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先期固结压力下的错动带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段淑倩 冯夏庭 +2 位作者 江权 徐鼎平 徐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60,共12页
针对白鹤滩大型水电站揭露的错动带,探索了一种反映原岩应力状态的错动带试样制备方法,采用替代法对错动带进行超粒径处理,同时控制先期固结压力和稳压时间进行静载固结,并基于不同先期固结压力、不同高围压下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针对白鹤滩大型水电站揭露的错动带,探索了一种反映原岩应力状态的错动带试样制备方法,采用替代法对错动带进行超粒径处理,同时控制先期固结压力和稳压时间进行静载固结,并基于不同先期固结压力、不同高围压下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合矿物成分分析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不同先期固结压力下错动带的力学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围压、不同固结压力下错动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本表现为有剪胀行为的应变硬化型力学行为,且多为腰鼓型塑性破坏;在相同固结压力条件下,随着围压升高,错动带试样破坏应力、变形模量和泊松比均呈增大趋势,扩容效应更明显;相同围压条件下,随着先期固结压力的增大,错动带破坏应力逐步提高,弹性模量逐渐增大,而泊松比略有减小,敏感性不大;同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固结压力的增加而分别减小和增大,呈劣化趋势。错动带微观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错动带作为一种夹杂错动后残留有岩石碎屑(块)软弱物质的颗粒类材料,在高应力下其塑性变形主要来源于颗粒破碎和颗粒的定向排列。因此,先期固结压力是影响错动带性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动带 先期固结压力 颗粒破碎
下载PDF
乌东德右岸导流洞进口开挖方案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简崇林 姚品品 陈东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7-61,共5页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3、4号导流洞进口段为薄层的大理岩化白云岩,并且存在大断层,地质条件较差。同时,由于导流洞施工具有开挖断面大、边墙高及中隔墙薄等特点,隧洞开挖过程中存在局部垮塌的隐患。在该区域选取了4个典型断面,借助数值模拟...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3、4号导流洞进口段为薄层的大理岩化白云岩,并且存在大断层,地质条件较差。同时,由于导流洞施工具有开挖断面大、边墙高及中隔墙薄等特点,隧洞开挖过程中存在局部垮塌的隐患。在该区域选取了4个典型断面,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在既有的支护方案下对比了导流洞进口段Ⅱ、Ⅲ层先左侧后右侧及先右侧后左侧开挖方式下各典型断面的松弛深度、位移、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的分布情况,同时给出了两种开挖方式下监测点处的位移增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先左后右的开挖方案更优。同时,受断层及Ⅴ类围岩的影响,3、4号导流洞中隔墙区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应施加对穿锚索支护。现场开挖实践表明,采用先左后右的开挖方案并在3、4号导流洞中隔墙区域进行对穿锚索的加强支护保证了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洞 塌方 开挖方案 乌东德水电站
下载PDF
高地应力卸荷条件下错动带塑性变形规律与硬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淑倩 高坡 +2 位作者 江权 周扬一 徐鼎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为阐明高地应力地下工程开挖卸荷条件下错动带变形破坏的塑性规律与硬化特征,通过一系列不同围压、不同加卸荷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着重研究了不同加卸荷应力路径下的错动带塑性变形规律;基于试验结果,在应力空间进一步探究了等效塑性... 为阐明高地应力地下工程开挖卸荷条件下错动带变形破坏的塑性规律与硬化特征,通过一系列不同围压、不同加卸荷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着重研究了不同加卸荷应力路径下的错动带塑性变形规律;基于试验结果,在应力空间进一步探究了等效塑性功、等效塑性应变、塑性体应变等内变量作为硬化参数的应力路径相关性,并提出应力路径无关的硬化参量修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1)高地应力下错动带的变形力学特性存在着明显的应力路径效应,在相同卸荷应力路径下,高围压会抑制错动带试样环向塑性变形的发展;在相同初始围压下,卸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下错动带试样的塑性体积残余应变(6%)明显大于其余卸荷应力路径(2%~4%);不同应力路径对错动带塑性体积变形的促进作用为卸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恒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增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2)错动带在不同卸荷路径变形破坏过程中,其塑性体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功等内变量均存在一定的应力路径相关性,因而在错动带的弹塑性分析中,直接将以上任何一个状态参量作为其硬化参数并假定其与应力路径无关是不准确的。为此,提出等效塑性功修正方法,发现当修正等效塑性功公式中反映错动带材料特性的参数n_(s)=-0.4时,修正等效塑性功具有明显的应力路径无关性,更适宜作为高地应力卸荷条件下错动带的硬化参数来描述其卸荷塑性应变硬化特征。揭示的错动带塑性力学特性可进一步深化高地应力卸荷条件下错动带的变形破坏认识,为实际工程中错动带的破坏机制分析和支护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动带 高地应力 卸荷 塑性变形 硬化特征
下载PDF
高地应力下白鹤滩地下洞室群含错动带岩体破坏模式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段淑倩 冯夏庭 +5 位作者 江权 刘国锋 徐鼎平 姚志宾 樊义林 王鹏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2-864,共13页
