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年度学术动态
1
作者 韩宾娜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3期109-111,共3页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1955年,由林志纯(日知)教授发起,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有苏联专家参加的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研究班.造就了大批著名史学家及史学人才.涌现出刘家和、朱寰、郭守田、...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1955年,由林志纯(日知)教授发起,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有苏联专家参加的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研究班.造就了大批著名史学家及史学人才.涌现出刘家和、朱寰、郭守田、李洵、丁则民、陈连庆、徐喜辰、毛昭晰、吴雁南、朱绍侯等一大批学界精英。20世纪80年代.京广线沿途的大学历史系主任几乎均出自本系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被确定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5年.历史系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成为国家“九五”“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单位;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 学术动态 学院 世界古代史 20世纪80年代 科学研究基地 “211工程”
原文传递
东北师范大学收藏的一件铜高柄方壶
2
作者 孙力楠 谷德平(摄影) +1 位作者 林世香(拓片) 张玉春(拓片)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铜高柄方壶 形制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学位论文与教育硕士(历史学科)研究生培养
3
作者 董小川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认为教育硕士(历史学科)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并具有长期意义。历史学科学位论文选题主要包括课标与课改、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教学模式与风格、意识与思维方式教育研究。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历史学科 学位论文 选题与写作
下载PDF
从荒原遗物中捕获历史的信息--读孙敬明《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
4
作者 詹子庆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6期1-2,共2页
孙敬明先生是先秦史学界勤勉不息、思想活跃、有所作为的知名学者。他凭借其考古学、古文字学的根基,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既汲取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继承乡邦历史文化的传统,又立足于当今古史研究的前沿,长期以来集中精力钻研齐史和... 孙敬明先生是先秦史学界勤勉不息、思想活跃、有所作为的知名学者。他凭借其考古学、古文字学的根基,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既汲取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继承乡邦历史文化的传统,又立足于当今古史研究的前沿,长期以来集中精力钻研齐史和齐文化,在许多杂志上发表了有份量的论文。作者将已发表的有关论文选出76篇,辑为《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齐鲁书社,2006年,以下简称为《类征》),将其分为“古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资料 考古发现 信息 遗物 荒原 知名学者 古文字学 研究成果
下载PDF
追求霸权:杜鲁门政府对朝鲜停战谈判的政策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5,共12页
在朝鲜停战谈判前和谈判进行中,杜鲁门政府均未考虑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正是由于朝鲜的热战持续下去,美国国会才批准了来自行政部门的巨额军事预算。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上,杜鲁门政府欲使美国对外政策军事化,从而实现夺取全球霸权的战略目... 在朝鲜停战谈判前和谈判进行中,杜鲁门政府均未考虑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正是由于朝鲜的热战持续下去,美国国会才批准了来自行政部门的巨额军事预算。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上,杜鲁门政府欲使美国对外政策军事化,从而实现夺取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此外,为避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华盛顿决策者使用各种手段掩盖其战略企图,寻找能引起国内外舆论认可其拖延谈判的理由,为其僵化的谈判政策作辩护。特别是,美国利用战俘遣返问题故意拖延停战谈判,成为该谈判久拖不决的真正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鲁门政府 朝鲜停战谈判 美国外交政策 战俘遣返
下载PDF
《周礼》“冢宰”与金文所见西周王家之宰 被引量:6
6
作者 谢乃和 《古代文明》 2007年第3期58-70,共13页
《周礼》设计的西周行政组织中有冢宰统摄六官制度,以负责王室事务的家务总管冢宰作为王朝政务官的首脑。这被学者解读为《周礼》乃后世对西周王朝政制做理想化建构的力证之一。传世和20世纪发现的日益丰富的彝铭表明,宰官乃周王家宰... 《周礼》设计的西周行政组织中有冢宰统摄六官制度,以负责王室事务的家务总管冢宰作为王朝政务官的首脑。这被学者解读为《周礼》乃后世对西周王朝政制做理想化建构的力证之一。传世和20世纪发现的日益丰富的彝铭表明,宰官乃周王家宰,掌管王室经济财用为其常职;在西周王朝家国不分的政制下,作为王室事务官之长的宰官又兼具公卿级的王朝政务大臣的角色,这应是《周礼》制度设计的历史依据,也是战国以降宰相名号溯源于“冢宰”的根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西周 冢宰 家宰 宰相
