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种不同土壤粒径分级制度的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差异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继峰 丁国栋 +4 位作者 李景浩 邓舸 张若菡 周永斌 殷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基于中国制、美国制和国际制3种不同土壤粒级分级方法对沙地樟子松林地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进行计算,以揭示不同粒径分级制度对樟子松林下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测定的影响,并探讨各粒径分级制度内在的联系。粒径组成及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分析、... 基于中国制、美国制和国际制3种不同土壤粒级分级方法对沙地樟子松林地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进行计算,以揭示不同粒径分级制度对樟子松林下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测定的影响,并探讨各粒径分级制度内在的联系。粒径组成及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分析、计算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樟子松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占总体积的75%左右、粉粒其次,占总体积的15%左右、粘粒含量相对较少,占总体积的3%左右;2)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排序为中国制(D_(CHN))>国际制(D_(INT))>美国制(D_(US));3)D_(CHN)、D_(INT)和D_(US)与土壤粘粒和砂粒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但是与土壤粉粒含量相关性较差(P>0.05);4)D_(CHN)、D_(INT)和D_(US)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线性回归方程可实现三者之间的转化。综合分析3种土壤粒级分级方法均能有效反映土壤颗粒分布信息,且相较于D_(CHN)和D_(INT),D_(US)与土壤颗粒含量的相关性较好,粒径范围较宽阔,D值差异较大,实用性较好,是计算樟子松林地土壤体积分形维数的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级 沙地樟子松 体积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成忠 邓继峰 +5 位作者 丁国栋 邓舸 赵国平 张若菡 杨立新 周永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0-235,共6页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粒度特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及影响,以陕西省榆林市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内8个密度梯度(925~2 700株/hm^2)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平均...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粒度特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及影响,以陕西省榆林市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内8个密度梯度(925~2 700株/hm^2)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其次是粉粒、黏粒;粒度特征整体呈现粒径较粗、分选较差、偏度正和峰态为中至窄的特点,土壤分形维数分布于1.422~2.084之间;樟子松林林下各层土壤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均大于裸沙地,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均呈现递增趋势,而樟子松林林下各层土壤偏度均小于裸沙地,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说明土壤细粒物质在樟子松林的长期保护下逐渐恢复,并且表层土壤恢复速度大于下层土壤;同时,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标准偏差和峰态值没有明显的规律,土壤颗粒的粗细分配变化不稳定,说明林分密度因素不足以致使土壤颗粒的粗细分配朝良好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樟子松 毛乌素沙地 土壤粒度特征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农民与自然保护的相互矛盾——以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吉川成美 王育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本报告以“草海自然保护区”为对象,来探讨是环境保护还是开发还是保护农民生活,它们之间矛盾关系是怎么生成的;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改善矛盾关系;自然保护与其调和的开发、农业的存在。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农民 草海 矛盾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继峰 丁国栋 +5 位作者 魏亚伟 赵国平 张若菡 邓舸 周永斌 殷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166,共7页
对比研究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各土层(0~10cm,10~30cm,30~60cm)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与林分生长关系。结果表明:自然化培育下的人工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PⅦ和PⅧ样地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较高,持水能力较强且与其它样... 对比研究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各土层(0~10cm,10~30cm,30~60cm)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与林分生长关系。结果表明:自然化培育下的人工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PⅦ和PⅧ样地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较高,持水能力较强且与其它样地差异明显。土壤化学性质:PⅧ和PⅪ样地各层土壤的全N、P含量、水解性N、有效P含量较高且与其它样地差异明显;全K含量和pH值在各样地土层无明显差别;有机质方面,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PⅠ,PⅣ,PⅥ,PⅧ,PⅩ,PⅪ样地含量高于其它样地。结合频度分布和Pearson分析结果,土壤化学物质对林分生长如树高、胸径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综合考虑PⅧ样地林地密度为较为合适的造林密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化培育 密度梯度 樟子松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