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聋婴幼儿助听后的认知、交流与言语发育的特征。方法将确诊为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39例分为 A 组(20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 B 组(19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通过数字摄像机对受试儿童的行动、交流方式及发声进行录音和录像。...目的探索聋婴幼儿助听后的认知、交流与言语发育的特征。方法将确诊为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39例分为 A 组(20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 B 组(19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通过数字摄像机对受试儿童的行动、交流方式及发声进行录音和录像。对两组适应助听器和注视交流成立所需的时间,手指发声及其他言语发育的出现时间等作了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组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结果适应助听器所需时间、注视交流成立所需时间和手指发声出现时间:A 组分别为(0.5±0.2)个月,(0.6±0.2)个月和(12.1±2.1)个月;B 组分别为:(2.3±0.5)个月,(2.2±0.3)个月和(16.1±4.5)个月;各项成绩 A 组优于 B 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言语发育分析,两组间过渡喃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喃语和有意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助听具有适应助听器时间短、易于形成注视交流、手指发声出现早和言语发育良好等特点;提示早期和有效的助听,是激发认知发育和促进言语发育的前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聋婴幼儿助听后的认知、交流与言语发育的特征。方法将确诊为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39例分为 A 组(20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 B 组(19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通过数字摄像机对受试儿童的行动、交流方式及发声进行录音和录像。对两组适应助听器和注视交流成立所需的时间,手指发声及其他言语发育的出现时间等作了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组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结果适应助听器所需时间、注视交流成立所需时间和手指发声出现时间:A 组分别为(0.5±0.2)个月,(0.6±0.2)个月和(12.1±2.1)个月;B 组分别为:(2.3±0.5)个月,(2.2±0.3)个月和(16.1±4.5)个月;各项成绩 A 组优于 B 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言语发育分析,两组间过渡喃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喃语和有意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助听具有适应助听器时间短、易于形成注视交流、手指发声出现早和言语发育良好等特点;提示早期和有效的助听,是激发认知发育和促进言语发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