下载PDF
东亚世界的“落差”与“权力”——从“华夷秩序”到“条约体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东育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6年第2期21-40,共20页
在东亚区域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中国礼乐价值主导下的前近代"落差-权力"结构、日本以殖民扩张为特征的所谓近现代"落差—权力"结构和"二战"后美国建立于欧美价值优越论基础上的"落差—权力"结构... 在东亚区域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中国礼乐价值主导下的前近代"落差-权力"结构、日本以殖民扩张为特征的所谓近现代"落差—权力"结构和"二战"后美国建立于欧美价值优越论基础上的"落差—权力"结构。在这三个形似而实异的结构中,"华夷秩序"主要由中华文明之向心力凝聚而成,而日本主导一时的东亚秩序,则主要是军事扩张的结果。然而,"落差"消逝已导致前两个结构先后落幕的事实,也预示了美国东亚控制方式的迟早终结。一个跳出历史窠臼且能熔铸中西、平等而不失伦理的东亚命运共同体,或许才是今人的真正期待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差—权力”结构 华夷秩序 条约体系 东亚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华元典中的德育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乃和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按照一定文化法则设计并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及其社会的历程。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一样,是整合社会的文化法则之一,是不同共同体赋予认同意义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任何阶级、群体,惟在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约束下,...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按照一定文化法则设计并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及其社会的历程。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一样,是整合社会的文化法则之一,是不同共同体赋予认同意义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任何阶级、群体,惟在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约束下,彼此交际的良序运转方为可能。《庄子·肽箧》载:“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示 社会发展史 德育 华元 道德伦理 法律规范 价值体系 社会伦理
下载PDF
周予同论清代今文经学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少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周予同在清代今文经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从清代辑佚学成果的间接推动、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和"外缘影响"等方面来探寻清代今文经学兴起缘由,客观而全面。周予同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来论述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进程... 周予同在清代今文经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从清代辑佚学成果的间接推动、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和"外缘影响"等方面来探寻清代今文经学兴起缘由,客观而全面。周予同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来论述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进程和学术特点,反映了周予同精深的治学特点。周予同充分认可清代今文学者的创造勇气、怀疑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并肯定其对转变期中国新史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他同时也对清代今文学者治学的偏见和该学派的某些弊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抨击,从中反映出周予同真实的史家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予同 清代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新史学
下载PDF
别出心裁,力求新意——读杨军、王秋彬著《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
10
作者 权赫秀 《古代文明》 2007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杨军与王秋彬的《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一书,是国内学界有关中朝关系史的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作。该书充分发挥两位著者的学术专长,实现了多学科科际综合考察,从国际关系体系演变角度出发将中朝关系划分为3个时期,并且通过广... 杨军与王秋彬的《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一书,是国内学界有关中朝关系史的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作。该书充分发挥两位著者的学术专长,实现了多学科科际综合考察,从国际关系体系演变角度出发将中朝关系划分为3个时期,并且通过广泛征引先行研究与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见解。书中亦有文献参照范围不够充分、个别论断有失妥当,以及其他细节方面的一些失误,然而瑕不掩玉,仍为一部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关系史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 多学科科际综合研究 学术批评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关于日本古都研究的新特点