在建的白鹤滩地下洞室群规模巨大,具有"高边墙、大跨度、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条件"的特点,在高应力开挖卸荷过程中,遭遇到延展性强且力学性质差的多条大型错动带的影响,使得含错动带岩体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问题。结合地... 在建的白鹤滩地下洞室群规模巨大,具有"高边墙、大跨度、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条件"的特点,在高应力开挖卸荷过程中,遭遇到延展性强且力学性质差的多条大型错动带的影响,使得含错动带岩体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问题。结合地质、施工、监测、测试及数值分析等资料,首先从错动带产状、成因和自身特点等方面对错动带的工程特性进行详细论述,然后对因错动带导致工程岩体结构变形失效或破坏的实例进行归纳总结,从结构控制因素上将含错动带岩体的破坏模式划分为塑性挤出型拉伸破坏、结构应力型塌方/掉块和剪切滑移型破坏3种类型;其次,研究分析各类含错动带岩体的破坏特征与机制,包括时空演化过程、形态特征、破坏规模等,初步揭示3种破坏模式对应的力学机制;最后,给出典型的含错动带岩体破坏模式分析预测和支护探讨实例,从而为白鹤滩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含错动带岩体不稳定性问题的预测和调控提供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对于高应力条件下类似的地下洞室群含错动带岩体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错动带 地下洞室群 高地应力 破坏模式 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高应力条件下错动带加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段淑倩 冯夏庭 +3 位作者 江权 徐鼎平 徐鸿 刘国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0-1101,共12页
针对白鹤滩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所揭露的力学响应行为十分复杂的错动带,为研究其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加卸荷力学特性,开展一系列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下的不排水三轴常规加、卸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卸荷过程中,错动带卸荷应力–应变... 针对白鹤滩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所揭露的力学响应行为十分复杂的错动带,为研究其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加卸荷力学特性,开展一系列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下的不排水三轴常规加、卸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卸荷过程中,错动带卸荷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与初始围压相关性很大,错动带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显著,从卸围压开始即表现出强烈的剪胀现象;卸轴压卸围压方案比增轴压卸围压方案的侧向扩展变形表现更为显著;且在试样表面都出现了张/张剪裂纹。(2)卸荷应力路径下,错动带变形模量劣化效应十分明显,随围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基本呈三次多项式递减;体积模量随体积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整体呈负指数形式降低;泊松比则随体积应变逐渐增加,整体呈近似抛物线形式递增。(3)相同初始围压条件下,相较于加荷条件,卸荷条件下错动带的破坏应力有所降低,内摩擦角明显增大,而黏聚力则明显降低;卸轴压卸围压方案下的破坏应力劣化更显著。试验所采用的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基本涵盖和反映了错动带在洞室开挖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的应力重分布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地下厂房开挖后高边墙错动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取值基本可参考卸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下天然含水率错动带的试验结果,为后续进一步讨论错动带强度特征并建立错动带本构模型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错动带 卸荷试验 变形特征 强度参数
原文传递
非线性弹性-硬化接触本构模型在层间错动带中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长宇 张春生 冯夏庭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6-211,217,共7页
贯穿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层间错动带是发育于各岩流层顶部凝灰岩层中的缓倾角、贯穿性的错动构造,受到不同地质作用,在错动带内部形成夹碎裂岩和泥岩等不同构造。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内部构造相对复杂,因此其力学行为的描述也较为困难... 贯穿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层间错动带是发育于各岩流层顶部凝灰岩层中的缓倾角、贯穿性的错动构造,受到不同地质作用,在错动带内部形成夹碎裂岩和泥岩等不同构造。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内部构造相对复杂,因此其力学行为的描述也较为困难,为了直观合理地揭示其力学特性,借助两体理论,将该地质构造考虑为一种上下接触、中间夹软弱带的"夹心饼干"结构。基于层间错动带现场试验规律,建立错动带非线性弹性-硬化本构模型,基于FLAC3D软件中的INTERFACE单元,利用FISH语言实现对接触单元的自动搜索和判断,从而对切向刚度以及摩擦角计算参数进行动态调节;并且依据现场试验成果,利用神经网络对Ks和Φ进行回归反演。并且基于该接触模型计算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并且利用动态安全系数对错动带的稳定性进行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围岩稳定性 非线性弹性 错动带 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