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 |
刘乃叔
敖桂华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8 |
11
|
|
2
|
楚辞语词与楚地歌舞的关系 |
李炳海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3
|
对虎妞形象及其与祥子关系的再思考 |
逄增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4
|
人神互化 宫肖器同——汉代文学人神关系浅议 |
李炳海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3
|
|
5
|
清切哀伤、诗体古旧的蔡邕的《琴操》——谦论汉代琴曲歌辞与乐府诗、五言诗的关系 |
高长山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6 |
4
|
|
6
|
东北神话与古代女权 |
汪玢玲
|
《黑龙江民族丛刊》
|
1988 |
2
|
|
7
|
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朱自强
|
《娄底师专学报》
|
2003 |
15
|
|
8
|
试论汉代文学两种类型的人神关系 |
李炳海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0 |
|
9
|
困惑与错位——《霜叶红似二月花》小说、电视剧比较研究 |
孙中田
刘爱华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10
|
《西游补》中破情根与立道根剖析 |
苏兴
苏铁戈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8 |
11
|
|
11
|
地域文化与乡土叙事的“方志性”——赵本夫乡土小说特色论 |
逄增玉
姚树义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7
|
|
12
|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人学观与但丁创作 |
刘建军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12
|
|
13
|
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
刘建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7
|
|
14
|
九十年代“抗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
逄增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15
|
女权的强化与妇女形象的重塑─—唐传奇女性品格刍议 |
李炳海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16
|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 |
孙中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5
|
|
17
|
语言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 |
朱绍禹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9
|
|
18
|
儿童文学本质论的方法 |
朱自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19
|
废名乡土小说隐含的反现代性主题及其叙事策略 |
逄增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20
|
论茅盾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王中忱
|
《浙江学刊》
|
1985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