11
作者 韩宾娜 《古代文明》 2007年第4期56-61,共6页
中日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日本学界对中国古都的研究,以往中国方面对日本古都探讨曾略显不足,但随着中日学术交流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中国学者的刻苦精进,中日古都研究领域的中国声音,开始日渐强劲。本文通过梳理20多年来中... 中日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日本学界对中国古都的研究,以往中国方面对日本古都探讨曾略显不足,但随着中日学术交流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中国学者的刻苦精进,中日古都研究领域的中国声音,开始日渐强劲。本文通过梳理20多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古都研究的成果,尝试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及其新特点做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古都
下载PDF
第21届世界拜占庭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徐家玲 《古代文明》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本文概要介绍了2006年8月21—26日在伦敦召开的第21届世界拜占庭大会的基本情况及东西方拜占庭学者们在大会上所展示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世界拜占庭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第21届世界拜占庭大会 拜占庭研究
下载PDF
日本旧东洋史学关于中国东北历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13
作者 王德忠 《东北史地》 2004年第7期39-45,38,共8页
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东北历史的研究经历了由传统汉学向东洋史学的嬗变的过程,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的旧东洋史学又可以划分为酝酿期、形成期和繁荣期的不同阶段。由于特殊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东洋史学从创立之初就被打上了侵略史学的印记,... 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东北历史的研究经历了由传统汉学向东洋史学的嬗变的过程,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的旧东洋史学又可以划分为酝酿期、形成期和繁荣期的不同阶段。由于特殊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东洋史学从创立之初就被打上了侵略史学的印记,日本政府奉行的战争政策和对外侵略则成为推动东洋史学走向畸形繁荣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洋史学 东北历史研究 侵略史学
原文传递
20世纪英国的拜占庭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玛格丽特·马利特 郭建淮(编译) 徐家玲(编译) 《古代文明》 2007年第3期86-96,共11页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的英国、特别是60—90年代拜占庭研究事业的起步、发展、繁荣和学科整合的经验,分析了20世纪英国拜占庭研究的优势、弱势、经验和未来。文中特别强调了师生传承体系在英国拜占庭研究学术群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的英国、特别是60—90年代拜占庭研究事业的起步、发展、繁荣和学科整合的经验,分析了20世纪英国拜占庭研究的优势、弱势、经验和未来。文中特别强调了师生传承体系在英国拜占庭研究学术群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了社会资助、跨学科合作、女性参与及拜占庭研究的开放性对促进英国拜占庭学术繁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世纪 君士坦丁堡 20世纪 英国 拜占庭学术
下载PDF
战后七十年日本历史认识问题解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韩东育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3-63,204,共21页
战后七十年来,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发生了一系列"变与不变"的乱象。面对战败,日本曾有过集团性的忏悔"转向",也不乏学术界的思想"反省",但最终却未能完成政治上的价值"转换"。"明治近代"... 战后七十年来,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发生了一系列"变与不变"的乱象。面对战败,日本曾有过集团性的忏悔"转向",也不乏学术界的思想"反省",但最终却未能完成政治上的价值"转换"。"明治近代"的优越意识和"正常国家"的复原梦想,决定了其扭曲的战争观念和错误的历史认知。结果,在这个经年对外侵略的战败国最需要形成正确历史观的关键时刻,其国家意志反而抛却了这种可能性。日本制造中日摩擦、以所谓"中国威胁"来利用和倒逼美国对己松绑并试图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和行动,不但使国际社会的"左翼"、"右翼"等对日观察标准屡遭颠覆,也使亚太地区被再度置于险象环生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历史认识 明治近代 正常国家 左翼和右翼
原文传递
