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治末期(1900-1912)日本中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中的中国记述
1
作者 张卓识 徐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降,因中国败北遂日本开始逐渐形成否定、歧视中国的社会思潮。教科书作为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塑造国民心魂的重要媒介,亦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同步,反映出整个社会、国民的心态。同时,又通过对青少年的教育,弥漫到整个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降,因中国败北遂日本开始逐渐形成否定、歧视中国的社会思潮。教科书作为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塑造国民心魂的重要媒介,亦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同步,反映出整个社会、国民的心态。同时,又通过对青少年的教育,弥漫到整个社会,经明治、大正,传到昭和,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积淀线索。可以说,从明治时代的教科书中可以追溯到近代日本轻视、歧视中国的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末期 日本国文国语教科书 中国记述
下载PDF
论明治末期(1903—1912)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卓识 徐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98,共5页
明治初期古典中国文化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修养依然被基础教育界重视。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则冲淡了古典中国在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比重,以宣扬国威、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旨归的内容有大幅度增加。对古典中国的尊敬和对现实中国的轻蔑相叠... 明治初期古典中国文化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修养依然被基础教育界重视。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则冲淡了古典中国在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比重,以宣扬国威、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旨归的内容有大幅度增加。对古典中国的尊敬和对现实中国的轻蔑相叠加构成了明治日本人之中国认识的特点。这一倾向不仅存在于思想界,更作为一种时代印迹呈现在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中,并作为一种根植于幼小心灵中的"思想"塑造了青少年对中日文化价值的认识。小学教科书中对日本两次对外大战的高调宣扬,实际上是向青少年灌输个人英雄主义和军国主义,激扬作为世界强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直接塑造了日本少年的中国观和战争观,为大正、昭和时期日本对华步步紧逼、最终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遗毒甚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末期 日本小学教科书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伪满时期长春的都市消费空间——以百货商店的出现及发展为中心
3
作者 杨圆 徐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4,共5页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持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长春被选定为伪都,并改称“新京”。伪满时期,随着都市规划的实施,长春成为较具近代化气息的城市。在1942年出版的《新京概况》中,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对当时长春的发展有着这样的记述:...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持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长春被选定为伪都,并改称“新京”。伪满时期,随着都市规划的实施,长春成为较具近代化气息的城市。在1942年出版的《新京概况》中,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对当时长春的发展有着这样的记述:“新京作为新兴国家的心脏,成为聚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中枢,并且伴随人口的增加,必将作为消费型都市得到飞跃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时期 消费空间 飞跃性发展 消费型 消费场所 满洲日日新闻 人民大街 广告宣传 金泰 城子街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