勒上台制造了舆论。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分子对德国史学界的冲击只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绩,未能在指... 德国史学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在1933年以前,德国历史学家中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纳粹党,但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攻击在客观上为希特勒上台制造了舆论。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分子对德国史学界的冲击只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绩,未能在指导思想上、研究机构与人才选拔上对传统德国史学进行根本的改造。然而出于国家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传统,众多德国历史学家自愿地为希特勒的扩张政策摇旗呐喊,少数历史学家还为其侵略与驱逐政策做出了学术论证与谋划。总之,一个没有深度纳粹化的德国史学充当了纳粹政权的得力助手,促成了纳粹主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德国史学史 史学与政治
下载PDF
北美视角下的工会运动与新社会运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西方新社会运动理论认为,当代工会运动已失去社会进步性,让位于新社会运动。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工会发展及其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说明,将两者截然分成"新""旧"运动是值得商榷的。工会运动不如新社会运动那... 西方新社会运动理论认为,当代工会运动已失去社会进步性,让位于新社会运动。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工会发展及其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说明,将两者截然分成"新""旧"运动是值得商榷的。工会运动不如新社会运动那样引人注目,是因其已被制度化。一些新社会运动也在制度化过程中,激进程度有所减弱。当代工会不仅与各类新社会运动有着密切关系,而且直接领导和参与很多社会运动,它们仍是推进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最有力的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运动 劳工运动 北美 公共部门工会
下载PDF
共时性与历时性: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 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中国史学革命愈发重视规律,西方史学的自我反思却愈发轻视规律。历史过程不能脱离时空成为抽象的存在,历史认识同样不能脱离共时性与历时性而抽象存在。将中西史学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特征有机结合,或许有益于史学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性 历时性 中西史学
下载PDF
比较史学杂谈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6,共3页
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无所不在。这种比较的存在 ,使事物的特征和价值得以确认。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目的并非是只是判明优劣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克服缺陷 ,让人类明智。本组的六篇文章或探讨比较的理念 ,或分析中西传统思想中的底... 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无所不在。这种比较的存在 ,使事物的特征和价值得以确认。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目的并非是只是判明优劣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克服缺陷 ,让人类明智。本组的六篇文章或探讨比较的理念 ,或分析中西传统思想中的底蕴 ,或评价中西方学者比较观念和方法的异同 ,或探讨异质文化共性的神奇折射 ,或评论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对于历史比较的启示 ,或分析、评价当今美国关于中国唐、宋史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比较的本质和方法问题。在这里 ,尽管各位作者具有自己的独特视野和个人的审美意图 ,但责任心和科学精神 ,以及无私的学术态度 ,始终是共同的衡量各种历史文化研究的客观标准。同样 ,尽管人们都认为比较只是一种方法 ,但下列文章却向我们表明 :它同样也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感情 ,一种探讨各种价值、制度、事件内在合理性的理念与利器。正因为这样 ,对比较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借此能够帮助我们确立公正的历史评判标准 ,能够提升事物原有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比较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一种智慧 ,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价值体系 ,一种开放精神 ,一种帮助当今的人们在世界的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 ,形成文化互动的桥梁。这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史学 史学方法 历史环境 历史真实
下载PDF
论明治宪法体制的形成背景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寅 《日本问题研究》 1995年第1期31-38,共8页
1889年,日本政府以天皇亲授的形式发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开始的资本主义文化进程树起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自那时起到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时为止,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经历... 1889年,日本政府以天皇亲授的形式发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开始的资本主义文化进程树起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自那时起到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时为止,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经历了极其复杂和剧烈的动荡。其间既出现过官僚政治横行,行政机构高居于立法机构之上的所谓超然内阁时期,也出现过政党势力迅猛发展,直至影响组阁的所谓政党政治时期,还出现过把官僚、政党统统打入另册,而由军方统治的法西斯专政时期。值得深思的是,尽管统治形式出现如此大起大落的变化,但是构成明治国家政治体制基石的明治宪法却始终没有作过任何更动。或者说,在同一个宪法体制的框架内,竞能够容纳下如此截然相反的政治趋向,这一历史事实说明,明治宪法体制本身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它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它的宗旨不是专项的,而是兼容的。明治宪法体制的这一特点,是同其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宪法 立宪政治 明治政府 资产阶级 国家政治体制 维新政府 前引书 国体 渐进主义 日本社会
下载PDF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峰 蒋立峰 汤重南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8期37-53,共17页
关键词 日本 军国主义 靖国神社 历史虚无主义
下载PDF
印度人民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丽萍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91-96,共6页
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是以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为主体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主旨在于强调印度民族就是印度教民族,强调印度教文化价值体系。由于政党的意识形态受制于社会环境,因此,要不断作出调整。印度人民... 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是以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为主体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主旨在于强调印度民族就是印度教民族,强调印度教文化价值体系。由于政党的意识形态受制于社会环境,因此,要不断作出调整。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五项政策原则、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印度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意识形态 五项政策原则 整体人本主义 印度教特性
下载PDF
保加利亚政党体制的演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细谱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7期30-34,共5页
政党体制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同特定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政党体制还反映了不同时期各政党内部和诸多政党之间的合作、矛盾和争夺。宪法、政党法和选举法则对政党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制衡党... 政党体制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同特定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政党体制还反映了不同时期各政党内部和诸多政党之间的合作、矛盾和争夺。宪法、政党法和选举法则对政党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制衡党际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保加利亚的政党体制已初具规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保加利亚的多党政治体制相对滞后,带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这一直影响着保政党成长为欧洲现代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 政党体制 民主政治体制 选举法 宪法 政党法 资产阶级 多党制 两党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