关于“武士道”死亡价值观的文化检视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东育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统治体制的观念支柱,而"死的觉悟"历来被视为武士道的死亡价值观。但是,明治以来,日本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一直言人人殊,尤其在死亡价值观的支持理念上,每每各执一端,向无定谳。从文化角度检视武士"奉公&...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统治体制的观念支柱,而"死的觉悟"历来被视为武士道的死亡价值观。但是,明治以来,日本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一直言人人殊,尤其在死亡价值观的支持理念上,每每各执一端,向无定谳。从文化角度检视武士"奉公"同心圆的扩张轨迹,把握"死的觉悟"的核心支持理念,以解释"二战"后日本学界的史学研究何以会出现对近现代武士道与传统武士道的有意切断和不自觉链接行为,从而探寻近现代东亚兵燹之所以发生的思想逻辑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死的觉悟 奉公 亚细亚主义
原文传递
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的历史成因、表现及其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小川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55,共11页
英国宗教从近代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大体上是从17—18世纪英国国教内部各个教派多元化、19世纪基督教内部多元化,到20世纪各种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主要表现... 英国宗教从近代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大体上是从17—18世纪英国国教内部各个教派多元化、19世纪基督教内部多元化,到20世纪各种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宗教规模和虔诚程度都在下降,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的人数也在减少,给人一种宗教走向衰落的印象;但同时,信仰上帝和潜意识中神的地位并没有动摇。现代英国宗教多元化首先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同时与移民不可分割。移民宗教信仰问题又意味着英国面临着如何实现宗教信仰自由、如何面对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多元化 教派 独立教会
原文传递
“混合杂交论”视野下的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评马秋莎《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嵩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一书,以"混合杂交性"理论为框架,选择了学术界较少采用的两个视角来讨论近代以来中西改革力量之间的冲突、博弈和合作:一是以美国私人基金会为代表的西方改革力量在20世纪改变中国的努力... 《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一书,以"混合杂交性"理论为框架,选择了学术界较少采用的两个视角来讨论近代以来中西改革力量之间的冲突、博弈和合作:一是以美国私人基金会为代表的西方改革力量在20世纪改变中国的努力为视角,二是以同期西医东渐的经历为视角来揭示双方的相互影响与合作,而美国最负盛名也最有实力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自20世纪初在中国的百年经历成为连接这两条主线的最佳史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杂交论 洛克菲勒基金会 西医东渐 跨文化交流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美国内城街区的绅士化运动与城市空间的重构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群郎 常丹丹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48,共14页
在20世纪郊区化大潮中,60年代末以来美国内城街区出现了绅士化运动和某种复兴迹象。推动绅士化运动产生的原因包括内城街区的衰败、“地租缺额”的产生、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城市功能的变化、美国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 在20世纪郊区化大潮中,60年代末以来美国内城街区出现了绅士化运动和某种复兴迹象。推动绅士化运动产生的原因包括内城街区的衰败、“地租缺额”的产生、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城市功能的变化、美国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等。绅士化运动导致了美国城市空间结构乃至整个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于阻止中心城市的进一步衰落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城市 绅士化 空间
原文传递
日本拆解“宗藩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虚实进路——对《中日修好条规》的再认识 被引量:25
20
作者 韩东育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83,共15页
《中日修好条规》历来被视为近代中日两国的唯一对等条约。可嗣后清朝藩属国的次第丧失事件和台湾日据事件每每被处理成彼此无涉的孤立个案等研究现状表明,中国学界对于条规本身的对等属性问题尚缺少体系性的反思。事实上,肇端于牡丹社... 《中日修好条规》历来被视为近代中日两国的唯一对等条约。可嗣后清朝藩属国的次第丧失事件和台湾日据事件每每被处理成彼此无涉的孤立个案等研究现状表明,中国学界对于条规本身的对等属性问题尚缺少体系性的反思。事实上,肇端于牡丹社事件的日本征台、巧取琉球、并吞朝鲜以及甲午战后的割占台湾等事件,无一不根源于条规这一法理前提。日本拆解宗藩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虚实进路意味着,条规的签署,不但让中方丧失了东亚的传统核心地位,还使清廷在日方的公法恶用下无法不弃琉保台、弃韩自保直至割台苟安。近代以降东亚世界的整体变局和日本对邻国的侵越与压迫,亦始自条规,成于条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藩体系 中日修好条规 牡丹社事件 琉球 朝鲜 台湾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